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第一阶段检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A.斑马 B.酵母菌 C.蛔虫 D.病毒2.下列不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放线菌 B.支原体 C.酵母菌 D.立克次氏体3.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下列属于传染病的一项是( )A.贫血 B.夜盲症 C.近视眼 D.肺结核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对“落红化作春泥”起关键作用的是( )A.雨水 B.土壤 C.动物 D.真菌和细菌5.平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蘑菇,被医生公认为能够降低血压、血脂的食物。下列有关平菇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食用的是平菇子实体 B.营养菌丝能吸收有机物C.细胞内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自养 D.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6.下列关于微小生物①大肠杆菌噬菌体②大肠杆菌③酵母菌④青霉的形态结构及生殖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可以寄生在②内,属于细菌病毒 B.②③④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芽孢是③特有的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D.它们都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7.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被蚊虫污染变质 B.环境温度过高C.食物被氧化变质 D.微生物的生长、生殖8.如图是青霉和蘑菇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孢子分别着生在结构①和a中 B.都是多细胞真菌,都由菌丝构成C.结构③和d吸收无机物 D.细胞内都有叶绿体9.秋冬季节易患流行性感冒,下列做法不能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是( )A.使用抗生素药物 B.出入公共场所佩戴口罩C.加强体育锻炼 D.在家开窗通风10.“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外出时佩戴口罩”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增强免疫力11.将饭菜放进冰箱里比放在室温下不容易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低,细菌、真菌被冻死 B.温度低,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C.缺少空气,细菌、真菌缺氧死亡 D.缺少空气,细菌、真菌无法繁殖12.病毒的种类很多,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都会引起人患病 B.可以用于基因工程C.可以防治有害生物 D.可以制成疫苗预防疾病13.如图为各种微生物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①是病毒,属于真核生物B.③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自养C.以上微生物中③和②的细胞结构是最相似的D.④和⑤都是真核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14.下列描述的环境中,最容易生长霉菌的是( )A.潮湿的沙土地 B.潮湿的粮食堆 C.干燥的皮鞋 D.无菌瓶15.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分裂生殖 B.孢子生殖 C.有性生殖 D.接合生殖16.人们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出多种食品,例如泡菜、酸奶、酒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加快泡菜发酵速度,制作过程中要经常开盖搅拌B.制作酸奶时,先将加入适量蔗糖的牛奶加热煮沸,目的是杀死杂菌C.为了加快馒头发酵的速度,和面时用开水化开酵母粉D.酿酒过程中,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17.下列预防传染病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疗——控制传染源 B.要求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切断传播途径C.要求孩子戴口罩——控制传染源 D.按规定给孩子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18.对蜱虫叮人致死,认定是一种新型病毒引起,蜱虫叮咬是该病流行的(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病原体19.生活中若不小心被生锈铁钉扎破且伤口较深,要及时就医。因为破伤风杆菌(如图所示)易在伤口深处繁殖,感染人体后会使人患破伤风。下列破伤风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适于在有氧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B.形态为杆状,①有助于其运动C.属于原核生物,④是DNA集中的区域 D.属于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20.人类对微生物的以下利用,不正确的是( )A.利用甲烷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清洁能源(甲烷) B.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使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C.从某些种类的酵母菌中提取维生素 D.用抗生素治疗病毒引起的流感21.我们的周围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细菌和真菌的“帮助”,这些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应错误的是( )A.霉菌——制作腐乳 B.酵母菌——制作面包C.乳酸菌——制作酸奶 D.甲烷菌——生产葡萄酒22.利用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风味食品或调料,生产下列产品时不需要应用发酵技术的是( )A.应城的黄滩酱油 B.安陆的白花菜(泡菜)C.学校食堂的原汁豆浆 D.孝感的米酒23.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炎的凶手之一,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进而可能诱发胃癌。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是易感人群B.幽门螺旋杆菌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属于病原体C.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分析,给餐具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人多聚餐时采用分餐制和公筷能降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24.下列有关微生物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解释、说明,错误的是( )A.金霉素是某种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可用于脓包疮等化脓性皮肤病的治疗B.发霉的花生、玉米不能食用,因为其中含有的黄曲霉素可能致癌C.