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
1.本卷共五大题,26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新。想象力绝对不会让现有的知识停zhì不前,它如同甘霖灌溉着知识的田野,它是最活跃的、有启发性的( )是知识最有效的运动,能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进化。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停zhì__________ 灌溉__________
2. 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和平的钟声锵然敲响,我们更应铭记先烈们的牺牲;当___________(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的炮火声化作历史的陈述,我们更需珍惜当下的安宁。望着静穆的纪念碑上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我们不觉眼眶湿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3. 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4. 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遵义的环境,得天独厚;满城茶香,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国时期,中央实验茶场落户遵义;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品茗之后,留下了“乳雾香凝金掌露”“焙后因风室尽春”的动人诗句。
在文段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北宋诗人黄庭坚称赞其“品高”“春味长”
②唐朝茶圣陆羽盛赞“其味极佳”
③明清时期,遵义茶入选名茶录,成为专属贡品
④遵义的茶文化,沉淀岁月、厚重质朴
A. ④②③①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①③
6. 小嘉同学在游览湖心亭时乘兴写下了一副对联,请你将对联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四围山独好,抱_______,翠岫遥分云上下。
下联:何处景最奇,隔一帘细雨,____________。
A. 几许晴光 青螺宛在水中央 B. 八面风清 青螺宛在水中央
C. 八面风清 佳人漱玉立湖心 D. 几许晴光 佳人漱玉立湖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23分)
(一)(5分)
水调歌头·多景楼①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占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②。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③宏放④,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⑤独仟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②貔貅(pi xiū):猛兽,喻指勇猛战士。③使君:古代州郡长官称呼,此处指方滋。④宏放:通达豪放。⑤叔子:西晋大将羊祜(hù),字叔子,镇守襄阳十余年,他志在灭吴却终究未能亲手克敌完成大业。
7. 下列对本词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多景楼”是题目,从风格上来看,这是一首豪放词。
B. 本词前四句,从广阔的空间范围、地理方位着笔,由江左而徐州,由群山而北固山,然后落在高高的多景楼上。上阕后五句,鼓角悲壮、烽火明灭,显出了场面的壮阔和气象的豪雄。
C. 下片的三个三字短句,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是一种过渡手段,从现实的生活过渡到了江山历史,作者将笔墨集中在了羊祜身上。
D. 本词以连山如画为背景,联想三国时的孙权和刘备,联想西晋大将羊祜,由史及人,激励使君方滋也激励词人自己,抒发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8. 词的下阕说“谈笑洗尽古今愁”,结合全词,你认为词人的愁洗尽了吗?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豫章①胡叔俊,以高才硕学隐居进贤官溪之上,治乃祖西园,筑亭其间而游息之。以东南先朝阳夕阴,宜木果,而树桃、李、梨、栗。南为正阳之方宜芳华而列种海棠。松、竹者贯岁寒而后凋,故以植乎西北。中又杂植梅数十株,曰:“梅、松、竹之友也。”今皆蔚然为林矣。若菊,若牡丹、芍药之属,丛生而可爱。皆列于亭之左右,以便观赏。合而名其亭曰“园趣”。
