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填空题【期中真题汇编】(浙江专用)【答案+解析】-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1填空题【期中真题汇编】(浙江专用)【答案+解析】-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浙江专用)
专题01填空题 【期中真题汇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这本书的总页数 这本书的总页数 这本书的总页数 × 已看的页数
已知一本168页的书看了,是将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看了这本书总页数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由此作答。
已经看了,是看了这本书总页数的,就是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用到的关系式是这本书的总页数×=已看的页数。
2.72
毛毛在地球上能举起重12千克的物体,是月球上的;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用12÷,即可求出毛毛在月球上能举起多少千克的物体,据此解答。
12÷=12×6=72(千克)
即毛毛在月球上能举起72千克的物体。
3. < = >
(1)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数,据此比较;
(2)分数乘分数: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因此两个分数,分母不变,交换分子的位置,乘积不变;
(3)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小于1的数(不为0),商大于原数;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数。据此比较;
×<
×=
0.89÷>0.89×
4.21;30;49;36
利用比的定义(a∶b=)、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进行计算即可。
7∶6=(7×3):(6×3)=21∶18
7∶6=(7×5)∶(6×5)=35∶30
综上可得:7∶6=(7×6)∶(6×6)=42∶36。
5. /0.125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它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用2×4,求出最小质数和最小合数的积。
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做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做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先约分;把0.6化成分数,根据分数求倒数的方法: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求出0.6的倒数,再乘,即可解答。
最小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
2×4=8
8的倒数是。
0.6=
的倒数是。
×=
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乘积的倒数是,0.6的倒数的是。
6. 12 8
如果每天用去t,用煤的总吨数除以每天用的吨数就能求出可以用多少天;把t看作单位“1”,每天用去,就相当于每天用这堆煤的,用就能求出可以用多少天。
=×8
=12(天)
=1×8
=8(天)
食堂有t煤,如果每天用去t,12天用完。如果每天用去,8天用完。
7. 西 南 40° 500
天天家在冬冬家东偏北40°方向500m处,是以冬冬家为观测点;冬冬家在天天家的方向是以天天家为观测点;根据位置的相对性可知,观测点不同,方向相反,夹角的度数相同,距离相同;据此解答。
天天家在冬冬家东偏北40°方向500m处,则冬冬家在天天家(西)偏(南)(40°)方向(500)m处(或西偏南40°方向500m处)。
8.1;6;10;0.25
从题中可知,三角形的底是长方形的,三角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假设长方形的底是a,宽是b,那么三角形的底是a,高是b。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底×高÷2,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找出阴影部分与整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再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填空。
(a×b÷2)∶(a×b)
=(×a×b)∶(a×b)
=(ab)∶(ab)
=(ab×4÷ab)∶(ab×4÷ab)
=1∶4
1∶4=
1∶4=1÷4=(1×2.5)÷(4×2.5)=2.5∶10
1∶4=1÷4=0.25
所以,( 1 )∶4==2.5÷( 10 )=( 0.25 )(填小数)。
9.
