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名句名篇默写
1.补写古代诗文。
(1)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因内心烦忧而无心享用的句子是: , 。
(2)李商隐《无题》中以双关和比喻,表明自己对爱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句子是: , 。
(3)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 , ,”两句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似。
(4)苏轼《水调歌头》的下阕描写月光流转的句子是: , , 。
(5)苏轼《水调歌头》中描写诗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发问的句子是: , ?
(6)春夏时节,我们来到枝叶茂盛、繁花似锦的江滨公园,看着眼前美景,不由得联想到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句子是: , 。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生自有诗意,诗意岁岁相期。今年来,央视推出了一系列文化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文脉春秋》等,对大众追求诗意人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主席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pīng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心无旁wù,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矗立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诗意的人生不容亵渎,不应jiǎo揉造作;为了人生的诗意,我们应该附庸风雅,使诗意与人生相得益彰。继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和发展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pīng 婷 (2)旁wù (3)jiǎo 揉造作
3.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矗立 B.亵渎 C.附庸风雅 D.相得益彰
4.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和发展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B.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和增强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C.继承好诗词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和安顿个体心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D.继承好诗词文化,对发展文化自信和安顿个体心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名著阅读
5.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为“AllMenAre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如果让你从鲁智深或林冲中选一人做你的“兄弟”,你会选择谁?请结合相关人物事件和性格特点简要阐述。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6.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的颔联作者运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故友凋零、世事沧桑的怅惘之情。
B.【乙】诗中“垂死病中”与“惊坐起”形成了强烈反差,垂危病体与激越情感碰撞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C.【乙】诗末句将主观情感投射于风雨寒窗的客观景物,将听觉、触觉、视觉相交融,留下悠长的情感余韵。
D.【甲】诗侧重个人际遇的感慨,毫无沉郁之感;【乙】诗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未涉豁达之语。
7.元稹、刘禹锡与“乐天”友情极深,他们都曾受到权贵打击,被迫离京。结合两诗,分析元稹与刘禹锡在面对挫折时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欧阳修《醉翁亭记》(略)
【乙】
何武①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
东海徐公君猷②,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③而已。每岁之春,与眉阳子瞻游于安国寺,饮酒于竹间亭,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
