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培文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青岛市培文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八年级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1.请务必在指定位置填写座号,并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本试题共有32道题。其中,第1—30题为选择题:31—32为综合题,请在指定位置作答。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60分,共有30道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得分;选错、不选或多选不得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寻访秋天的活动路线。新疆喀纳斯的秋天荣登《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十大秋景”之首。如图为我国各地入秋时间和寻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四条活动路线中,能欣赏到“中国最美十大秋景”之首——新疆喀纳斯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四条活动路线中,穿越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图为中国第五次(2000年)、第六次(2010年)、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的人口数量变化和年均增长率统计图,表为2000年以来,我国三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普查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22.8 70.2 7.0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 74.5 8.9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17.9 68.6 13.5
3. 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总数的变化特点是( )
A. 呈增加趋势 B. 先增加后减少 C. 保持不变 D. 持续减少
4. 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特点是( )
A. 0-14岁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B. 15-64岁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C. 65岁以上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D.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均上升
5. 我国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人口死亡量 B. 降低人口密度 C.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D. 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6. 我国人口增长放缓的趋势所带来的影响有( )
①生态破坏加剧②人口老龄化加剧③就业压力增加④新增劳动力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川藏铁路连接了成都和拉萨,是我国修建的又一条入藏大动脉。读图“川藏铁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川藏铁路经过( )
A 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柴达木盆地
C.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D. 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8. 分布在川藏铁路沿线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
A. 汉族 B. 藏族 C. 回族 D. 傣族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比例值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全称及简称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①—甘肃省—肃 B. ②—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C. ③—陕西省—秦 D. ④—山东省—鲁
10. 从海陆位置来看,①②③④四省份中明显不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关于a、b、c、d山脉(丘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a山脉为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 b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
C. c山脉为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D. d为山东丘陵
12. 在②省区可以欣赏( )
A. 锅庄舞 B. 那达慕大会 C. 泼水节 D. 龙舟节
下图是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读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④⑤⑥⑦一线是我国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 我国的地势特点东高西低
C. ①②③一线是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 第三级阶梯上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14. 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 平原和丘陵 B. 平原和盆地 C. 高原和山地 D. 高原和盆地
15. ④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 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C. 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D.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16. 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如图为我国四地对应的地形区,正确的是( )
A. ①东北平原 B. ②塔里木盆地 C. ③四川盆地 D. ④内蒙古高原
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特别节目《边疆行》和《沿海行》。其中《边疆行》是从防城港出发到终点丹东,在中国内陆边境线上行程超过30000千米;《沿海行》是从丹东出发,沿中国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行进到防城港。读《边疆行》和《沿海行》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沿海行》从丹东出发,行进到防城港,节目组拍摄行进路线依次经过的海域是( )
A. 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B.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C 南海—黄海—东海—渤海 D. 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18. 《边疆行》行程超过30000多千米,说明我国( )
A. 海陆兼备 B. 海岸线曲折漫长 C. 海域辽阔 D. 陆上国界线漫长
19. 关于《边疆行》说法错误的是( )
A. 起点所在的省区简称桂,终点位于辽宁 B. 路线经过了我国四个自治区
C. 感受到众多少数民族风情 D. 路线经过了我国国土的最南端和最北端
读图“中国疆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关于我国领土四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最东端位于台湾省 B. 最西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 D. 最南端位于海南省
21. 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亚洲西部 B. 少部分位于寒带
C. 位于太平洋东岸 D.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22.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级行政区有( )
A. 滇、贵、粤、台 B. 云、桂、粤、台
C. 滇、贵、闽、台 D. 云、桂、闽、台
23. 1月,西沙群岛天气炎热,黑龙江沿岸却冰天雪地,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我国( )
A. 跨经度广 B. 跨纬度广 C. 地形复杂多样 D. 地势西高东低
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下图为某年10月“我国各地当前季节及常年入冬时间分布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我国各地常年入冬时间体现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
A. 北高南低 B. 西高东低 C. 内陆高沿海低 D. 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25. 以下对我国各地常年入冬时间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
A. 10月武汉处于冬季 B. 常年无冬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南
C. 昆明入冬时间最晚 D. 10月黄河以北的地区都已入冬
26. 以下对图中各城市入冬时间差异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哈尔滨深居内陆,入冬较早 B. 乌鲁木齐海拔较高,入冬较早
C. 拉萨纬度较低,入冬较早 D. 海口位于低纬度海岛,全年无冬
上海到樟木的318国道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读图完成下题
27. 景观大道从东向西经过的地形区有(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B. 东南丘陵、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C.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D.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8. 关于景观大道从起点到终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年平均气温增高 B. 平均海拔增高 C. 年降水量增加 D. 人口密度增大
读我国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是( )
A. 主要分布在第一级阶梯上 B. 主要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
C. 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D. 主要分布在阶梯交界地带
30. 大型水电站在图示地区集中分布的原因是( )
A. 河流落差大,水量大 B. 经济发达,用电量大
C. 降水多 D. 地形平坦,利于电站建设
第Ⅱ卷(共20分)
二、综合题(本题满分20分,共有1道小题,每空题1分)
3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绿水青山云作伴,最美中国我同行】读图我国局部地区图、我国地形类型构成图、沿32°N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图1和图3反映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这种地势构成对气候的有利影响________。
(2)图1中乙地形区为________,因河湖众多,有“________”的美称;丙地形区为______,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地表形态特点为_________,丙和丁之间的分界山脉②是_________。甲和丙位于地势的第______级阶梯。
(3)图2反映我国的地形构成特点是_________该特点对于发展经济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
32. 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1)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黄尾屿、赤尾屿等所在的海域①为______,②为______海峡,是我国内海;岛屿M为______,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我国领土最南端的F是______(岛礁),这里有中国主权碑,军舰和海警定期巡航。
(2)A省区位于______(五带),B省区简称为______;C省区是______(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D省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是______;D和E两省区位于__________(地形区)。
(3)邻国乙为______,是东南亚岛国。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八年级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1.请务必在指定位置填写座号,并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本试题共有32道题。其中,第1—30题为选择题:31—32为综合题,请在指定位置作答。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60分,共有30道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得分;选错、不选或多选不得分。)
【1~2题答案】
【答案】1. C 2. D
【3~6题答案】
【答案】3. A 4. C 5. D 6. D
【7~8题答案】
【答案】7. A 8. B
【9~12题答案】
【答案】9. A 10. D 11. C 12. B
【13~16题答案】
【答案】13. C 14. A 15. D 16. C
【17~19题答案】
【答案】17. B 18. D 19. D
【20~23题答案】
【答案】20. A 21. D 22. B 23. B
【24~26题答案】
【答案】24. D 25. C 26. D
【27~28题答案】
【答案】27. A 28. B
【29~30题答案】
【答案】29. D 30. A
第Ⅱ卷(共20分)
二、综合题(本题满分20分,共有1道小题,每空题1分)
【31题答案】
【答案】(1) ①. 西高东低 ②. 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 ①.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 鱼米之乡 ③. 黄土高原 ④. 沟壑纵横 ⑤. 太行山脉 ⑥. 二
(3) ①.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②. 不利于交通运输业、种植业的发展。
【32题答案】
【答案】(1) ① 东海 ②. 琼州 ③. 台湾岛 ④. 曾母暗沙
(2) ①. 北温带 ②. 粤 ③. 壮族 ④. 昆明 ⑤. 云贵高原
(3)菲律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