1∶3
3
(1)根据1小时=60分钟,大单位化为小单位乘进率,将1.5小时化为分钟,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即可化成最简整数比;
(2)先将带分数化为小数,即可求解二者的比值。
(1)1.5小时=分钟,30和90的最大公因数为30,,,
即30∶90=1∶3;
(2),,即。
因此30分钟∶1.5小时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3;5.4∶比值是3。
10. 瓶枇杷露的容量 一瓶枇杷露的总容量
已知瓶枇杷露有300毫升,求一瓶枇杷露的容量,用除法计算,即300÷;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则300÷=300×,小明将其拆分成300××5;其中300×表示把300毫升平均分成3份,求其中1份的容量,也就是瓶枇杷露的容量;因为1瓶里面有5个瓶,所以用瓶的容量乘5,就得到1瓶枇杷露的容量。
小明是这样列式计算的:,这里的表示:(瓶枇杷露的容量),再乘5表示(一瓶枇杷露的总容量)。
11. 16 75
根据平方千米=100公顷,1小时=60分,单位大变小乘进率,进行换算即可。
×100=16(公顷);×60=75(分)
平方千米=16公顷;小时=75分
12. < <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数小;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数大,据此填空。
<1,< <1,<
13. 36 直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又因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5∶3∶2,即把三角形的内角和平均分成(5+3+2)份,最大的角的度数占其中的5份,最小的角的度数占其中的2份,据此求出1份表示的度数,进而求出最大角和最小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180°÷(5+3+2)
=180°÷10
=18°
18°×5=90°
18°×2=36°
则最小的内角是36°,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4.7∶13;
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把女生人数看作7份,男生人数看作6份,全班人数一共有(6+7)份,据此根据比的意义,写出女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7∶(6+7);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用相差数除以另一个数,则用(7-6)÷6即可求出女生比男生多几分之几。
7∶(6+7)=7∶13
(7-6)÷6
=1÷6

女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7∶13,女生比男生多。
15. 10 140
已知长方形周长,可得出长与宽的和。因为长与宽的比例已知,将其比例相加得出总份数。用长与宽的和除以总份数,得到一份的长度。再根据宽所占份数乘以一份的长度,就能得出宽的长度。知道长和宽后,两者相乘可得长方形面积。
长+宽=48÷2=24(厘米)
总份数:7+5=12(份)
一份的长度:24÷12=2(厘米)
宽:2×5=10(厘米)
长:2×7=14(厘米)
面积:14×10=140(平方厘米)
这个长方形的宽是10厘米,面积是140平方厘米。
16. 21 8∶7
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先求出男生人数的,再用求出的人数÷对应的女生人数的分率=女生人数;由题意可知,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假设式子的值为1,根据比的意义求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最简整数比,据此解答。
24×÷
=18÷
=18×
=21(人)
假设男生人数×=女生人数×=1,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6)∶(×6)=8∶7。
即女生有21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最简整数比是8∶7。
17. 75 15
顶角和底角度数的比是2∶5,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由此可知,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为2∶5∶5,把三个内角的比看作份数比,则份数和为2+5+5=12(份),用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除以份数和,求出1份是多少度,再乘底角占的份数即可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底角是多少度;这个等腰三角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比是3∶1,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比为3∶3∶1,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可知,另一边的边长占周长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即可求出另一边的长。
2+5+5
=7+5
=12(份)
180÷12×5
=15×5
=75(度)
35×=15(cm)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底角是75度,它的另外一条边长15cm。
18.3;5;10;30;0.6
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3∶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5;根据商不变的规律,3÷5=6÷10;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分子和分母都乘6就是;把化成小数是0.6;据此解答。
3∶5==6÷10==0.6
19.
根据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然后结合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据此进行计算即可。
=-
=3-




20. 2∶9
倒数是两数乘积为1的数,分数的倒数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2.5可以写为,它的倒数就是,1.5a=b÷3,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号的两边都乘3,等式仍然成立,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2.5的倒数是;
1.5a=b÷3
等式的两边同时×3:
1.5a×3=b÷3×3
化简:4.5a=b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a∶b=1∶4.5
化简:a∶b=2∶9
2.5的倒数是,a与b的最简整数比是2∶9 。
21. 7 ∶6
