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磁力 同步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8 磁力 同步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16205001141730011493500107950003.8《磁力》同步练习作业(含答案) 
一、仔细想,认真填。
1.磁铁常见的形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生活中还有其他不同形状的磁铁。
2.磁铁能吸引用______、______等材料制成的物体,比如钥匙、曲别针。
3.磁力的特点很特别,它既能______吸引物体,也能隔着一段______或薄材料吸引物体。
4.我们用磁铁慢慢靠近黑白双轮小车时,磁铁离小车越近,产生的吸引力越______。
5.生活中,冰箱门、黑板擦的磁扣、磁性写字板等物品中都用到了______,利用了它的磁力。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6. 不管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体,磁铁都能将其吸引。( )
7. 条形磁铁和环形磁铁的形状不同,但都能吸引铁制物体。( )
8. 磁铁只能直接接触物体才能产生吸引力,隔着纸就无法吸引曲别针了。( )
9. 教室展示柜的磁封条能紧紧吸附,是因为磁封条里含有磁铁,利用了磁力。( )
10. 用磁铁吸引小车时,磁铁离小车越远,小车受到的吸引力越大,越容易被拉动。( )
三、对号入坐。(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 下列物体中,能被磁铁吸引的是( )
A. 塑料尺
B. 橡皮
C. 铁钉
D. 书本
12. 关于磁铁的形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磁铁有条形、环形、蹄形等常见形状
B. 不同形状的磁铁,吸引物体的能力完全不同
C. 不管磁铁形状如何,只要材料是磁铁,就能吸引铁制物体
D.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不同形状的磁铁
13.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 “磁力可以隔着薄材料吸引物体” 的是( )
A. 磁铁直接吸起铁钉
B. 磁铁隔着塑料板吸起曲别针
C. 磁铁靠近小车,小车向磁铁移动
D. 磁铁吸在冰箱门上
14. 小明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木块、棉花和玻璃球,发现只有铁钉被吸引,这说明( )
A. 磁铁坏了,只能吸引铁钉
B. 磁铁只能吸引形状像铁钉的物体
C. 磁铁只能吸引铁制物体
D. 木块、棉花和玻璃球太轻,磁铁吸不动
15. 生活中,耳机盒能紧密闭合,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耳机盒的材质很坚硬
B. 耳机盒上安装了磁铁,利用磁力吸附
C. 耳机盒里有弹簧,能自动闭合
D. 耳机盒的接口处有胶水粘住
四、相互对应,我会连。
16.穿针引线。
(1)将磁铁的形状与对应的特点或示例连线
条形磁铁 形状像马蹄,常用于实验演示
环形磁铁 形状像铅笔,方便手持操作
蹄形磁铁 形状像戒指,中间有孔
(2)将生活中的物品与磁铁的作用连线
冰箱门 利用磁力固定物品,方便书写
黑板擦磁扣 利用磁力吸附,使门紧密闭合
磁性写字板 利用磁力吸附磁封条,防止灰尘进入
展示柜磁封条 利用磁力让黑板擦固定在黑板上
五、看清问题,认真回答。
17.请举例说明生活中 3 个利用磁力的物品,并分别说明它们利用磁力解决了什么问题。
六、实验操作我能行。
