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同体学校25级高一10月学情检测政治试卷总分:100分 时量:50分钟麓山国际 麓山滨江 麓山梅溪湖 麓山慈利 长沙六中长郡湘府 长郡浏阳 长郡金洲 珺琟高级中学 津市一中 联合参与一、单项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1.文物斜三角纹彩陶钵,材质为细泥红陶,腹上部至口沿绘黑彩斜三角纹,色彩鲜艳。彩陶艺术是仰韶文化(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的一项卓越成就。斜三角纹装饰在陶钵的口部,这种设计与当时人们席地而坐或蹲踞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下列情形符合该文物所处时期特征的是( )A.畜牧业和现代化农业开始出现,人们有了定居的地方B.私有制的确立导致贫富分化加剧,已形成最早的对立阶级C.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D.先进分子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同时诉诸实践2.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在位时,为商汤率兵所灭。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当时( )①相比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发展②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③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④国家大事都是由国家中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据此判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部分,创立了唯物史观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实践③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④吸收和改造了人类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同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对应内容正确的是()A. ①空想到科学②一国到多国③理论到实践B. ①理论到实践②一国到多国③空想到科学C. ①理论到实践②空想到科学③一国到多国D. ①空想到科学②理论到实践③一国到多国5.十月革命,是俄国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以下对其意义分析正确的是()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④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6.10月1日,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②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落后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③中国资产阶级未对国家进步作出实质性贡献④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与希望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7.某班同学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下面两幅图片。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是()A.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B.民族独立——中国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C.十年探索——中国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D.改革开放——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8.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透过这首《沁园春·国庆》,我们可以感悟到()①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④实现中国梦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毛泽东会见再次访问延安的美国记者斯诺时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是文章的上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文章的下篇。下列对其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②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意在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前后相互衔接的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0.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缺乏经验和统计资料的情况下,根据毛泽东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示精神编制的。经过反复酝酿,前后数易其稿,费时四年,“边建、边改、边学”,终于编成并付诸实施。1957年底,“一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这主要得益于()①过渡时期“一化三改”总路线的指引②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④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建设积极性高涨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1.2025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引入“共享农场”模式。城市居民可以租赁农村土地,在专业农民指导下体验农耕生活,收获的农产品归租赁者所有。这一模式既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这体现了()A.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共享农场”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B.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共享农场”模式适应农村发展新需求C.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共享农场”激发了农民积极性D. “共享农场”模式是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1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下列对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时期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完全照抄苏联经验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②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③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④期间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这是因为,改革开放(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③改变了党的面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面貌④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4.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5.某“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展板中,包含以下内容:展板设计意在说明()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②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有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道路指引④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模式多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6.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十四五”交出震撼答卷:经济总量突破140万亿元对全球增长贡献率超30%;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集齐船舶工业“三颗明珠”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占全球2/3……中国正以系统性突破为世界提供发展新范式。对于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回看走过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②比较别人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完全具有普适性③远眺前行的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④方向决定道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支撑中国强大起来的决定力量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非选择题(16+16+20=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莫尔、康帕内拉、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材料二 19 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结合材料一,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出现局限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应具备哪些条件,并分析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标志是什么 (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党的十八大到现在,新时代中国走过了非凡十年。这十年,中国绘制了一幅绚丽多姿的高质量发展画卷:经济总量突破百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多年对世界贡献率超过30%;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嫦娥揽月”“天问探火”“蛟龙入海”,重大创新成果接连不断;货物加服务贸易总额2020年以来连续两年全球第一…这其中蕴藏着怎样的成功密码 阿根廷总统说,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英国学者说,现在中国比过去200年里任何时候都要团结…任何西方的治理体系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哈佛大学研究学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对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考量,给国际格局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见证了祖国一步步地发展壮大。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结合材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有哪些。(1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影响深远。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两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作简要阐释。(20分)政治答案1-5 CBBDA 6-10 BAADB 11-16 BCDAAB1.C【详解】C:彩陶艺术是仰韶文化(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的一项卓越成就。这一时期属于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符合题意。A:原始社会未出现现代化农业,A项不符合史实,不选;B:选项是奴隶社会时期的特征,B不符合题意;D:选项体现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D不符合题意。2.B【详解】①③:当时处于奴隶社会,相比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此时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①③正确。②: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②排除。④:在原始社会,大事都是由部落中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的;在奴隶社会,国家大事由君主和贵族专制决策,而非全体成年人共同讨论,④排除。3.B【详解】①: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部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①正确。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由理论变成了实践,②错误。③: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体现在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解释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③正确。④:马克思主义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同与现实不符,④错误。4.D【详解】ABCD:由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即空想到科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即理论到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即一国到多国,D正确,ABC排除。5.A【详解】①②: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①②正确。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③不选。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④错误。6.B【详解】①②:参观“复兴之路”展厅,通过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可以认识到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落后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而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是中国人民探索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道路的历史,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国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对国家进步作出了贡献,③错误。 ④:“复兴之路”展厅布展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不属于该时间段,④与题意不符。7、A【详解】A:“农业合作社社员入社登记”“庆祝公私合营”是指1953-1956年我国进行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符合题意。BCD: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民族独立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十年探索时期是1956-1966年,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与图片信息不符,BCD排除。8、A【详解】①:透过“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地流芳”,可以感受到,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①正确。②:“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普新章”,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正确。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③错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④错误。9.D【详解】①:该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题干强调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并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①排除。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②正确。③:该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没有体现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不符合题干要求,③排除。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前后相互衔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④正确。10. B【详解】①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主要得益于坚持了党的领导,得益于过渡时期“一化三改”总路线的指引,同时充分发挥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建设积极性高涨,①④符合题意。②: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一五”计划实施之后的成果而不是原因,②不符合题意。③: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但这不是取得成就的原因,这个主要矛盾是当时的客观实际,③错误。11.B【详解】B:“共享农场”模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盘活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适应农村发展新需求,B正确。A: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共享农场”未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A错误。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是农民劳动积极性决定,C错误。D:“共享农场”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非根本性变革,D错误。12.C【详解】①:我们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并不是完全照抄,①错误。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时期取得的成就,②符合题意。③: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之后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不符合题意。④: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④符合题意。13.D【详解】①: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不符合题意。②: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②不符合题意。③④: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党的面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面貌,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④正确。14.A【详解】①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要继续坚持四个自信,①②说法正确。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③说法错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④说法错误。15.A【详解】①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提出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党确立“四个现代化”,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党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和“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再到十八大以来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深化,表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有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未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④:材料未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模式多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④不符合题意。16. B【详解】①: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回看走过的路”,强调从历史实践中总结经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①正确。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指导借鉴,但不具有普适性,②错误。③:中国在“十四五”期间的历史性成就,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③正确。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发展的科学理论,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并非支撑中国强大起来的决定力量,④错误。17.(1)①根本原因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构想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2)条件: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答案: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 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分)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分)19【答案】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人民拥护的正确道路。③“两个结合”,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两个结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彰显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四层,每层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docx 麓山25级10月16-17日月考政治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