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直线的方程第1课时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习 目标 1. 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 2. 会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解决有关问题.新知初探基础落实一、 概念表述1. 方程y-y0=k(x-x0)由直线上一个定点(x0,y0)及该直线的斜率k确定,我们把它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注意: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方程可简写为y=y0.特别地,x轴的方程是y=0;当直线与y轴平行或重合时,不能运用点斜式方程,此时可将方程写成x=x0.特别地,y轴的方程是x=0.2. 直线l与y轴的交点(0,b)的纵坐标b叫做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方程y=kx+b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注意:(1) 截距是一个实数,它是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可以为正数、负数或0.当直线过原点时,它在x轴上的截距和在y轴上的截距都为0.(2) 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相同,都是y=kx+b的形式,但有区别:当k≠0时,y=kx+b为一次函数;当k=0时,y=b,不是一次函数.故一次函数y=kx+b(k≠0)可以看成一条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二、 概念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 y轴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0.( × )(2) 直线y-3=k(x+1)恒过定点(-1,3).( √ )(3) 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 × )(4) 直线y=kx-b在y轴上的截距为b.( × )典例精讲能力初成探究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例1 (教材P60例1补充)根据下列条件,求直线的方程.(1) 经过点A(2,5),斜率是4;【解答】 由点斜式方程可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5=4(x-2),即y=4x-3.(2) 经过点B(2,3),倾斜角是45°;【解答】 因为直线的倾斜角为45°,所以此直线的斜率k=tan 45°=1,从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3=x-2,即y=x+1.(3) 经过点C(-1,-1),与x轴平行;【解答】 因为直线与x轴平行,所以此直线的倾斜角为0°,斜率k=0,从而直线的方程为y+1=0×(x+1),即y=-1.(4) 经过点D(1,1),与x轴垂直.【解答】 因为直线与x轴垂直,所以此直线的斜率不存在,从而不能用点斜式表示这条直线的方程.又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都是1,故这条直线的方程为x=1.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步骤及注意点(1) 求直线的点斜确定直线所过的定点(x0,y0)→确定直线的斜率k→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y0=k(x-x0).(2) 点斜式方程y-y0=k(x-x0)可表示过点P(x0,y0)的除直线x=x0外的所有直线.探究2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例2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的方程.(1) 斜率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1;【解答】 由题意得k=2,b=-1,由斜截式得直线的方程为y=2x-1.(2) 倾斜角为直线y=x+1的倾斜角的一半,在y轴上的截距为-2;【解答】 因为直线y=x+1的斜率为,所以其倾斜角为60°,从而所求直线的倾斜角为30°,k=tan 30°=.又b=-2,所以直线的方程为y=x-2. (3) 倾斜角为60°,与y轴的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3.【解答】 因为直线的倾斜角为60°,所以其斜率k=tan 60°=.又因为直线与y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3,所以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b=3或-3,从而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x+3或y=x-3.求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策略(1) 运用斜截式方程的前提是直线的斜率存在.(2)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中只有两个参数k,b,因此要确定直线方程一般只需两个独立的条件.变式2 (1) 已知直线l的倾斜角为60°,且l在y轴上的截距为-1,则直线l的方程为( C )A. y=-x-1 B. y=-x+1C. y=x-1 D. y=x+1【解析】 因为直线l的倾斜角为60°,所以直线l的斜率k=tan 60°=.又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1,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x-1.(2) 已知直线y=kx+4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则实数k的值是( D )A. ±3 B.C. - D. ±【解析】 因为直线y=kx+4能与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所以k≠0.