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模拟练习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模拟练习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模拟练习试卷
【考试范围:第1机械运动、第2章声现象】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全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商鞅规定“举足为跬,倍跬为步”,即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1步的距离最接近(  )
A.1cm
B.0.2m
C.1.2m
D.5m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如图描绘了诗中的意境.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说舟中人是静止的,则参照物是(  )
A.山 B.舟 C.云 D.猿
3.小东听到深圳海上世界音乐喷泉的背景音乐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A. 音调高低 B. 音色好坏 C. 响度大小 D. 振动的快慢
4.下列成语中体现了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闻鸡起舞 B.掩耳盗铃 C.恶语伤人 D.震耳欲聋
5.小明同学用饮料瓶和自制刻度尺做了一个简易量雨器,如图所示,用它测得某暴雨日一小时的降雨量为21.0m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测量结果刚好是整数不存在误差 B.测量结果中的“0”没有意义可去掉
C.该简易量雨器刻度尺分度值为1mm D.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可以多估读几位
6.如图所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丁的音调相同、响度不同        B. 甲、丙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
C. 甲、乙的音色相同、音调不同 D. 丙、丁的响度相同、音调不同
7.如图所示,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则(  )
A. B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B.在0~2s,B物体运动了3m
C.在0~3s,A物体运动路程小于B物体的运动路程
D.A物体的运动速度大于B物体的运动速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请填上合适的单位: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为120___________;初中生小明的身高17.5_________;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为0.8_______.
9.如图所示,停表内圈的分度值为_______min,当按下停表的按钮1,开始计时,一段时间后,按下按钮_______(选填“1”或“2”)停止计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s.
10.为保护听力,我们可以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方面控制噪声.射击运动员训练时戴耳罩是从声音的________方面进行控制;图书馆中规定不能大声喧哗是从声音的________方面进行控制;家庭窗户安装真空双层玻璃是从声音的______方面进行控制.
11.杭州亚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中,我国运动员以惊人的9秒97的成绩夺得金牌,创造历史.表格中的数据是该运动员在亚运会上的三次成绩,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判断出运动员第_______次跑得最快,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得最快的这一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0秒7 10秒3 9秒97
12.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_______________;如图甲所示,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当站在大树旁的小女孩转过身来时,每个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运动了的小孩有______(选填序号),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它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引来飞鸟.“鸟鸣器”发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传入我们耳中,从管口吹气拉动棉签时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某同学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气泡从注满水的玻璃管底部向上运动的一张频闪(每隔2s拍摄一次)照片如图所示.由照片可知,气泡在AD段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AD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5.(1)如图-1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2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
(2)如图-3所示是玩具小车运动的s-t图像,请你根据图-3信息,在图-4中画出其v-t图像.
(3)如图-5所示为汽车沿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v-t)图像.请在图-6中画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7分,共20分.
16.(1)小华同学按照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一根金属条的长度,该金属条的长度为_________cm,要使测量值更准确,可以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误差.
(2)如图乙所示,用手指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用手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有关.
(3)如图丙所示,小明用纸盒、吸管、橡皮筋制作了橡皮筋吉他.小华说真正的吉他比它声音更优美,指的是二者声音的______不同;当小明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时,声音的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会发生变化.若想让每根橡皮筋发出的音调不同,制作时可使橡皮筋的_____不同.
1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并开始计时.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测量前该同学先让斜面保持一个角度,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下滑,发现小车滑动到斜面中点就停止了,接下来应该将斜面的倾角稍微调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3)调整好装置后进行测量,测得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C点所用时间tAC=5 s,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m/s.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请你评价他的做法是否可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得的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
18.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后,老师让大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能够演奏的乐器,小明和小西利用路边的柳树枝外皮分别做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柳笛,但小明发现两个柳笛吹出的音调不同,通过对比观察,小明猜测柳笛的音调可能与柳笛的长短和粗细有关.
(1)柳笛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由____振动产生的.
(2)小明先取粗细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3条柳枝,并利用____测量出每条柳枝的直径,将每条柳枝分别做成10 cm、7 cm、4 cm长的3支柳笛,在空气均匀且温度相同的室内,小明分别以相同的力度吹响9支不同的柳笛并使用手机上的音频测量软件测出每支柳笛吹响时的振动频率,测量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直径/cm 3.6 3.6 3.6 5.3 5.3 5.3 8.6 8.6 8.6
长度/cm 10 7 4 10 7 4 10 7 4
频率/Hz 534.7 666.7 970.8 448.4 578.1 740.7 395.2 454.5 555.5
(3)分析1、2、3(或4、5、6或7、8、9)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同一直径的柳笛,长度越 ,音调越高.由此可推断出图-2的排箫中,发出声音最低的管子在 (选填“最左端”或“最右端”).
