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朗读 咏鹅》教案-2025-2026学年粤教花城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项数 详细内容一、教材分析 《朗读 咏鹅》是粤教花城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中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它将经典古诗与音乐元素巧妙融合。古诗《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佳作,以简洁生动的笔触描绘出白鹅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优美姿态。教材选用此内容,旨在借助古诗的文化底蕴与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让一年级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汉语的韵律美、节奏美,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初步的艺术感知能力。通过音乐与文学的跨学科结合,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体验艺术的魅力,为学生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的提升奠定基础,使学生在朗读与欣赏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开启学生对古典文学与音乐融合之美的探索之旅。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在朗读《咏鹅》过程中,细腻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以及与之适配的音乐所营造的优美、高雅的意境美,着力培养学生对语言韵律与音乐旋律融合的敏锐感知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与文学鉴赏力,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体会艺术之美。2.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用清晰、响亮、富有情感的声音准确朗读古诗,掌握恰当的语调、语速与停顿,如在 “曲项向天歌” 处语调上扬以体现鹅的高傲姿态,并能依据对古诗的理解,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情神态等方式辅助表达,增强艺术表现力与自信心,在朗读实践中提升艺术表达能力。3. 创意实践:启发学生根据对《咏鹅》的个人理解与想象,对朗读表演形式进行创意改编,如设计独特的动作编排、增加合适的音效模拟或与同伴合作创编简单的对白等,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交流创意、共同完善表演内容,大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与个性发展。4. 文化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咏鹅》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包括古代文人对自然生物的观察与赞美之情,以及诗歌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在朗读与表演中体会音乐与文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与文化素养的养成。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且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咏鹅》,精准把握朗读的节奏、语调、语速与停顿,如在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处读出舒缓优美的节奏,以及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与艺术价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表演生动展现白鹅的形象与诗歌的韵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艺术感悟能力,使学生在朗读活动中彰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对古诗的理解与情感深刻地融入到朗读表演中,实现语言、情感、动作与表情的自然融合,避免朗读的生硬与表演的虚假。引导学生在创意实践环节中,创作出既贴合古诗主题又富有新意且能有效传达诗歌意境美的朗读作品,充分展现学生独特的创意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确保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协调配合,展现出团队的凝聚力与活力。四、教学策略 1. 情境教学法:创设古代庭院、池塘边等情境,将朗读教学置于其中,如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场景图片、播放轻柔的古风音乐及鹅叫的音效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意境,增强学习的代入感与情感共鸣。2. 示范教学法:教师亲自示范朗读古诗、标准的动作表情以及创意表演示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范例,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朗读技巧、表演规范与情感表达方法,通过模仿学习逐步掌握教学内容。3. 游戏教学法:设计 “古诗接龙游戏”“模仿白鹅游戏”“诗词填空游戏” 等活动,将朗读知识与技能学习融入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表演创作与排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创造力,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与共同努力中提升朗读学习效果与综合艺术素养。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咏鹅》的古诗朗诵音频、视频资料(包含儿童朗诵视频、动画版古诗解读等),自制古诗卡片、节奏卡片,大白鹅头饰、荷花道具,小奖品(如古风主题文具、小玩偶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便学生进行朗读表演排练与展示。六、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古代庭院池塘的视频,画面中有精美的亭台楼阁、清澈的池塘,池塘里荷叶田田,荷花盛开,一群白鹅在水中嬉戏,它们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姿态优美。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白鹅的外形、动作、神态以及周围的环境,提问学生:“小朋友们,在视频里看到的白鹅漂亮吗?它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古代有一位诗人看到这样的白鹅,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叫做《咏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并且用最美的声音朗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古代庭院池塘视频,以优美典雅的场景和灵动的白鹅形象迅速营造出充满诗意与古风的氛围,激发学生对白鹅的喜爱与对《咏鹅》这首古诗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朗读 咏鹅》,为后续的古诗朗读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欲望。2. 古诗初读与感知(初步体验,感受韵律):-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下《咏鹅》全诗,然后富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朗读前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现在请安静地听老师朗读这首诗,听听诗里的字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声音是怎样的呢?” 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句的字数、停顿和押韵。