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2)(1~2章) 班级 姓名本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60分本卷g=10N/Kg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关于感觉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眼球内能够形成视觉B.鼻腔上端黏膜有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C.舌能够辨别酸、甜、苦、咸D.皮肤能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2.某市凌晨曾遭遇狂风暴雨,许多市民在睡梦中被雷鸣声惊醒。下列关于人耳的有关结构在此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②收集声波 B.⑦带动听小骨振动 C.③放大振动 D.⑤产生听觉3.下列光现象中成因相同的一组是(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4.小徐在太子湾郁金香花展上拍摄了一张照片,如图所示。在拍摄过程中( )A.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底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B.影像传感器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C.若靠近郁金香拍摄,则影像传感器上成的像大小不变D.若远离郁金香拍摄,则应缩短镜头到影像传感器的距离5.北京时间2025年3月21日20时50分,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与空间站中的人员进行交谈,其主要原因是( )A.太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太快 B.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航天服阻挡了声音的传播 D.航天员讲话时声带振动幅度太小6.如图所示,司机通过车内后视镜(平面镜)观察后方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汽车的像是实像 B.看到汽车的像比实际汽车小C.能从车内看到后方汽车是由于光的反射 D.车内后视镜对光有会聚作用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 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该凸透镜的焦距f小于9 cmC.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凸透镜9 cm处,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D.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也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8.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③用力握小球,小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下图中画出了两个力F1、F2的图示,关于力F1、F2的大小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F1F2 C.F1=F2 D.无法比较F1、F2的大小10.右图是霹雳舞表演中的一个静止动作,此时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地球对运动员的吸引力C.运动员对地球的吸引力 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11.全球气候变暖危及北极熊的生存,聪明的北极熊学会了智慧出行。在通过薄冰时,它趴下身子,腹部贴着冰面向前爬行,如图所示。北极熊采用这种姿势是为了( )A.增大摩擦 B.减小摩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12.自行车的构造和使用上有很多涉及摩擦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车轴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减小摩擦B.脚踏板上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C.轴承里加滚珠,是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以减小摩擦D.刹车时用力捏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以增大摩擦13.下列物体中重力最接近100 N的是( )A.一支牙膏 B.一张学生课桌 C.一本科学书 D.一辆小汽车14.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在整个过程中,航天员感觉自己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箭升空的推力来自喷出的气体B.火箭升空的原理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火箭升空的推力来自火箭下方的空气D.火箭升空的原理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5.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的两个容器中盛有不同液体甲、乙,已知ρ甲>ρ乙。若再向两容器中分别倒入高度均为Δh的甲、乙液体,则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与高度Δh的关系的是( )A B C 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16.(1)中医临床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是望、闻、问、切。一位老中医为病人诊断时,“望”利用的感觉是 觉;“切”利用的感觉是 觉。 (2)同学们每天中午经过学校餐厅的时候,都会闻到饭菜的香味,而打扫卫生的阿姨却说闻不到香味,原来她已经在餐厅待了两个小时了,这是由于 中的嗅觉中枢已经 了这种香味。小兰同学因为感冒,导致嗅觉神经末梢 不灵敏,闻不出香味,并且还影响到 觉,以致她一点吃饭的欲望也没有。 17.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如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的水平标尺上,形成光斑P。回答下列问题。(1)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 (2)当液面下降时,水平标尺上的光斑P将向 (填“左”或“右”)移动。 18.如图甲所示,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光通过凸透镜后 (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19.水火箭升空的原理如下:在瓶中装适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高压气体将水和瓶塞从瓶口压出,瓶飞向高空。(1)高压气体将水和瓶塞从瓶口压出,瓶飞向高空,说明 。 (2)实验后小明提出了问题:水火箭上升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小明猜想:可能与瓶塞塞入深度有关;小军猜想:可能与瓶子的形状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 有关(写出一点)。 (3)实验小组选用装有相同水量的同种饮料瓶,做了三次实验,实验结果如下:瓶塞塞入深度 浅 深 更深水火箭上升高度/m 2 5 12通过本实验,可以验证水火箭上升高度与 有关的猜想是正确的。 20.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1)让小车从斜面上的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其目的是 。 (2)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21.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摩擦力的是 ,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 。(均填序号) ①补衣服时,把针在头发上擦一下。②轮胎上刻有花纹。③自行车车轴上要经常上油。④刹车时用力捏紧刹车片。⑤扳手的把手上刻有花纹。⑥举重运动员举杠铃之前,在手上擦一些镁粉。22.某次演练中,直升机悬停于高空,一名伞兵(含伞)从直升机跳下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在0~t1时间内,伞兵处于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状态,此时伞兵受到的重力 (填“<”“=”或“>”)阻力;在 (填“t1~t2”或“t2~t3”)时间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此时受到的重力 (填“<”“=”或“>”)阻力。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6分)23.某科学探究小组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想:①用两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大,可以听得更清楚。②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1)为了验证猜想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先用两只耳朵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朵听声音(另一只耳朵用耳塞塞住)。若猜想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实验中,同学们应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对照法和 。 (2)为了验证猜想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实验结果如下:让一位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朵听声音(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判断猜想②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3)科学探究小组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朵和听觉,我们需要养成科学的用耳习惯。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症时,要及时就医,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 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24.