令x=0,得y=4,所以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坐标为(0,4);令y=0,得x=-,所以直线与x轴的交点的坐标为.所以直线y=kx+4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4×=6,解得k=±.探究3 直线斜截式方程的应用例3 (教材P61例2补充)(1) 当a为何值时,直线l1:y=-x+2a与直线l2:y=(a2-2)x+2平行?【解答】 由题意可知kl1=-1,kl2=a2-2.因为l1∥l2,所以解得a=-1,故当a=-1时,直线l1:y=-x+2a与直线l2:y=(a2-2)x+2平行.(2) 当a为何值时,直线l1:y=(2a-1)x+3与直线l2:y=4x-3垂直?【解答】 由题意可知kl1=2a-1,kl2=4.因为l1⊥l2,所以4(2a-1)=-1,解得a=,故当a=时,直线l1:y=(2a-1)x+3与直线l2:y=4x-3垂直.若l1:y=k1x+b1,l2:y=k2x+b2,则l1∥l2 k1=k2且b1≠b2,l1⊥l2 k1k2=-1.随堂内化及时评价1.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30°,过点(0,1),则该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 A )A. y=x+1 B. y=-x+1C. y=x+1 D. y=-x+1【解析】 因为直线的倾斜角为30°,所以该直线的斜率k=tan 30°=.又直线过点(0,1),所以该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y=x+1.2. 已知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n=(2,3),若l过点A(-4,3),则直线l的方程为( A )A. y-3=(x+4)B. y+3=(x-4)C. y-3=-(x+4)D. y+3=-(x-4)【解析】 由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 n=(2,3),知直线l的斜率为.又直线l过点A(-4,3),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3=(x+4).3. 直线y=k(x-1)(k∈R)可以表示( D )A. 过点(1,0)的一切直线B. 过点(-1,0)的一切直线C. 过点(1,0)且除x轴外的一切直线D. 过点(1,0)且除直线x=1外的一切直线4. (多选)若直线y=kx+b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该直线的斜率k和在y轴上的截距b满足的条件是( BC )A. k>0 B. k<0C. b<0 D. b>0【解析】 由图可知k<0,b<0.(第4题答)5. 已知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是y+4=-(x-2),那么直线l的倾斜角是,在y轴上的截距是2.【解析】 因为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是y+4=-(x-2),其斜截式方程为y=-x+2,在y轴上的截距是2.设直线l的倾斜角为α,则直线l的斜率k=-=tan α.又0≤α<π,所以直线l的倾斜角α=.配套新练案一、 单项选择题1.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45°,在x轴上的截距为2,那么此直线的方程为( B )A. y=-x-2 B. y=x-2C. y=x+2 D. y=-x+2【解析】 因为直线的倾斜角为45°,在x轴上的截距为2,所以该直线的斜率k=tan 45°=1,且该直线过点(2,0),从而该直线的方程为y=x-2.2. 已知直线l与直线y=2x+1垂直,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4,则直线l的斜截式方程是( D )A. y=x+4 B. y=2x+4C. y=-2x+4 D. y=-x+4【解析】 因为直线l与直线y=2x+1垂直,所以设直线l的方程为y=-x+b.又因为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4,所以b=4,从而直线l的斜截式方程为y=-x+4.3. 在△ABC中,点A(3,2),B(1,1),C(2,3),则AB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的方程是( A )A. 2x+y-7=0 B. 2x-y-1=0C. x+2y-8=0 D. x-2y+4=0【解析】 设AB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l,由已知可得kAB==,所以直线l的斜率kl=-2.又l过C(2,3),所以l的方程为y-3=-2(x-2),整理可得2x+y-7=0.4. 若直线y=kx+b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则有( B )A. k>0,b>0 B. k>0,b<0C. k<0,b>0 D. k<0,b<0【解析】 由图知k>0,b<0.(第4题答)二、 多项选择题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 方程k=与方程y-2=k(x+1)可表示同一条直线B. 若直线l过点P(x1,y1),倾斜角为90°,则其方程是x=x1C. 若直线l过点P(x1,y1),斜率为0,则其方程是y=y1D. 所有的直线都有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解析】 对于A,方程k=表示的直线不过点(-1,2),与方程y-2=k(x+1)不表示同一条直线,故A错误.易知B,C正确.对于D,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该直线没有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故D错误.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 若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点(k,b)在第二象限B. 直线y=ax-3a+2过定点(3,2)C. 过点(2,-1)且斜率为-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1=-(x-2)D. 