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件(共46张PPT)2025-2026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件(共46张PPT)2025-2026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回忆
鲁迅先生
萧红
★积累重点字词、成语,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细节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品味本文细腻的语言。
★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以及作者对鲁迅由衷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我们的目标
我们要完成的事
1.积累生字词,积累文体知识,夯实语文基础
2.在了解本文内容后,为鲁迅先生设计一张画报;
3.书写阅读感言。
我们要完成的事
默读全文,圈画不懂的生字词,积累生字词
qián
wěn
yán
sou
lèi
lüè
ti
pōu



























yāng
ō

生字词积累
堵塞
边塞
活塞
()
()
()


sài
sāi

差不多
差别
出差
参差
大病差后
()
()
()
()
()
chà
chā
chāi

chài
生字词积累
注意两个多音字
嘱咐
会心
存心
抹杀
展然
深恶痛绝
不以为然
叮嘱,吩咐。
已经领会,明白对方的意思了。
心里怀有的念头。
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心绪)舒展的样子。
指对某人或某物厌恶、痛恨到极点。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生字词积累
文体知识
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
亲笔回忆录
回忆录
口述回忆录
回忆录主人公亲笔撰写的个人回忆录
>
>
即回忆录主人公不是亲笔撰写,而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的方式。
>
>
萧红,原名张迺(nǎi)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她的一生在苦难中挣扎、抗争,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萧红(1911-1942)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中篇小说:《生死场》《小城三月》等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等
散 文:《天空的点缀》《在东京》等
知人论世
我们要完成的事
对于鲁迅先生,大家一定不陌生,现在请你用词语或者句子说说你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脾气不好
果敢
一心为国为民
伟大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很凶
我们要完成的事
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
弃医从文,以笔为箭,横眉冷对千夫指,直插敌人的心脏。
作为《新青年》报的作者,针砭时弊,写出大量文章直面抨击国民党反动派,扛起新文化运动的大旗。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是革命斗士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时间就是生命,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
我们要完成的事
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
是金句大师
夜里睡不着,又计划着明天吃辣子鸡,又怕和前回吃过的那一碟做得不一样,愈加睡不着了。
——《集外集》
我时常有点心,有客来便请他吃点心;最初是“密斯”和“密斯得”一视同仁,但密斯得有时委实利害,往往吃得很彻底,一个不留,我自己倒反有“向隅”之感。如果想吃,又须出去买来。于是很有戒心了,只得改变方针,有万不得已时,则以落花生代之。这一著很有效……
——《华盖集续编》
我常常宣传杨桃的功德,吃的人大抵赞同,这是我这一年中最卓著的成绩。
——《在钟楼上》
我们要完成的事
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
是深夜吃货
如何气定神闲地吐槽别人的文章写得不行?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就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 ——《估学衡》
如何反击“你行你上”的抬杠言论?
譬如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坏,他固不应该将厨刀、铁釜交给批评者,说道你试来做一碗好的看。——《热风》
鲁迅不仅怼别人,也怼自己,当然,我们常常把这称为“自嘲”,因为灵魂有趣,所以不端着也不拘束。
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它),想除去他(它),而不能。——《致李秉中》
我们要完成的事
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
是怼人大师
在“怼”这事上,鲁迅就没输过。都知道鲁迅的“毒舌”,多是抨击封建礼教。可是,百年后的今天,他的“毒舌”依旧不过时。
鲁迅(1881—1936年)
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毛泽东曾称赞,“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世人称之为“民族魂”。
我们要完成的事
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
小说集
散文集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杂文集
《野草》
《南腔北调集》
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我们要完成的事
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
我们要完成的事
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
来看看大家为鲁迅先生做的人物卡
姓名 籍贯 字 笔名 爱好
生平经历
外貌特点
评价 代表作品
主要贡献
周树人
浙江绍兴
豫才
鲁迅
写文章、美食
11岁入读三味书屋
17岁入读江南水师学堂
21岁赴日本留学
23岁,仙台学医
25岁弃医从文
他的头发一根一根的直立起来,胡须浓密极了,像极了隶书的“一”字。一袭长衫,一只烟斗是鲁迅先生的标志性打扮。
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白话文的开创者。
28岁归国任中学教员
31岁任教育部科长;
37岁发表《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45岁抨击“三一八惨案”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笔尖下的民族魂,
文字中的觉醒力量。
我们要完成的事
以上是我们知道的鲁迅先生,现在看看萧红笔下的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萧红回忆了鲁迅先生的14个片段,这14个片段就像一张张照片,将一个生活化的鲁迅先生展现在我们面前。请再次阅读全文,注意圈点勾画批注,用以下格式,加以概括。
格式: 人物+事件
示例: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1)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2)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