②其出入之途在正东,近所居也。海棠之西有二池,夹道凿小渠引水经其所居,以入于东池。渠之上古木参天,其先祖所手植也。东池之外又为大池,春夏泛溢可以舟楫。池之北为堂八楹②,以为子弟讲肆③之所。又北为堂六楹,以馆宾客④。又北为重屋六楹,以藏累世之书。此其园外之事,又所以为成趣之本。
③日坐亭上,与园丁野老论农圃之要,而忘其世虑。客至则觞咏⑤啸歌,云山烟水,交错乎指顾⑥之间,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⑦不与易也。
(选自揭溪斯《胡氏园趣亭记》,有删改)
【注】①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句中的“进贤”为县名。②楹(yíng):计算房屋间数的量词。一间为一楹。③肄(yì):练习,学习。④馆宾客:接待宾客。⑤觞咏:饮酒赋诗。⑥指顾:手指目顾。⑦禄:俸禄。
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标示。
南 为 正 阳 之 方 宜 芳 华 而 列 种 海 棠。
10.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蔚( ) (2)名( ) (3)日( )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菊,若牡丹、芍药之属,丛生而可爱。
(2)虽万钟之禄不与易也。
12. 文末写道“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不与易也”,让你想到以下哪篇课文?请结合选文及所选课文简述理由。
A.《陋室铭》(刘禹锡)
B.《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C.《醉翁亭记》(欧阳修)
我选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6分)
13.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自己在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隐喻绝境中蕴含希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叙述兄弟离散的愁思中夹杂着对生死离别的焦虑与不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0小题,27分)
(一)(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善读书不必贪
①在中国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成为很多人共同的追求,但也不乏舍本逐末的人,离开了读书的根本目的,片面追求贪占书籍。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贪,有别于史上那荒淫无度的君主,他一不贪色,二不贪杯,三不贪财,却有个特别“高雅”的嗜好:贪书。
②如何贪?据《资治通鉴》载,拓跋珪上位不久,就与博士李先研究书籍收藏,问李先:“天下何物最善,可以益人神智?”李先说,“莫若书籍。”拓跋珪行伍出身,读书是外行,问:“书籍凡有几何,如何可集?”李先是内行,献计说:“自书契以来,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胜计,苟人主所好,何忧不集?”
③对话透露的信息,一是把书籍定位为天下最善,二是将集书作为人主之好。这样的定位,等于把拓跋珪个人的“贪书”之好,升级为举全国之力的国家行为,接下来,一场从上到下、声势浩大的“命郡县大索书籍”运动迅速展开,搜集到的书,源源不断地集中起来,“悉送平城”。
④问题在于,拓跋珪得到天下之书后,并未见他带头学习,也未号召开展“益人神智”的读书活动。一句话,如山堆积的天下之书,只为面子光鲜,贪书之好,不过叶公好于龙:所谓“最善”,也只是满足贪欲而已。
⑤与拓跋珪贪书不读书不同,梁元帝萧绎既贪书且读书,梁元帝的父亲,是“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的梁武帝萧衍,大哥是大名鼎鼎的昭明太子萧统,一部《昭明文选》,足以奠定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三哥萧纲“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博综儒书,善言玄理”。浓厚的读书氛围,令早慧的萧绎如鱼得水,《梁书》称,“萧绎年五岁,高祖问:‘汝读何书?’对曰:‘能诵《曲礼》’,高祖曰:‘汝试言之。’即诵上篇,左右莫不惊叹”,“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
⑥萧绎跻身“四萧”文学排行榜,凭的是真本事!《南史》说,梁元帝萧绎“爱书籍,既患目,多不自执卷,置读书左右,番次上直,昼夜为常,略无休已,虽睡,卷犹不释”。如此热衷读书,且靠着读书作文而名垂青史的帝王,应该明白读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吧?