斜率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3的直线的方程为y=-2x±3【解析】 对于A,由直线y=kx+b过第一、二、四象限,知直线的斜率k<0,截距b>0,所以点(k,b)在第二象限,故A正确;对于B,由y=ax-3a+2,得a(x-3)+(-y+2)=0,所以无论a取何值,点(3,2)的坐标都满足方程,故B正确;对于C,由点斜式方程可知,过点(2,-1)且斜率为-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1=-(x-2),故C正确;对于D,由斜截式方程可知,斜率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3的直线的方程为y=-2x+3,故D错误.三、 填空题7. 与直线y=x平行且过点(-4,3)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y-3=(x+4),斜截式方程是y=x+9.【解析】 直线y=x的斜率为,又所求直线过点(-4,3),故所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y-3=(x+4),斜截式方程是y=x+9.8. 已知直线y=(3-2k)x-6不经过第一象限,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不大于零,且斜率不大于零,则解得k≥.四、 解答题9.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是A(4,0),B(6,7),C(0,3).(1) 求边BC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解答】 边BC的中点的坐标为=(3,5),则边BC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x-4),即y=-5x+20.(2) 求边BC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解答】 边BC所在直线的斜率为=,则边BC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为-.又边BC上的高所在的直线过A(4,0),则边BC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x-4),即y=-x+6.(3) 求边BC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解答】 由(1)知边BC的中点的坐标为(3,5),由(2)知边BC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为-,则边BC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5=-(x-3),即y=-x+.10. 已知直线l1:y=-x+和l2:6my=-x+4,问:m为何值时,l1与l2平行或垂直?【解答】 当m=0时,l1:4y-5=0,l2:x-4=0,l1与l2垂直.当m≠0时,l2的方程可化为y=-x+.若l1∥l2,则有-=-,且≠,解得m=-.当l1⊥l2时,-·=-1,m无解.故当m=-时,l1与l2平行;当m=0时,l1与l2垂直.11. 直线l1:y=ax+b与直线l2:y=bx+a(ab≠0,a≠b)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只可能是( D )A BC D【解析】 对于A,由l1得a>0,b<0,而由l2得a>0,b>0,矛盾;对于B,由l1得a<0,b>0,而由l2得a>0,b>0,矛盾;对于C,由l1得a>0,b<0,而由l2得a<0,b>0,矛盾;对于D,由l1得a>0,b>0,而由l2得a>0,b>0,故D正确.12. 数学家欧拉在1765年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已知△ABC的顶点B(-1,0),C(0,2),AB=AC,那么△ABC的欧拉线方程为( D )A. 2x-4y-3=0 B. 2x+4y+3=0C. 4x-2y-3=0 D. 2x+4y-3=0【解析】 因为B(-1,0),C(0,2),所以线段BC的中点的坐标为,线段BC所在直线的斜率kBC=2,从而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1=-,即2x+4y-3=0.因为AB=AC,所以△ABC的外心、重心、垂心都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ABC的欧拉线方程为2x+4y-3=0.13. 已知直线l经过点C(2,1),且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B,O是坐标原点.(1) 当△OAB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的方程;【解答】 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l的方程为y-1=k(x-2).由题意知k<0.令x=0,得y=-2k+1;令y=0,得x=2-.所以S△OAB=·(1-2k)·=2+≥2+2=4,当且仅当k=-时取等号,因此,当△OAB的面积最小时,直线l的方程为y=-(x-2)+1,即y=-x+2.(2) 当CA·CB取最小值时,求直线l的方程,并求此最小值.【解答】 由(1)知A,B(0,1-2k),所以|CA|=,|CB|=,从而|CA|·|CB|==2≥4,当且仅当k2=,即k=-1时取等号,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y=-x+3,|CA|·|CB|的最小值为4.2.2 直线的方程第1课时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习 目标 1. 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 2. 会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解决有关问题.新知初探基础落实一、 概念表述1. 方程 由直线上一个定点(x0,y0)及该直线的斜率k确定,我们把它叫做直线的 ,简称点斜式.注意: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方程可简写为 .特别地,x轴的方程是 ;当直线与y轴平行或重合时,不能运用点斜式方程,此时可将方程写成 .特别地,y轴的方程是 .2. 直线l与y轴的交点(0,b)的 叫做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方程 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注意:(1) 截距是一个实数,它是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可以为正数、负数或0.