>
>
(1)
>
>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

>
>
(2)
>
>
鲁迅先生送客及吃饭

>
>
(3-13)
>
>
鲁迅先生开玩笑

>
>
(14-17)
>
>
鲁迅先生会心的笑

>
>
(18-23)
>
>
我们要完成的事
我们要完成的事
鲁迅先生读青年的信

>
>
(24-26)
>
>
鲁迅先生处理校样

>
>
(27-30)
>
>
鲁迅先生的忙碌

>
>
(31-34)
>
>
鲁迅先生夜里看电影

>
>
(35-40)
>
>
鲁迅先生的休息

>
>
(41-42)
>
>
我们要完成的事
鲁迅先生待客和工作
十一
>
>
(43-54)
>
>
鲁迅先生尝鱼丸
十二
>
>
(55-60)
>
>
鲁迅先生认真包书
十三
>
>
(61-63)
>
>
鲁迅先生病后的工作
十四
>
>
(64-67)
>
>
我们要完成的事
以上是我们概括出来的事件,现在我们来加以分类。
① 神情姿态
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
② 日常起居
送客吃饭、吃鱼丸、包书
③ 待人接物
读青年来信、处理校样、陪客人
④ 休闲娱乐
开玩笑、看电影、翻书休息
⑤ 工作习惯
深夜工作、病中工作
我们要完成的事
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
从 中,我看到一个 的鲁迅先生
请大家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生活片段 形象特征
片段1: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片段2:鲁迅先生
干练敏捷,干脆利落
片段3:鲁迅先生待客和饮食情况
热情周到,尊重妻子
片段4:鲁迅先生和“我”开玩笑
幽默风趣
走路很轻捷
我们要完成的事
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鲁迅先生——
生活片段 形象特征
片段5:天气放晴,鲁迅先生会心的笑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片段6:鲁迅先生 
关爱青年,严格要求
片段7: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原稿、校样满不在乎
淡泊名利,不拘小节
片段8:鲁迅先生的妻子许先生是忙碌的
辛勤、忙碌
片段9:夜里看完电影,鲁迅先生坐在路边等车
先人后己,平静慈祥
片段10:鲁迅先生的休息方式——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
热爱工作,珍惜时间
片段11:鲁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和彻夜工作
真诚待人,忘我工作
片段12:鲁迅先生亲自验证海婴的鱼丸是否新鲜
尊重孩子,实事求是
片段13:鲁迅先生包书整整齐齐
一丝不苟,认真细致
片段14:鲁迅先生带病拼命工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认真展读青年的来信
我们要完成的事
综合以上我们的认知,这是一位很普通,很平凡的鲁迅先生。
思考:作者的内容选材上有些什么样的相似之处和特点?
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摄取了14个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片段,借助这些丰富的生活片段,共同拼接和描画出充满生活气息的鲁迅形象。
我们要完成的事
琐碎的生活小事,要怎么写,才能写得如此生动有趣?
描写。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这是夸张的写法,豁达爽朗、平易近人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外在的行为,表现的是鲁迅先生内心的坦诚、质朴和无私。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我们要完成的事
两个"嘱咐"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待朋友和青年人的热诚、周到和细心。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拌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我们要完成的事
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做的韭菜合子还是吃得开心,体现出他简单随和、体恤小辈的性格特点。在饭桌上询问许先生自己能不能再吃几个,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的尊重与爱意。
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对青年人写信太草率深恶痛绝体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的严格要求。但他仍然展读每封来信,这是对青年的深切关爱。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毫不在意自己的原稿和校样流落在哪、做什么用,体现出他淡泊自处、谦逊宽厚的品质。
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许先生倒很生气。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
这句话既说明了鲁迅先生珍惜时间,也表现出鲁迅先生对读书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所以翻一翻书就足够舒适,如同休息。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这三段文字犹如特写镜头,刻画了鲁迅先生深夜坐着工作的情景。作者的描写体现出鲁迅先生夜里工作至天明时间之长,工作之刻苦,表现了鲁迅背影的“黑大”。鲁迅就像一个斗士在漫漫黑夜里孤独而坚忍地战斗,用自己坚强的意志迎接黎明。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吃鱼丸子”这件事虽小,但表现了鲁迅先生尊重孩子、实事求是的品质。
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迅先生说: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鲁迅先生既有不惧死亡的坦然,又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无私奉献精神。
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在作者萧红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具人情味的鲁迅。这些细微之处写出了鲁迅先生乐观开朗、平易近人、幽默严谨的个性和坚忍刻苦、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要完成的事
综上所述,请为我们要完成的画报准备一段文字,详细阐述你对鲁迅先生的认知。
注意鲁迅先生在文中的多重身份极其形象。
一位呵护、了解孩子的父亲
一位尊重、体贴妻子的丈夫
一位热情开朗的朋友
一位关怀慈爱的家人
一位关心、栽培青年的师长
一位淡泊名利、忘我工作的作家
我们要完成的事
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的?”但就是这样一篇片段之间没有太强的逻辑关系,甚至略显琐碎的文字,却成为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你喜欢这样的写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我们要完成的事
我们要完成的事
本文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作者看似随意,甚至略显琐碎,但作者倾注满腔真挚,善于摄取生活中的细节反映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一改人们心目中“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令人敬佩。
本文写于1939年,距鲁迅先生逝世已经三年了。文中寄寓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
在萧红眼中,鲁迅既是文学和思想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长者,也是让人信任亲近的朋友。虽然本文看似琐碎,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和深切的怀念。
我们要完成的事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总 结
了解不一样的鲁迅先生之后,你想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请在画报中的写下你的感言,不少于200字。
我们要完成的事
自题小像
鲁 迅
灵台①无计逃神矢②,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①灵台:心。②神矢:爱神的箭。
【赏析】这是一首言志诗,诗人运用顿挫跳跃的笔法,有曲折、有波澜、有起伏地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抒发得深刻真切。全诗先写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继写由热爱而引起对处在“风雨如磐”之中的祖国的忧虑;再写由忧虑而感到“寄意寒星荃不察”,觉察到自己的心意不能传递给祖国同胞,于苦难中将他们唤醒,心情不免有些沉重;最后跃上一个新的高峰,激昂慷慨,热血沸腾,迸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最强音,充满着激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