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摸底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摸底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历史悠久的保定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下列手工艺术品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艺术品
名称 涿州蛋雕 曲阳定瓷
艺术品
名称 保定铁球 白洋淀芦苇画
A.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定瓷的原料含有和
C.纯铁比合金更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D.芦苇可用作造纸的原料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作灯罩的聚苯乙烯其单体是苯乙烯
B.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通过缩聚反应合成的
C.聚乙烯醇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好,其水溶液可用作医用滴眼液
D.聚乳酸是一种可降解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可代替不锈钢作为骨钉最终被人体吸收
3.化学实验安全是进行实验时必须关注的大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金属钠取用后剩余部分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金属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具有标识的化学品为腐蚀类物质,使用时应注意防护
D.高锰酸钾与无水乙醇可以存放于同一个药品橱中
4.铅室法是硝化法制硫酸的一种方法,因以铅制的方形空室为主要设备而得名,曾作为硫酸最古老且唯一制法盛行于世100多年。其反应原理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理论上氮氧化物仅起着传递氧的作用,本身并无消耗
B.与接触法制硫酸相比,更易被氧化
C.用“铅室”的原因是铅不易与硫酸反应
D.铅室法制得的硫酸中不会含有硝酸杂质
5.某海洋生物中的生物酶体系通过促进和的转移(如、和),将海洋中的和转化为(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I中转化时转移电子
B.生成与转化,a和b中消耗的量相等
C.过程Ⅲ发生了氧化反应
D.过程Ⅱ的反应为
6.被认为是可能存在的离子化合物,可以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含有电子
B.中含有键,配位键
C.在氨水中、、的微粒总数等于
D.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
7.已知、、为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邻的三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相邻,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X单质与Y单质分子结构相同
C.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D.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为共价键
8.图示装置是实验室常用的快速制气装置,根据各组添加的药品,图示装置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的是(不考虑尾气处理)
目的 A制氯气 B制氨气 C制二氧化硫 D制二氧化碳
X中药品 浓 浓 稀
Y中药品
A.A B.B C.C D.D
9.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解释与实例不符合的是
编号 实例 解释
A 甲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和甲烷均不能 甲基对苯的结构产生影响,使苯容易被氧化
B 甘油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甘油分子每个碳上有一个羟基,与水分子易形成氢键
C 硅胶作为一种多孔材料,常用于催化剂载体 硅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化学稳定性
D 有漂白性而水没有 分子中存在不稳定的键,易断裂呈现强氧化性
A.A B.B C.C D.D
10.暖贴的内部(结构如图)是含有铁粉、活性炭、食盐、蛭石、木粉的混合物,可以生热取暖。木粉能够吸水并保持水分,蛭石能够保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暖贴必须密封包装保存
B.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负极反应
C.生热时发生了铁的电化学腐蚀
D.此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11.下列实验设计及现象、结论均正确的
A.胶体存在丁达尔效应 B.具有漂白性
C.金属性依次为 D.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
A.A B.B C.C D.D
12.在“海带提碘”的实验中,通常以四氯化碳为萃取剂对碘单质进行萃取、富集。用反萃取法可以将碘单质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提取出来,具体操作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试剂a可以是
B.第I步分液时,含、的水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第II步操作中产生消耗的硫酸大于
D.第III步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3 14题。
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利用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工业上使用和与发生如下可逆反应实现捕碳:



利用制备乙烯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在酸性条件下电催化还原制乙烯的反应有三种可能路径,如图。(·表示吸附态)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捕集率越高,故B正确;
C.增大压强和提高氨水浓度都可提高二氧化碳的捕集速率
D.用氨水10小时内得到的铵盐只含,的捕集速率为