当直线过原点时,它在x轴上的截距和在y轴上的截距都为0.(2) 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相同,都是y=kx+b的形式,但有区别:当k≠0时,y=kx+b为一次函数;当k=0时,y=b,不是一次函数.故一次函数y=kx+b(k≠0)可以看成一条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二、 概念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 y轴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0.( )(2) 直线y-3=k(x+1)恒过定点(-1,3).( )(3) 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 )(4) 直线y=kx-b在y轴上的截距为b.( )典例精讲能力初成探究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例1 (教材P60例1补充)根据下列条件,求直线的方程.(1) 经过点A(2,5),斜率是4;(2) 经过点B(2,3),倾斜角是45°;(3) 经过点C(-1,-1),与x轴平行;(4) 经过点D(1,1),与x轴垂直.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步骤及注意点(1) 求直线的点斜确定直线所过的定点(x0,y0)→确定直线的斜率k→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y0=k(x-x0).(2) 点斜式方程y-y0=k(x-x0)可表示过点P(x0,y0)的除直线x=x0外的所有直线.探究2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例2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的方程.(1) 斜率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1;(2) 倾斜角为直线y=x+1的倾斜角的一半,在y轴上的截距为-2;(3) 倾斜角为60°,与y轴的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3.求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策略(1) 运用斜截式方程的前提是直线的斜率存在.(2)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中只有两个参数k,b,因此要确定直线方程一般只需两个独立的条件.变式2 (1) 已知直线l的倾斜角为60°,且l在y轴上的截距为-1,则直线l的方程为( )A. y=-x-1 B. y=-x+1C. y=x-1 D. y=x+1(2) 已知直线y=kx+4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则实数k的值是( )A. ±3 B.C. - D. ±探究3 直线斜截式方程的应用例3 (教材P61例2补充)(1) 当a为何值时,直线l1:y=-x+2a与直线l2:y=(a2-2)x+2平行?(2) 当a为何值时,直线l1:y=(2a-1)x+3与直线l2:y=4x-3垂直?若l1:y=k1x+b1,l2:y=k2x+b2,则l1∥l2 k1=k2且b1≠b2,l1⊥l2 k1k2=-1.随堂内化及时评价1.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30°,过点(0,1),则该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 )A. y=x+1 B. y=-x+1C. y=x+1 D. y=-x+12. 已知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n=(2,3),若l过点A(-4,3),则直线l的方程为( )A. y-3=(x+4)B. y+3=(x-4)C. y-3=-(x+4)D. y+3=-(x-4)直线y=k(x-1)(k∈R)可以表示( )A. 过点(1,0)的一切直线B. 过点(-1,0)的一切直线C. 过点(1,0)且除x轴外的一切直线D. 过点(1,0)且除直线x=1外的一切直线4. (多选)若直线y=kx+b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该直线的斜率k和在y轴上的截距b满足的条件是( )A. k>0 B. k<0C. b<0 D. b>05. 已知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是y+4=-(x-2),那么直线l的倾斜角是 ,在y轴上的截距是 .配套新练案一、 单项选择题1.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45°,在x轴上的截距为2,那么此直线的方程为( )A. y=-x-2 B. y=x-2C. y=x+2 D. y=-x+22. 已知直线l与直线y=2x+1垂直,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4,则直线l的斜截式方程是( )A. y=x+4 B. y=2x+4C. y=-2x+4 D. y=-x+43. 在△ABC中,点A(3,2),B(1,1),C(2,3),则AB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的方程是( )A. 2x+y-7=0 B. 2x-y-1=0C. x+2y-8=0 D. x-2y+4=04. 若直线y=kx+b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则有( )A. k>0,b>0 B. k>0,b<0C. k<0,b>0 D. k<0,b<0二、 多项选择题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方程k=与方程y-2=k(x+1)可表示同一条直线B. 若直线l过点P(x1,y1),倾斜角为90°,则其方程是x=x1C. 若直线l过点P(x1,y1),斜率为0,则其方程是y=y1D. 所有的直线都有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点(k,b)在第二象限B. 直线y=ax-3a+2过定点(3,2)C. 过点(2,-1)且斜率为-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1=-(x-2)D. 斜率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3的直线的方程为y=-2x±3三、 填空题7. 