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爱北京天安门(聆听、唱游)》教案-2025-2026学年接力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项目 详情内容一、教材分析 《我爱北京天安门》是接力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旋律简洁明快,节奏活泼有力,歌词质朴而富有激情,表达了少年儿童对北京天安门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祖国的崇敬之情。歌曲简短易记,适合一年级小学生聆听与学唱,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初步感受中国歌曲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唱游活动培养节奏感、协调性和音乐表现力。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聆听、哼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旋律,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能够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歌词,掌握歌曲中的音符和节拍。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表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节奏感和表现力;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北京天安门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水平。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通过唱游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够在演唱和表演中自然地流露;指导学生在唱游环节中进行富有创意和协调性的动作编排,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四、教学策略 1. 情境创设策略:通过展示北京天安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天安门的雄伟壮丽,增强学习兴趣。2. 多元体验策略:采用聆听、哼唱、演唱、表演、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音乐,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3. 合作学习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演唱、小组创编动作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五、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歌曲音频、视频及展示相关教学资料。2. 天安门的图片、卡片等教具。3. 打击乐器若干,如木鱼、响板、沙锤等,用于唱游活动中的节奏伴奏。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 展示北京天安门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天安门的外观。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就是北京天安门,它是我们国家的重要象征,非常雄伟壮观。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北京天安门的歌曲。”- 播放一段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庄严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天安门的崇敬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觉展示和震撼的视频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歌曲学习奠定情感基础。2. 歌曲聆听部分- 完整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初步感受歌曲的整体旋律、速度和情绪。提问:“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觉得它的速度是快还是慢?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如欢快、活泼等。-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感受歌曲的旋律走向和节奏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指跟随旋律的起伏轻轻摆动,增强对旋律的感知。- 分段聆听歌曲,每段播放后,教师简单讲解歌曲的段落结构和歌词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例如:“第一段歌词主要表达了小朋友们对天安门的喜爱,第二段歌词则表达了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敬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聆听,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逐步熟悉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3. 歌曲学唱部分- 教师范唱歌曲,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口型、发音和表情,感受正确的演唱方法。- 一句一句地教唱歌曲歌词,让学生逐句跟唱,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例如,在教唱 “我爱北京天安门” 这句歌词时,强调 “爱” 字的发音要饱满、圆润,“天安门” 三个字的节奏要准确把握。-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演唱,如师生对唱、小组对唱、男女对唱等,增加演唱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引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声音的大小适中、音色明亮。教师可以示范不同声音状态下的演唱效果,让学生对比感受,从而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和逐句教唱,让学生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多种演唱形式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合作能力。4. 唱游活动部分- 将学生分成小组,为每个小组发放打击乐器,如木鱼、响板、沙锤等。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自行创编打击乐伴奏。教师先进行简单的节奏示范,如木鱼敲击强拍,响板敲击弱拍等,然后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进行个性化的创编。- 小组展示创编成果,每个小组依次上台表演,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欣赏并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节奏的准确性、与歌曲的契合度、创意性等方面,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与打击乐伴奏的配合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提高音乐表现力。- 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和旋律,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肢体表演。教师可以先提供一些基本动作元素,如拍手、跺脚、摆动身体等,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和创新。学生分组进行排练,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动作编排和协调方面的问题。- 进行全班的唱游表演,学生一边演唱歌曲,一边进行打击乐伴奏和肢体表演,营造欢乐、热烈的音乐氛围。教师可以用相机或摄像机记录下学生的表演过程,作为教学成果展示和学生成长纪念。- 设计意图:唱游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魅力,通过打击乐创编、舞蹈动作创编和小组合作表演,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5. 拓展延伸部分-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北京天安门的了解或向往,鼓励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天安门形象。学生可以在绘画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天安门的认识和情感。- 播放其他关于北京或祖国的优秀儿童歌曲音频片段,如《国旗国旗真美丽》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更多优秀音乐作品的探索欲望。-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环节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将音乐学习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音乐的广泛兴趣。七、板书设计 《我爱北京天安门》板书 1. 主板书:- 标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歌曲简谱:展示歌曲的主要旋律简谱,便于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对照。- 重点歌词:如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等,突出歌词记忆重点。2. 副板书:- 节奏型示例:如 X XXX X等,用于讲解歌曲节奏和唱游活动中的节奏创编指导。- 学生创意展示区:可以张贴学生在唱游活动中创编的优秀节奏谱、舞蹈动作简笔画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我爱北京天安门(聆听、唱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在导入环节,图片和视频的展示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聆听环节中,学生能够认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大部分学生对歌曲的整体感知较为准确。学唱部分,通过教师的示范和逐句教唱,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但仍有个别学生在节奏和音准方面存在一些小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唱游活动是本节课的亮点,学生在打击乐创编、舞蹈动作创编和小组合作表演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和创造力,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然而,在活动组织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小组活动的秩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对分享和绘画活动积极参与,展现出了对北京天安门的浓厚兴趣和丰富想象力。总体而言,本次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教学细节和组织管理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