公既去郡,寺僧继连④请名。子瞻名之曰“遗爱”。时谷⑤自蜀来,客于子瞻,因子瞻以见公。公命谷记之。谷愚朴,羁旅人也,何足以知公?采道路之言,质之于子瞻,以为之记。
(节选自苏轼《遗爱亭记》)
【注释】①何武:字君公,西汉名臣,为人贤良方正,为官秉公执法,政绩显著。②徐公君猷:徐君猷,当时黄州的知州,苏轼的好友。③啸咏:犹歌咏。④继连:僧人名。⑤谷:即巢谷,字元修,苏轼同乡人,此行来探访苏轼。
8.根据下列文言词义推断方法,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无赫赫名 成语迁移法:赫赫有名 (1)
何足以知公 查字典法:①脚;②满足;③足够(副词);④值得。 (2) (填序号)
未尝察也 课内迁移法: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
客于子瞻 课内迁移法:是金陵人,客此 (4)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
B.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
C.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
D.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公既去郡,寺僧继连请名。
11.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析“醉翁”与“遗爱”这两个称号分别体现了怎样的理政理念?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舌尖上的花香
郭发仔
①友人李教授是同乡,国庆回了老家一趟,带回一堆土特产,分了一些予我,其中就有南瓜花。教授治学严谨,平时不苟言笑,同是农村出身的他提起南瓜花,电话那头喜极之状不断,乐颠颠孩童一般。
②曾经,老家吃食南瓜花常见。南瓜易种,往土堆里撒几颗种子,经阳光雨露的喂养,枝枝蔓蔓撒欢似的便爬得到处都是。南瓜花开,喇叭状,花瓣呈五角形,通体都是太阳的金黄色。南瓜花期长,次第开放,一茬又一茬地开。乡人常将花朵摘下,仔细拣择,清水洗净,晾干后抹上薄盐,在太阳下晒干,金黄的底色上有淡淡的盐白,如同冲上沙滩的海星。晒干的南瓜花是乡下农忙或菜荒时救急的一味,油锅烧热,转小火,一朵南瓜花入锅,均匀翻转。待成焦黄,捞出可食。油炸南瓜花入口酥脆,嚼之有花膏余味。
③在饥馑年代,南瓜花在乡人的手里,幻化出大自然最美妙的另一面。南瓜花的吃法很多,可清炒,可入汤,每一种吃法都是对自然最崇高的敬畏。南瓜花还是一味廉价的中药。《中华本草》载,南瓜花可解毒消肿,治咳嗽,除湿排痰,外敷可治痈疽。不过,旧时节俭的乡人并不知道南瓜花的药用之效,只承老辈经验,吃在时令。盐渍晒干的南瓜花也是智慧的乡人延续生活最保守的办法,然而,并非人人都会这烦琐的制作工序。田间地头的劳苦也让人无暇顾及这并不起眼的南瓜花,故而常有邻里端了一碗或者小包馈送,言语间多了简朴的欢笑,多了细微的关切。那时吃南瓜花,于大多数人而言,无疑是一顿点到为止的佳肴。时至今日,南瓜花鲜有人吃,只在季节的间隙里独自妖娆,继而一批批悄然落尽。回想起来,李教授的兴奋是有道理的,油炸南瓜花是记忆,是生活,更是人情。
④顺应时节,以花入馔,是一种田园雅趣,此俗古已有之。屈子在《离骚》中吟诵“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既表露了人格志向的高洁,也道出了远古时人食花的秘密。《本草纲目》中多有花木之用的记载,吃食鲜花有美容护肤、健脑益智的妙用。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介绍,用玉兰花裹面油炸,外层金黄酥脆,内里软嫩白玉,食之清香怡人,箸从心动。
⑤古人吃花,多有诗词吟赋,故而不止于口舌滋味,精神的体验更多了一重。这一点,我是后来读《红楼梦》时感悟到的。红楼梦多,花也多。各色人物在贾府大观园中花开花谢,演绎了一场风花雪月的豪华人世。曹公用心,行文处将香花开了菜单,也入了人情味。桂花佐菜,蒋玉菡睹物思人,戏称“花气袭人知骤暖”。怡红院中多玫瑰,宝玉爱其红妆,把寓所装点得闺阁绣房一般,还要袭人调制玫瑰卤子和玫瑰清露作日饮。妙玉清雅,把梅花雪露埋于地下,待用泡茶,可谓将花饮吃出了天地精妙。
⑥红楼飞花处处花,以花入馔,其中的精致和认真,不过贾府大厦将倾前的虚幻浪漫。贾府的生活令人神往,现实的粗粝却将每一个人打回了生活的原形。小时村人嘴里味杂,吃南瓜花,也吃芙蓉花。芙蓉入夏抽条,村子前面的水渠两岸,全是芙蓉生发的新枝。芙蓉全盛入秋,金阳之下渐次满树芳华。芙蓉开花时有喷张之势,仿佛一夜之间打开,殷红如脂,凝白似膏,交相辉映,夏的烈火与秋的霜气在枝头吐露,粗陋的村子一时如嫁娶般热闹。不过,芙蓉花开,于乡人而言是一时的精神饱满,日子里更看重的是一日三餐。常有勤勉妇人一篮一篮摘了,洗净后在竹罩上铺开,晾干,上盐,让那当秋的荣光在秋阳里继续酝酿。晒干的芙蓉花纳入瓷钵中,封存。待冬月食紧,取出油炸,干瘦的时令瞬间饱满起来。
⑦以花入馔,大自然的馈赠与人类的智慧一拍即合,使味觉与精神一同丰满起来。以花入馔,在文人眼里是一种情调,在乡人日子里是一种烟火,在我的记忆里,则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时光花絮。
(选自《海外文摘文学版》2022年2月,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瓜易种,南瓜花颜色鲜艳,可食用,可药用,油炸南瓜花入口酥脆,如今少有人在意。
B.开头写李教授给我带南瓜花以及他说起南瓜花的兴奋,表达了他对南瓜花的珍重与喜爱。
C.《离骚》《本草纲目》《群芳谱》等作品都有以花入馔的记载,可见这种习俗由来已久。
D.《红楼梦》中的以花入馔,精致认真。桂花、玫瑰、梅花和芙蓉花,吃的更多的是滋味。
