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牧童谣》教案-2025-2026学年苏少版(五线谱)(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项目 详细内容一、教材分析 《牧童谣》是苏少版(五线谱)(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它具有浓郁的湖北民歌风格,旋律简洁明快,节奏平稳流畅,歌词生动地描绘了牧童放牧时的欢乐场景,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能让一年级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节奏感,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感受《牧童谣》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歌词美,体会湖北民歌的独特风格。2. 艺术表现: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演唱歌曲,并能通过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情境。3.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演唱和表演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如创编歌词或动作。4. 文化理解:了解湖北地区的音乐文化特色,知道民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 教学难点:体会湖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歌词创编并自信地表演。四、教学策略 1. 情境创设策略:通过创设牧童放牧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氛围,激发学习兴趣。2. 游戏教学策略:运用节奏游戏、歌词接龙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3. 示范模仿策略:教师示范演唱、演奏和动作表演,学生进行模仿,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4. 合作学习策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歌词创编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牧童道具(如草帽、鞭子等)、动物头饰。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乡村田园风光的视频,画面中有草地、牛羊、牧童等元素。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场景,引出课题《牧童谣》。设计意图:利用直观的视频画面,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歌曲营造良好的氛围。2. 歌曲学习:(1). 教师范唱歌曲《牧童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唱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歌曲的整体风格和情感表达,为学生的学唱奠定基础。(2). 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学生唱歌曲的旋律,逐句纠正音准。设计意图:柯尔文手势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高概念,提高音准能力。(3). 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歌曲节奏。设计意图:先读歌词再学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同时通过肢体动作强化节奏感知。(4). 学生跟琴学唱歌曲,教师指导演唱技巧,如声音要自然、轻快。设计意图:跟琴学唱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音准和节奏,教师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提高演唱水平。3. 歌曲处理:(1).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如欢快、活泼,让学生在演唱时表现出相应的情感。设计意图:使学生不仅能唱对歌曲,还能唱出歌曲的情感内涵,提高艺术表现力。(2). 分组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轮唱等,并进行尝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体验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4.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根据歌曲旋律创编新的歌词,内容可以是关于校园生活或家庭生活等。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创意,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同时加深对歌曲旋律的理解和运用。(2). 小组合作进行表演,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牧童道具和动物头饰进行情境表演。设计意图:将演唱与表演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七、板书设计 《牧童谣》板书1. 湖北民歌2. 歌曲旋律线(简画)3. 重点节奏型展示4. 歌词(部分展示)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牧童谣》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对歌曲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热情。情境创设和游戏教学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歌曲学习环节,柯尔文手势和节奏训练对一年级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对于个别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关注和纠正还不够细致。在歌词创编环节,部分学生的创意还不够大胆,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个体差异,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指导,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