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 《童年》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 《童年》课件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童年》
导读活动
活动内容
1.激发兴趣,开启《童年》之旅
2.介绍作者、作品,走进《童年》
3.阅读故事,习得方法
4.制订阅读计划
步骤一:激发兴趣,开启《童年》之旅
1.回答问题,产生阅读兴趣。
2.分享童年故事。
问题1:你心中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让你难忘?
问题2:在你的童年里,有哪些让你津津乐道的趣事?
3.了解活动主题。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如同珍宝般镶嵌在我们的人生中。然而,有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童年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他用文字记录下这段不同寻常的童年经历,成就了一部永恒的文学经典——《童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高尔基走进《童年》,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童年世界。
步骤二:介绍作者、作品,走进《童年》
1.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和作品主题。
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20世纪苏联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868年3月,高尔基出生于俄国一个普通的木工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公家度过童年。11岁时,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等,切身体验到底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一直发奋读书。
1913年—1922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1)了解作者生平经历。
(2)了解作品背景。
高尔基每一时期的创作都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高尔基所处的时代,俄国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整个社会亟待变革。《童年》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创作的。
(3)了解作品主题。
在《童年》这部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轨迹贯穿全书,成为其最鲜明的主题之一。从父亲去世,到寄居外公家,再到独自外出谋生,阿廖沙目睹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家庭,以及一个充满不公和压迫的社会。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阿廖沙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有爱心的人,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对比高尔基和阿廖沙的经历,你发现了什么?
2.对比作者与主人公的经历,了解自传体小说。
高尔基和阿廖沙的童年经历很相似。
因为《童年》是自传体小说,是高尔基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他自己就是阿廖沙的原型。自传体小说是传记的一种特殊形式,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融入小说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和加工而成。
《童年》被视为苏联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那么,这部伟大的作品究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书中去探寻吧!
3.过渡。
步骤三:阅读故事,习得方法
1.深度阅读,把握故事情节。
(1)阅读第一章《青蛙和葬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章讲了什么故事。
(2)尝试根据故事设计情节图。
父亲去世
弟弟出生
安葬父亲
(3)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分享个人感悟。
读故事,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情节。养成读完一章就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的习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故事情节。
(4)小结。
(2)根据文字描述讨论人物形象。
2.角色分析,感受人物形象。
(1)梳理故事人物,明确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主要人物——阿廖沙、母亲和外婆。
次要人物——父亲、警察、农夫。
①读片段,初探阿廖沙的人物形象。
我还记得在一个下雨天,在坟场的一个荒芜的角落里,我站在湿滑的小土堆上,看着人们将父亲的棺材放进墓坑里。坑的底部积满了雨水,几只青蛙不时地跳进去,其中的两只已经跳上了黄色的棺材盖。
土扑通扑通地落到水里,落到棺材盖上,而那两只青蛙奋力地从棺材盖上往外跳,但很快土块又将它们打落到坑底。
从这两段文字,能看出阿廖沙什么样的形象?