小明所用时间为4分钟,爸爸所用时间为6分钟。小明和爸爸所用时间的比值,就是用小明的时间除以爸爸的时间。小明的速度通过路程除以时间来计算,即240÷4。爸爸的速度同样是路程除以时间,即420÷6。爸爸和小明的速度比,就是先分别算出两人的速度,然后将爸爸的速度与小明的速度写成比的形式,再进行化简。
4÷6 =
小明的速度=路程÷时间=240÷4=60(米/分钟)
爸爸的速度=路程÷时间=420÷6=70(米/分钟)
爸爸和小明的速度比为70 ∶60,即为:7 ∶6
小明和爸爸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爸爸和小明的速度最简整数比是7 ∶6。
22. 45
当A=18时,把18代入等式中,则等式左边可计算,再根据一个因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计算得出B;B=21时,用同样的方法计算A。
当A=18时
解:
B=21时
解:
当A=18时,B=45;当A=时,B=21。
23. 36 84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公鸡的只数是母鸡只数的,单位“1”是母鸡的只数,单位“1”已知,用乘法,用母鸡只数乘,求出公鸡只数,用公鸡只数加上母鸡只数,求出一共有多少只。
公鸡:(只)
一共:(只)
所以公鸡有36只,一共有84只。
24. 12
用行驶的千米数除以耗油量,求出平均每升汽油可行多少千米;
用耗油量除以行驶的千米数,求出平均每千米需要用汽油多少升,据此解答即可。
(千米)
(升)
所以平均每升汽油可行12千米,平均每千米需要用汽油升。
25.32;9;37.5
把0.375转化成分数,则;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3,分数大小不变,则;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则,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商不变,则有;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边移动两位,加上百分号,转化为百分数,据此解答即可。

26. 36°/36度 108°/108度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把顶角看作单位“1”,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顶角的(1++),单位“1”未知,用三角形的内角和除以(1++),求出顶角;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用顶角乘,求出底角。
顶角:
180°÷(1++)
=180°÷
=180°×
=108°
底角:108°×=36°
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6°,顶角是108°。
27.20;24;12;0.75
分数的分子相当于比的前项,分母相当于比的后项,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以及它们通用的基本性质进行填空。分数化小数,直接用分子÷分母即可。
15÷3×4=20;32÷4×3=24;9÷3×4=12;3÷4=0.75
15∶20==24∶32==0.75
28. 490 25
求多少平方米的是210平方米,把要求的面积看作单位“1”,单位“1”未知,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求解;
求比15千克多是多少千克,把15千克看作单位“1”,则要求的质量是15千克的(1+),单位“1”已知,根据分数乘法意义求解。
210÷
=210×
=490(平方米)
15×(1+)
=15×
=25(千克)
490平方米的是210平方米,比15千克多是25千克。
29.;
以全长为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总长度×即可求出截取的长度,剩下的占全长的(1-),由此解答本题即可。
3×=(米)
1-=
一根绳子长3米,截取全长的,截取了米,剩下的占全长的。
30. 10 50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的页数=总页数×(-),先将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剩下的页数=总页数×(1--),由此列式计算即可。
120×(-)
=120×
=10(页)
120×(1--)
=120×
=50(页)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10页,还剩50页没看。
31. 50 1050
1小时=60分,1吨=1000千克,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要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据此解答。
小时化为分要乘60,
小时=50分
吨化为千克要乘1000,
吨=1050千克
32. 60∶1 60
已知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根据比的意义写出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依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再根据比值的意义,用最简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即得比值。
180∶3
=(180÷3)∶(3÷3)
=60∶1
60∶1
=60÷1
=60
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60∶1,比值是60。
33.5∶4;;20
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把男生人数看作5份,女生人数是4份,则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4;用男生人数的份数÷全班人数的份数就是男生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用全班人数÷男、女生人数的总份数,求出1份是多少,用1份的人数×女生人数的份数即可求出女生的人数。
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则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4;
5÷(5+4)
=5÷9

45÷(5+4)×4
=45÷9×4
=5×4
=20(人)
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4,男生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如果全班生有45人,那么女生有20人。
34. 0.75 2500 0.06 0.025
1时=60分、1公顷=10000平方米、1吨=1000千克、 1毫升=1立方分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据此解答。
1时=60分 ,45÷60=0.75,45分=0.75时;
1公顷=10000平方米,×10000=2500,公顷=2500平方米;
1吨=1000千克,60÷1000=0.06,60千克=0.06吨;
1毫升=1立方分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25÷1000=0.025,25毫升=0.025立方分米。
35.