1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叙写了“舌尖上的花香”。
14.按要求赏析词句。
(1)南瓜花的吃法很多,可清炒,可入汤,每一种吃法都是对自然最崇高的敬畏。(赏析加点词)
(2)芙蓉开花时有喷张之势,仿佛一夜之间打开,殷红如脂,凝白似膏,交相辉映,夏的烈火与秋的霜气在枝头吐露,粗陋的村子一时如嫁娶般热闹。(赏析句子)
1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敬业绘就“最美”人生
马祖云
①“最美医务工作者”“最美公务员”“最美志愿者”“最美铁路人”……一段时间以来,“最美”成为互联网上的热词。一个个“最美”人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辉映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以精彩的故事、不凡的业绩,展现了砥砺奋进的姿态、绚丽出彩的人生,生动地诠释了令人感佩的敬业精神。
②爱岗敬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劳模精神的重要内涵。共和国宏伟大厦是由一个个行业、一个个岗位的“砖瓦”筑就的。立足平凡岗位、人人争先创优,“百职如是,各举其业”,方能众志成城、集聚众力。三百六十行,倘若每个人都能立足平凡岗位,齐心敬业、履职尽责、勤勉奉献,我们就能汇聚起强大正能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注入蓬勃生机与活力。正因此,敬业精神既关乎个人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复兴。奋进新征程,我们应该怎样以行动诠释敬业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敬业之道蕴含爱业、勤业、精业之精神,值得我们为之践行。
③敬业,首在爱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是一种朴素的职业情感。爱之愈深,则敬之愈真。爱岗,彰显的是乐业,展现的是执着。葆有这样的职业观,就会自觉把工作当事业干,将小我融进大我,在小舞台上演出大戏剧。从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书记,到无惧风险、完成特高压带电作业的“禁区勇士”……观察那些“最美”人物,他们皆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榜样,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达到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事实证明,“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才能平淡中见奇、寻常中出彩,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绽放个人梦想。
④敬业,要在勤业。业精于勤荒于嬉,立足本职岗位勤勉工作,是一种职业操守、职业品格。勤劳、勤勉、勤恳,意味着务实奋斗。事业的成功,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需要用奋斗铸就“最美”,以拼搏实现理想。获评全国“最美公务员”的浙江“90后”科技警察钟毅,为了跟疫情赛跑,争分夺秒攻关,使“健康码”成功投入抗疫,并迅速推广到全国。唯拼搏者不凡,唯实干者出彩,唯奋斗者英勇。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勉奋斗谱写最美壮歌。
⑤敬业,还需精业。精通业务,体现着职业上的价值追求。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应当努力求精通、谋创新、出精品。这需要涵养“择一事终一生”的倾心专注,“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坚持不懈。各行各业的“最美”人物,往往都是追求卓越、业务精进。全国劳模潘从明能从铜镍冶炼的废渣中提取8种以上稀有贵金属,只看溶液颜色便能精确判断99.99%的产品纯度。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找难题、啃难点、攻难关”的呕心沥血。经验表明,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只有坚韧不拔的勇者,才能登上风光无限的顶峰。
⑥如果说事业是航船,那么敬业就如同风帆。敬业笃行,推进人生实现从平凡到伟大、从优秀到卓越。激扬敬业精神,扬帆远航、乘风破浪,我们必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选自《人民日报》)
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从各战线上的“最美”人物说起,既引出了议论的话题,又与标题相呼应。
B.第④段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为道理论据,论证了“敬业,要在勤业”的观点。
C.第⑤段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潘从明的事例,论证了“敬业,要在精业”的观点。
D.第⑥段把事业比作航船,把敬业比作风帆,形象地论述了事业对于敬业的必要性。
17.请根据我们学过的《敬业与乐业》及本文内容,补全下图。
18.文章第③④⑤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