与直线y=x平行且过点(-4,3)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 ,斜截式方程是 .8. 已知直线y=(3-2k)x-6不经过第一象限,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四、 解答题9.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是A(4,0),B(6,7),C(0,3).(1) 求边BC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2) 求边BC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3) 求边BC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10. 已知直线l1:y=-x+和l2:6my=-x+4,问:m为何值时,l1与l2平行或垂直?11. 直线l1:y=ax+b与直线l2:y=bx+a(ab≠0,a≠b)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只可能是( )A BC D12. 数学家欧拉在1765年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已知△ABC的顶点B(-1,0),C(0,2),AB=AC,那么△ABC的欧拉线方程为( )A. 2x-4y-3=0 B. 2x+4y+3=0C. 4x-2y-3=0 D. 2x+4y-3=013. 已知直线l经过点C(2,1),且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B,O是坐标原点.(1) 当△OAB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的方程;(2) 当CA·CB取最小值时,求直线l的方程,并求此最小值.(共44张PPT)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2.2 直线的方程第1课时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习 目标 1. 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2. 会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解决有关问题.新知初探 基础落实一、 概念表述1. 方程__________________由直线上一个定点(x0,y0)及该直线的斜率k确定,我们把它叫做直线的_____________,简称点斜式.注意: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方程可简写为________.特别地,x轴的方程是_______;当直线与y轴平行或重合时,不能运用点斜式方程,此时可将方程写成________.特别地,y轴的方程是_______.y-y0=k(x-x0)点斜式方程y=y0y=0x=x0x=02. 直线l与y轴的交点(0,b)的__________叫做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方程___________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注意:(1) 截距是一个实数,它是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可以为正数、负数或0.当直线过原点时,它在x轴上的截距和在y轴上的截距都为0.(2) 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相同,都是y=kx+b的形式,但有区别:当k≠0时,y=kx+b为一次函数;当k=0时,y=b,不是一次函数.故一次函数y=kx+b(k≠0)可以看成一条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纵坐标by=kx+b二、 概念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 y轴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0. ( )(2) 直线y-3=k(x+1)恒过定点(-1,3). ( )(3) 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 ( )(4) 直线y=kx-b在y轴上的截距为b. ( )×√××典例精讲 能力初成 (教材P60例1补充)根据下列条件,求直线的方程.(1) 经过点A(2,5),斜率是4;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解答】由点斜式方程可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5=4(x-2),即y=4x-3.探究1(2) 经过点B(2,3),倾斜角是45°;【解答】因为直线的倾斜角为45°,所以此直线的斜率k=tan 45°=1,从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3=x-2,即y=x+1.(3) 经过点C(-1,-1),与x轴平行;【解答】因为直线与x轴平行,所以此直线的倾斜角为0°,斜率k=0,从而直线的方程为y+1=0×(x+1),即y=-1.(4) 经过点D(1,1),与x轴垂直.【解答】因为直线与x轴垂直,所以此直线的斜率不存在,从而不能用点斜式表示这条直线的方程.又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都是1,故这条直线的方程为x=1.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步骤及注意点(1) 求直线的点斜确定直线所过的定点(x0,y0)→确定直线的斜率k→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y0=k(x-x0).(2) 点斜式方程y-y0=k(x-x0)可表示过点P(x0,y0)的除直线x=x0外的所有直线.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的方程.(1) 斜率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1;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解答】由题意得k=2,b=-1,由斜截式得直线的方程为y=2x-1.探究2【解答】(3) 倾斜角为60°,与y轴的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3.