父亲去世,可阿廖沙的注意力却在青蛙身上,展现出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
通过绘制情节图、品读片段,我们读完了第一个故事,理清了情节,认识了人物。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也能够抓住情节和人物,深入理解《童年》这一文学经典。
②小组合作,找出描写阿廖沙母亲、外婆的句段,从多个角度讨论她们的人物形象。
母亲善良、朴实。她悲痛地跪在丈夫身边,梳理丈夫的头发,表现出对丈夫的深情和无尽的哀伤。
外婆温柔、善良。她紧紧地拉着阿廖沙的手,引导他面对父亲的去世,尽管她自己也在哭泣。
3.小结。
步骤四:制订阅读计划
1.方法指导。
(1)阅读时间规划。
(2)阅读内容规划。
先确定阅读周期,然后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确保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进度。
全书共分为二十一个章节,按照章节进行划分,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章节阅读。
(3)阅读方法指导。
对于重要的情节和人物,可以写批注,记录个人感悟和思考。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2.结合下面的“阅读计划表”,根据自身情况制订阅读计划。
阅读周期 阅读页码 完成情况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 ☆☆☆☆☆
☆☆☆☆☆ ☆☆☆☆☆
☆☆☆☆☆ ☆☆☆☆☆
☆☆☆☆☆ ☆☆☆☆☆
阅读提示:本书四周读完,请按规定时间做好每周的阅读计划。
《童年》
分享活动
活动内容
1.话题分享
2.我的良师益友
1.梳理阿廖沙经历的主要事件。
活动一:话题分享
(1)回忆故事情节,梳理主人公阿廖沙在童年时期经历的主要事件。
父亲去世
目睹家庭纷争
寄居外公家
结识良师益友
母亲再婚、母亲去世
离开外公家 , 独立生活
被外公毒打
这些经历磨炼了阿廖沙的意志,使他成为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的人。
(2)班级交流。
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后,阿廖沙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讨论,梳理影响阿廖沙成长的人物。
(1)小组合作,梳理人物关系。
这部小说人物众多 , 几乎每个人都与阿廖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是谁?和阿廖沙是什么关系呢?哪些人对阿廖沙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2)班级交流,分享外婆影响阿廖沙成长的事例。
外婆是对阿廖沙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她给了阿廖沙力量、信心和爱,请说一说具体事例。
在伏尔加河上,外婆给阿廖沙讲各种有趣的故事,让阿廖沙开心快乐。
染坊失火,外婆勇敢地冲入火海抢救财产,让阿廖沙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要勇敢地面对并解决困难。
外婆给阿廖沙讲自己的经历,让阿廖沙学会了要乐观地面对苦难,要待人和善,乐于助人。
(3)小结。
阿廖沙在成长的过程中,既经历了不少困苦和磨难,也从周围人身上感受到了善良和温暖。这让阿廖沙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3.自由发言:阿廖沙身上的哪些闪光点最吸引你?举例说明。
活动二:我的良师益友
1.了解话题内容。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阿廖沙正是得到了众多好老师与好朋友的帮助,才没有被黑暗和暴力侵蚀,最终健康地成长起来。可见,在成长之路上,好老师与好朋友是多么重要!
2.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分享成长故事。
(1)思考下面的问题。
(2)积极发言,分享真实的经历和感受。
问题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好老师与好朋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问题2:能否分享一个你和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你的帮助和影响?
3.好书也是良师益友——推荐一本好书。
(1)自由发言,介绍自己想要推荐的书名、主要内容以及推荐理由。
(2)小结。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好书不仅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启发我们不断去思考。所以我们要坚持阅读,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无限的乐趣。
好书如同良师益友,请你设计好书推荐卡,将你读过的好书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4.将好书搬上舞台——舞台剧改编与表演。
(1)自由发言,讲述自己认为精彩的故事章节,并说明选择理由。
如果要在推荐的书中选一个片段来改编成舞台剧 ,你会选择哪一章节呢?为什么?说出你的想法。
(2)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选择共同感兴趣的章节进行改编。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完成剧本编写、角色分配、排练等工作。
(3)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展示改编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童年》
推进活动
活动内容
1.猜人物,检查阅读成果
2.走进故事,探讨人物
3.畅所欲言,交流收获
步骤一:猜人物,检查阅读成果
经过一周的阅读,同学们对《童年》有了深入的了解,认识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么,你能根据老师的描述,猜出他是谁吗?
