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树叶》教案-2025-2026学年苏少版(五线谱)(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项数 具体内容一、教材分析 《小树叶》是苏少版(五线谱)(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歌曲。歌曲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树妈妈与小树叶的对话形式展开,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时的不舍以及勇敢乐观的精神。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平稳,富有情感。歌词简单易懂,充满童趣,易于一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季节变化,体会母子间的深厚情感。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小树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准和歌词,学会用自然、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小树叶与树妈妈之间的母子情深,体会小树叶勇敢乐观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表现出歌曲中不同段落的情感变化,如第一段的忧伤和第二段的欢快、勇敢。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够通过歌声、表情和肢体动作等方式自然地表达出来;指导学生在演唱中注意气息的控制和声音的连贯性,尤其是在唱长音时要保持声音的稳定1四、教学策略 1. 情境教学法:创设秋天的情境,通过播放秋天的音乐、展示秋天的图片和视频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秋天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2. 游戏教学法: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节奏训练和歌词记忆,如节奏接龙、歌词填空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3. 示范法:教师通过范唱、示范动作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表演能力。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树叶道具若干、头饰(树妈妈、小树叶)、打击乐器(木鱼、沙锤等)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秋天的音乐,同时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秋天的景色和特征,如落叶、金黄的稻田等,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季节。-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和图片的结合,营造出秋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与秋天相关的歌曲《小树叶》。2. 歌曲欣赏:- 播放歌曲《小树叶》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听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如歌曲是欢快的还是忧伤的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和情感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3. 节奏训练:- 结合歌曲的节奏特点,进行节奏训练。教师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示范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如 X X 、X — 等,让学生跟着模仿和练习。然后,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木鱼、沙锤等)为歌曲的节奏进行伴奏,进一步熟悉歌曲的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为准确演唱歌曲做好准备。同时,使用打击乐器伴奏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 歌词学习:- 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注意歌词的发音和咬字。采用歌词填空、歌词接龙等游戏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歌词的朗读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歌词的过程中,结合图片、动作等,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如模仿小树叶飘落的动作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歌词,通过游戏和动作等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词,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5. 视唱乐谱:- 出示歌曲的五线谱,教师先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跟着用 “la” 音哼唱旋律,熟悉歌曲的音高和旋律走向。然后,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五线谱上的音符、节拍等基本元素,让学生尝试着视唱乐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和音准感,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哼唱和视唱乐谱,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旋律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6. 歌曲演唱:-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气息的运用和声音的连贯。先让学生跟着教师的钢琴伴奏轻声演唱,逐渐熟悉后再加大音量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和音准等问题,引导学生表现出歌曲的情感。第一段用较慢、较忧伤的声音演唱,表现小树叶离开妈妈的不舍;第二段用较快、较欢快的声音演唱,表现小树叶的勇敢和乐观。-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纠正,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演唱中体会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增强音乐表现力。7. 歌曲表演:-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为歌曲配上简单的肢体动作,如模仿小树叶的飘落、摆动,树妈妈的招手等。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自由组合动作,然后分组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同时,让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8. 拓展延伸:- 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树叶》,如童声版、成人版等,比较不同版本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首歌曲会有不同的演唱风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了解同一首歌曲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演绎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持续兴趣。9. 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歌曲的演唱、表演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等。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总结学习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做好铺垫。板书设计 《小树叶》板书 主板书:《小树叶》(1). 歌曲名称(2). 歌词(简记关键歌词)(3). 节奏型:X X 、X — 等(4). 五线谱(歌曲的主要旋律片段)2. 副板书:(1). 秋天的图片(2). 学生的表演评价要点(3). 与歌曲相关的知识点,如拟人化手法、情感表达等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小树叶》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秋天的音乐和展示图片,成功地营造出了秋天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为后续的歌曲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游戏教学法、示范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节奏接龙、歌词填空、小组表演等,这些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情感教育自然渗透:在歌曲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小树叶与树妈妈之间的情感,通过对歌曲不同段落的演唱处理,让学生感受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时的不舍以及勇敢乐观的精神,从而自然地渗透了情感教育,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 不足之处- 识谱教学难度较大: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谱教学仍然是一个难点。在视唱乐谱环节,部分学生对五线谱上的音符和节拍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导致视唱时出现一些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进一步加强识谱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识谱知识。- 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歌曲的演唱和表演技巧,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音乐学习中有所收获。- 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在学生的表演评价环节,我主要以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为主,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元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让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改进措施- 加强识谱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更加多样化的识谱教学方法,如通过游戏、儿歌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音符和节拍,让识谱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我会适当增加识谱练习的时间和难度,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关注个体差异:我会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耐心地指导他们学习,让他们逐步跟上班级的教学进度。- 丰富评价方式:我将进一步丰富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外,还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我也会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中来,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的多元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