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苏少版(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动 郊游》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苏少版(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动 郊游》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动 郊游》教案-2025-2026学年苏少版(五线谱)(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教学项数 具体内容
一、教材分析 《郊游》是苏少版(五线谱)(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内容中的一首台湾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深受儿童喜爱。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展现了一幅白云春风、青山绿水的春日美景,首尾 “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 点题,结构清晰。歌曲为非规整结构,第一句与第三句完全相同,音域不宽,八度范围,节奏平稳,曲调围绕 sol 音进行,具有继续发展的不稳定感,第二句进行到 la,具有小调意味,加强了乐曲中部的变化发展态势,但曲调很快回到第一句,稳定地结束到主音上2。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以及描绘的美好自然景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
2. 艺术表现: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和节奏,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律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文化理解:了解歌曲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喜欢郊游的情感,以及台湾儿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对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267。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2.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技巧,如 “飘”“柔” 等字;体会歌曲 ABA 的曲式结构,并用准确的情绪表现不同乐句234。
四、教学策略 1. 情境教学法:创设郊游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 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歌曲音频、视频,以及教师的范唱、示范动作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方法。
3. 游戏教学法:采用节奏游戏、歌词接龙等游戏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歌词,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编舞蹈动作、表演歌曲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自制小乐器等。
2.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播放儿歌《春天在哪里》,师生一起做律动,感受春天的美好。
- 提问学生:春天到了,你们最想做什么呀?引导学生说出郊游等活动,从而引出课题《郊游》。
- 设计意图:通过欢快的音乐和轻松的律动,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活动,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感知歌曲:
- 初听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 提问学生:听完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等词语描述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中速特点。
-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轻轻摆动身体,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韵律。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初听和复听,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倾听习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学习歌曲:
- 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口型和表情,感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
- 讲解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节奏和语调的把握。
- 学习歌曲的节奏,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型,如 X X ︱ X X X ︱等,并进行节奏练习。
- 教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的旋律,学生用 “la” 音轻声跟唱,熟悉歌曲的旋律。
- 逐句教唱歌曲,重点指导学生演唱一字多音的地方,如 “白云悠悠” 的 “悠” 字等,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唱能够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朗读歌词和节奏练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韵律,用 “la” 音跟唱旋律则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音高和曲调,逐句教唱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重点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4. 歌曲处理:
-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找出相同的乐句,让学生明白歌曲的 ABA 结构特点。
- 指导学生根据歌曲的结构和情绪,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来演唱不同的乐句。如第一句和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表现出孩子们去郊游时的兴奋和快乐;第二句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好。
- 加入力度记号,如在歌曲的高潮部分适当加强力度,突出歌曲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
-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的处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和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5. 拓展延伸:
-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律动,并进行小组展示和互评。
-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制小乐器,如沙锤、响板等,为歌曲伴奏,增强歌曲的节奏感和趣味性。
- 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进行绘画创作,将自己心目中的郊游场景画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基础上,融合舞蹈、乐器演奏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6. 课堂小结: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歌曲的演唱、舞蹈创编、乐器伴奏等,强调重点和难点。
-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加深记忆。对学生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七、板书设计 《郊游》板书 1. 主板书:
- 课题:郊游
- 歌曲简谱:逐句写出歌曲的五线谱,并标注出重点音符和节奏型。
- 歌词:分行写出歌曲的歌词,对一字多音的字用不同颜色或符号标注。
2. 副板书:
- 画出简单的郊游场景,如白云、青山、绿树等,营造与歌曲主题相符的氛围。
- 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回答的要点,以及教师的点评和总结。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和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 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儿歌和提问等方式,创设了春天郊游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了音乐学习的状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如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游戏教学法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学习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进步。
- 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听、唱、动、创等多种方式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2. 不足之处:
- 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不够精准,导致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舞蹈创编和乐器伴奏展示时间有些仓促,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机会。
-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在歌曲学唱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一字多音的演唱技巧掌握不够好,但我在教学中没有及时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导致这部分学生在演唱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3. 改进措施:
-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实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展示和交流。
- 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和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有所收获。
- 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探索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音乐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