资源简介 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巧用力》教学设计课题 3.9 巧用力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知道生活中许多任务需要“巧用力”(合理控制力的方向、大小或方式);2. 理解不同场景下用力方法不同(如拉足球需控制方向防掉落,磁力控制“小动物”需调整距离);3. 感知力是看不见的,但可通过物体运动或状态变化感知其作用。科学思维: 1. 通过“分析运球/赛跑失败案例—对比成功策略—归纳巧用力方法”的过程,发展“观察—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2. 从“磁铁控制‘小动物’移动”“拉足球不掉”等现象,推理“力的方向、大小影响作用效果”;3. 能基于生活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如“气球为什么能向上飘?”)。探究实践: 1. 参与“趣味运动会”模拟实验(拉足球、磁力赛跑),尝试设计“巧用力”策略并验证效果;2. 观察蹦床、轮滑等生活现象,记录疑问并分类(可解决/暂无法解决);3. 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记录“用力方法”与“任务结果”的关系。态度责任: 1.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在小组任务中学会倾听与分工;2. 体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巧用力”对提高效率的作用;3. 养成“主动提问、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初步形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知“巧用力”的重要性,探究不同场景下合理用力的方法(如拉足球的方向控制、磁力赛跑的距离调整); (2)能基于生活现象提出关于力的科学问题,并尝试分类(可解决/暂无法解决)。难点: (1)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与用力方式(方向、大小、技巧)相关”;(2)将“巧用力”的经验迁移到新场景(如从拉足球到磁力控制“小动物”)。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一)情境导入:生活中的“用力困惑”(5分钟) 1.图片激趣: 展示图(男子推手推车搬运纸箱),提问:“叔叔推纸箱时,怎样用力更省力?如果球放在车上总滑落,该怎么固定?”(预设:双手均匀推、用绳子绑住球) 过渡:“生活中很多任务需要‘巧用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巧用力》。”(板书课题)课 程 学 习 (二)探究活动一:趣味运动会——拉足球的学问(15分钟) 1.任务发布: 规则:“三人一组,用绳子拉足球从起点到终点,要求球不掉落,用时最短获胜!” 学生分组尝试,记录“第一次尝试”的结果(如球掉落、速度慢)。 2.问题研讨: 提问:“为什么球会掉落?怎么调整拉力?”(预设:拉力方向偏移、用力过猛) 小组讨论:“怎样合理用力?”(如:两人拉绳保持平衡,拉力方向与球前进方向一致) 3.二次挑战: 优化策略后再次实验,对比两次结果,总结:“巧用力需要控制力的方向和大小!”(板书:巧用力——方向、大小) (三)探究活动二:动物赛跑——磁力的“隐形控制”(15分钟) 1.情境创设: 展示“动物赛跑”材料(磁铁、“小动物”卡片、路线图),说明:“‘小动物’藏在路线图下,用磁铁控制它移动,不能用手碰,看哪组最快到达终点!” 2.实验探究: 学生操作,观察现象:“磁铁离‘小动物’太远,吸不动;太近,会撞偏!” 记录“最佳距离”和“移动方向”,讨论:“磁力需要控制什么?”(预设:距离、方向) 3.归纳提升: 教师总结:“磁力像‘隐形的手’,巧用力要控制它的方向和距离!”(板书:磁力——方向、距离) (四)探究活动三:力的应用——提出我的问题(10分钟) 1.现象观察: 展示蹦床、轮滑、气球飘、浮板图片,提问:“这些现象中都有力的作用,你想知道什么?”(预设:蹦床为什么能弹起人?气球为什么向上飘?) 2.问题记录与分类: 学生用“问题锦囊”记录卡写下问题(如“气球为什么向上飘?”“轮滑鞋为什么能滑起来?”)。 小组讨论:“哪些问题现在可以解决?哪些暂时不行?”(如“气球向上飘”可能与空气浮力有关,可简单解释;“轮滑鞋滑行”涉及摩擦力,暂不深入) 3.教师小结: “科学就是从提问开始的!有些问题我们可以用今天的‘巧用力’知识解释,有些需要长大后继续研究!”课堂 小结 (五)课堂小结与课后作业(5分钟) 1.学生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巧用力需要注意什么?你提出了哪些关于力的问题?” 2.教师总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巧用力能让任务更高效!希望大家继续用‘问题锦囊’记录疑问,未来成为小科学家!” 3.课后作业: 基础层:完成教材第43页问题:“说一说在‘运球比赛’和‘动物赛跑’中如何巧用力?”(用图文结合记录) 实践层:和家长一起玩“巧用力”游戏(如用筷子夹弹珠、用吸管吹纸巾),记录“用力方法”和“结果”。 拓展层:尝试解决“问题锦囊”中的一个简单问题(如“气球为什么向上飘?”),和同伴分享答案。板书设计 巧用力 什么是巧用力? 合理控制力的方向、大小、方式,高效完成任务。 巧用力的例子: 拉足球:方向一致、用力均匀 → 球不掉落 磁力赛跑:控制距离、调整方向 → “小动物”快速到达 我的问题锦囊: 蹦床为什么弹起?→ 可解决(弹性力) 轮滑鞋为什么滑?→ 暂无法解决(摩擦力)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对“磁力方向”的描述模糊(如只说“往前吸”),需用“箭头图示”辅助理解;“问题分类”环节,个别学生无法判断问题是否可解决,可提供“可解决问题”的示例(如“气球飘与空气有关”);可增加“反例对比”(如用力过猛导致球掉落 vs 控制方向球稳定),强化“巧用力”的优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