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花城版(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朗读 当国歌响起》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花城版(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朗读 当国歌响起》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朗读 当国歌响起》教案-2025-2026学年粤教花城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教学项目 详细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朗读 当国歌响起》是粤教花城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中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教材以国歌为核心,通过朗读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国歌的庄严与神圣。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之一,其歌词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强烈的民族精神。本单元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国歌歌词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培养学生对国歌的敬重之心,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同时,借助朗读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节奏感,为学生音乐素养与品德修养的协同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热爱祖国的种子。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国歌的旋律,感受其雄浑、激昂的音乐风格,以及在特定节奏下歌词所传达出的力量美与庄严美,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和语言韵律的感知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2.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用清晰、响亮、富有情感的声音朗读国歌歌词,通过语调的起伏、语速的把控以及停顿的把握,展现出对国歌的理解与敬意,增强艺术表现力与自信心。
3.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理解国歌内涵的基础上,为朗读设计简单的动作或表情,或者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朗读表演,如分角色朗读、加入和声朗读等,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4. 文化理解:帮助学生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以及在国家重要场合的作用,使学生深刻理解国歌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与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朗读国歌歌词,准确把握歌词的节奏、韵律以及情感表达,如在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一句中,要读出坚定有力的感觉。引导学生感受国歌的庄严氛围,理解国歌所代表的国家尊严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对国歌的敬重之情。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国歌歌词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强烈的爱国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自然地融入到朗读中,使朗读不仅仅是文字的发声,更是情感的真挚表达。引导学生在创意实践活动中,既能体现出国歌的庄重性,又能展现出独特的创意与团队协作精神,避免创意过度而偏离主题。
四、教学策略 1. 情境创设法:创设升旗仪式、国庆庆典等情境,播放国歌音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模拟中感受国歌响起时的庄严氛围,增强情感共鸣。
2. 示范引领法:教师亲自示范朗读国歌,用标准的发音、恰当的语调、合适的语速以及饱含情感的声音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范例,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国歌朗读练习与创意表演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共同提升朗读水平与艺术表现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国歌歌词的含义、创作背景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欲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国歌的音频及视频资料(包括不同场合下国歌演奏的视频,如奥运会颁奖仪式、天安门升旗仪式等),国旗图片或实物,制作与国歌相关的知识卡片(如国歌歌词、创作背景、历史故事等),小奖品(如爱国主题的书签、徽章等)。
六、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营造氛围,引出主题):
-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画面中,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护送国旗走向升旗台,伴随着激昂的国歌,国旗缓缓升起。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全体立正,行注目礼,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神圣。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小朋友们,在刚才的升旗仪式中,听到国歌响起,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学习和感受我们的国歌,通过朗读的方式,走进国歌的世界。”
-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以直观、震撼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迅速营造出国歌响起时庄严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国歌的敬畏之心与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朗读 当国歌响起》。
2. 国歌聆听(整体感知,初步体验):
- 教师播放国歌音频,播放前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现在请安静地聆听国歌,听听国歌的旋律是怎样的,是激昂的还是舒缓的?音乐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国歌的旋律、节奏和整体情绪。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谁能说一说自己听完国歌的感觉呀?”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国歌的初步印象,如 “我觉得国歌很有力量”“我好像看到很多人在战斗” 等。
-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初次完整聆听,培养学生对国歌的整体感知能力,引导学生从自身感受出发,用直观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初步理解,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国歌歌词做好铺垫。
3. 歌词学习(理解内涵,熟悉内容):
- 教师将国歌歌词展示在大屏幕上,逐句教学生朗读歌词。每读一句歌词,教师都结合相关的历史故事或图片进行讲解,如在讲解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时,教师可以展示旧中国人民遭受列强侵略的图片,讲述当时人们奋起反抗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这句歌词所表达的反抗精神。在教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歌词学习中来,加深他们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是什么意思吗?”
- 设计意图:理解歌词是朗读好国歌的关键,通过结合历史故事和图片讲解歌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感受国歌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参与度。
4. 朗读技巧指导(掌握技巧,提升表现):
- 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首先,教师示范朗读国歌的第一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坚定有力的语调、较大的音量以及适当的停顿(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让学生感受朗读的语气变化。然后,教师讲解朗读时要注意的要点,如语调要根据歌词的情感而变化,像表达号召时要高昂有力,描述历史苦难时可以稍微低沉;语速要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停顿要合理,以便更好地表达歌词的意思。接着,教师让学生模仿练习,一句一句地跟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语速和停顿问题。
-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与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国歌朗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能够用恰当的声音表达出国歌的庄严与神圣,增强艺术表现力与朗读的感染力。
5. 情感体会与朗读实践(融入情感,展现敬意):
- 教师再次播放国歌音频,同时引导学生在心中回忆之前学习的歌词含义和朗读技巧,尝试将自己对国歌的理解与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学生跟随国歌音频进行朗读练习,教师在旁边倾听,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每个小组轮流朗读国歌,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朗读的准确性(发音、节奏等)、情感表达、音量和语调的控制等方面。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评价,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并给予表扬和奖励。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练习和朗读比赛中,不断地将情感融入朗读,提高朗读的质量与感染力,同时通过小组比赛和评价,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荣誉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与艺术表现力。
6. 创意拓展(发挥想象,创新表达):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朗读拓展活动。教师说:“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标准的方式朗读国歌,现在,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我们的朗读添加一些特别的元素。比如,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动作来配合朗读,或者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让我们的朗读更加精彩。” 学生分组进行创意策划与练习,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启发和引导,如 “你们可以在‘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句时,做出向前冲锋的动作”。创意展示环节,每个小组依次上台表演,其他小组的学生观看并欣赏。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创意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创新精神。
-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尊重国歌庄严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朗读进行创意改编与表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7. 总结回顾(巩固知识,强化情感):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国歌知识,包括国歌的旋律特点、歌词内涵、朗读技巧以及学生们在创意拓展环节的精彩表现。教师提问学生:“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国歌,谁能说一说国歌中哪一句歌词让你印象最深刻呢?为什么?” 然后,教师播放一段由儿童合唱团演唱的国歌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国歌的魅力,强化学生对国歌的热爱与敬重之情。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向家人、朋友分享自己学习国歌的感受,传承爱国精神。
-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回顾,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强化学生对国歌的理解与记忆。儿童合唱团演唱国歌视频的欣赏,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国歌的多元表现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自主传播爱国精神的意识与习惯。
七、板书设计 《律动 国旗国旗真美丽》板书 主板书:
- 《朗读 当国歌响起》
-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 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朗读技巧:语调(示例:高昂有力 / 低沉)、语速(适中)、停顿(示例: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情感内涵:爱国、反抗、团结等
2. 副板书:
- 学生创意朗读展示区(记录学生创意朗读的形式与亮点)
- 评价要点:准确性、情感表达、音量语调控制、创意性
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朗读 当国歌响起》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丰富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国歌有了较为深入的感知与理解。情境导入环节有效地营造了庄严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国歌聆听和歌词学习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国歌的基本要素;朗读技巧指导环节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技巧进行朗读;情感体会与朗读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融入了情感,提高了朗读水平;创意拓展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朗读技巧指导环节,部分学生对语调、语速和停顿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和更多的练习。在创意拓展环节,一年级学生的创意表现受限于认知水平和经验,部分小组的创意较为简单和稚嫩,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创意启发素材和示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此外,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上,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国歌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可以更加简化和生动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总体而言,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对一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和需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让国歌朗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传承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音乐与品德教育的双重滋养下茁壮成 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