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演唱 快乐的罗嗦》教案-2025-2026学年粤教花城版(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环节 详情内容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旋律活泼欢快,节奏鲜明且富有韵律感。它能让一年级的学生初步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歌曲简单易学,歌词生动地描绘了欢乐的场景,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音准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了解我国多元的民族文化打开了一扇窗。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通过聆听、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表达的欢快情绪,体会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2. 艺术表现: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难点,通过律动、表演等形式表现歌曲。3.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演唱和表演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动作、表情等,对歌曲进行简单的创编,如歌词改编、舞蹈动作创编等。4. 文化理解:了解彝族的文化习俗,理解音乐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快乐的罗嗦》的演唱,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并能用恰当的表演形式表现出来。2. 教学难点:歌曲中一些复杂节奏的掌握,如切分节奏等;引导学生在表演中展现出歌曲的民族风格特色,理解音乐与民族文化的内在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创意实践。四、教学策略 1. 情境创设策略:通过播放彝族风情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彝族的欢乐场景中,增强学习兴趣。 2. 游戏教学策略:采用节奏游戏、接龙演唱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演唱技巧。3. 合作学习策略:组织小组合作进行表演创编,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五、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料。2. 彝族服饰、乐器等道具若干,辅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民族文化氛围。3. 教学用的节奏卡片、音符卡片等。六、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彝族火把节热闹场景的视频,视频中有彝族的特色舞蹈、音乐以及人们欢乐庆祝的画面。- 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是否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引出彝族文化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彝族文化的好奇心,为后续歌曲学习奠定情感和文化基础。2. 歌曲聆听与感知:- 初次聆听歌曲《快乐的罗嗦》,让学生闭上眼睛安静地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速度和旋律走向。- 再次聆听时,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等简单动作跟随歌曲节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如哪些地方节奏紧凑,哪些地方较为舒缓。-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让他们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印象,通过动作跟随节奏,加深对歌曲节奏的理解和记忆。3. 节奏学习:- 教师将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如切分节奏等,写在黑板上,用节奏卡片进行示范讲解,先慢速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 开展节奏游戏,如教师打出一段节奏,让学生模仿打出,或者分组进行节奏接龙比赛,看哪组节奏打得又准又快。-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攻克歌曲中的节奏难点,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节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节奏感。4. 歌词学习与演唱:-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歌词,讲解歌词含义,让学生理解歌曲所描绘的欢乐场景。- 学生跟唱歌曲,先轻声跟唱,逐渐过渡到放声演唱,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发声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理解歌词内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通过循序渐进的演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5. 表演与创编:- 展示彝族服饰和乐器道具,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这些道具进行歌曲表演,包括舞蹈动作、演唱形式等的创编。- 小组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表演和创编中深入感受彝族文化与音乐的融合,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6. 文化拓展:- 教师介绍彝族的其他文化习俗,如彝族的服饰特色、居住环境、传统手工艺等。- 让学生思考音乐与这些文化习俗之间的联系,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让学生明白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7. 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歌曲演唱、表演创编、彝族文化知识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其他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持续热情。-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将音乐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意识。七、板书设计 《快乐的罗嗦》板书 中间主板书:《快乐的罗嗦》歌曲简谱重点节奏型示例2. 左侧副板书:彝族文化习俗介绍要点3. 右侧副板书:表演创编评价要点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学生对《快乐的罗嗦》这首歌曲有了较好的掌握,在演唱和表演中能初步展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和民族特色。情境创设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节奏游戏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对节奏难点的突破有一定帮助。在表演与创编环节,学生的创意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发挥,但部分学生在表演时还不够大胆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予更多鼓励和引导。文化拓展环节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好奇心,但由于时间有限,对彝族文化的介绍还不够深入全面,后续可考虑开展专门的民族文化主题课程进行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针对不同演唱和表演水平的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