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接力版(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雪花(聆听、表演)》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接力版(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雪花(聆听、表演)》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雪花(聆听、表演)》教案-2025-2026学年接力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教学项目 详情内容
一、教材分析 《雪花》是接力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的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旋律舒缓轻盈,节奏平稳且富有韵律感。歌曲以雪花为主题,描绘了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景象,展现出冬日雪景的宁静与美丽,能够让一年级的小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通过聆听与表演这首歌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如对旋律、节奏、音色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包括演唱技巧与肢体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热爱之情,同时也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初步形成提供有力支持,为后续音乐学习奠定情感与技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哼唱歌曲《雪花》的旋律,掌握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如长音、短音的运用;能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学会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聆听、模仿、分析、实践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节奏感以及合唱协作能力;通过表演活动,提升学生的肢体表达与舞台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冬日雪景的美好,培养学生宁静、优雅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优美意境,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与节奏,用合适的声音演唱歌曲;组织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的初步训练,使其能和谐配合。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演唱中表现出雪花轻盈飘落的感觉,在二声部合唱时做到音准准确、节奏稳定且声部平衡;启发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自然地表现歌曲情境,增强表演的感染力。
四、教学策略 1. 情境创设策略:通过播放雪花飘落的视频、展示雪景图片等方式,营造出寒冷而宁静的冬日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歌曲情感。
2. 分层教学策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在演唱技巧、表演能力等方面进行分层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 合作学习策略:安排小组合唱练习、小组表演策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共同进步。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雪花相关的视频与图片资料、钢琴、打击乐器(如三角铁、沙锤)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
- 播放一段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高清视频,视频中展示雪花落在树枝、屋顶、大地等不同场景,同时伴有轻柔的风声音效。
- 展示多幅精美的雪景图片,有雪山、雪林、雪中小屋等,教师提问:“同学们,冬天到了,大自然给我们送来了一份美丽的礼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回答雪花。
- 教师总结:“对,就是雪花,雪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空中飞舞,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关于雪花的歌曲。”
-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直观地呈现雪花飘落的景象,营造出浓郁的冬日氛围,激发学生对雪花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提前感受歌曲的情境,为后续学习歌曲做好情感铺垫。
2. 歌曲聆听部分
- 第一次完整聆听歌曲《雪花》,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用心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和速度:“同学们,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聆听这首歌曲,听听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它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心情呢?”
- 聆听结束后,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优美、舒缓。
- 第二次聆听,教师提出问题:“大家仔细听,歌曲中有没有一些音符或旋律的变化,让你觉得像是雪花在不同的姿态下飞舞呢?”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特点。
- 设计意图:初次聆听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培养学生聆听音乐时感受情绪和速度的能力。第二次聆听则引导学生深入到歌曲的旋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细节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为后续学习歌曲旋律做好准备。
3. 歌曲学习部分
- 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演唱时注意声音的轻柔、连贯,同时用简单的手势表现歌曲的旋律起伏,如向上抬手表示旋律升高,向下落手表示旋律降低。
- 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采用跟唱法,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先让学生跟唱旋律,唱的过程中教师用钢琴辅助,及时纠正学生的音准问题,强调长音的保持和短音的轻快。
- 教唱歌词时,解释歌词中对雪花的描写,如 “雪花雪花,满天飘洒” 等,让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感受雪花的美。
- 学唱完第一段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演唱,教师巡视指导,针对个别学生的发音、节奏问题进行单独辅导。
- 用同样的方法学唱第二段歌曲。
-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唱和手势辅助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走向,跟唱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自主练习和个别辅导可以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歌曲的演唱。
4. 节奏训练部分
- 展示歌曲中的主要节奏型,如长音(X - - -)、短音(X),教师用拍手、跺脚以及打击乐器(三角铁敲长音,沙锤摇短音)示范节奏型的打法。
-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进行节奏练习,先分别练习长音和短音,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练习,逐渐熟练掌握节奏型。
- 开展节奏游戏 “节奏拼图”,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写有歌曲节奏型的卡片,打乱顺序后,让小组学生合作将卡片按照歌曲的节奏顺序排列,最快完成且正确的小组获胜。
- 设计意图: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型,节奏游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节奏感,使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巩固节奏知识。
5. 二声部合唱训练部分
- 教师先将二声部的旋律分别演唱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两个声部的不同。
- 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学习一个声部,采用跟唱法学唱,教师用钢琴辅助,确保每个学生的音准。
- 两个声部初步学会后,进行合练,教师指挥,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调整自己的音量和音准,做到声部和谐。
- 设计意图:二声部合唱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合唱协作能力与音乐感知能力,先分声部学习降低难度,再合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协调两个声部的关系,提高合唱水平。
6. 表演部分
- 教师再次播放雪花飘落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雪花的姿态和动作,然后示范一些简单的表演动作,如双手轻轻摆动表示雪花飘落,身体轻轻转动表示雪花在空中飞舞等。
-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排练,鼓励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创意动作和表情,如雪花堆积时的蹲下动作等。
- 分组展示表演成果,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观看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表扬学生的优点,如动作的优美、表情的自然等,指出不足之处,如动作的协调性、与歌曲节奏的契合度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 设计意图:表演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内涵,将音乐与肢体语言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展示与评价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促进学生表演水平的提升。
7. 拓展部分
- 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雪花和雪景,同时播放歌曲《雪花》作为背景音乐。
- 绘画完成后,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 设计意图:绘画拓展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雪花的热爱与想象,将音乐与美术学科相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让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感受雪花的美。
8. 课堂总结部分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歌曲的演唱、二声部合唱、表演以及绘画拓展等。
- 再次全体演唱歌曲《雪花》,要求学生用最优美的声音和最自然的表演动作来展现,结束本节课。
- 设计意图:总结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记忆。最后全体演唱与表演能够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结束课程,同时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
七、板书设计 《雪花》板书 1. 主板书:
- 歌曲《雪花》歌名
- 主要节奏型:长音(X - - -)、短音(X)
- 二声部合唱旋律简谱展示
- 歌词关键词:雪花、飘洒、飞舞等
2. 副板书:
- 雪花图片展示区
- 表演动作提示:如双手摆动、身体转动等
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雪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大部分学生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演唱、合唱、表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导入环节有效地营造了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歌曲学习环节,跟唱法和教师的辅助指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演唱技巧,但仍有部分学生在音准和长音的控制上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节奏训练环节的游戏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在节奏的稳定性上个别学生还有待提高。二声部合唱训练对一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进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协作意识。表演环节学生们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但在动作与音乐的融合上还不够精准。绘画拓展活动丰富了教学形式,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练习的时间,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受美、创造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