“探索光的反射”活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1)实验时,小明先使E、F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但是在纸板F上没有看到反射光的径迹,原因可能是 。 (2)改正错误后,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 (3)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1 20° 70°2 30° 60°3 50° 40°(4)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目的是 。2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则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1)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运动,研究它的速度变化。小明在实验中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方法是 。 (2)为了探究“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的质量是否有关”,实验中应控制 和斜面与水平面的 不变。 (3)下表是按符合第(2)问探究课题要求的实验步骤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物体质量/g 200 250 300 350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m 0.651 0.651 0.651 0.65126.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1)在实验时,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为这时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 力。 (2)在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它的示数是 N。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f随F变化的图像。实验次数 1 2 3 4 5压力F/N 3 4 5 6 7摩擦力f/N 0.6 0.8 1.0 1.2 1.4(4)分析图像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跟压力的大小成 。 27.甲、乙两探究小组的同学做“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1)如图1所示,甲探究小组的一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读数时他让钩码保持静止状态,此时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和它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他分别测出几个钩码的重力大小后,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序号 m/kg G/N1 0.1 12 0.2 23 0.3 34 0.4 4(2)乙探究小组的一位同学选取质量不同的苹果、小木块、小铁球各一个,并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重力,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 (填字母)。 A.不合理,因为他没有用同种物质的物体做实验B.不合理,因为他没有使物体的质量成整数倍变化C.合理,因为他同样可以得到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D.合理,因为他的操作比甲探究小组的同学更简便(3)根据表中数据,甲探究小组作出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如图2中图线 所示;该小组一位同学在测量前弹簧测力计忘记调零,指针指在0.2 N刻度处,则该同学描绘的图线应该是图2中的图线 。 (4)在月球上用同样的器材 (填“能”或“不能”)完成该探究。 28.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下图所示的操作。(1)在实验中,探究液体压强的工具是 。 (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图进行对比。 (3)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不变,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U形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四、综合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7分,共27分)29.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图。(1)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大小。第29(1)题图 第29(2)题图(2)如图所示,OB是光线AO经一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且AO与OB的夹角是120°,试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3)如图所示,根据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补全入射光线、折射光线。30.五一假期,爸爸带小兵自驾外出旅游,回家后爸爸要求小兵完成以下科学探究,现在请你一起完成。已知:爸爸质量为60 kg,小兵质量为40 kg,轿车质量为1.9 t(g取10 N/kg)。(1)在行驶过程中,爸爸要求小兵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 而造成伤害,小兵发现安全带设计得较宽,这是为了 。 (2)如果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轿车所受阻力是总重力的0.2倍,那么阻力是多少 (3)如果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 cm2,那么轿车行驶在水平路面上时,地面受到的压力是多少 压强是多少 31.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学生课桌如图所示,学生课桌的质量为9 kg,课桌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1×10-2 m2。某同学将装满水的总质量为1 kg的水杯放在课桌的桌面上,水杯底部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3 m2,g取10 N/kg。请回答以下问题。(1)水杯受到的重力和 是一对平衡力;若拉着课桌带着水杯一起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则移动过程中桌面对水杯底 (填“有”或“无”)摩擦力。 (2)水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2)(1~2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D B C D B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D A B C 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16.(1) 视 触 (2) 大脑 适应 味17. (1) 80° (2) 右18. 靠近 会聚19.(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瓶内水的体积 (3) 瓶塞塞入深度20. (1) 同一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2) 匀速直线21. ②④⑤⑥ ①③22. 加速 > t2~t3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6分)23.(1)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比用一只耳朵听声音更清楚 控制变量法(2) 正确 (3) 咽鼓管24.(1) 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 (2) 漫反射 (3) 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或将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入射角)(4) 获得多组数据,得出普遍结论25.(1) 让小车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表面上运动 (2) 物体由静止释放的高度 粗糙程度 (3) 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的质量无关26.(1) 平衡 (2) 1.6 (3)图略 (4) 正比27.(2) C (3) ① ② (4) 能28.(1) 压强计 (2) 乙、丙 (3) 相等四、综合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7分,共27分)29.(2) (3)(1) 惯性 减小压强m=60Kg+40Kg+1900Kg=2000Kgf=0.2G=0.2mg=0.2x2000Kgx10N/Kg=4000NF=G=mg=2000Kgx10N/Kg=20000NP=F/S=20000N÷(0.02m2x4)=250000Pa31.(1) 课桌对水杯的支持力 无 (2) 2 000 Pa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2)(1~2章)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16.(1) (2) 。17. (1) (2) 。18.(1)19.(1)(2) (3)20. (1)(2) 。21.22.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6分)23.(1)(2) ;(3) 。24.(1) (2) (3)(4)25.(1)(2)(3) 。26.(1) (2) (3) (4)27.(2) (3) (4)28.(1) (2) (3)四、综合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7分,共27分)29.30.(1)(2)(3)31.(1)(2)A30°77777770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2)(1~2章)参考答案.doc 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2)(1~2章)答题卷.doc 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2)(1~2章)(试卷 参考答案 答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