⑦但事实恰恰相反。作为梁元帝的萧绎面对西魏兵临城下的严峻局面,一无退兵之策,二无成仁之心。《资治通鉴》载,气急败坏的梁元帝,一面假装镇静与下属讨论《易经》,一面吩咐下人焚烧十四万藏书,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做了阶下囚的梁元帝,在回答为何焚书时,竟把失败原因归结于读书:“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对此,魏征叹道:“不崇教义之本,偏善注丽之文,徒长浇伪之风,无救乱亡之祸矣。”
⑧可见,拓跋珪贪书在贪面子,元帝贪书在耽于书。善读书者,不能止于占有书籍,亦不能流于教条主义而不能运用。
1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借助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故事,证明所有喜爱搜集书籍的人都犯了“贪书”的错误,而非真正爱书之人。
B. 文章强调萧绎之所以能够跻身“四萧”文学排行榜,凭的是真本事,他后来成为阶下囚只是因为读太多书。
C. 本文运用了分总的论证结构,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与梁元帝萧绎两个事例,从正反两面进行对比,论证中心论点。
D.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告诉我们真正善读书者不能只是拥有书籍,更应该将读书所得活学活用的道理。
15.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作为一名学生,你对如何真正做到“善读书”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思考简要谈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注饮食健康
材料一:
一份健康饮食究竟值多少钱?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一项新研究给出了“等式”:如果美国人全民普及健康饮食,平均每个成人可节约心脏代谢性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中风)的医疗费用约300美元,全国范围内每年可节约超500亿美元。也就是说,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心脏代谢性疾病可导致每人平均支出增加约300美元、全国支出超过5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所有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支出的18%。美国塔夫茨大学杰拉尔德和弗里德曼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心血管部医学博士托马斯介绍,不健康饮食是造成国民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45%的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的死亡与此有关。因此,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国家经济造成的负担也值得探讨。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材料二:
研究人员使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对10种饮食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水果、蔬菜、坚果、全谷类、未加工红肉、加工肉类、含糖饮料、多不饱和脂肪酸、w-3脂肪酸、钠,建立了一个美国35—85岁人口样本。接着,研究人员通过受访者的饮食模式分析他们患心脏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不良饮食习惯是诱发该类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加工肉类食用过多,坚果消费量低,以及含有w-3脂肪酸的鱼类消费量低。除了增加心脏病、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患病风险外,癌症等其他疾病也与饮食习惯关系密切。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材料三:
食物类型 影响
果蔬 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食管癌、结肠癌等发病率
粗粮(燕麦、玉米、藜麦、青稞等) 可减少结直肠癌、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精制谷物(大米等) 将增加结直肠癌、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高油、高糖食物 将增加心脏病、糖尿病患病概率,引发肥胖
高盐食物 将增加高血压发病概率
材料四:
现在有一个新的理由可以说服你吃蔬菜。人体肠道内上千亿的微生物以蔬菜中的纤维素作为营养来源,并给我们提供能量。如果纤维素的摄入量下降,大量细菌将不能存活。如今,一项研究通过对几代小鼠连续饲喂低纤维的饲料,发现它们肠道内的微生物多样性随着代际的流传越来越少。将小鼠放在无菌环境中培养,之后给它们喂人类的粪便,使之肠道内定殖人类的肠道微生物。当饲喂低纤维饲料时,小鼠们肠道内的微生物多样性减少明显。之后,这部分小鼠进行交配,繁殖后代小鼠。结果显示,它们的后代小鼠肠道内竟然没有微生物!研究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亲本肠道内的微生物数量已经少到一定程度,因而无法通过分娩、哺乳等方式传给子代。
(有删改)
16. 下列基于材料的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对国家经济造成的负担也值得探讨。
B. 加工肉类食用过多,坚果消费量低,以及含有w-3脂肪酸的鱼类消费量低是诱发心脏代谢性疾病的原因。
C. 经数据分析表明,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心脏代谢性疾病而导致的医疗支出,相当于美国所有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支出的18%。
D. 研究人员在无菌环境中培养小鼠得出结论:肠道内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分娩、哺乳等方式传给下一代。
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用提问的方式开头,能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以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提供的研究结论作答,能增强文章的权威性。
B. 材料一中的画线句“不健康饮食是造成国民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中“主要”二字去掉不会改变原意。
C. 材料四运用了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强调了纤维素对肠道内微生物的重要性。
D.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的主要内容分别为:美国人不健康伙食造成的国家经济损失情况;美国不健康饮食人群调查;食物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18.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给小文的爷爷提出正确的饮食建议。
[链接材料]
又是一年除夕夜,小文一家人欢欢喜喜吃着年夜饭。小文给爷爷夹了令人垂涎的红烧猪蹄、油炸狮子头、腊肉、清蒸鱼等,为他盛了大米饭和杂粮粥各一碗,接着端起一杯奶茶递给爷爷,祝他健康长寿。70岁的爷爷开心地说:“我还要健健康康活20年,要看着小文考大学、读博士、结婚、生孩子!”