19.下面的材料能否支持第③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年轻时就痴迷于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九十多岁高龄仍沉醉其中,病危之际还在关心稻子的长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复苏,在探寻中国设计界本土意识之初,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风格。它是“文化+个性”的结合,是以中国文化为根基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运用,更偏向于传统文化元素的表达和传递的艺术风格。
②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时尚博主和网红开始关注和推广“新中式”。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到最新的“新中式”时尚资讯和潮流趋势。
【材料二】
①茶颜悦色是新中式鲜茶的原创者,以茶饮和甜品为主打,以中国风为主题,秉承中茶西做,健康饮品的发展理念,坚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内涵丰富的茶饮。在产品名称、字体选择、装修设计、杯子画风、海报宣传甚至门店室内摆设上,处处透露着一股文雅之风。
②在视觉输出上,其品牌LOGO以传统的中国红作为底色,结合仕女、八角窗等经典文化元素,突出品牌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同时,不惜重金买下故宫名画的版权印制奶茶纸杯,凭借经典与传统为消费者心中留下一抹隽永悠长的视觉观感。
(选自《新中式茶饮:茶颜悦色的国风品牌塑造之路》,有删改)
【材料三】
茶饮名 化用古诗文 化用理由
落灯花 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 等待朋友时不急躁,而是在灯光下,品味着那份闲适之情,寓意生活中需要从容与淡定,享受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
落红春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落花虽然凋零,但仍然化为春泥贡献力量,寓意面临困难,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奉献自己的力量。
【材料四】
①“新中式”概念持续受到热捧,然而,在新中式营销的探索过程中,在审美疲劳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真正的新中式路在何方?
②例如“中式馒头”虽然在网络走俏,然而在品尝后,大部分人给出了“没必要”“不理解”的观点。一位食客直言不讳地指出,过于追求“花里胡哨”的中式馒头,并不意味着能赢得顾客的青睐和购买意愿。
③同时一种趋同化的营销手段正在不断挑战着用户的审美观念。例如,众多茶饮品牌纷纷效仿,推出所谓的“书法杯”。从外观来看,这些书法杯的外观大同小异,最初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模仿这种设计风格,使用书法、国画等传统元素作为包装的点缀,使得这一创意逐渐失去了新鲜感。消费者在面对大量类似的包装时,往往难以区分不同的品牌和产品,也容易产生视觉上的疲劳。
④我们不难发现,单纯的元素堆砌和形式模仿,并不能真正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新中式的成功,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包装和形式上,更应深入理解和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审美和消费需求相结合,创造出真正有内涵、有特色的产品。
(选自《新中式风潮席卷却频遭“翻车”尴尬,真正的新中式路在何方?》,有删改)
20.根据上述材料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2023年各行业“新中式”的商业笔记数增长率都高于互动量增长率。
B.据“新中式产品”数据图,我们发现同学们最愿意尝试新中式汉堡。
C.茶颜悦色在产品名称、字体选择、海报宣传等方面都透露着文雅风。
D.新中式馒头特别追求花里胡哨的外包装,这样才能吸引顾客的青睐。
21.下面是同学设计的绿茶茶饮包装,请你参考材料三,从宋词《卜算子·咏梅》中寻找灵感,为其命名,说明化用理由。
包装 化用古诗文
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2.厦门某馅饼品牌准备进军“新中式烘焙”,请结合材料内容,为厦门“新中式”馅饼产品的营销提出两项建议及具体方案。
七、作文
23.阅读下列材料,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50字的作文。
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花。每一朵花的绽放,必然要从原点开始,发育、萌芽、扎根、抽芽、开花。这像极了我们,经过长期的磨砺、坚守、自强不息……终于破局、蜕变,成为自己。
(1)请以“在________中绽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作之前,自选词语,补全题目。
(2)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2. 娉 骛 矫 3.C 4.B