将这项工程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用1÷10、1÷8分别得到甲、乙每小时各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效率),再根据合作时间=合作工作总量÷效率和,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甲、乙合作时间。
1÷10= 1÷8=
1÷(+)
=1÷
=1×
=(小时)
甲、乙合作小时能完成这项工程。
36. 3∶5 9∶25
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可知,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长之比;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可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边长的平方比;
据此解答。
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3∶5,它们周长的比=边长的比=3∶5;
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3∶5,它们面积之比=边长的平方比=32∶52=9∶25;
综上可知:它们周长的比是(3∶5),面积之比的比值是(9∶25)。
37. = > < >
(1)一个数(0除外)除以0.25等于这个数乘4。
(2)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3)先计算的结果,再与比较大小。
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值就越大;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值反而越小;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时,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进行比较。
(4)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1)32÷0.25=128,32×4=128,所以32÷0.25=32×4;
(2),所以;
(3),,,因为,则,所以;
(4),则,,所以。
38. 28 20
根据题意,先用全班总人数减去班里还剩下的人数,求出参加活动的男、女生人数之和,再减去参加活动的4名女生,即是参加活动的男生人数;
已知参加活动的男生人数占男生原有人数的,把男生原有人数看作单位“1”,单位“1”未知,用参加活动的男生人数除以,求出男生原有人数;再用全班总人数减去男生原有人数,即是女生原有人数。
参加活动的男、女生人数之和:48-37=11(人)
参加活动的男生人数:11-4=7(人)
男生原有:

=7×4
=28(人)
女生原有:48-28=20(人)
六(2)班原有男生28人,女生20人。
39. 108 36°/36度
因为是等腰三角形,所以两个底角相等,顶角与两个底角的比为3∶1∶1;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顶角占三角形内角和的,用180°×,求出顶角的度数;一个底角占三角形内角和的,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一个底角。
因为是等腰三角形,所以顶角与两个底角的比为3∶1∶1。
180°×
=180°×
=108°
180°×
=180°×
=36°
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和一个底角的度数之比是3∶1,那么它的顶角是108°,其中一个底角是36°
40. 2
把彩带的长度看作单位“1”,第二段占全长的,则第一段占全长的(1-),对应的是第一段的长度m,求单位“1”,用÷(1-)解答。
再用彩带的长度×,即可求出第二段的长度。
÷(1-)
=÷
=×3
=2(m)
2×=(m)
把一根彩带剪成两段,第一段长,第二段占全长的,这根彩带长2m,第二段长m。
41.5
根据题意,盐和水的比是1∶5,则水占盐水的,用盐水的重量×,求出水的重量;由于水的重量不变;盐和水的比是1∶4,水占盐水的,用水的重量÷,求出再放入盐后盐水的重量,再减去原来盐水的重量,即可求出加入盐的重量。
120×
=120×
=100(g)
100÷
=100÷
=100×
=125(g)
125-120=5(g)
一种盐水有120g,盐和水的比是1∶5,如果再放入5g盐以后,盐和水的比就是1∶4。
42.480
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第一个小时行了全程的,即第一个小时行了xkm;第二个小时比第一个小时少行12km,用第一个小时行驶的路程-12,求出第二个小时行驶的路程;这时汽车距甲地108km;即第一个小时行驶的路程+第二个小时行驶的路程=108km,列方程:x+x-12=108,解方程,即可解答。
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x+x-12=108
x-12=108
x=108+12
x=120
x=120÷
x=120×4
x=480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个小时行了全程的,第二个小时比第一个小时少行12km,这时汽车距甲地108km。甲、乙两地相距480km。
43.25
360
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用单位名数乘两单位之间的进率。
比的后面是单位“1”,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另一个数。

②===360
③==
44. C B
当几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时,可假设它们的结果都等于1,这样能方便地求出每个字母代表的数字。
设A×0.6=B×=C÷0.9=1,再根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为1”和“一个数除以它本身(0除外),商一定是1”分别求出A、B、C的值,再比较大小即可解答。
设A×0.6=B×=C÷0.9=1,
0.6的倒数是,所以A=;
的倒数是2,所以B=2;
0.9÷0.9=1,所以C=0.9=。
因为2>>,所以B>A>C
所以最小的数是C,最大的数是B。
45. 东偏北 560
根据位置的相对性可知,它们的方向相反(西偏南的相反方向是东偏北),角度相等,距离不变,据此解答。
学校在可可家的东偏北35°方向560m处。
可可家在学校的西偏南35°方向上,距离约560m处;也可以说,学校在可可家的东偏北35°方向上,距离约560m处。
46. B
已知爸爸开车小时行驶48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所以速度为48÷=80(千米/小时),行驶小时的路程,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所以行驶的路程为80×=184千米,184千米更靠近200千米,B点更靠近且未超过下一个节点,所以最有可能到达的是图中的B地。
从图中可知0到D点被平均分成了3段,0到A是1段,D表示,所以1段表示÷3=,即A表示。
48÷×
=48××
=80×
=184(千米)
184千米更靠近200千米,B点更靠近下一个节点,最有可能到达的是图中的B地。
0到D点被平均分成了3段,0到A是1段。
÷3
=×

行驶小时最有可能到达B地。在图中若D表示,则A表示。
47.;180
由图可知,丙身高是乙的几分之几,以乙为单位“1”,分成了6份,丙占其中5份,所以丙身高是乙的;乙的身高是甲的,是135厘米,求甲的身高用135÷即可求得。
135÷=180(厘米)
所以丙身高是乙的,甲的身高是180厘米。
48.;