【解答】求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策略(1) 运用斜截式方程的前提是直线的斜率存在.(2)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中只有两个参数k,b,因此要确定直线方程一般只需两个独立的条件.【解析】变式2C【解析】D (教材P61例2补充)(1) 当a为何值时,直线l1:y=-x+2a与直线l2:y=(a2-2)x+2平行?3直线斜截式方程的应用【解答】探究3(2) 当a为何值时,直线l1:y=(2a-1)x+3与直线l2:y=4x-3垂直?【解答】若l1:y=k1x+b1,l2:y=k2x+b2,则l1∥l2 k1=k2且b1≠b2,l1⊥l2 k1k2=-1.随堂内化 及时评价【解析】1.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30°,过点(0,1),则该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 ( )A【解析】2. 已知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n=(2,3),若l过点A(-4,3),则直线l的方程为( )A3. 直线y=k(x-1)(k∈R)可以表示 ( )A. 过点(1,0)的一切直线B. 过点(-1,0)的一切直线C. 过点(1,0)且除x轴外的一切直线D. 过点(1,0)且除直线x=1外的一切直线D【解析】由图可知k<0,b<0.4. (多选)若直线y=kx+b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该直线的斜率k和在y轴上的截距b满足的条件是 ( )A. k>0 B. k<0 C. b<0 D. b>0BC【解析】2配套新练案一、 单项选择题1.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45°,在x轴上的截距为2,那么此直线的方程为 ( )A. y=-x-2 B. y=x-2C. y=x+2 D. y=-x+2B【解析】因为直线的倾斜角为45°,在x轴上的截距为2,所以该直线的斜率k= tan 45°=1,且该直线过点(2,0),从而该直线的方程为y=x-2.2. 已知直线l与直线y=2x+1垂直,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4,则直线l的斜截式方程是( )D【解析】3. 在△ABC中,点A(3,2),B(1,1),C(2,3),则AB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的方程是( )A. 2x+y-7=0 B. 2x-y-1=0C. x+2y-8=0 D. x-2y+4=0A【解析】4. 若直线y=kx+b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则有 ( )A. k>0,b>0 B. k>0,b<0C. k<0,b>0 D. k<0,b<0B【解析】由图知k>0,b<0.【解析】易知B,C正确.对于D,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该直线没有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故D错误.【答案】BC【解析】对于A,由直线y=kx+b过第一、二、四象限,知直线的斜率k<0,截距b>0,所以点(k,b)在第二象限,故A正确;对于B,由y=ax-3a+2,得a(x-3)+(-y+2)=0,所以无论a取何值,点(3,2)的坐标都满足方程,故B正确;对于D,由斜截式方程可知,斜率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3的直线的方程为y= -2x+3,故D错误.【答案】ABC【解析】8. 已知直线y=(3-2k)x-6不经过第一象限,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解析】四、 解答题9.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是A(4,0),B(6,7),C(0,3).(1) 求边BC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解答】(2) 求边BC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解答】(3) 求边BC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解答】【解答】当m=0时,l1:4y-5=0,l2:x-4=0,l1与l2垂直.11. 直线l1:y=ax+b与直线l2:y=bx+a(ab≠0,a≠b)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只可能是 ( )D【解析】对于A,由l1得a>0,b<0,而由l2得a>0,b>0,矛盾;对于B,由l1得a<0,b>0,而由l2得a>0,b>0,矛盾;对于C,由l1得a>0,b<0,而由l2得a<0,b>0,矛盾;对于D,由l1得a>0,b>0,而由l2得a>0,b>0,故D正确.12. 数学家欧拉在1765年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已知△ABC的顶点B(-1,0),C(0,2),AB=AC,那么△ABC的欧拉线方程为( )A. 2x-4y-3=0 B. 2x+4y+3=0C. 4x-2y-3=0 D. 2x+4y-3=0【解析】因为AB=AC,所以△ABC的外心、重心、垂心都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ABC的欧拉线方程为2x+4y-3=0.【答案】D13. 已知直线l经过点C(2,1),且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B,O是坐标原点.(1) 当△OAB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的方程;【解答】(2) 当CA·CB取最小值时,求直线l的方程,并求此最小值.【解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 第1课时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解析版.docx 2.2 第1课时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学生版.docx 2.2 第1课时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