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山东省济南燕山中学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1)(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山东省济南燕山中学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1)(含解析)

资源简介

山东省济南燕山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所选的共同的参照物是( )
A.水面 B.堤岸 C.行舟 D.落剑
2.我国成功研发出能够制造7nm芯片的核心技术,国产高端芯片很快就能够实现量产,7nm是( )
A. B. C. D.
3.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5次结果如下17.30cm、17.32cm、17.31cm、17.32cm、17.42cm,最后处理数据后李明得到的结果应该是(  )
A.17.31cm B.17.32cm
C.17.334cm D.17.3125cm
4.如图所示是A、B、C、D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制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的情形,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相同的方向做直线运动,图甲是甲物体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乙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一定越快
D.根据公式可知,物体速度与其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6.下图为某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讨论交流的情境,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的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
7.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
B.“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
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8.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 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km/h B.4.8km/h C.5km/h D.6km/h
9.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A.不应超过10min B.不应超过15min
C.不应短于10min D.不应短于15min
10.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11.估测的下列数据中接近事实的是( )
A.一个中学生身高1.6m B.铅笔直径0.5mm
C.人步行的速度是10m/s D.汽车的速度40km/h
二、多选题
1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13.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乙车做的是加速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根据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
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
15.下列测量中采用的方法合理的是(  )
A.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200
B.测乒乓球直径时,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C.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粗细均匀的铅笔上20圈,测出20圈总长度再除以20
D.测量地图上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拉直棉线后再用刻度尺测量
三、填空题
16.如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 s。
17.如图甲,小晖用力推物体使其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由图可知物体在0~1s处于 状态,物体在前6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18.小明骑自行车2min行驶600m,他的平均速度为 m/s,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马拉松运动员跑步的平均速度为10.8km/h,若二者在公路上以各自的平均速度同时向西运动,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拉松运动员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
四、实验题
19.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由A点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经过电子表显示的时刻(h∶min∶s)如图。
(1)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 ;
(2)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由此可计算得出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3)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较 (填“大”或“小”),目的是 ;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v2,那么v1、v2的大小关系,是v1 v2(填“>”、“<”、“=”);
(5)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AC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五、计算题
20.小明打车出门去办事,图甲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打印发票的部分信息,试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s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若该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了2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
21.十月一期间,小明一家乘坐G482次高速列车去北京参观园博会。G482次高速列车运行信息如下表,请根据列车运行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盐城 连云港 日照 青岛 济南 北京
到站时间 16:30 17:18 17:57 19:44 22:02
发车时间 15:00 16:32 17:21 17:59 19:50
里程/km 0 184 275 354 702 1119
(1)列车由连云港驶往北京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列车由连云港到达北京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列车由连云港驶往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山东省济南燕山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C B A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D AD AC BCD CD
1.B
【详解】舟已行矣中描述舟是运动的,而剑不行描述剑是静止的。
A.以水面为参照物,舟与剑的位置都在改变,都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堤岸为参照物,舟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而剑的位置不变,剑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研究舟的运动情况,不能选择舟为参照物,剑以舟为参照物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剑的运动情况,不能选择剑为参照物,舟以剑为参照物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由得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比较测量结果可知,“17.42cm”与其它测量结果相差太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舍去,课本的宽度应该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A.被测物体边缘没与零刻线对齐,故A错误;
B.读数时视线没与刻线垂直,故B错误;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图中视线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读数要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故C正确;
D.刻度尺的有刻度线一侧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C
【详解】A.由图甲可知,甲通过的路程与所行的时间成正比,即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乙的速度不变,即乙也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 由图甲可知,甲的速度为
由图乙可知,乙的速度v乙=2m/s,所以在0~5s内,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运动越快,故C正确;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与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测量时应该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读值,再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故A错误;
B.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故B正确;
C.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故C错误;
D.为了减小误差,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这是有必要的;故D错误。
故选B。
7.A
【详解】A.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这是一个整体,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靠近这个整体,相对于“天舟四号”,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三号”是运动的,故A正确;
B.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天舟三号”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时间
行走后一半路程的时间
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由警示牌可知,小汽车最大速度vm=100km/h,通过的路程s=25km,小汽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为
不应短于15min。
故选D。
10.D
【详解】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故A可能;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故B可能;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故C可能;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故D没有可能.
11.AD
【详解】A.一个中学生身高比成年人略矮一些,在1.6m左右,故A符合题意;
B.考试用的铅笔的直径约为0.7cm,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m/s=3.6km/h
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市内公路上,汽车的速度一般在40km/h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12.AD
【详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测量时出现误差,不等于出现了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B错误;
C.认真细致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AD。
13.AC
【详解】A.由图示可知,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甲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公式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小,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所以由公式可知,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由图示可知,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由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AC。
14.BCD
【详解】A.根据,速度的大小由路程和时间共同决定,仅路程长,若时间也很长,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恒定的,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B正确;
C.根据,当时间t相等时,路程s越长,速度v越大,故C正确;
D.根据,当路程s相同时,时间t越短,速度v越大,故D正确。
故选BCD。
15.CD
【详解】A.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100就可以,故A不符合题意;
B.测乒乓球直径时,用刻度尺组合间接测量就可以了,故B不符合题意;
C.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粗细均匀的铅笔上20圈,测出20圈总长度再除以20,用累积法测出总长,除以圈数即可,故C符合题意;
D.测量地图上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拉直棉线后再用刻度尺测量,这是化曲为直,再利用比例计算铁路的长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16. 2.50 228.7
【详解】[1]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单位为cm,分度值为0.1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左端为4.00cm,右端为6.50cm,物体的长度为
[2]如图乙所示,小表盘单位为min,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且过半,大表盘单位为s,分度值为0.1s,小表盘读数为3min,大表盘读数为48.7s,则秒表所示时间为
17. 静止 0.58
【详解】[1]由图乙可知,在0~1s物体的速度为0,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由图可知,物体在1s~4s内速度v1=0.5m/s,所用时间t1=3s,运动路程
在4s~6s内速度v2=1m/s,所用时间t2=2s,运动路程
前6s的总路程
总时间t=6s,物体在前6s的平均速度
18. 5 静止 东
【详解】[1]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2]小明与自行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3]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10.8km/h=3m/s,由于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小于自行车的速度, 若二者在公路上以各自的平均速度同时向西运动,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拉松运动员向东运动。
19. 刻度尺 0.4 小 便于测量时间 > 偏大
【详解】(1)[1]实验中,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同时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
(2)[2]实验中,需要测量时间和路程,根据得到小车的速度,实验原理是。
[3]由图可知,全程的路程s1=2m,时间
t1=0∶00∶05-0∶00∶00=5s
全程的平均速度
(3)[4][5]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的坡度应较小。
(4)[6]由图可知,路程s2=1m,时间
t2=0∶00∶03-0∶00∶00=3s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v1、v2的大小关系是
v1>v2
(5)[7]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20.(1)600s
(2)36km/h
(3)2km
【详解】(1)由图甲可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
(2)由图甲可知,出租车行驶的路程为
则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3)由图乙可知,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60km/h,以这样的速度行驶2min通过的路程为
21.(1)5.5h
(2)935km
(3)170km/h
【详解】(1)由表可知列车由连云港驶往北京所用的时间是
(2)由表可知列车由连云港到达北京行驶的路程是
(3)列车由连云港驶往北京的平均速度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