把这项工程的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甲队单独完成需要12个月,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甲队的工作效率为1÷12=。乙队单独完成需要20个月,乙队的工作效率为1÷20=。则乙的工作效率比甲慢的部分为:(-),然后用(-)除以即可得出慢的部分占甲工作效率的几分之几。
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甲、乙工作效率之和,即:(+),工程的一半为,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用除以(+)即可得出所需的时间。
把这项工程的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1÷12=
1÷20=
(-)÷
=(-)÷
=÷
=×12

工程的一半为。
÷(+)
=÷(+)
=÷
=×
=(月)
乙的工作效率比甲慢;如果两人合作,个月能完成这项工程的一半。
49.;120
将两个比中相同的项(B的面积)化为相同份数,得到A、B、C的连比;再结合正方形中对角线分面积的特点(对角线将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找出各部分面积的关系,进而计算。
第一步,统一B的份数,得到A、B、C的连比。已知A∶B=2∶3,B∶C=4∶1。为了统一B的份数,找3和4的最小公倍数12。2∶3=8∶12,4∶1=12∶3,即A∶B∶C=8∶12∶3。
第二步,分析正方形中面积的关系。因为正方形的对角线会把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所以A+B的面积等于C+D的面积(都等于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第三步,A的面积有8份,B的面积有12份,C的面积有3份,D=A+B-C,即(8+12-3),即17份,D的面积是51平方厘米,用51÷(8+12-3),即可得出每份的面积。
第四步,计算A的面积与D的关系,以及正方形的面积。用每份的面积乘8求出A的面积,求A的面积是D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即可。正方形的面积:用每份的面积乘12算出B的面积,A的面积加上B的面积后再乘2即可得出正方形的面积。
2∶3=8∶12
4∶1=12∶3
A∶B∶C=8∶12∶3
8+12-3=17
51÷17=3(平方厘米)
8×3=24(平方厘米)
24÷51=
即A的面积是D的;
12×3=36(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
如题图,一个正方形被分成A、B、C、D四个部分。其中,A和B的面积比是2∶3,B和C的面积比是4∶1,如果D的面积是51平方厘米,那么A的面积是D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
这道题围绕比的化简和正方形面积的关系展开,通过统一比的份数,结合对角线分面积的特点,建立方程求出每份面积,进而得到各部分面积和正方形总面积。
50. 11 13
两个连续奇数一定是互质数,它们的倒数差的分母是这两个连续奇数的积。那么由143=11×13可把143拆成两个奇数11和13的乘积即可得解。
由分析可得:143=11×13,,那么这两个连续的奇数分别是11和13。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浙江专用)
专题01填空题 【期中真题汇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24-25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一本书168页,已经看了,已经看了多少页?”解决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已经看了,是看了( )的,就是把( )看作单位“1”;求已经看了多少页,要用到的数量关系式是( ) ( )=( )。
2.(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人在地球上能举起物体的重量是月球上能举起物体重量的,毛毛在地球上能举起重12千克的物体,那么毛毛在月球上能举起( )千克的物体。
3.(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在括号里填上“>”“<”或“=”。
×( ) ( ) 0.89( )
4.(24-25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 )∶18=35∶( )==42∶( )。
5.(24-25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乘积的倒数是( ),0.6的倒数的是( )。
6.(24-25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食堂有t煤,如果每天用去t,( )天用完。如果每天用去,( )天用完。
7.(24-25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天天家在冬冬家东偏北40°方向500m处,则冬冬家在天天家( )偏( )( )方向( )m处。
8.(24-25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根据下图中阴影部分与整个图形的面积关系,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 )∶4==2.5÷( )=( )(填小数)。
9.(24-25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30分钟∶1.5小时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5.4∶比值是( )。
10.(24-25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一种瓶装枇杷露。已知瓶枇杷露有300毫升,这种规格的枇杷露一瓶多少毫升。
求这种规格的枇杷露一瓶多少毫升。小明是这样列式计算的:,这里的表示:( ),再乘5表示( )。
11.(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平方千米=( )公顷 小时=( )分
12.(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在括号里填上“>”“<”或“=”。
( ) ( )
13.(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5∶3∶2,最小的内角是( )°,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填“锐角”“直角”或“钝角”。)
14.(22-23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六(2)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女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比男生多。
15.(22-23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48cm,它的长与宽的比是7∶5,这个长方形的宽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6.(22-23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某班男生人数的与女生人数的相等,如果男生有24人,那么女生有( )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17.(22-23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用一根35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和底角度数的比是2∶5,这个三角形的底角是( )度;它相邻两条边的长度比是3∶1,那么它的另外一条边长( )cm。