18. 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 “不同材料的挡板对磁力吸引曲别针的影响”。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料的挡板(纸、塑料板、木板)对磁力吸引曲别针的影响,判断磁力能否穿透这些材料及穿透能力是否有差异
实验材料:条形磁铁 1 块、曲别针 10 枚、相同大小的挡板 3 块(纸挡板、塑料挡板、木挡板,厚度均为 1 毫米)、镊子 1 把
实验步骤:
(1)控制变量:确保三块挡板大小、厚度___________,曲别针大小___________,磁铁位置固定,实验环境(如桌面平整度)___________;
(2)无挡板对照实验:用条形磁铁直接靠近______,观察并记录 “能吸引的曲别针最大数量”(如 5 枚),作为对照;
(3)纸挡板实验:将纸挡板放在______和______之间(磁铁与挡板、挡板与曲别针均紧密贴合),用磁铁靠近曲别针,观察能否吸引,并记录能吸引的最大数量(如 4 枚);
(4)塑料挡板实验:更换为塑料挡板,______步骤(3)的操作,观察现象并记录吸引数量(如 3 枚);
(5)木挡板实验:更换为木挡板,重复步骤(3)的操作,观察现象并记录吸引数量(如 2 枚);
(6)重复实验 3 次,避免偶然误差,记录每次实验的平均吸引数量。
实验结论:磁力能穿透纸、塑料板、木板等薄材料吸引曲别针,但不同材料对磁力的阻碍作用不同:纸挡板对磁力阻碍______(吸引数量最多),塑料挡板阻碍中等,木挡板阻碍______(吸引数量最少)。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磁力》同步练习作业
参考答案(含解析)
(条形)、(环形)、(蹄形)
解析:根据教学内容,磁铁常见形状为条形、环形、蹄形,这是课堂中明确观察和总结的核心知识点,需准确对应填写。
(铁)、(镍)
解析:课堂实验得出结论 —— 磁铁能吸引铁、镍材料制成的物体,钥匙、曲别针均为铁制物体,是教材中明确的实例,需精准填写材料名称。
(直接接触)、(距离)
解析:磁力的核心特点是 “非接触作用”,既可以直接接触物体,也能隔着距离或薄材料(如木板、塑料垫)吸引物体,这是区分磁力与其他力(如推力、拉力)的关键特征。
(大)
解析:实验 “测量磁铁吸引小车的最小距离” 中,明确观察到 “磁铁离小车越近,吸引力越大”,距离与吸引力大小呈负相关,需填写 “大” 体现这一规律。
(磁铁)
解析:冰箱门、黑板擦磁扣、磁性写字板等生活物品,均利用磁铁的磁力实现功能(如吸附、固定),是教材中列举的典型应用,需填写 “磁铁” 明确核心部件。(×)
(×)
解析:磁铁并非能吸引所有材料的物体,仅能吸引铁、镍等特定材料制成的物体(如塑料、木头、布料等无法被吸引),题干 “不管什么材料” 的表述错误,故判断为错。
(√)
解析:条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形状不同,但本质都是磁铁,都具备吸引铁制物体的基本属性,形状不影响磁铁吸引特定材料的能力,题干描述正确。
(×)
解析:课堂实验 “隔材料吸引曲别针” 证明,磁铁隔着纸、塑料垫、木板等薄材料仍能吸引曲别针,题干 “隔着纸无法吸引” 与实验现象矛盾,故判断为错。
(√)
解析:展示柜的磁封条含有磁铁,利用磁力使磁封条与柜体吸附,达到密封、防尘的效果,符合生活中磁铁的应用原理,题干描述正确。
(×)
解析:磁铁吸引小车时,距离越远,磁力越弱,小车越难被拉动;距离越近,磁力越强,题干 “离小车越远,吸引力越大” 的表述与实验规律相反,故判断为错。(C)
(C)
解析:塑料尺(塑料)、橡皮(橡胶)、书本(纸)均非铁或镍材料,无法被磁铁吸引;铁钉是铁制物体,能被磁铁吸引,故答案选 C。
(B)
解析:A 选项正确,符合磁铁常见形状的知识点;B 选项错误,不同形状的磁铁吸引物体的能力(如磁力大小)可能相近,并非 “完全不同”;C 选项正确,形状不影响磁铁吸引铁制物体的本质属性;D 选项正确,磁铁可根据实际需求制成不同形状,故答案选 B。
(B)
解析:A 选项 “直接吸起铁钉” 体现磁力 “直接接触” 的作用方式;B 选项 “隔着塑料板吸起曲别针” 体现 “隔着薄材料” 的作用方式,符合题干要求;C 选项 “靠近小车使其移动” 体现 “隔着距离” 的作用方式;D 选项 “吸在冰箱门上” 是直接吸附,故答案选 B。