(4)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同一长度的柳笛,直径越小,音调越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
19.在一次军事演习中,某舰发现距离舰艇1 020 m远的目标,舰艇发射火箭弹击中目标,发射后经过2 s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为了探测该海域海水的深度,舰艇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6 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试求:
(1)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2)火箭弹发射后多少时间舰艇人员能听到爆炸声?
(3)该海域的海水深度是多少?
20.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人驾驶出租车快速兴起,如图甲为某品牌无人驾驶出租车.科技爱好者小芷前往体验并对其启动到匀速运动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40 s内,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前10 s出租车运动的路程为100 m,求:
(1)前10 s出租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出租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
(3)出租车在40 s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1.为了中小学生的安全,“长鼻子”校车在全国各地学校大量投入使用,如图所示.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______的;以校车为参照物,司机是______(均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______(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若该校车做匀速直线运动,5min内经过3300m,其速度为______m/s,该校车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超速.
(3)小明早晨7点06分乘坐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______km.
22.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研究气球火箭的运动特点,气球火箭固定在长为20cm的吸管BC上,将气球充气后,静止释放,当吸管B端运动到A点时,气球火箭停下来.
(1)为了测量气球火箭运动的速度,需要刻度尺和________;请你用身边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mm),测出试卷上吸管BC的长度为________cm.
(2)小红测出气球火箭全程运动的时间为2.25 s,请计算此过程中气球火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3)小红对气球火箭的某段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段测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路程s(cm)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时间t(s) 0 0.70 1.00 1.22 1.41 1.58 1.72 1.86 2.00
分析数据发现:气球火箭从第________s开始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4)利用手机软件模拟“频闪摄影”技术,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照片,请跟根据照片,描述气球火箭的运动特点:________.为了能更准确地描述气球火箭的运动,可以将曝光间隔的时间调得更________些.
2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这种现象叫做多普调高效应Doppler effect.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Hz到______Hz.
(2)在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在10s后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______k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4)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高的,则潜艇B是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潜艇A,现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10m/s且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过两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_____m.
答案详解详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由题知,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则1步=2跬,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单脚迈出一次的距离大约0.5m,所以1“步”的距离最接近1m,C符合题意.故选C.
2.B
【解析】以山为参照物,舟中人相对于山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山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A错误;以舟为参照物,舟中人相对于舟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静止的,B正确;以云为参照物,舟中人相对于云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云为参照物,舟中人是运动的,C错误;以猿为参照物,舟中人相对于猿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以猿为参照物,舟中人是运动的,D错误.故选B.
3.C
4.D
5.C
【解析】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不可避免,A错误;使用刻度尺测量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中的“0”是估计值,不可去掉,B错误;记录结果的倒数第二位为分度值位,测量结果为21.0mm,倒数第二为mm位,所以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C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记录结果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可,估读多位毫无意义,D错误.故选C.
6.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丁的振动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甲、乙、丙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甲、丙、丁的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综上分析,BCD错误,A正确.故选A.
7.D 
【解析】从图中可知,物体A、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A运动的速度为3m/s,B的运动速度为 =2m/s,因此A物体的运动速度大于B物体的运动速度,A错误,D正确;在0~2s,B物体运动的路程为4m,B错误;在0~3s,A物体的运动路程为9m,B的运动路程为6m,A物体运动路程大于B的运动路程,C错误.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km/h dm s
【解析】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为120km/h;初中生小明的身高为175cm左右,也就是17.5dm;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为1s左右,0.8s符合题意.
9.1 1 200
10.接收 产生 传播
11.三 三次路程相同,第三次用时最少 10.03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运动员三次跑完全程花费的时间关系为t1 > t2 > t3,即第三次花费时间最少,由于三次的路程相同,用时最少的速度最快,所以该运动员第三次跑得最快;第三次所用的时间为t3 = 9.97 s,运动的路程为s3 =100m,所以跑得最快的这一次的平均速度v = = ≈ 10.03 m/s.
12.机械运动 1、2 乙图中小孩1和2的位置相对于甲图发生了变化
13.管内空气柱 空气 音调
【解析】“鸟鸣器”可以看做是管状乐器,管状乐器是由管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鸟鸣器发声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14.变速  在相等的时间内气泡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0.1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5.(1)如答图-2所示 (2)如答图-4所示 (3)如答图-6所示
【解析】(1)由题可知,响度是原来的一半,即振幅为原来的一半,音调是原来的两倍,则频率为原来的两倍,波峰(或波谷)的个数是原来的两倍,具体如答图-2所示;(2)由图-3可知,该玩具小车的s-t图像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故其做匀速运动,其速度v 5m/s,具体如答图-4所示;(3)从图-5可知,0~3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2m/s,这段时间内的路程s1=v1t1=2m/s×3s=6m,3~5s内汽车静止,速度为零,5~7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3m/s,这段时间内的路程s2=v2t2=3m/s×2s=6m,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路程,画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时间图像,具体如答图-6所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7分,共20分.