14.依据在酸性条件下电催化还原制乙烯的合成路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条件下制乙烯的反应为
B.(b)、(c)路线生成乙烯转移电子一样多
C.路线(a)的第II步反应为
D.三个路线的最后一步反应是完全相同的
二、填空题
15.用催化还原可消除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内充入和,选用、、三种不同的催化剂发生反应,产生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①内,在B催化剂作用下,反应速率 。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催化剂 (填A、B、C)的催化效果最好。下列措施也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升高温度 B.充入气
C.充入 D.降温将水液化分离出去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
B.的生成速率与的消耗速率之比为
C.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并保持不变
(3)若上述反应在无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到平衡前的某时刻时,改变一个条件,容器内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变为或,如图所示,曲线表示时改变的条件是 ,曲线表示时改变的条件是 。曲线条件下达到平衡后,的平衡转化率为 。
三、解答题
16.某化学实验小组欲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作用是 ,试剂B为 。
(2)欲保证通时不发生气体泄漏,装置组装好之后必须检查气密性,具体方法为:将导管伸入水中, ,若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且冷却后有一小段液柱沿导管回流并保持稳定,证明气密性良好。
(3)为保证得到沉淀,除试剂应为饱和溶液以外,还应先通过量的 ,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结束时若仍有大量气泡产生,停止通气的方法为 。拆除装置后,将③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产品,如何证明是否洗涤干净 。
(5)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为 。
17.实验室用废铁屑(铁元素含量87.5%,不含其它金属)制取纯净氧化铁的操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洗的目的是 。
(2)酸溶后溶液中是否含有的检验方法为 。
(3)若废铁屑含氧化铁,则在酸溶过程中除发生置换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4)试剂A为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下列物质也可以实现该目的的是 。
a.氯水 b.高锰酸钾 c.食盐水 d.硝酸
(5)沉淀时试剂B,若使用溶液,操作1为 。灼烧时必须用到的非玻璃仪器除三脚架外还有 。
(6)若实验时称取废铁屑,经上述操作后得到氧化铁,废铁屑中铁元素的转化率为 。
18.某化学高研实验小组做了镁条与水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如下: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打磨光亮的镁条放入冷水中 缓慢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镁条表面被白色物质覆盖而变暗,不再产生气泡。
b 将实验后的镁条放入的溶液()中 镁条表面迅速变光亮,并开始产生大量气体;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的速率逐渐减慢,镁条表面变白,但持续有气泡产生
c 将实验后的镁条放入的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d 将实验后的镁条放入的溶液(用氨水调至)中 实验现象与b基本相同(已知上述所有气体均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2)实验b中镁条迅速变光亮后产生大量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3)实验c的目的是 。实验d的目的是 。
(4)b、c、d探究的结论是:
① 。
② 。
(5)实验中溶液和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左图所示,反应过程中、和随时间变化如右图。
①从图像看前迅速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
②后的一段时间内,基本不变,但仍能持续产生,可能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D
6.D
7.B
8.A
9.A
10.B
11.C
12.B
13.C 14.D
15.(1) 1.2×10-3mol·L-1·min-1 A AC
(2)AD
(3) 使用催化剂 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30%
16.(1) 防止倒吸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打开、,关闭、,微热三颈烧瓶
(3) 氨气
(4) 关闭K1、K4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已经洗涤干净
(5)缺少氨气尾气处理装置
17.(1)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2)取少量酸溶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否则不含有Fe3+;
(3)
(4) a
(5) 过滤、洗涤、干燥 泥三角、坩埚、坩埚钳
(6)80%
18.(1)Mg与水反应生Mg(OH)2和H2,Mg(OH)2附着在Mg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Mg+2+2H2OMg2++2NH3·H2O+H2↑
(3) 验证Cl-能不能除去Mg表面的Mg(OH)2 验证能不能除去Mg表面的Mg(OH)2
(4) Mg与水反应产生H2与溶液酸碱性关系不大 能除去Mg表面的Mg(OH)2
(5) Mg与氯化铵溶液反应,Mg+2+2H2OMg2++2NH3·H2O+H2↑生成氨水和氢气,氨水电离出OH-离子使溶液显碱性,NH3·H2O=+OH- Mg继续发生反应:Mg+2H2OMg(OH)2+H2↑,能够改变Mg(OH)2的位置或形态,使Mg表面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被致密薄膜覆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