(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江流在不停地浣洗自己
汤世杰
①母亲说,看你手脏的,真该去大河里洗它一河水!我道,把一河水洗脏了怎么办?母亲说,就是千万双手,也洗不脏一条大河,大河会自己洗自己的。
②多年后的那个早晨,我才确认母亲的话堪称真理。
③春夏之交,原应温润恰好,孰料今春雨水多。昨夜下雨,打雷扯闪,我没睡好,有梦:大江涨水,一派浑黄。先读了会儿老杜,《夏夜叹》中的“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倒蛮应景,怎么笔锋一转,又吟叹“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呢?没想明白,放下书,抄起伞,去江边。
④江水浩荡,真涨水了,倒没浑。在我眼里,每个去江边者,都是去浣洗自己的,洗眼,洗面,洗肺,洗心,而大江依然。清早的江天,没有雾气,通透洁净,青山,流水,有着丽人浴后的清丽。有人立在江边,定定做个观者。一把撑开的红伞,一个面向江流的女士,古典到仿若为清绿的江流,配了朵如花淡红静静开放。情调这东西怪,浓一分淡一分都会错。而眼前这幅清流红伞图,便如天赐。只不知那个人,是在洗什么呢?
⑤继续走,又飘起了雾雨,像浴室的热气蒸腾。对岸青山顿时隐去了山尖。靠这边,一位钓者独自在江边,手一扬,将一线钓钩甩出好远。钓鱼是有瘾的。瘾不在鱼,在独对江流,默默的一场对峙、较量,无锣鼓敲击,无吆喝,胜负都在一念间,考人得很。如此,他是在以那番淡定,洗却世事的嚣烦么?
⑥再往上游走,雨大了。这时的长江,活脱莲蓬头哗哗水流下的浴者,享受。步道上已不见人。不舍这般清寂,忙往江滨大树下走,想找个石凳坐一会儿,也避避雨。那棵栾树好大,护住了一方世界,到底没护住几条石凳,湿得没法坐。大树能挡挡小雨,挡不住大雨。如今城市都娇贵,一场雨,弄不好就打得道途阻断,花枝失色。而我竟以为,石凳还会有干处可坐,傻不傻!
⑦转身,有两人朝这边走来,各撑一把伞,时而聚拢说话,时而分开并行。当两个身影从步道栏杆黑白电影胶片似的光影中拂过时,闪闪烁烁的韵味,如同旧时影像。他们脚下,干干净净的步道映着红光,没一片落叶,没一团泥土。偶有一小汪积水,他们竟故意去踩,水便轻轻溅开,一时纷纭如春花绽放。间或,他们又俯身护栏,朝江心眺望——也是在看那道江流吧?
⑧待雨稍小些,我从大树下起身,沿江往回走。那年轻钓者,早已披件深绿雨披,跟江流的颜色更谐调了些,只不知他鱼钓得怎样了。那位观者居然还是没动,她是来洗眼的么?