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谁能说一说自己听完老师朗读后的第一感觉呢?”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对古诗朗读的初步印象,如 “我觉得读起来很顺口,像唱歌一样”“我好像看到了白鹅在动” 等。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学生一起朗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和不恰当的停顿,如 “曲项 / 向天歌” 的停顿节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的朗读魅力,学生的初步描述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与想象力。小组朗读与教师指导环节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与读音规范,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朗读技巧做好铺垫。3. 诗意讲解与情感体会(理解内涵,深化情感):- 教师逐句讲解古诗的含义,“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教师说:“诗人听到鹅的叫声,看到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唱歌,这是多么神气的样子啊。”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诗意理解中来,加深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白鹅唱歌的时候开心吗?” 每讲解一句,教师都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如白鹅的高傲、欢快等,同时结合之前播放的视频或展示白鹅的图片,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设计意图:理解诗意是有感情朗读的关键,通过结合图片、视频的详细讲解与互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感受诗人对白鹅的赞美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课堂参与度,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会与情感认知。4. 朗读技巧训练与提升(掌握技巧,表达情感):- 教师针对古诗的朗读技巧进行专门训练,如语调的把握,在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处,教师示范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读,体现白鹅在水中优雅游动的画面感;语速的控制,提醒学生不要读得太快,以便能清晰地表达出每一个字的韵味;停顿的处理,再次强调如 “鹅,鹅,鹅,/ 曲项 / 向天歌” 的正确停顿。教师先让学生逐句模仿练习,然后连起来朗读,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如语调平淡、语速过快等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如伸长脖子模仿白鹅曲项向天歌、摆动双手模仿白鹅划水等,增强朗读的表现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朗读技巧的专项训练,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古诗朗读的语调、语速与停顿,提高朗读水平,让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展现古诗的情感内涵,抒发对白鹅形象与诗歌意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加入动作辅助能让学生更深入地融入朗读情境,提升艺术表达效果。5. 创意朗读表演(发挥想象,展现创意):- 教师先示范一些创意朗读表演的示例,如在朗读 “曲项向天歌” 时,教师昂首挺胸,声音高亢嘹亮,同时双手向上伸展,仿佛自己就是那只高傲歌唱的白鹅;在朗读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时,教师轻盈地移动脚步,双手在身体两侧轻轻摆动,模拟白鹅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并且脸上带着陶醉的表情。示范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每组学生提供大白鹅头饰和荷花道具,让小组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与想象,对朗读表演进行创意改编。在学生分组创编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启发,如 “你们小组可以在朗读时,设计一个白鹅们互相嬉戏的情节,用简单的对白来表现”。创编完成后,每个小组依次在教室中间进行创意朗读表演,其他小组的学生观看并鼓掌。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朗读与动作的契合度、创意新颖性、情感表达是否真挚、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如 “你们觉得这个小组朗读时的声音和动作搭配得好不好?” 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并给予表扬和奖励。-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古诗朗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朗读与表演相结合,展现自己对古诗和白鹅形象的独特理解与感受,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七、板书设计 《朗读 咏鹅》板书 主板书:- 《朗读 咏鹅》- 古诗:《咏鹅》- 朗读节奏:鹅,鹅,鹅,/ 曲项 / 向天歌,白毛 / 浮绿水,红掌 / 拨清波。- 诗意讲解:白鹅姿态、诗人情感等要点- 表演动作示例:曲项向天歌(双手向上伸展)、白毛浮绿水(轻盈移动脚步,双手摆动)等- 情感表达:高傲、欢快、对自然的赞美等情感要点2. 副板书:- 学生创意朗读展示区(记录学生创编的表演情节与亮点)- 朗读技巧提示:语调、语速、停顿与情感融合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朗读 咏鹅》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丰富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古诗《咏鹅》以及相关的朗读表演有了较为深入的感知与体验。情境导入环节有效地营造了诗意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对白鹅的喜爱;古诗初读与感知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古诗的韵律;诗意讲解与情感体会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古诗内涵;朗读技巧训练与提升环节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情感表达;创意朗读表演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古诗初读与感知环节,部分学生对古诗的韵律节奏把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增加更多对比朗读与韵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创意朗读表演环节,一年级学生的创意表现受限于生活经验和艺术表现力,部分小组的创意较为简单和常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多创意启发素材和示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此外,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上,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古诗文化知识与古代文化背景的讲解可以更加生动形象且深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总体而言,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对一年级学生的音乐与文学跨学科学习特点和需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让关于《咏鹅》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在文化与艺术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