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花城版(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演唱 行花街》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花城版(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演唱 行花街》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演唱 行花街》教案-2025-2026学年粤教花城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教学项数 详细内容
一、教材分析 《演唱 行花街》是粤教花城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中极具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歌曲以广州的传统民俗活动 “行花街” 为主题,旋律轻快流畅,节奏活泼鲜明,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歌词生动描绘了行花街时的热闹场景,如 “行花街,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感受到岭南春节期间独特的节日氛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热爱。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还能增进学生对本土民俗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在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弘扬岭南地域文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歌曲《行花街》,感受其轻快的旋律、活泼的节奏以及所营造的热闹欢快、充满岭南风情的情感氛围美,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敏锐感知能力与对地域文化在音乐中呈现的审美体验能力,提升音乐审美情趣与艺术鉴赏力。
2.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用自然、明亮、富有活力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熟练掌握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变化,如附点音符的把握,并能通过自然协调、富有表现力的肢体动作、表情神态等方式展现行花街的热闹场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增强艺术表现力与自信心,在演唱实践中提升音乐表达能力。
3. 创意实践:启发学生依据歌曲情境与个人对行花街的理解,对演唱表演形式进行大胆创意改编,如创编新的歌词描述自己心中的花街景象、设计独特的舞蹈动作或增加简单的道具运用等,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交流创意、共同完善表演内容,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与个性发展。
4. 文化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行花街” 这一岭南民俗文化活动的内涵、历史渊源以及其在当地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在演唱与表演中体会音乐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与文化素养的养成。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助力学生熟练掌握歌曲《行花街》的演唱,包括精准的音准、节奏,如在 “迎春花放满街排” 处准确唱出附点音符的韵律感,以及富有情感的表达。悉心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描绘的行花街场景与文化内涵,通过演唱与表演生动展现其中的热闹氛围与人们的欢乐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演唱技能与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彰显对岭南文化的热爱与对音乐艺术的追求。
2. 教学难点:倾心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歌曲中所蕴含的岭南文化情感与艺术美感,并将这种情感自然地融入到演唱与表演中,使音乐、文化、情感与动作完美融合,避免表演的生硬与虚假。精心引导学生在创意实践环节中,创作出既契合歌曲主题与行花街文化特色又富有新意且能有效传达地域文化魅力的演唱作品,充分展现学生独特的创意与对岭南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切实确保在小组合作表演进程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密切协调配合,充分展现出团队的强大凝聚力与活力。
四、教学策略 1. 情境教学法:创设岭南花街、春节集市等情境,将演唱教学置于其中,如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场景图片、播放岭南音乐及花街的嘈杂声等音效,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行花街的环境氛围,增强学习的代入感与情感共鸣。
2. 示范教学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歌曲、标准的表演动作、表情神态以及创意表演示例,为学生提供直观清晰的学习范例,让学生全面了解演唱技巧、动作规范与情感表达方法,通过模仿学习逐步掌握教学内容。
3. 游戏教学法:精心设计 “花街歌曲接龙游戏”“节奏模仿游戏”“歌词填空游戏” 等活动,将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巧妙融入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
4. 合作学习法:有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演唱表演创作与排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与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创造力,让学生在共同努力中提升音乐学习效果与综合艺术素养。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行花街》的歌曲音频、视频资料(包含儿童演唱视频、岭南花街实景视频等),自制音符卡片、节奏卡片,花朵道具、小灯笼道具,小奖品(如岭南文化主题文具、小玩偶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便学生进行演唱表演排练与展示。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岭南花街的视频,画面中有琳琅满目的鲜花、熙熙攘攘的人群、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有各种传统的岭南小吃和手工艺品。人们在花街中穿梭,欢声笑语,伴随着欢快的岭南音乐和热闹的嘈杂声。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花街的景象、人们的活动以及各种特色元素,提问学生:“小朋友们,在视频里看到的这个地方是不是很漂亮呀?这就是我们岭南地区的花街,在春节的时候大家都会来这里逛一逛,你们想不想知道在花街里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行花街的歌曲,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歌曲的世界。”
-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岭南花街视频,以绚丽多彩、热闹非凡的场景迅速营造出浓郁的岭南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行花街的好奇与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演唱 行花街》,为后续的歌曲学习与演唱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有力地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参与欲望。
2. 歌曲聆听与感知(初步体验,感受音乐):
- 教师播放《行花街》的歌曲音频,播放前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现在请安静地聆听这首歌曲,听听歌曲里的声音是怎样的,歌曲的旋律是欢快的还是舒缓的呢?” 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走向、节奏快慢以及整体的情感基调。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谁能说一说自己听完歌曲的第一感觉呢?”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对歌曲的初步印象,如 “我觉得歌曲很热闹,像在过年一样”“我好像看到很多花在动” 等。然后,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同时展示自制的音符卡片和节奏卡片,将歌曲中的主要旋律片段和节奏型展示出来,如 “X. X ︱X X ︱”(迎春 花放 满街 排)的附点音符节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要素,并尝试跟着哼唱歌曲的片段,熟悉歌曲的旋律与节奏。
-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初次完整聆听,有效培养学生对歌曲的整体感知能力,引导学生从自身感受出发,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初步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歌曲做好充分的铺垫。
3. 歌词学习与理解(理解内涵,深化情感):
- 教师将《行花街》歌词展示在大屏幕上,逐句教学生朗读歌词。每读一句歌词,教师都结合之前播放的花街视频或讲述行花街的故事进行讲解,如 “朵朵红花鲜又鲜,朵朵黄花大又大” 这句,教师可以说:“在花街里有各种各样的花,红花特别鲜艳,黄花又大又好看,人们都在挑选自己喜欢的花呢。” 在教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歌词学习中来,加深他们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花街里的哪种花呢?”