5.示例一:我选择鲁智深。鲁智深在听闻金氏父女被屠夫镇关西欺辱后,毫不犹豫出手相助,三拳打死恶霸,并主动资助金氏父女逃亡。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更体现了他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和行动力,这样的好汉,我愿意选他做兄弟。示例二:鲁智深性格豪迈直率,毫无虚伪算计。他因仗义杀人被迫出家,却始终不改本色;面对佛门清规,他饮酒吃肉、率性而为,但本质慈悲(如野猪林救林冲);对待兄弟,他真诚无私(与史进、林冲的交往皆以真心相待)。他一生追求的是“快意恩仇”的正义,而非权力或财富,所以我选择他做兄弟。示例三:我选择林冲。林冲武艺高强却为人谦和、顾全大局。野猪林获救后并未冲动报复押解公差,反而劝阻鲁智深手下留情。这体现了他明辨是非、不迁怒无辜的理性,与鲁智深的冲动形成对比,所以选他做兄弟。
6.D 7.刘禹锡认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规律,表明自己的豁达胸襟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元稹通过“残灯”“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烘托,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的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8. 盛大的、显著的(显赫的、明显的、显耀的、兴盛的皆可) ③ 曾经 客居 9.A 10.(1)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2)徐公离任(离开)黄州之后,安国寺僧人继连请求子瞻为竹间亭命名。 11.“醉翁”体现的是“与民同乐”的理政理念。欧阳修以“醉翁”自喻,表面是寄情山水、饮酒为乐,实则醉于百姓之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最能同其乐”)。“遗爱”体现的是一种“仁政爱民”“无为而治”的治理理念。徐公在任时政治宽和(顺其自然、休养生息),离任后百姓仍感念其恩德,其“爱”留存于民,故亭以“遗爱”为名。
12.D 13.乡人的生活和人情(民间日常);古代文人的情趣和雅趣;承载作者成长的记忆。 14.(1)“敬畏”在文中指对自然的高度崇敬,饥馑年代的人们食用随后可得的南瓜花,包含着珍重自然、感恩馈赠的生存态度。(2)该句运用比喻(“殷红如脂,凝白似膏”),生动描绘了芙蓉花盛开时的鲜艳美丽。体现了对芙蓉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拟人(“喷张之势”“吐露”)、夸张(“一夜之间”)、通感(“热闹”以视觉通听觉)手法,生动描绘了芙蓉花盛开时绚烂蓬勃、富有生机的景象,(突出了自然之美对简陋乡村的点缀与升华,)体现了对芙蓉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5.“大自然的馈赠”指南瓜花、芙蓉花等可食之花,是自然提供的物质资源;“人类的智慧”则体现在乡人晒干保存、文人雅士制露泡茶等加工与审美创造上。二者的结合,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味觉丰满),更承载了生存记忆、人情温暖与文化意趣(精神丰满)。它超越了单纯的饮食行为,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现实与诗意、民间与文化的桥梁,体现了中国人顺应天时、物尽其用的生活哲学。
16.D 17.(1)引用“最美”人物身上的敬业精神,提出了“敬业成就(造就)最美人生”的中心论点(或“爱岗敬业”的论题)。(答出论点或论题即可)(2)先阐述“爱岗敬业”的重要性,后用“爱业”“勤业”“精业”三个分论点论述如何做到敬业。(先说为什么要“爱岗敬业”,再说如何“爱岗敬业”)。(只答三个分论点也可)(3)强调敬业笃行,激扬敬业精神,方能实现梦想,升华主旨。(总结、勉励) 18.第③④⑤段各自的分论点为“敬业,首在爱业”“敬业,要在勤业”“敬业,还需精业”。“爱业”是“勤业”的思想基础,“精业”是“勤业”的更高追求。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逻辑关系。与第②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敬业之道蕴含爱业、勤业、精业之精神,值得我们为之践行”中的“爱业、勤业、精业”一一对应,故不能调换。 19.能够支持。理由:第③段的观点是“敬业,首在爱业”,强调热爱是敬业的起点和情感基础。材料中袁隆平院士从年轻时“痴迷”到晚年“沉醉”,直至生命最后时刻仍心系事业,极其典型地体现了对他所从事的杂交水稻事业发自内心的、极致的热爱,支撑了“爱业”这一观点。
20.C 21.命名一:碾香
化用理由:“碾香”二字既保留了原词中梅花香气永恒的意境,又带有制茶工艺中“碾”的动感。以此为名,寓意此绿茶经过精心研制,香气醇厚,回味悠长,品质非凡。
命名二:香如故/尘香梅
化用理由:这句词赞美了梅花纵然凋零成泥,其清香气韵依然如故的高洁品格。以此为绿茶命名,寓意此茶饮香气清幽持久,品质纯净不凡,能让人在纷繁生活中品味到一份不变的宁静与高雅。 22.1)避免形式化模仿,注重创新与差异化
比如:推出限量版口味馅饼:比如沙茶味馅饼/馅饼外形上运用厦门特色的三角梅、花砖或白鹭造型……
2)关注消费者的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比如:研发低糖健康馅饼/中药养生馅饼……
3)深度挖掘闽南本土文化内涵,避免简单的国风元素堆砌。