1.人物猜猜看。
(1)她是一个善良、慈祥的人,善于讲各种离奇古怪的故事。
外婆
(2)他小时候当过纤夫,长大后经营一家染坊。他经常毒打孩子们,狠心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公
(3)他是租户,是一个进步青年,喜欢看书。阿廖沙十分崇拜他。
“好事情”
(4)她带着儿子居住在父亲家,后来丢下儿子,离家再婚,但过得不幸福。
母亲
梳理故事情节,明确人物关系。
2.尝试用一两句话概括其他故事人物,然后相互分享,猜人物。
提问:你是如何阅读故事的?请分享你的阅读方法和经验。
3.交流、分享阅读方法和经验。
在重要的情节或人物处做笔记或标记。
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提出问题并思考。
尝试将故事人物、情节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关联。
步骤二:走进故事,探讨人物
1.探讨“照亮黑暗的明灯”——外婆。
(1)小组讨论:结合书中具体故事和情节,讨论外婆的性格特点。
在《童年》这部作品中,外婆如同照亮黑暗的明灯,给阿廖沙带来了温暖和光明。让我们一同探讨外婆这一重要人物。
(2)班级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在伏尔加河上给阿廖沙讲故事——感受到外婆的慈祥与温暖。
小茨冈之死——感受到外婆的善良与悲痛。
染坊救火——感受到外婆的智慧与勇敢。
阿廖沙帮外婆报复邻居——感受到外婆的正直、高尚。
外婆的慈祥、善良、智慧、勇敢等特质,对阿廖沙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3)细读《染坊失火了》,对比不同人物的表现,感受外婆的形象。
①快速浏览故事,找出故事中的人物。
外公、外婆、雅科夫舅舅、阿廖沙、格里高里。
②再次浏览故事,找出描写不同人物面对火灾时的表现的文字,边读边思考和对比人物形象。
③自由发言,说一说对外婆的评价。
染坊突然失火,全家人惊恐万分,唯独外婆在火灾现场指挥若定,并勇敢地冲入火海抢出快要爆炸的硫酸盐。这个故事塑造了外婆智慧与勇敢的形象。
抓住描写人物的文字进行细读和思考,并和其他人物进行对比,就可以深入了解这个人物的形象。
④小结。
2.剖析“光影交织的灵魂”——外公。
(1)回顾阅读内容,说一说外公身上发生的故事。
毒打阿廖沙、打外婆、从小当纤夫、白手起家开染坊……
外公是《童年》中一个复杂的人物,他的复杂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2)分享观点:你认为外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外公是一个可恨之人。他粗暴残忍、冷酷无情、贪婪专横。
外公是一个可怜之人。他身世悲惨,要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
(3)片段对比,感受外公性格的复杂。
①朗读片段1,思考问题并回答。
外公猛地冲过来,将我夺过去,把我往凳子上拖。我拼命挣扎着,揪他的胡子,咬他的手指头。他痛得叫了起来,一下子将我摔到了凳子上,摔破了我的脸。
片段1:
问题:
通过外公的一系列动作,你能看出外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残暴、凶狠、脾气坏
②朗读片段2,思考问题并回答。
他在床边坐下来,抚摸着我的头说道:“好孩子,你还好吗……怎么不说话呀?”
“看,我给你带的一些小礼物。”
片段2:
问题:
“他”是谁?你能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外公;温柔、体贴
点拨: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外公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在性格上既有残暴、凶狠的一面,又有温柔、体贴的一面。
我们在阅读时,应全面深入地理解人物,认识到每个人物都是立体、丰满的,而非单一的标签所能概括。
(4)小结。
3.继续探讨书中其他人物,说一说他们的故事以及性格品质。
示例:
小茨冈——阻挡外公打阿廖沙,他身上具有勇敢、纯朴、乐观等品质。
步骤三:畅所欲言,交流收获
1.思考成长的力量。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小说。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年幼的阿廖沙没有被压垮或者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的人。你能说一说其中的原因吗?
外婆、小茨冈、“好事情”等人对阿廖沙产生正面的影响;阿廖沙自己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分享启示与收获。
3.小结。
从阿廖沙的成长经历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和收获?
通过阅读《童年》,我们汲取了成长的力量和人生的智慧。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启示和收获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成为更加坚强、勇敢、有爱心的人。
提示:可以从勇敢面对困难、珍惜亲情友情、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方面进行思考。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