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课件(共39张PPT+1个内嵌视频)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课件(共39张PPT+1个内嵌视频)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不忘本来”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前提
丰富
目标
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框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为什么
怎么样
目标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文化自信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1
2
建设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
【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P115-118 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勾画标注。
1.如何建设文化强国(要求\措施)?P118-120
2.文化自信的重要性?P121
3.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要求\措施)?P121
一、建设文化强国
第一目
文化强国目标
交流分享:你心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什么样的?
我们应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探究分享
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本土文化
先进文化
外来文化
落后文化
健康文化
腐朽文化
积极的文化
颓废的文化
文化市场面面观
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外来文化
本土文化
进步文化
落后文化
先进文化
腐朽文化
积极文化
颓废文化
吸纳
排斥
融合
斗争
渗透
抵御
相互交织
相互激荡
当前各种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面对这一文化形势,我们该怎么办?
建设文化强国,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
(1)必要性(原因)
①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
②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1.建设文化强国,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文化环境)
一、建设文化强国
P118
注意:奏响主旋律≠否定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一、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要求
(2)必然要求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要求
一、建设文化强国
知识拓展:
比较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含义 形式 危害 对策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指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看相、算命、看风水等
属于认识问题(认识上不科学、不积极、低俗)
“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等。
黄赌毒、
殖民主义、
邪教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 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坚决抵制
依法取缔
相同点:都是文化中的糟粕,都不是科学的文化;都与先进文化对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立;都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提示:腐朽文化比落后文化危害大
判断下面是落后还是腐朽文化
重男轻女思想
求神保佑长官发财
全能神等邪教
落后文化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带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洋牌匾”、“洋商标”
宣传暴力、色情的文化
算命
腐朽文化
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
颓废的
落后文化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婚事大操大办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文化类型 正确态度、做法 总体要求 对个人要求
传统文化 对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外来文化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先进文化 大力发展
落后文化 努力改造或剔除
健康有益文化 大力支持
腐朽文化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对各种文化的态度
知识归纳
价值观
思考:这对建设文化强国有什么启示?
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回顾所学
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什么?
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P74
2.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引领)
(1)原因(依据):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P91
②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02
(2)要求: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P119
一、建设文化强国
一、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要求
在南京紫金山的一处抗战碉堡遗址前,穿上仿制的二战时期日本军服和“装备”。
青岛麦田音乐节狂欢过后垃圾遍地
一些不法分子用迷信活动骗取钱财。
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结合课本,谈谈建设文化强国该怎么做?
一、建设文化强国
一、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要求
3.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人的发展)
P119
(1)原因(依据):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要求
①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②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③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知识拓展】正确区分科学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 道德修养
区别 指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指人们通过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道德判断水平,陶冶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联系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判断:科学文化修养比道德修养重要( )
① 道德的含义:
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② 道德如何发挥作用?
依靠社会舆论以及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
③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④ 道德的特点: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
全面理解 道德
社会公德:——做好公民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务、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做好建设者
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做好成员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
个人品德:——养成好品行
爱国奉献、诚实守信、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自律自强
P119 相关链接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
6.62%
2022年
4.56%
2021年
4.43%
2020年
4.5%
2019年
4.48%
2018年
文化产业对GDP增量的年平均贡献率
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红色博物馆
图书馆
科技馆
文物博物馆
美国文化娱乐业一年产值6万亿美元,占GDP30%,日本文化娱乐业产值占GDP比重也有20%,而中国只有6.6%。
结合材料,谈谈这对建设文化强国有什么启示?
一、建设文化强国
一、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要求
4.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繁荣)
要求:①协调两个效益: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③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注意:
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非盈利的公共文化类产品。主体一般是政府等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目的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具有盈利性,商业性,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主体一般是企业,如:影视音像、图书出版、游戏动漫等产品。目的是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
一、建设文化强国
一、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要求
5.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文化传播)
要求:
要构建更有效的国际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建设文化强国,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传播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建设文化强国,要坚定文化自信。
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道路)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指导思想)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依靠力量)
知识整合
(必背重点)
二、坚定文化自信
第二目
文化强国目标
什么是文化自信?