产甲烷细菌能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秸杆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沼气D.韩国泡菜的泡制原理是利用醋酸菌进行发酵2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后,对洗手前后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兴趣,为此他们展开了实验,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实验需要设置三组,其中两组是实验组,一组是空白对照B.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且两次取样面积相等C.接种后,将培养皿放在低温环境中D.空白对照组没有菌落出现26.如图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三者同时具备,传染病才能流行 B.将甲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C.戴口罩、勤洗手属于切断乙 D.病原体进入丙后,丙不可能成为甲27.种植玉米时会套种豆科植物,因种豆科植物能提高土壤肥力,其原因是( )A.豆科植物可以固氮 B.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可以固氮C.豆科植物可以为其他植物提供有机物 D.豆科植物死亡腐烂后可肥田28.疟疾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幼儿发病率高于成年,若人被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都可能感染疟原虫而患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射流感疫苗,可预防疟疾 B.疟疾有传染性和流行性C.消灭蚊虫,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D.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29.链球菌属于细菌,可导致扁桃体发炎。关于链球菌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细胞壁 B.体内无叶绿体 C.分裂生殖 D.单细胞生物30.妈妈教小赵制作四川泡菜,再三嘱咐,要用水密封坛口,其原因是( )A.隔绝空气抑制醋酸菌的发酵 B.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B.利于醋酸菌在缺氧环境中进行呼吸作用 D.造成缺氧环境,抑制乳酸菌发酵二、填空题,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除特殊标明的分数外,每小题1分,共40分)31.资料分析。(除特殊标明分数外,每空1分,共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材料二: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保持室内通风换气。(1)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来看,手足口病患者属于_________。(3)根据手足口病的特点,说明传染病具有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的特点。(4)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_________(2分),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属于_________(2分),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属于_________(2分)。32.实验探究。(除特殊标明分数外,每空1分,共10分)以下是探究酸奶的制作简要说明和制作条件的实验过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①准备:准备酸奶制作装置与原材料。②配制:清洁消毒器皿,牛奶加糖煮开冷却,按原料奶与原料酸奶10:1的比例进行调配。③培养:用塑料袋密封瓶口,恒温30℃培养4到6小时。④验收:检查制作质量与酸度,冷藏以备食用。(1)制作酸奶所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2)实验中设置乙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高温加热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3)将煮开的牛奶冷却至35-38℃再加入酸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4)该实验中,设置的变量为是否密封创造_________环境(2分)。你推测甲、乙两组实验中的玻璃瓶在30℃的条件下培养4到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_________。33.读图理解。(除特殊标明的分数外,每空1分,共10分)如图是微生物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甲与乙、丙、丁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无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图甲中序号6所指的结构名称:_________。(2)丁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选填“细菌”、“真菌”、“病毒”),其中a是其产生的_________。(3)在酿酒过程中,上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可以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和_________。(4)以上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是作为_________参与物质循环。(5)病毒结构简单,没有_________结构,只有_________外壳和由_________组成的内核两部分。34.综合题。(除特殊标明的分数外,每空1分,共10分)酸菜因其酸爽可口,被许多人喜爱。制作酸菜利用的乳酸菌属于细菌。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到某工厂研学酸菜制作工艺后,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操作。①准备:将芥菜洗净后晾干,切成两半;将腌制芥菜用的水缸等器具清洗干净。②进缸:将芥菜放入缸内,均匀地摆好;加入凉开水;加入食盐,盐与芥菜的质量比约为1:50.③封缸:放上一块石头将芥菜压住,用塑料袋密封缸口。④发酵:将缸放到适当的位置,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若干天。⑤测量: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得到的数据如下图所示。(1)制作酸菜所利用的乳酸菌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_________生物。(2)酸菜发酵过程中,少量存在于菜叶上的细菌会通过_________生殖的方式大量繁殖。除了用于制作酸菜,乳酸菌还可以用于制作。(3)酸菜制作过程中,抑制杂菌生长防止腐烂是至关重要的。在上述操作中,能抑制杂菌生长的步骤主要是_________(填序号)。(4)由图甲可知,随着天数的增加,亚硝酸盐的含量表现出_________(2分)趋势。(5)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据图判断,该小组腌制的酸菜在第_________(2分)天后方能食用,否则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6)酸菜放置两个月后,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缸盖时发现缸口有绿毛状的物体,这其实是由大量菌丝构成的青霉(图乙),它的菌丝的顶端有绿色的[3]_________,霉菌通过_________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