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度上期高 2028 届阶段检测物 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仅将答题卡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时不能将地球看作质点B.马拉松选手的成绩“2 时 06 分 57 秒”表示的是时刻C.自动扶梯的警示语“请保持不动”是以地面为参考系D.如果一个物理量是矢量,其变化量一定也是矢量2.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 110 公里行驶了 200 公里.其中“时速 110 公里”、“行驶 200 公里”分别是指( )A.速度、位移 B.速度、路程C.速率、位移 D.速率、路程3.赵凯华教授说过“加速度是人类认识史上最难建立的概念之一,也是每个初学物理的人最不易真正掌握的概念……”下列关于加速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很小时,速度变化率可能很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很大时,加速度不一定大C.加速度减小时,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D.物体的加速度不为 0 时,速度可能保持不变4.如图所示,甲突然释放刻度尺,乙迅速夹住,由此判断乙的反应快慢。现在尺上贴上时间差相等的时间刻度制成反应时间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时间尺的刻度 A处较疏B.反应时间尺的刻度 B处较疏C.反应时间尺的“0”刻度位于 A处D.反应时间尺的刻度疏密均匀5.甲、乙两人赛车,从同一位置出发,始终向前运动。如图所示,赛车甲在图中为一条倾斜的直线,两辆赛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t=3s时,两图线刚好相切。在 0~5s 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s 时,甲、乙两车相遇B.t=3s 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C.0~3s 内,乙运动的位移小于 12mD.1~3s 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试卷第 1 页,共 4 页三、实验题:本题共 2 个小题,每空 2 分,共 16 分。11.利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测定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 = 1.00cm的遮光条,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光电门 1 的时间为Δ 1 = 0.02s,通过光电门 2 的时间为Δ 2 = 0.01s。已知两光电门中心的间距为 50cm。(1)滑块通过光电门 1、2 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1 = m s、 2 = m s(均保留 2 位有效数字)。(2)要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可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遮光条的宽度。(3)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 m/s2(保留 2 位有效数字)。12.在暗室中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子、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具体实验步骤如下: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地落下。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1)实验中第一次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 。(2)实验中第一次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 30Hz,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远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 g= m/s ;第 7 个水滴此时的速度 v7= m/s。(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3)对于 g的测量,导致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答出一条即可): 。四、计算题:本题共 3 个小题,第 13 题 8 分,第 14 题 14 分,第 15 题 16 分。要求写出必要的公式、文字叙述。)13.某同学自制了一枚水火箭,放在地面上的水火箭向上发射后在竖直方向运动,水火箭向下喷水时,水火箭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4m/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水火箭经过 5s 喷水结束。经过一段时间后水火箭落回到发射位置。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 2,求:(1)水火箭发射 9s 后的速度;(2)水火箭从开始喷水到落回地面所经历的时间。试卷第 3 页,共 4 页14.国家规定:从 2020 年起,将主要依托高速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等技术逐步代替人工收费的方式,以此达到简化缴费手续、降低站区拥堵等目的。汽车(可视为质点)分别通过 ETC 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一辆小汽车以 1 = 15m/s的速度朝收费站正常沿直线行驶,如果通过 ETC 通道,需要在距离收费站中心线前 = 10m处正好匀减速至 2 = 5m/s,然后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 1正常行驶;如果通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 0 = 25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 1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均为1m/s2。