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朱德的扁担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朱德的扁担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生在树上,
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
休息靠墙。
谜底:( )
扁担
扁担是放在肩上挑东西或抬东西的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扁而长。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扁担是搬运货物的便捷有效的工具。
15 朱德的扁担
认识 “朱、德”等15个生字,会写“同、志”等10个字,会写“同志、红军”等10个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学习运用动宾短语。
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把句子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初读课文
tóng zhì
朱德 扁担 同志 队伍 敌人 根据地 抽出 陡峭 草鞋 心疼 敬爱
学认字词
后鼻音
整体认读
前鼻音
一起来读读会认字吧!
zhū dé
biǎn dàn


dǒu
téng
xié
jìng

chōu
gēn
学认字词
一起来读读会认字吧!
朱德 扁担 同志 队伍 敌人 根据地 抽出 陡峭 草鞋 心疼 敬爱
识字方法
扌 + 旦 = 担
士 + 心 = 志
加一加
dàn
zhì
学认字词
舌 + 攵 = 敌

上下结构:
志、军、常、每
左右结构:
敌、非、战
独体字:

半包围结构:
同、戴






写字方法:
一看结构,
二看占格,
三看笔顺。
书写生字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dài

半包围结构
shì

主笔是斜钩,运笔较长,被包围部分“田”“共”均宜扁而小。
独体字
首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竖画写在竖中线上,末笔横画比首笔横画稍短。
书写生字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
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
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时间:
人物:
自由读第1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危险
品读课文
地点:
1928年
井冈山
朱德同志、毛泽东同志、红军队伍
1928年,朱德、陈毅带领革命队伍,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跟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两军会师以后,接连打了几次胜仗,蒋介石十分生气,就调动部队对井冈山进行“联合会剿”,实行经济封锁,即切断外界对井冈山生活用品的供给,阻断粮食运到山里,妄图把红军战士围困在井冈山。
资料袋
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生活艰苦,粮食不够吃。
品读课文
在这危急关头,红军战士没有扛起枪和敌人打仗,反而拿起了扁担去挑粮,这是为什么呢?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找找原因,用横线画出来。
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想把红军围困在井冈山的阴谋,战士们不仅要加紧练兵,从军事上做好准备,还要储备足够的军粮,做好后勤物资保障。由于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就必须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资料袋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这是一条怎样的挑粮之路呢?面对这样的挑粮之路,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呢?

体现了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勇气和热情,表现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品读课文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朱德同志是怎么挑粮的?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品读课文
“白天、晚上”说明了朱德同志一刻也没有休息。“整夜整夜”说明了他夜晚工作时间长,比战士们更辛苦、更劳累,同时也说明了当时形势非常严峻。


▲ ▲
▲ ▲ ▲ ▲
同甘共苦
战士们看到他那么辛苦是怎么做的?朱德同志又是怎样做的?
品读课文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深切关心
▲ ▲
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
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的原因:
①为了在扁担上作记号,表明这是朱德专用的扁担,任何人都不能拿走;②为了不让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③为了表明自己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品读课文
朱德的扁担
敌人在山下
当时的背景和形势
红军在山上
以身作则
战士们争着去挑粮
来回五六十里
穿着草鞋
戴着斗笠
挑起粮食
战士们心疼朱德同志,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同志找来新的扁担
同甘共苦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挑粮
结构梳理
山高路陡
受到爱戴
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再藏他的扁担
文章主旨
本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储备足够的粮食,一起到茅坪挑粮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拓展延伸
朱德一生对兰花情有独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对兰花的钟爱始终如一。兰花不仅给朱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也使人们看到了他充满生活情趣、感情细腻的一面。
早年在云南从军之时,朱德就已经开始喜欢兰花了。1928年,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井冈山茨坪东南的山中盛产各种兰花,特别是井冈兰,人称“兰花坪”。朱德常在闲暇时去山里寻花赏花。朱德爱兰的故事在井冈山广为流传,留下了“当年朱军长引种兰花,香飘湘赣边界八百里”的佳话。
朱德一生共创作了约40首咏兰诗词,这些诗词真切反映了朱德寻兰、养兰、赏兰过程中的所感所悟。他一生为追求和实践真理而矢志奋斗,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淡泊名利、襟怀坦荡,就如那质朴高洁、弥久芬芳的兰花!
朱德元帅的兰花情怀
课后作业
1.把《朱德的扁担》讲给家长听,并说说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2.搜集红色故事,和同学们分享交流。
学习目标:
你的目标达成了吗?
认识 “朱、德”等15个生字,会写“同、志”等10个字,会写“同志、红军”等10个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学习运用动宾短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