(C)
解析:小明的实验中,只有铁钉(铁制)被吸引,其他物体(非铁、镍材料)未被吸引,说明磁铁的吸引作用与材料相关,仅能吸引铁制物体,A、B、D 选项均不符合实验结论,故答案选 C。
(B)
解析:耳机盒紧密闭合通常依赖磁铁的磁力吸附(如盒盖与盒身分别安装磁铁),A 选项 “材质坚硬”、C 选项 “弹簧”、D 选项 “胶水” 均不符合耳机盒的常见设计原理,故答案选 B。
(1)条形磁铁 —— 形状像铅笔,方便手持操作
环形磁铁 —— 形状像戒指,中间有孔
蹄形磁铁 —— 形状像马蹄,常用于实验演示
解析:条形磁铁细长如铅笔,手持方便;环形磁铁呈环状如戒指,中间有孔;蹄形磁铁弯曲如马蹄,实验中常用来演示磁力,需根据形状特征与描述准确匹配。
冰箱门 —— 利用磁力吸附,使门紧密闭合
黑板擦磁扣 —— 利用磁力让黑板擦固定在黑板上
磁性写字板 —— 利用磁力固定物品,方便书写
展示柜磁封条 —— 利用磁力吸附磁封条,防止灰尘进入
解析:冰箱门靠磁力吸附实现密封;黑板擦磁扣靠磁力将黑板擦固定在黑板上;磁性写字板靠磁力固定磁性笔尖或磁贴,方便书写;展示柜磁封条靠磁力吸附防尘,需根据物品功能与磁力作用准确匹配。
①冰箱门:冰箱门边缘装有磁铁,利用磁力使门与箱体紧密吸附,解决了 “门无法密封导致冷气泄漏” 的问题,保证冰箱内部低温;②磁性写字板:写字板底层有磁铁,磁性笔尖或磁贴能被磁力固定在板面上,解决了 “普通粉笔写字易产生粉尘、不易擦拭” 的问题,方便书写和清洁;③黑板擦磁扣:黑板擦背面装有磁扣(含磁铁),利用磁力吸附在黑板上,解决了 “黑板擦随意放置易掉落、丢失” 的问题,便于收纳。
解析:需结合生活实例,明确物品名称、磁力的应用方式及解决的实际问题,确保每个例子均紧扣 “磁力的功能”,符合教材中生活应用的知识点。 实验目的:探究推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运动速度、运动距离)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料的挡板(纸、塑料板、木板)对磁力吸引曲别针的影响,判断磁力能否穿透这些材料及穿透能力是否有差异
实验材料:条形磁铁 1 块、曲别针 10 枚、相同大小的挡板 3 块(纸挡板、塑料挡板、木挡板,厚度均为 1 毫米)、镊子 1 把
实验步骤:
(1)控制变量:确保三块挡板大小、厚度相同,曲别针大小一致,磁铁位置固定,实验环境(如桌面平整度)相同;
(2)无挡板对照实验:用条形磁铁直接靠近曲别针,观察并记录 “能吸引的曲别针最大数量”(如 5 枚),作为对照;
(3)纸挡板实验:将纸挡板放在磁铁和曲别针之间(磁铁与挡板、挡板与曲别针均紧密贴合),用磁铁靠近曲别针,观察能否吸引,并记录能吸引的最大数量(如 4 枚);
(4)塑料挡板实验:更换为塑料挡板,重复步骤(3)的操作,观察现象并记录吸引数量(如 3 枚);
(5)木挡板实验:更换为木挡板,重复步骤(3)的操作,观察现象并记录吸引数量(如 2 枚);
(6)重复实验 3 次,避免偶然误差,记录每次实验的平均吸引数量。
实验结论:磁力能穿透纸、塑料板、木板等薄材料吸引曲别针,但不同材料对磁力的阻碍作用不同:纸挡板对磁力阻碍最小(吸引数量最多),塑料挡板阻碍中等,木挡板阻碍最大(吸引数量最少)。由此说明,材料种类会影响磁力的穿透能力,密度越小、厚度越薄的材料,对磁力的阻碍越小。
解析:实验设计需遵循 “控制变量法”(仅改变挡板材料,其他条件不变),通过 “吸引曲别针数量” 判断磁力穿透能力,结论需结合实验数据,体现 “材料与磁力穿透能力” 的关联,符合教材中 “磁力可隔薄材料作用” 的知识点,同时深化对 “材料影响磁力” 的认知。解析:实验设计需遵循 “控制变量法”(只改变推力大小,控制物体重量、接触面等变量),通过 “速度”“距离” 两个指标体现运动状态变化,结论需与实验现象直接对应,符合 “力的大小影响作用效果” 的科学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