⑨往回走到一半,见一艘运汽车的灰白驳船,正打大桥下驶过,五层,如一幢威武大楼。有船员在拖洗甲板,为的是不弄脏大江么?这黄金水道,没一天不繁忙。正想拍幅照片,就见步道上,几个穿橘黄雨衣的环卫工,骑着三轮车回环卫管理站了。他们脚带泥泞,车兜里尽是断枝落叶,想必都是昨夜雷雨的杰作。又想起流离中的老杜写于大旱时那首《夏夜叹》,这才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这时,先前那两位行者又走回来了,双肩包宽檐帽,像旅游者。他们指着大江说:“干净!”那两个字一下划亮了我思绪的暗夜。是啊,这一早上,我看见的一切都是干净的。而这一切的干净,都有赖江水的干净。
这样的雨天,因昨夜下得透澈淋漓,雨雾散尽,便通透清丽。大片大片的云,在头顶飞快飘移,偶有一束光,柔柔照到这里,照到那里,叫人有一惊一乍的欢喜。我是在大江上游待过的,人们为这条大江的洁净付出的牺牲,我皆了然。经过大坝的澄积,江水依然淡绿着,加之天光云影的闪烁不定,对岸山影的浓淡不一,甚或江底礁石沙堆的高低变幻,那一江清绿流水,颜色和反光也是不定的,却自个儿调适着,或平匀或翻卷,或澄明或雅淡。于是大片大片深浅不一的江水,一如画家笔下的大块面色彩,在雨中静静流着。雨线将雨脚密集地扎在江面,似有千万绣工,在星星点点地刺绣,那无规则的粗粝质感,让一条江流,像一匹无限长的淡绿色亚麻布,自个儿浣洗着,尔后一直铺向远方——那样的江流,无论观者、钓者和行者,都该看到了的。
一条浩荡的大江,因了自身的巨大包容,及不停的浣洗,就难有污浊不堪的时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人工的清洁固然必要,但江河若自己停滞了,又有何用?大自然与人世最大的不同,就在大自然从来都有一种隐秘甚至神奇的自洁能力。即便夏日洪水猛烈,它也让重浊顽劣的泥沙沉底,把浮荡的朽枝败叶抛到岸边,更靠着自己不息的流动,不停地浣洗自己。孟德斯鸠有谓,“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当人与世事跟江流一样,都不停地浣洗自己时,江流的清碧就更有指望了。钓者、观者和行者,包括我那天享用的那份干净,都是那些干干净净的心。
如是,那个初夏之晨,我也算到江边洗过心了。
(选自2021年6月10日《文汇报》,有删改)
19. 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我”在那个早晨“确认了母亲的话堪称真理”?
20. 小鄞和小州对文中的“雨”有不同的看法。请帮助小州补充理由。
21. 请仿照第④段,为第⑤段、第⑦段的画面命名。
段落 第④段 第⑤段 第⑦段
人物 观者 钓者 行者
画面 清流红伞图 (1)____ (2)______
22. 根据上下文内容,揣摩作者在第⑨段中明白了什么,在横线处补上合适的内容。
23. 评论家农为平认为汤世杰的散文,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推崇和敬畏”,并且出现了“自然关照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倾向”。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8分)
24. 下列关于《艾青诗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艾青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如《刈草的孩子》中“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B. 《艾青诗选》意象独特,主题鲜明,如《煤的对话》中的“煤”象征着苦难的中华民族,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
C. 艾青诗歌的思想核心是爱国主义,他的诗歌充满了忧郁的情调,但并不消极,这种忧郁来自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爱。
D. 艾青的诗歌关注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结构严谨整饬,《大堰河——我的保姆》则是这种语言特点的代表作。
25. 在名著分享会上,同学们就《艾青诗选》展开了讨论,请观察名著阅读任务单,并完成阅读任务。
资料 阅读任务
礁石 礁石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诗人在这首诗中赋予了“礁石”以“象征之意”,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2)你准备给初一的学弟学妹推荐这本名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及所学读书方法,撰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荐语。
五、作文(50分)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术课剪窗花时,红纸上跃动着奶奶教过的古老纹样;春节包饺子时,面团里揉进的是对国家幸福的美好期盼;下围棋落子时,品悟着“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雅趣;吟诵古诗文时,胸中激荡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
传统文化,就这样自然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陪伴我们成长,在少年的血脉里绵延。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以《传统文化,成长的底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表达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 ①. 滞 ②. gài