比如,可以将产品与厦门特有的“中秋博饼”民俗结合,推出“博饼礼盒”系列馅饼。包装设计上运用博饼骰子、状元插金花等元素,从而区别于市场上泛化的国风设计。
23.例文一:
在风雨中绽放
那是一个阴沉的下午,我站在舞蹈教室的镜子前,看着自己笨拙的动作,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舞蹈选拔赛前的集训,可我的动作还是那么僵硬,完全跟不上音乐的节奏。
“小雨,你的动作太僵硬了,要放松一点。”老师皱着眉头说。我咬着嘴唇点点头,却感觉自己的四肢像被冻住了一样。其他同学都能轻松完成的旋转动作,我却总是转不到一半就失去平衡。放学后,我一个人坐在舞蹈教室的地板上,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雨点打在玻璃上,发出“啪啪”的声响,就像在嘲笑我的笨拙。我掏出手机,想给妈妈发消息说我要放弃,却看到屏保上写着“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第二天,我比平时早到了一个小时。空荡荡的教室里,我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那个让我摔倒无数次的旋转动作。汗水浸湿了我的练功服,顺着脸颊滑落。我记不清自己摔倒了多少次,只记得每次爬起来时,膝盖上的淤青又多了一块。日子一天天过去,窗外的梧桐树从嫩绿变成了深绿。我的进步很慢,但老师看我的眼神渐渐从失望变成了赞许。有一次练习时,我竟然完整地跳完了一支舞,虽然还不够完美,但我终于感受到了舞蹈的韵律。
比赛那天,天空飘着细雨。站在后台,我能听见自己“咚咚”的心跳声。当音乐响起时,所有的紧张都化作了舞动的力量。我轻盈地旋转、跳跃,仿佛与音乐融为一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我听到了热烈的掌声。
站在领奖台上,我望着手中银光闪闪的奖杯,突然明白了:原来生命中最美的绽放,往往要经历风雨的洗礼。就像窗外的梧桐,经历风雨才能长得更加挺拔;就像雨后的彩虹,总要等到云开雾散才能看见。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练习时摔倒,但每次跌倒后,我都会想起那个在雨中坚持练习的自己。我知道,正是那些风雨中的坚持,才让我有机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例文二:
磨砺铸就辉煌
每一朵花的绽放,都经历了从种子到幼苗的漫长过程;每一块美玉的光华,都承受过千万次的雕琢打磨。人生亦是如此,唯有经历磨砺,才能铸就真正的辉煌。那些看似偶然的成功背后,往往隐藏着必然的艰辛历程。
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用生命诠释了磨砺的价值。司马迁遭受宫刑之辱,却在狱中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记》;苏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在北海牧羊不改其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贬谪生涯中写下千古名篇。这些闪耀史册的名字,无一不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正如司马迁所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正是这些磨砺,让他们的人生价值如泰山般巍峨。
艺术创作同样需要磨砺的淬炼。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终成“书圣”;达·芬奇画蛋三年,练就了惊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贝多芬在耳聋的绝境中创作出《第九交响曲》。米开朗基罗曾说:“完美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经过无数次失败后依然坚持的结果。”艺术大师们用毕生的执着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之花,必须经历时间的沉淀与技艺的打磨才能绽放。
当代社会更需要磨砺精神。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做小职员时坚持研究,最终提出相对论;乔布斯被自己创立的公司开除后,创立皮克斯动画,最终重返苹果创造奇迹;中国航天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攻关,才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这些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积累。正如钱学森所说:“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这把钥匙,就是永不放弃的磨砺精神。
磨砺如同人生的炼金术,将平凡的金属点化为真金。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明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没有轻轻松松的辉煌。唯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唯有承受磨砺,才能铸就真正的不朽。让我们珍视生命中的每一次挑战,在磨砺中锻造自己,最终绽放出独特的人生光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