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3)班级 姓名本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60分本卷g=10N/Kg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1.晚上,沉睡中的人被蚊子咬醒,这是人的什么感觉在起作用 ( )A.皮肤感觉 B.嗅觉 C.视觉 D.听觉2.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反射角是60° D.若入射角增大5°,则反射角增大10°3.站在透明的游泳池前的人拍摄到右图所示的奇怪现象:人的身体和头竟然“分开”了。下列光路图中,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 B. C. D.4. 如图所示,小科通过透镜看到墙上的“物理世界”的“理世”两个字。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透镜是一个凹透镜B.“理世”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C.“理世”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让透镜靠近墙一些,“理世”的像会变大5.小明晚上睡觉前,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听到比在空气中更清晰的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个现象说明(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只有空气才能传声C.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比在固体中更快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7.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做水球透镜实验时的情景如图所示,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像在透镜同侧 B.物距小于一倍焦距C.成的是虚像 D.将透镜远离人,像会变小8.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25年的“爱眼日”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配戴凸透镜来矫正C.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像D.预防近视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10 cm左右9.如图所示,大力士通过绳子拉汽车向前运动,使汽车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汽车 B.地面 C.绳子 D.大力士10.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未发生变化的是( )A.运动员把飞来的足球踢出去 B.小孩沿平直的滑梯匀速滑下C.刚刚起飞的火箭 D.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11.如图所示,放在桌面上的茶壶处于静止状态,对于该静止的茶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壶静止是因为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小于茶壶受到的重力B.茶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茶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茶壶静止是因为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大于茶壶受到的重力12.如图所示,木工在手工制作家具时,将榫头套入木板上的榫眼时,常在榫头上方的榫眼处垫一根木条,再进行敲击,这么做的目的是( )A.快捷、准确 B.增大压力 C.减小压强 D.减小压力13.小明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发现,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已指在0.4 N刻度处,小明没来得及校零就用它去测力,若示数是2.5 N,则所测力的实际大小为( )A.2.5 N B.2.1 N C.2.9 N D.2.7 N14.下列情景是为了预防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 B.溜冰时脚向后蹬地C.锤头松了向下撞击锤柄 D.乘客系安全带15.水火箭构造如图所示。用打气筒向饮料瓶内打气,饮料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高压气体将橡胶塞压出,并不断向下喷水,饮料瓶竖直加速飞向高空,接着减速上升,最后落到地面。关于水火箭的工作原理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火箭起飞的动力来自水火箭对橡胶塞的推力B.水火箭上升时的动力来自惯性力C.水火箭升空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饮料瓶受到的推力减小到等于饮料瓶的重力时,饮料瓶就会向下掉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16.请观察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有些人晕车,与耳的 、 (填结构名称)有关。 (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再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先收集声波,声波进入[ ] 后,请写出声波到达大脑形成听觉的过程: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17.请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当你漫步在西湖边时,会看到西湖边的柳树,还会看到西湖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看到柳树是由于光的 ,看到的“白云”是由于光的 现象,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像。 18.图a~d显出了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一个透镜对光起的作用与另外三个不同,对应这个透镜的图是 (填“a”“b”“c”或“d”),它对光起 作用。 19.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和相互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用力把乒乓球掷向墙壁,结果乒乓球被反弹回来,这是因为 对乒乓球有 的作用。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结果两艘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有关的科学知识:① ; ② 。 20.如图所示,用6 N的力握住总重为1.5 N的水杯静止不动,水杯受到的重力与 (填“手对杯子的握力”或“手对杯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如果将手的握力增大到8 N,那么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将水杯总重增加到2 N,手握住水杯,仍然保持静止不动,那么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是 N。 21.压强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均填字母) A.图钉尖很尖锐 B.书包背带较宽 C.铁轨下铺设枕木D.穿滑雪板滑雪 E.安全锤的敲击端做成锥形F.斧头用过一段时间要磨一磨22.如图,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已知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如图(b)所示,则 容器中的液体密度最大, 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小。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23.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中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在空水槽中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填字母)两图进行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了一把自制的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中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24.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次数 1 2 3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焦距/cm 8.0 4.0(1)他第1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 cm。 (2)由表中1、2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焦距 。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他分别用红光和紫光进行图甲所示的实验,得出结论:对于同一凸透镜, (填“红光”或“紫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25.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图中甲、乙是直径为10 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水平桌面上。