2. ,
【答案】3. 震耳欲聋
4. 将“努力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和“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交换顺序。
5.【答案】D
6.【答案】A
【答案】7. C 8. 没有。
理由:①前线战事紧张,时局动荡不安;“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②南宋偏安一隅, 自己壮志难酬,未能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压抑不平,“遗恨黯难收”。
【答案】9. 南为正阳之方丨宜芳华丨而列种海棠。
10. ①. 茂盛 ②. 命名,取名 ③. 每天
11. (1)像菊花,像牡丹、芍药这类,成丛生长且可爱。
(2)即使是高官厚禄也不换。
12. 示例一:A因为胡叔俊隐居官溪之上,植树赏花,赋诗交友,生活悠闲而高雅。刘禹锡身居陋室,与鸿儒谈笑,弹奏素琴,阅读金经,安贫乐道,享受陋室生活的乐趣。他们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
示例二:B因为胡叔俊隐居官溪之上,植树赏花,与宾客共赏云烟山水。陶弘景隐居山林之间,欣赏山水之美。两人都热爱自然美景。
示例三:C因为胡叔俊在园趣亭欣赏自然美景,与宾客饮酒赋诗,感到十分惬意。欧阳修被贬滁州,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们既领略到了自然之趣,又享受到了人情之美。
13.【答案】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 有弟皆分散 ⑥. 无家问死生
【答案】14. D 15. 示例:(1)读书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为了增长学识,因此读书不求多,但求益人神智;(2)要把阅读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3)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有助于更好地读书;(4)要带着思考去读书,选取有益身心的内容,剔除无价值的内容。(前两点基于原文,后面的内容为自行联系生活回答,合理即可。)
【答案】16. A 17. A
18. ①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食管癌、结肠癌等发病率,还可以为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提供营养;②可以多吃粗粮和坚果,少吃大米等精制谷物;③高盐食物和高油、高糖食物要少吃,这些食用过多会增加高血压发病概率及心脏病、糖尿病患病概率,引发肥胖,可多吃清蒸鱼,红烧猪蹄、油炸狮子头、腊肉等要少吃,奶茶也要少喝。(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19. ①“我”看到江边者在洗眼、洗面、洗肺、洗心,洗却世事嚣烦,而大江依然;(第4段)
②这一天早上“我’在江边看到的一切都是干净的,这有赖江水的干净;(第10段)
③大江有巨大包容,且永不停滞,让“我”看到了它的自洁能力。(第12段)
20. ①内容:交代前往江边的时令、季节、天气;
②内容:渲染烟雨朦胧的意境,表现雨后江景的通透洁净;
③情感:借雨势变化表现时间推移,突出“我流连忘返;
④结构:紧扣“洗”字,引出后文关于“洗心”的思考和感悟。
21. ①. 雾雨钓钩图 ②. 步道光影图
22. 示例一:若将他诗中的月夜换作这个雨后的通透,把他挂牵的守疆士兵换作为这个世界的清洁劳作的人们,倒别有一番滋味。
示例二:无论月夜还是雨天,无论守边战士还是船员、环卫工人,人们对洁净的渴望恰如眼前繁忙的江水,流淌千年,亘舌不变。
23. ①本文借江流不停地浣洗自己,体现了它的包容性,展现其形象上与内心中干净清白之美,展现大自然不同于人世的自洁能力,体现自然力的伟大,流露对以大自然的推崇和敬畏。
②同时关照现实生活,提出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跟江流一样浣洗自己,远离世事嚣烦,保持内心干净。文中江流隐喻流逝的时间、发展的社会,观者、钓者、行者、作者,芸芸众生,都在其中审视自我、洗刷灵魂,走向澄净完美。
24.【答案】D
25.【答案】(1)“礁石”象征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精神)。(或:礁石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2)示例:《艾青诗选》是一部汇集了中国著名诗人艾青各个时期代表作的诗歌集。我们可以通过朗诵结合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这本诗歌集。在众多精彩篇章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无疑是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勤劳、朴实、善良的大堰河,也感受到了艾青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及对他们苦难生活的同情。这是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而在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诗歌饱含哲理,像这首《礁石》,无论多少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历经磨难的礁石依旧选择微笑面对海洋,这无疑在启示着我们,不管在生活中或学习上遇到任何困难时,都要像礁石那样勇敢坚强,百折不挠。
26.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