- 设计意图:理解歌词是唱好歌曲的关键,通过结合视频和故事讲解歌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感受行花街的具体情景与魅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参与度,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为准确演唱歌曲奠定基础。
4. 歌曲演唱与技巧训练(掌握技巧,表达情感):
- 教师采用逐句教唱的方式,先慢速、清晰地示范演唱一句,让学生跟唱。在教唱过程中,特别留意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每教唱几句,教师就带领学生将之前学唱的部分连起来唱一遍,以巩固记忆。当学生对歌曲有了一定的熟悉度后,教师逐渐加快速度,让学生完整地演唱。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然、明亮、富有活力的声音演唱,在唱到 “迎春花放满街排” 时,声音要轻快响亮,体现花街的繁花似锦;唱到 “行花街,行花街” 时,声音要有欢快的跳跃感,表现人们逛花街的喜悦。通过示范不同唱法,让学生对比感受,选择更好的演唱方式,并且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演唱时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双手轻轻摆动模仿在花街中漫步,增强演唱的感染力。
- 设计意图:逐句教唱确保学生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针对音准和节奏重点指导,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通过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声音演唱并加入动作,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与出色的表现力,提高演唱水平,让学生在演唱中更好地展现歌曲的情感内涵,抒发对行花街的喜爱与对岭南文化的向往之情。
5. 表演创作与排练(发挥想象,展现创意):
- 教师先示范一些与歌曲相匹配的基本表演动作,如赏花动作(双手捧起,作欣赏状)、挑选花朵动作(用手指轻轻点选)、与同伴交流动作(侧身与旁边同学微笑交谈)等。示范过程中,教师强调动作的规范性与节奏感,如赏花动作要轻柔且与歌曲节奏相契合,挑选花朵动作要有停顿感。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为每组学生提供花朵道具和小灯笼道具,让小组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对演唱表演进行创意设计与排练。在学生分组创编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启发,如 “你们小组可以在歌曲高潮部分,大家围成一个圈,一起举起花朵道具”。创编完成后,每个小组依次在教室中间进行创意演唱表演,其他小组的学生观看并鼓掌。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表演动作与歌曲契合度、创意新颖性、情感表达是否真挚、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如 “你们觉得这个小组演唱时的动作和歌曲配合得好不好?” 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并给予表扬和奖励。
-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歌曲演唱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演唱与表演相结合,展现自己对歌曲和行花街文化的独特理解与感受,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为表演展示做准备。
七、板书设计 《拍读 春节童谣》板书 主板书:
- 《演唱 行花街》
- 歌曲:《行花街》
- 节奏型:X. X ︱X X ︱(迎春 花放 满街 排)
- 歌词:行花街,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
- 表演动作示例:赏花、挑选花朵、与同伴交流等
- 情感表达:欢快、喜悦、对岭南文化的热爱等情感要点
2. 副板书:
- 学生创意表演展示区(记录学生创编的表演情节与亮点)
- 演唱与表演提示:自然明亮演唱、动作与情感契合
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演唱 行花街》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丰富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岭南民俗文化 “行花街” 以及相关的音乐演唱表演有了较为深入的感知与体验。情境导入环节有效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歌曲聆听与感知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歌曲要素;歌词学习与理解环节深化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歌曲演唱与技巧训练环节提升学生演唱能力与情感表达;表演创作与排练环节彰显学生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然而,教学中存在不足。歌曲聆听感知环节,部分学生对附点音符掌握不够深入,今后可增加更多专项节奏练习。表演创作环节,一年级学生创意受限于经验和表现力,部分小组创意常规,需提供更多启发素材与示范,鼓励大胆创新。教学内容深度广度把握上,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岭南文化知识讲解可更生动深入。总体而言,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对一年级学生音乐与地域文化学习特点和需求有更深入认识,今后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调整策略,让《行花街》教学更生动有趣、富有成效,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感受地域文化魅力,培养音乐核心素养,促进在文化与艺术滋养下茁壮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