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文学常识填空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B.欲/与天公试比/高
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D.数/风流人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安能摧眉zhé yāo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不慕权贵的洒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苏轼对历史兴亡的思索;“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yāo ráo各占春”,这是王安石对自然美景的描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fēng sāo数百年”,这些jiā yù hù xiǎo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穿越历史长河,直抵人心。诗词不仅创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更记录了中国文人的人生轨迹。读诗词,可以______________人生。同学们,让我们______________在诗词的海洋中,______________其中的养分,共同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zhé yāo( )
(2)yāo ráo( )
(3)fēng sāo( )
(4)jiā yù hù xiǎo( )
4.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慰勉 遨游 获取 B. 慰勉 漫游 汲取
C.慰藉 漫游 获取 D. 慰藉 遨游 汲取
5.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词不仅创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更诉说了中国文人的人生轨迹。
B.诗词不仅构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更记录了中国文人的人生轨迹。
C.诗词不仅诉说了中国文人的人生轨迹,更创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D.诗词不仅记录了中国文人的人生轨迹,更构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6.词人在词中巧借修辞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请你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3)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7.默写。
(1)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惜秦皇汉武,__________________;唐宗宋祖,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上片、下片之间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025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32周年。班级开展以“走进伟人毛泽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补写对联的下联。
链接材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节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雪》)
上联:巨手一挥,破碎河山成旧景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总共只用了一百六十块钱,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花在订报上,其余的钱还买了许多书籍和杂志。考入师范时,学校发了一套青色呢子制服,这套衣服他一直穿了好几年,到褪了色,破了洞,还没有换掉。
材料二:毛泽东在求学期间选定以“冷水浴”作为锻炼体格的方法,认为冷水浴除了可以锻炼体魄外,还可以磨砺意志。从实行之日起,一直到毕业,他每天天亮前就来到井边,脱去衣服,用吊桶打水上来,通身淋下,淋一阵,擦一阵,直到全身擦得发红发热为止。穿好衣服后,还要做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中的“望”字。
10. 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作者对历史上的英雄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沙画包含着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审美观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沙画艺术。它传播着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情怀、中国的审美、中国的风格、中国的气派。在当下,中国沙画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在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的探索与成果,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创造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沙画艺术活跃在大众美育的普及和美术教育创新、进化的时空里。近代蔡元培先生倡导“纯粹之美育”,所谓“纯粹之美育”专尚陶养感情之术,使人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能渐消人我之见、利己之见,盖以美为普遍性,是绝无人我差别之见能渗入其中的。由此可见,大众美育的普及对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
“沙画”更侧重于培养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可当大任,将之融入传统美育教育势在必行,是应运而生、也是应需而生。沙画教育能为传统美育注入活力,可为完善传统美育模式、推行“纯粹之美育”起到有力补充的作用。
中国沙画艺术,它植根于具有几千年美学传统和审美经验的土壤,创新而不失传承;拥有最具朝气和创造力的发展队伍;拥有十多年的创作、教学的实践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创作技法、技艺和理论。中国沙画教育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更是新时代提升大众美育水平的重要探索和实践。中国沙画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一支生力军。它的发展也是坚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实际行动和重要表现。
(摘编自《沙画——让美走进大众》)
材料二:
沙画作为一种流动的影像,是多种元素与科技相结合的视觉表征。当它与新闻相结合时,不仅丰富了新闻的表达元素、叙事空间,也拓展了融媒体新闻报道的外在形式。
融媒体新闻报道中沙画应用具有诸多价值,其一是临摹再现新闻现场。在一些突发新闻报道中,新闻现场往往混乱、复杂,且难以获得。沙画作为一种叙事手段,其可视化的属性为再现新闻现场提供了可能。其二是提升新闻的意境美。沙画新闻可以用动态的画面语言将新闻事件、人物、行为、环境、声音等新闻要素表现出来,经过艺术化手段处理,不仅能够增强新闻的现场感,而且让新闻有了艺术的审美魅力。其三是丰富融合传播样态。沙画新闻在载体、设计、叙事等方面的创新也可以成为丰富融媒传播样态的一个路径。沙画新闻既可以现场直播,也可以通过录像后期制作成小视频。无论哪一种,它的个性化、趣味性、故事性、新奇性和审美性等特征,既有利于多屏传播也有利于网友主动分享到社交媒体传播。
在高度媒介化的今天,我们之所以更愿意接受故事,不仅是因为故事充满神话、猎奇、幽默、传奇、鬼怪等要素,更重要的是“讲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播过程,其对世界的观照和解释包含着讲述者与倾听者之间的共享、沟通、互动以及对周边资源的对话。新媒体传播语境下,“讲故事”并没有退场,而是作为一种表达手段成为吸引受众注意力、缓解流量焦虑的利器。在融媒体新闻生产中,“讲故事”以及“讲好中国故事”已经成为行业对记者能力的新要求。
在沙画创作中,故事贯穿于脚本、场景、声乐等要素之中。所不同的是,在融合新闻报道中则是将沙画以往虚构想象的、政编于现实的故事替换成具有新闻性的人物或事件。为了更好地呈现新闻故事本身,不仅需要在沙画脚本、场景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而且需要对新闻现场或新闻素材进行再次加工凝练,对新闻资源智慧述说。