为何要坚定文化自信?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坚定文化自信
(1)为什么要/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为什么要/意义 + 为什么能/底气)
二、坚定文化自信
1、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为什么要/意义 + 为什么能/底气)
中华文化自身的魅力和生命力,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2)为什么能/底气:
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③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补充)
二、坚定文化自信
2、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措施\要求)
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补充)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夯实基础)
(文化底蕴)
(根本要求)
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文化条件。
具体内容
指导思想
发展方向
发展方针
文化传承
制度保障
发展主体
加强领导
重要内容
P126 综合探究: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一、建设文化强国
二、坚定文化自信
9.3文化强国与
文化自信
1.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
2.坚定文化自信的措施
课堂总结
1.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4.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5.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建设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
5.建立健全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6.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提示】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提示】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提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1.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文化工作者。
3.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要把握好中华传统文化、国外文化等资源。
【提示】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提示】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提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可能是先进文化,也可能是庸俗文化。
易混易错辨析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9.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多元指导,突出主流意识。
10.制度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11.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提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提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提示】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突出主流意识。
【提示】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7.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决定社会发展。
【提示】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发展。
易混易错辨析
1.(2025·河北·高考真题)12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改革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体制机制,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和能力建设;鼓励支持选拔优秀人才到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研修,扩大中外青少年交流;提升高等教育海外办学能力,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国际合作机制,深耕鲁班工坊等品牌。由此可知( )
①“留学中国”能力建设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措施
②吸引外国学生定居中国是扩大中外交流的主要形式
③教育强国建设的立足点是利用好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④深耕鲁班工坊利于推进国际合作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②:吸引外国学生定居中国有利于扩大中外交流,但“主要形式”夸大了其影响力,②错误。
教育强国建设的立足点是中国自身的发展实践,③错误
B
2.(2022广东)非遗技艺的传承,以往主要靠师徒间口传心授。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故宫博物院推动建立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院校开设非遗技艺课程,有的企业把非遗技艺的传承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一些非遗手艺人则利用自媒体平台普及相关非遗技艺知识。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发生变化,是因为( )
①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属于落后文化,遭到人们的抵制
②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③非遗技艺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科技赋能成为重要推动力量
④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①: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并不属于落后文化,而且对腐朽文化应采取抵制态度,①错误。
②:故宫博物院推动建立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院校开设非遗技艺课程,这说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②符合题意。
③: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日益多样化,这隐含着非遗技艺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科技赋能成为重要推动力量,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显示了非遗技艺的传承方式的变化,但未显示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问题,况且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并未发生根本变化,④排除。
3.(2024·浙江高考)2004年,湮没已久的台州乱弹以一出《打瓜园》亮相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一举斩获铜奖;次年,台州乱弹剧团以“民办公助”形式重新成立,并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等制度。到如今,剧团已经创作、排演了多部新剧,捧得许多重量级奖杯,收获了百姓口碑。材料告诉我们( )
①普及优秀传统艺术提高了人民的道德水平
②文化发展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③文化发展需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④文化创作应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③④:台州乱弹剧团以“民办公助”形式重新成立,并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等制度,取得了累累硕果,说明文化发展需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剧团已经创作、排演了多部新剧,捧得许多重量级奖杯,收获了百姓口碑”说明文化创作应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才能深得群众喜爱,③④符合题意。
①:普及台州乱弹这一优秀传统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无关,①排除。
②:材料没有涉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②不符合题意。
D
4.(2024 广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以上重要论述表明( )
①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③面向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
④文艺创作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相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典型例题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
5.(2024 湖北)某县文化馆创立“一个人的剧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致力于把充满爱的文化节目送给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长者,从精神层面给予特殊人群文化关怀,以特色节目传递正能量,坚定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这表明公共文化服务要(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服务特殊人群
②不断发展创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
③体现政府对特殊人群的关怀,增强他们的精神动力
④贯彻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满足特殊人群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典型例题
立足于服务人民
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6. (2025·河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邯郸,与之相关的成语有一千多条,其中有的是古代战争的记叙,有的是历史史实的概括,有的是生产生活实践的总结。如表现战争中用兵之术的“围魏救赵”,反映主动认错良好品格的“负荆请罪”等,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成语文化折射出的善于思辨、勇于担当、包容进取等人文精神,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塑造着城市的灵魂。
材料二 为适应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邯郸立足于丰富的成语文化资源,秉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理念,注重成语文化在穿越时空中活态呈现。以“新”续“旧”,“唤醒”了成语,激活了古城;开展成语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成语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让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汲取精神食粮;打造成语主题公园,并积极开发成语饮食等各类文创产品,提升城市品位;发行中英文双语版《邯郸成语典故帛书》,推进成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的本质”“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说明邯郸成语文化缘何而生,如今又是如何激活古城、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
典型例题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邯郸成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邯郸成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即古代战争、历史史实、生产生活实践的反映。
③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邯郸通过开展成语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成语文化脑入学校教育中,让青少年在耳潘目染中汲取精神食粮。
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邯郸通过打造成语主题公园,并积极开发成语饮食等各类文创产品,不断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⑤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邯郸通过发行中英文双语版《邯郸成语典故帛书》推进成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