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花城版(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听赏 中国娃》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花城版(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听赏 中国娃》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听赏 中国娃》教案-2025-2026学年粤教花城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教学项目 详细内容
一、教材分析 《听赏 中国娃》是粤教花城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中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歌曲以 “中国娃” 为主题,旋律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融合了传统音乐元素,节奏明快且富有韵律感。歌词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娃的形象特点、文化传承以及爱国情怀,如对黑眼睛、黄皮肤的描述,对写方块字、说中国话的强调等。教材通过这首歌曲的听赏,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初步感受中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与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感,同时,在听赏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为学生音乐文化底蕴的积累与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热爱祖国文化的种子。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中国娃》,感受其具有中国特色的旋律、节奏以及歌词所传达出的文化情感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要素的敏锐感知能力与对音乐情感的深刻体验能力,提升音乐审美情趣与文化鉴赏力。
2. 艺术表现: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动作、表情等方式对歌曲中的情感与形象进行表现,如模仿歌曲中提到的写毛笔字动作、表现自豪的神情等,增强艺术表现力与自信心,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诠释。
3. 创意实践: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与个人想象,进行创意表达,如创编与中国娃相关的小故事、绘制简单的中国娃形象画作等,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与个性的彰显。
4. 文化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蕴含的丰富中国文化内涵,包括外貌特征、语言文字、传统习俗等方面,使学生在听赏过程中深刻体会作为中国娃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激发学生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悉歌曲《中国娃》的旋律与节奏特点,感受歌曲中浓郁的中国风格与文化情感,如在歌曲欢快的节奏中体会中国娃的活泼与自信。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歌词所表达的中国娃的形象与文化内涵,如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认知与对爱国情感的初步感受,通过听赏活动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歌曲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爱国情怀,并将这种情感自然地通过自身的表现(动作、表情等)展现出来,避免情感表达的表面化。引导学生在创意实践环节中,能够准确地将对歌曲的理解与中国文化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内涵且新颖的作品,展现学生独特的创意与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策略 1. 情境教学法:创设传统中国节日庆典、校园文化活动等情境,将歌曲听赏置于其中,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受中国文化氛围与音乐的交融,增强学习的代入感与情感共鸣。
2. 示范引导法:教师亲自示范一些与歌曲相关的动作、表情或文化解读,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范例,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如何感受与表现歌曲中的文化情感,通过模仿学习逐步掌握教学内容。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如分享自己对中国娃形象的理解、共同创编故事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
4. 多元体验法:通过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歌曲、观看相关的音乐视频或文化展示等多元方式,丰富学生的听赏体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对中国文化的感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中国娃》的歌曲音频、视频资料(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展示视频、儿童表演《中国娃》的视频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图片(如京剧脸谱、书法作品、传统服饰等),绘画工具(彩笔、画纸等),小奖品(如中国风书签、小扇子等)。
六、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中国传统春节庙会的视频,画面中有舞龙舞狮、人们穿着传统服饰逛庙会、写春联、挂红灯笼等热闹场景,同时伴随着喜庆的传统音乐(非本节课歌曲)。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问学生:“小朋友们,在视频里你们看到了哪些特别的东西呀?”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我们是中国娃,中国有好多好多有趣又独特的文化。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听一首关于我们中国娃的歌曲。”
-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中国春节庙会视频,以熟悉且充满魅力的传统节日场景和音乐,迅速营造出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心,引发学生对自身 “中国娃” 身份的思考,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听赏 中国娃》,为后续的听赏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与文化基础。
2. 歌曲初听(整体感知,初步体验):
- 教师播放《中国娃》的歌曲音频,播放前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现在请安静地聆听这首歌曲,听听歌曲里的中国娃是怎样的,歌曲的声音是欢快的还是舒缓的呢?” 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走向、节奏快慢以及整体的情感基调。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谁能说一说自己听完歌曲的第一感觉呢?”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对歌曲的初步印象,如 “我觉得歌曲很热闹”“我好像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玩” 等。
-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初次完整聆听,培养学生对歌曲的整体感知能力,引导学生从自身感受出发,用直观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初步理解,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为进一步深入听赏歌曲做好铺垫。
3. 文化解读(理解内涵,感受文化):
-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音频,同时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图片,如京剧脸谱、书法作品、传统服饰等。教师结合图片与歌曲歌词进行讲解,如当歌词提到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时,教师展示不同人种的图片,对比讲解中国人的外貌特征;当歌词唱到 “写的是方块字,说的是中国话” 时,教师展示书法作品图片,介绍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与汉字的文化意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文化解读中来,如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谁写书法吗?”
-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与文化元素图片的结合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歌词所蕴含的丰富中国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听赏歌曲的同时,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4. 情感体会(深入感受,体会情感):
- 教师播放一段儿童表演《中国娃》的视频,视频中的孩子们用生动的表情、动作表现出歌曲中的自豪、欢快等情感。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感受他们所传达出的情感。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小朋友们,在视频里看到其他小朋友表演,你们觉得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最后,教师邀请每组代表发言,并给予肯定和补充,如 “歌曲里的中国娃很自豪,因为我们有这么棒的文化” 等。
- 设计意图:借助儿童表演视频的视觉辅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内涵,通过观察与讨论,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歌曲中情感的理解与喜爱,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在表达情感、传递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5. 创意表达(发挥想象,展示创意):
-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歌曲《中国娃》的理解与感受。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动作来模仿歌曲中的形象或情感,如模仿写毛笔字、表演舞龙舞狮的动作等;另一方面,教师为学生提供绘画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一幅与 “中国娃” 相关的画,如画自己穿着传统服饰、拿着中国传统玩具等。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启发,如 “你画的中国娃的衣服可以画得更漂亮些,像视频里的那样”。创作完成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讲述创作思路,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并欣赏。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给予表扬和鼓励,并颁发小奖品。
-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在《中国娃》歌曲的启发下,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肢体动作和绘画等形式展现自己对歌曲与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6. 总结回顾(巩固知识,拓展视野):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中国娃》歌曲内容、中国文化内涵以及学生们在创意表达环节的成果。教师提问学生:“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中国娃》,谁能说一说中国娃有哪些特点呢?歌曲里提到了哪些中国文化呢?” 然后,教师播放一些其他具有中国风格的儿童音乐作品,如《娃哈哈》等,让学生聆听并感受中国儿童音乐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回顾,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强化学生对《中国娃》歌曲与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记忆。其他中国风格儿童音乐作品的欣赏,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儿童音乐的多元性与丰富性,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持续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与文化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入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板书设计 《听赏 中国娃》板书 主板书:
- 《听赏 中国娃》
- 歌曲:《中国娃》
- 中国娃特点: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写方块字、说中国话等
- 文化元素:京剧脸谱、书法、传统服饰等
- 情感内涵:自豪、热爱祖国文化等
2. 副板书:
- 学生创意作品展示区(张贴学生创作的绘画)
- 听赏提示:感受中国风格、体会文化情感
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听赏 中国娃》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丰富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中国娃的形象以及相关的民族音乐与文化有了较为深入的感知与理解。情境导入环节成功地营造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初听和文化解读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歌曲的基本要素与文化内涵;情感体会环节借助视频促进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与表达;创意表达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与综合素养。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文化解读环节,部分学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文化元素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采用更简单易懂、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进行讲解。在创意表达环节,一年级学生的创意表现受限于生活经验和艺术表现力,部分学生的作品和动作较为简单和常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多创意启发素材和示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此外,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上,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中国文化知识的讲解可以更加简化和生动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总体而言,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对一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和需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让关于中国娃的音乐听赏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音乐与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