求:(1)汽车通过 ETC 通道时,从开始减速至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2)汽车通过人工收费通道,应在距离收费站中心线多远处开始减速;(3)汽车通过 ETC 通道比通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15.有两辆可视为质点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一前一后朝着相同方向匀速行驶,前车速度 A = 8m/s,当后车与前车相距 = 8m时,前车以大小 A = 4m/s2的加速度刹车,后车司机看到前车刹车灯亮起,经过反应时间 0 = 0.5s后开始刹车,刹车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前车开始刹车时为计时零点,求:(1)前车在 3s 内的位移大小 A;(2)若后车初速度大小为 B = 8m/s,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2B = 6m/s ,判断两车是否相碰,若相碰求出相碰时刻,若不相碰求出两车均停止运动前的最小间距 min;(3)若后车初速度大小为 v,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欲使两车恰好不相碰,用 v(单位为 m/s)写出 a(单位为 m/s2)的表达式。试卷第 4 页,共 4 页2025-2026 学年度上期高 2028 届阶段检测物理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B A C C B BC AD AC7.B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 ′ = 24m,故 B 正【详解】A.如图所示,P1、P2之间一共有 9 确。1.8s格,共 1.8s,则每一小格表示 0 = = 0.2s故选 B。910.AC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所用【详解】设 v2为轻杆左端到达两介质交界面的时间为 1 = 3 0 = 0.6s时的速度,t1 为轻杆完全在介质 A 中运动的P1信号传播到被测汽车时,汽车距测速仪的时间,t2 为轻杆穿过介质过程中的时间,t3 ·3 距离是 = 01 = 102m 2为轻杆完全在介质 B 中运动的时间,x 为轻故 A 错误;杆完全在介质 B 中运动的距离。C.如图所示,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I.轻杆完全在介质 A 中运动时: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为 2 = 2 0 = 0.4s由 2 21 0 = 2 1 0可得,v1=1m/s。A 正确。在 2时间内,超声波从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由 1 = 0 1 1可得,t1 = 2s。再从第二次相遇的位置反射回去,所以第二II.轻杆通过两介质交界面时: 次相遇的位置到测速仪的距离为 2 =2 =2 当轻杆刚完整通过交界面时,长度 h=l,代68m 入 = 1可得 v2=0.5m/s。 + 因为 2 < 1,所以汽车正在向靠近测速仪的 1 1 1通过过程中,速度的倒数 = + ,可 1 1方向行驶,故 C 错误;1D.汽车与超声波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 得 的图像: 1 1所用的时间为 3 = Δ 1 + 2 = 1.7s2 2汽车与超声波第一次相遇的位置到到第二次相遇的位置的距离为 3 = 1 2 = 34m 则汽车的速度为 ′ = 3 = 20m/s,故 D 错 3误;B.测速仪在接收到第一个信号到发出第二该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是轻杆个信号的时间为 = 6 0 = 1.2s答案第 1 页,共 4 页汽车做匀加速的时间为 2s。故 3s 内的位移即为刹车全过程的位移。 1 2 2 = = 10s 由0 = 2 A可得, A =8m。3 (2)若要使两车同时减速到静止,后车的走 ETC 通道时所用的总时间为8m/s 16 = + + = 22s 加速度大小应为 = = m/s21 2 3 1.5s 3走人工收费通道时,汽车做匀减速的时间为 该临界加速度小于实际加速度 6m/s2,故两 1 = = 15s 车在 2s 前即已达到共速。 4 设两车达到共速的时刻为 t,该时刻速度大汽车做匀加速的时间为 小为 v。可得 1 5 = = 15s = 走人工收费通道时所用的总时间为 = ( 0) ′ = 4 + 0 + 5 = 55s联立解得 t=1.5s,v=2m/s。走人工收费通道时所用的总位移为 + 1.5s 内,前车位移为 =7.5m2 ′总 = 2 ′1 = 225m + 后车位移为 0 + ( 0) =9m2汽车通过两种通道的位移差为两车相对位移 =1.5m。此时两车相距Δ = ′总 总 = 15m min = =6.5m,即为最小间距,故不走 ETC 通道通过 ′总所用的时间为 会相碰。Δ = + = 23s (3)I.若后车减速为零的时刻晚于 2s,后车总 1速度始终大于前车,间距持续减小,故后车汽车走 ETC 通道比走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减速为零时恰好相遇。时间为 2′ 后车全程位移 = + ,满足 = +Δ = 总 = 32s 0 2 215.(1)8m =16m,故 = 32 (2)不相碰,6.5m 临界状态下,后车 2s 时减速为 0,即满足 2 (3)当 < 12.8m/s 时, = ;当 12.8m/s≤ =1.5s32 ( 6)2 2 16 +128 < 23m/s 时, = + 4(即 ); 联立,解得此时 v=12.8m/s23 23 2当 ≥ 23m/s 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 a。 故 = 需满足 v<12.8m/s。 32 【详解】 II.若后车减速为零的时刻早于 2s,则两车在(1)由题意可得,前车减速为零的时刻为 2s 前即已达到共速。答案第 3 页,共 4 页0.5s 时,前车的速度为 0 =6m/s 70-0.5s 内,两车相对位移为 0 0 = m 20.5s 至两车共速时刻,以前车为参考系,后车做初速度大小为(v-6)m/s、加速度大小为(a-4)m/s2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相对静止。( 6)2该阶段相对位移为 m2( 4) 7 ( 6)2满足 + = 82 2( 4)( 6)2即 = + 423 临界状态下,后车 0.5s 时与前车相碰,即满 7足 = 8。2联立,解得此时 v=23m/s。( 6)2故 = + 4需满足 12.8m/s≤ < 23m/s。23 III.若 v>23m/s,则 0.5s 前已相碰,不存在符合题意的加速度 2综上,当 < 12.8m/s 时, = ;当32 ( 6)212.8m/s≤ < 23m/s 时, = + 4(即23 2 16 +128);当 ≥ 23m/s 时,不存在满足23 条件的 a。注:以上各问均可用 v-t 图简化运算过程。答案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