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陇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周期学业能力评鉴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文帝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 哈特的著作《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排行第82名,被西方人认为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下列不属于隋文帝的功绩的一项是
A.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 B.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机构
C.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核实户口 D.设置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2.“(隋炀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据此可知,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隋朝法律的严苛C.对民力役使过度 D.隋炀帝刚愎自负
3.唐太宗强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体现出他的治国思想是
A.爱惜民力 B.虚心纳谏 C.减省刑罚 D.广纳贤才
4.下列有关武则天的为政举措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 B.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C.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三省六部制 D.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
5.唐玄宗曾主持对县官的考核,当场就罢免了 40多个不合格的县令。这反映了唐玄宗 A.注重文教 B.整顿吏治 C.重用贤能 D.重视农业
6.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以下图片进行学习,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内容是
A.隋朝统一与灭亡 B.唐朝建立C.“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7. “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该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朱温篡唐
8. “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至赞普牙帐……景龙之岁,复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赞普之衙,成此舅甥之喜庆矣。”该材料反映的是
A.唐朝与回纥的友好交往 B.唐朝与吐蕃的友好交往
C.唐朝与靺鞨的友好交往 D,唐朝与突厥的友好交往
9.隋唐时期,鸿胪寺专门掌管接待周边地区各族首领和外国宾客。唐朝政府在缘边之地设互市监、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在唐朝政府机构中也有不少的外国人供职。这表明隋唐时期
A.对外交流频繁B.水陆交通发达C.边疆治理得当D.民族交融增强
10.隋唐时期,我国科技与文化成就斐然。对此,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仙”--李白--《早发白帝城》B. “诗圣”—杜甫—《长恨歌》
C. “药王”—孙思邈--《千金方》C. “茶圣”--陆羽--《茶经》
11.唐朝诗人元裾在《白氏长庆集 序》中说:“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予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该材料不能用于研究唐朝时期
A.商业经济繁荣 B.文化生活丰富C.对外交流频繁 D.科学技术进步
12.清朝学者查慎行在《汴梁杂诗》中写道:“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忽成名。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这首诗描写的是
A.隋朝建立 B.唐朝建立 C.北宋建立 D.南宋建立
13.北宋时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 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由此可见,宋朝时期
A.崇文抑武风气盛行 B.选官用人权利扩大
C.人才选拔渐趋规范 D.注重对地方的治理
14.下表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领域 经济 军事
措施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 保甲法
A.商鞅变法 B.周世宗改革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15.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反映了这一时期
A.冶铁技术的进步 B.民族交流与互鉴C.征税方式的改变 D.印刷技术的发展
16.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他所带领的军队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立志北伐收复中原,取得了邸城大战的胜利。岳飞所抗争的政权是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
17.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号“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采用《易经》 “大哉乾元”卦辞,改国号为“大元”。据此可知,忽必烈意在
A.寄托美好寓意 B.实现民族平等C.加强中央集权 D.强化国家认同
18.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 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回。这反映了元朝的统一
A.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B.加强了边疆的管理
C.促进了疆域的拓展 D.加强了文化的认同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6分,共42分)
19.(14分)制度建设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历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各种措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一枝独秀”……科举制度在唐期走向完备,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睐,这对唐诗的繁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郭桂花《科举与唐诗的繁荣》
材料二 宋朝在中央削弱和分割宰相之权,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直属于皇帝,加强皇权专制。在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长官的事权U
——摘编自艾光国《略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得失》
材料三 元朝行省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并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模式内。……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看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诗繁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投,概括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对当时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太祖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具体措施。(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特点。(4分)
20.(12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辽宋之间的和好关系延续了近120年……宋辽榷场贸易亦随南北通好而发 展……宋方输处的商品有香、菊、茶、瓷器、漆器、缯帛、麻布……辽方输出的商品有盐、布、羊、马、驼、北珠、玉器等。
-—摘编自田相林《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和好的范例》
材料二 辽、夏、金、元在边疆开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对边疆的控制也在前朝的基础上更为强化,对东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中“辽宋之间的和好关系”有关的历史事件,并归纳宋辽开展榷场贸易的作用。(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元朝管理边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次指出元朝管理东南、西藏、西北边疆地区的具体措施。(8分)
21.(16分)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为本,经济繁荣促进民生改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陪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贞观初年,全国人口约2000万。当时,河北、山西等地灾害频发,旱灾、涝灾、霜灾不断,百姓饥馑。唐太宗十分忧心,即刻派温彦博、魏征等人奔赴灾区,查勘灾情、发放物资。同时,唐太宗重视水利对农业的关键作用,大力疏通郑国渠,提升灌溉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社会经济好转。到贞观二十三年,户数从不足三百万增至约三百八十万,人口回升,百姓生活安稳,“贞观之治”初现,为大唐繁荣奠基。
材料三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例如……唐朝出口的丝绸质量很高,唐朝海船坚固庞大,可以从事远海航行。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唐朝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开凿大运河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注民生的措施。综上所述,谈谈隋唐两朝的民生措施对当今构筑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具体事例,归纳唐朝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特点。(6分)
三、探究题(共12分)
22.(12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强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618年 唐朝建立
755—763 年 安史之乱
907年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979年 北宋灭北汉
1127 年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1279 年 元朝统一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到两个历史事件,以“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的发展”为题,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