新闻故事是基础,优秀创意是升华。实现沙画新闻水纹传播和多屏共振,尤其是实现更多层面上的受众自主参与传播,离不开对人性真善美的挖掘和对人类情感的唤醒。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后真相时代,真相、客观、理性让位于态度观念与情感,那些有娱乐性质的、有趣的,内容样态轻灵、情感丰满充沛的、富有诗性的故事,往往符合个性表达和新媒体受众的信息需求。
由朝阳工作室出品、长江云制作的沙画《不忘初心,砥柱中流》,被30000多家网站和客户端转载,短短3天时间点击量突破2亿,引发传媒业界关注,被称为“一种对传播模式的创新和探索”。这款沙画之所以能够跨屏传播与受众形成同频共振,其中重要的就是选取了在抗洪中受灾群众的泪水、武警战士用身体托起生命之舟、抗洪英雄们日夜劳累席地而躺、蹚着泥水吃馒头等一系列情感真实饱满的镜头。透露着无私奉献的画面,沉缓而触及心灵的音乐,让人看完不禁动容。这部短短3分钟的沙画视频没有多少官方套话、没有宏大叙事甚至没有画外讲述,依靠一个个抗洪救灾的微小镜头微小切片,找到了触动受众情感的共情点,最终在90后、00后聚集的哔哩哔哩网站,引发年青的网民们密集发弹幕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虽然沙画在融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有着其天然的局限性,比如受行业瓶颈的影响,沙画人才尤其是擅长技术、策划、创意、视频录制、新闻传播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这一新颖的叙事手段的应用。作为表达方式的重塑,沙画的创新性应用能够让严肃新闻有趣、娱乐化,能让社会新闻温暖有态度。伴随计算机虚拟沙画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沙画或许将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融入新闻报道中。
(摘编自杨玉振《沙画在融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研究》)
1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沙画传播着中国故事、中国情怀等,当下它在中国文化传承和弘扬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巨大的价值。
B. 沙画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果将其融入传统美育教育,一定会使传统美育重新焕发生机。
C. 沙画与新闻的结合,对新闻的表达元素、叙事空间及融媒体新闻报道的外在形式都有促进作用。
D. 虽然沙画在融媒体新闻报道中有局限性,但我们无法否认其在改善某些新闻的观赏效果方面的价值。
1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蔡元培认为,纯粹的美育就是重在陶养感情,让人养成纯洁高尚的习惯,它的普及必将对社会产生巨大作用。
B. 目前,我国的沙画技术在以往美学传统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其创作技法、技艺和理论都比较系统。
C. 在高度媒介化的时代,新媒体新闻可以将新闻性的人物和事件借助沙画以讲故事的方式更精彩地呈现给观众。
D. 沙画视频《不忘初心,砥柱中流》将抗洪救灾的若干微小镜头剪接起来,与受众发生情感碰撞,得到年轻的网民们认可。
15.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事例不能证明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 )
A. 沙画《不忘初心,砥柱中流》,被30000多家网站和客户端转载,短短3天时间点击量突破2亿,引发传媒业界关注。
B. 沙画新闻《房子每年被黄河洪水淹一次是什么感受》,制作者用一幅幅流动的沙画画面再现了黄河水给村民带来的灾难场景。
C. 2012年至今,张庆恒创作了20多幅沙画作品,部分作品被央视等媒体转发,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里祖国的一些伟大成就。
D. 有创作者以经典影视作品《西游记》为素材,运用沙画形式进行再创作,视频点击量破百万。
16.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17. 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美育水平,某地中小学计划开设沙画课程。依据材料内容,对沙画课程的构建提出几条可行性建议。
(三)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8.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不入韵,但很讲究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
B.这首诗一反前人悲秋情绪,吟咏了一首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
C.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诗人的观点。
D.诗人以鲜明的意象表达了思想,极富哲理意蕴。
19.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从《艾青诗选》中摘录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摘录一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节选自《黎明的通知》

摘录二
紫蓝的林子
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
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选自《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20、两则摘录文字共同的意象是 。
21、托尔斯泰说“愈是诗的,愈是创造的。”请你结合摘录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摘录二中描绘了怎样的黎明景象请简要概括。
答案
1、毛泽东 词牌名 题目 2.B 3.(1)折腰 (2)妖娆 (3)风骚 (4)家喻户晓 4.D
5.D 6.(1)对偶、互文、夸张 (2)比喻、对偶 (3)夸张 7.(1)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2)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3)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4)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8.(1)豪情再展,风流人物看今朝 (2)示例:毛泽东爱好读书,勤俭节约,有持之以恒的坚忍毅力。
9.“望”字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准确地传达了词人观察景物的角度,同时有力地领起下文的景物描写。
10.(1)“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觉得大河失掉了未冰封时“滔滔”的雄壮气势。
(2)“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是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因词人的情感跃动,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机勃勃,生动活泼。
11.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的议论,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词人的情感、抱负。
12.诗人既肯定他们在历史上不朽的功绩,他们都是开国之君,武工赫赫,又点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文治不足。这从“惜”字可以看出来。
13.B 14.A 15.D
16. ①首先明确指出中国沙画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积极作用,②其次指出沙画艺术和大众美育的关系,③进而从沙画对人的能力培养层面论证其对传统美育的补充作用,④最后再次论证中国沙画艺术和沙画教育对于文化的作用。
17. ①把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融合于创作的沙画内容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精心设计沙画脚本、场景,对素材进行再次加工凝练,对课程资源智慧述说。③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沙画技术、策划、创意、视频录制等方面开设课程,先易后难。
18.A
19.“排”字是一个动词,在此句中是“推开、排开”的意思,形象地描写了鹤一飞冲天,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豪情。
20、黎明
21、托翁的意思是,诗歌贵在创造。诗人写黎明,另辟蹊径,把黎明拟人化,借助新视角给了黎明这一意象以新的姿态,开拓了审美领域。
22、描绘了一幅色彩丰富,薄雾笼罩,初阳蒸融的黎明景象,画面朦胧充满色彩,给人极为温馨的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