【实验】 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使其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端对齐且相距5 cm,用手往外拉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1)此实验说明了 (填字母,多选)。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2)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26.科学家对眼球进行解剖后,绘出眼球的构造图(如图甲所示),并根据眼球的结构特点,进行了模拟成像实验(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眼球的光学结构很像照相机,但是人的视觉是在 形成的。 (2)模拟实验中,调节并固定蜡烛、光屏、透镜的位置后,此时可在光屏上看见一清晰蜡烛的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性质是 。 (3)推算出模拟成像实验中透镜的焦距为 (填字母)。 A.f<15 cm B.15 cm30 cm27.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科学实验小组对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做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弹簧受到的拉力/N 0 1 2 3 4甲弹簧的长度/cm 6 7 8 9 10乙弹簧的长度/cm 6 8 10 12 14(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填“正比”或“反比”)。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每增加1 N的拉力,乙弹簧伸长 m。 (2)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现为探究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的关系,设计实验如下: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 (填“相同”或“不同”)的两段。 ②分别用大小 (填“相同”或“不同”)的力拉两弹簧,然后比较弹簧伸长的长度。 28.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利用可乐瓶等材料制作水火箭(如图甲),并进行飞行高度测试实验。水火箭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将水火箭竖立于地面,用打气筒通过打气管向瓶内打气,当瓶内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脱落,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就接近竖直向上飞。(1)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就接近竖直向上飞,体现的科学原理是 。 (2)为比较两个水火箭哪一个竖直上升的高度更高,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转换为测量 来间接比较这个高度。 (3)如图丙所示,小组同学用频闪照相机拍下了水火箭从A处起飞,到C处达到最高点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仅从拍摄的照片分析,可判断水火箭上升过程中,速度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29.小科利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1)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动长方体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填“等于”或“不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2)若改进实验重新组装装置,如图2甲所示,其中木块重1 N。他每次在木块上增加一个砝码,每个砝码重0.5 N,向右拉动长木板,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多次实验后,记录木块上砝码的重力G和弹簧测力计示数F,如表所示。他将砝码重力大小记为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压力F压的大小,将弹簧测力计示数记为木块所受摩擦力f的大小。在图2乙所示坐标系中描点后,先后画出a、b两条f-F压图线,a为虚线,b为实线,其中数据处理合理的是 (填“a”或“b”)。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钩码的重力G/N 0.5 1 1.5 2 2.5 3弹簧测力计示数F/N 0.9 1.3 1.5 1.8 2.2 2.4四、综合题(30题12分,31题3分,32题6分,33题10分,共31分)30.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图。(1)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1) (2)(2)一束光经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反射的部分光路如图所示,请在图中将这条光路补画完整。(3)在下列各图中,已知入射光或折射光,画出对应的折射光或入射光。31.如图所示,重为0.5 N的汤勺在指尖处静止,画出汤勺所受重力的图示。 32.小金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比较敏感。医生给小金在手背上扎了针,小金感觉到痛,痛觉形成的部位在 。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33.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不断出现在宾馆、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某品牌消毒机器人部分参数如下表: ××牌消毒机器人项目 参数机身自重/kg 80运行速度/(m·s-1) 1请分析计算下列问题。(1)若该机器人装载8 kg消毒液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机器人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08 m2,则此时该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该机器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以运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此时的牵引力为20 N,则该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3)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B D C B D A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B C B D 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16.(1) 半规管 前庭 (2) ② 外耳道⑨→⑧→⑤ 。17. 反射 反射 折射 虚18. C 会聚19.(1) 墙壁 力 (2)①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0. 手对杯子的摩擦力 不变 221. A、E、F B、C、D22. 丙 甲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23.(1) B、D (2) 方便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 (3) 油24.(1) 10.0 (2) 越小 (3) 紫光25.(1) ABD (2) 放大橡皮膜的振动26.(1) 大脑 (2) 倒立、缩小的实像 (3) B27.(1) 正比 0.02 (2) 不同 相同28.(1)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 (3) 先变大再变小29.(1) 不等于 (2) a四、综合题(30题12分,31题3分,32题6分,33题10分,共31分)30.31.32. 大脑不好,如果没有痛觉,当人体某部位受到伤害时,就不能及时察觉到,这样就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对人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3.解:(1)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F=G=mg=(80+8) kg×10 N/kg=880 N,该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强p== = 1.1×105 Pa。(2)机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故该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牵引力大小,即f=20 N。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3)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16.(1) ;(2) 。17. 。18.19.(1) (2)20. 。21.22.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23.(1) (2) (3)24.(1) (2) (3) 。25.(1) (2)26.(1) (2) (3)27.(1) (2)28.(1) (2)(3)29.(1) (2)四、综合题(30题12分,31题3分,32题6分,33题10分,共31分)30.(2)(3)31.32.(1) ;33.法线B30°甲乙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3)参考答案.doc 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3)答题卷.doc 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3)(试卷 参考答案 答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