16.(1)3.20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低 频率 (3)音色 响度 粗细(或松紧、长短等)
【解析】(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金属条左侧与1.00cm处对齐,右侧对应刻度为4.20cm,因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金属条的长度为 ;在测量过程中,为了使测量值更准确,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因为多次测量时,由于各种偶然因素,每次测量值可能会有所不同,通过求平均值可以减少测量误差;(2)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振动逐渐变慢,振动频率逐渐变低,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3)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可以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真正的吉他比它声音更优美,指的是二者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响度主要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当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时,橡皮筋的振幅不同,故声音的响度会发生变化;橡皮筋的粗细、松紧、长短等都会影响橡皮筋发声的音调,若想让每根橡皮筋发出的音调不同,制作时可使橡皮筋的粗细(或松紧、长短等)不同.
17.(1)v=
(2)大
(3)0.16
(4)不可行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 
(5)大
【解析】(1)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故本实验的原理是v= ;(2)小车滑动到斜面中点就停止了,说明斜面的坡度太缓,不足以使小车由静止运动到C点,故应该增大斜面的倾角;(3)sAC=80.0 cm=0.8 m,tAC=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 = =0.16 m/s;(4)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若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不是小车从A到C运动过程中通过BC段的时间,所以他的操作是错误的;(5)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v= 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18.(1)空气柱 (2)不同 刻度尺 (3)短 最右端 (4)1、4、7(或2、5、8或3、6、9) 高
【解析】(1)柳笛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由柳笛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为使实验更具有普遍性,需选取粗细、长度不同的柳笛进行多次实验;为了测量柳枝的直径和柳笛的长度,需要刻度尺;
(3)此实验中应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分析1、2、3(或4、5、6或7、8、9)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控制的因素是直径,长度越短,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由此结论可知,排箫发成声音最低的管子即最长的管子,在排箫的最右端;
(4)控制的因素是长度,故可以分析1、4、7(或2、5、8或3、6、9)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同一长度的柳笛,直径越小,音调越高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
19.解:(1)火箭弹的飞行速度v1= = =510 m/s
(2)火箭弹爆炸发出声音到声音传到该舰的时间t2= = =3 s
则从火箭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t=t1+t2=2 s+3 s=5 s
(3)该海域的海水深度s3= v3t3= ×1 500 m/s×6 s=4 500 m
20.(1) 10 m/s (2)600 m (3)17.5 m/s
【解析】(1)由题目可知出租车前10s运动的路程是100m,由公式 可知,前10 s平均速度
(2)出租车匀速行驶阶段时间
故通过路程
(3)出租车40s通过的路程
故平均速度为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1.(1)运动 静止 (2)最大速度 11 没有 (3)9
【解析】(1)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与司机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路边的树是运动的;以校车为参照物,司机与校车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故司机是静止的;(2)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最大速度;若该校车做匀速直线运动,t=5min=300s,经过路程s=3300m,速度v 11 m/s 39.6km/h<40km/h,因此该校车没有超速;(3)小明到校用时t'=7:24-7:06=18min=0.3h,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s'=v't'=30 km/h×0.3 h=9 km.
22.(1)秒表 1.00 (2)0.89 (3)1.58 1.43 (4)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短
【解析】(1)测量气球火箭运动的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用刻度尺测距离,用秒表测时间;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试卷上吸管BC的长度为1.00cm;(2)由图甲可知,AB长度大约是BC长的10倍,AB的长度s=10×20cm=200cm=2m,故此过程中气球火箭的平均速度为 ;(3)由表中数据可知,气球火箭从第1.58s开始,路程增加20cm=0.2m,时间增加0.14s,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4)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火箭的路程逐渐增大,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如果将曝光间隔的时间调得更短,获得的火箭的位置更多,速度的变化更加明显,可以更准确地描述运动.
23.(1)10000 20000 (2)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7.5 (4)靠近 6300
【解析】(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kHz~20kHz,即10000Hz~20000Hz;(2)月球上是真空,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无法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之间的距离;(3)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t 10s=5s,由v 可得,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vt=1500m/s×5s=7500m=7.5km;(4)2分钟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sB=vBt=10m/s×2×60s=1200m,因为声波频率变高,所以潜艇B是靠近潜艇A,现在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s2=s-sB=7 500m﹣1 200 m=6 300 m.
物理试卷 第页(共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