18.(22-23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 )∶( )(填小数)。
19.(22-23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 ),( )。
20.(22-23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2.5的倒数是( );(a,b均不为0),a与b的最简整数比是( )。
21.(22-23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小明4分钟走240米,爸爸6分钟走420米,小明和爸爸所用时间的比值是( ),爸爸和小明的速度最简整数比是( )。
22.(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A=B,当A=18时,B=( );当A=( )时,B=21。
23.(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农场里有48只母鸡,公鸡的只数是母鸡只数的,公鸡有( )只,一共有( )只。
24.(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王叔叔的小汽车行驶千米用了升汽油,平均每升汽油可行( )千米,平均每千米需要用汽油( )升。
25.(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12÷( )==0.375=( )%。
26.(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 ),顶角是( )。
27.(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15∶( )==( )∶32==( )(填小数)。
28.(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 )平方米的是210平方米,比15千克多是( )千克。
29.(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一根绳子长3米,截取全长的,截取了( )米,剩下的占全长的。
30.(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乐乐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 )页,还剩( )页没有看。
31.(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小时=( )分 吨=( )千克
32.(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33.(23-24六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则男、女生的人数比是( ),男生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如果全班生有45人,那么女生有( )人。
34.(24-25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45分=( )时 公顷=( )平方米
60千克=( )吨 25毫升=( )立方分米
35.(24-25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小时,乙队单独做需要8小时,甲、乙合作( )小时能完成这项工程。
36.(24-25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3∶5,它们周长的比是( ),面积之比的比值是( )。
37.(24-25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在括号里填上“>”“<”或“=”。
32÷0.25( )32×4 ( )
( ) ( )
38.(24-25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六(2)班有学生48人,选出的男生和4名女生参加学校活动,这时班里还剩下37人。六(2)班原有男生( )人,女生( )人。
39.(24-25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和一个底角的度数之比是3∶1,那么它的顶角是( )°,其中一个底角是( )。
40.(24-25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把一根彩带剪成两段,第一段长,第二段占全长的,这根彩带长( )m,第二段长( )m。
41.(24-25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一种盐水有120g,盐和水的比是1∶5,如果再放入( )g盐以后,盐和水的比就是1∶4。
42.(24-25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个小时行了全程的,第二个小时比第一个小时少行12km,这时汽车距甲地108km。甲、乙两地相距( )km。
43.(24-25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小时=( )分,300吨比( )吨少,比26米多是33.8米。
44.(24-25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若A×0.6=B×=C÷0.9(A,B,C均大于0),那么其中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 )。
45.(24-25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可可家在学校的西偏南35°方向上,距离约560m处;也可以说,学校在可可家的( )35°方向上,距离约( )m处。
46.(24-25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如果爸爸开车小时可以行驶4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临平出发,行驶小时最有可能到达下图( )地。在下图中若D表示,则A表示( )。
47.(24-25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人身高的数量关系。从图中可知,丙身高是乙的;如果乙的身高是135厘米,那么甲的身高是( )厘米。
48.(24-25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一项工程,如果甲队单独完成,需要12个月;如果乙队单独完成,需要20个月。乙的工作效率比甲慢;如果两人合作,( )个月能完成任务这项工程的一半。
49.(24-25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如图,一个正方形被分成A、B、C、D四个部分。其中,A和B的面积比是2∶3,B和C的面积比是4∶1,如果D的面积是51平方厘米,那么A的面积是D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50.(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两个连续的奇数的倒数差是,这两个连续的奇数分别是( )和(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