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蝌蚪找妈妈 课件(共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小蝌蚪找妈妈 课件(共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新课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池塘里黑乎乎、长着小尾巴的小家伙吗?它们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却不知道妈妈是谁。这些可爱的小蝌蚪,每天都在水里着急地打听:“我的妈妈在哪里呀?” 想知道它们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小伙伴,又怎样找到妈妈的吗?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开启奇妙的寻找之旅吧!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蝌蚪的故事?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1.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学生齐读)
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课文标小节号。
3、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4、想一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了谁?
会认字
池塘 脑袋 黑灰色 游哇游
教小鲤鱼捕食 迎上去 阿姨
乌龟 头顶 披着 鼓着
tánɡ
nǎo dɑi
huī
jiāo

yínɡ
ā yí
ɡuī
dǐnɡ

ɡǔ

鼻音
后鼻音



加一加
池塘



捕鱼
jiāo
jiào
多音字
教书
教室

反义词。
长——短 宽——窄 快活——烦恼
低头——抬头 雪白——乌黑
近义词。
快活——快乐 连忙——急忙
摆动——摇动 天天——每天
会写字
找两哪宽顶
眼睛肚皮跳
zhǎo
liǎnɡ
dǐnɡ
yǎn
jīnɡ


tiào

kuān
再读课文:
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
小蝌蚪找妈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在第2自然段中找一找,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遇见了谁?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找食吃。小蝌蚪迎上去问 :
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小蝌蚪游哇游,
过了几天,又长出了
两条前腿。他们看见
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
腿在水里游。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乌龟笑着:“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起虫来顶呱呱。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他们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
妈妈,妈妈!
四条腿
宽嘴巴
你们猜小蝌蚪能找到妈妈吗?
乌龟耐心纠正,并提供了更详细的线索:“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进一步帮助小蝌蚪明确妈妈的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向最终团聚迈进。
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妈妈?乌龟的回答对小蝌蚪的寻找有什么帮助?
回答:因为小蝌蚪刚长出前腿,看到乌龟有“四条腿”,符合鲤鱼妈妈之前的提示,就误以为找到了妈妈。这反映出他们认知还不完全,容易根据部分特征判断。乌龟的回答不仅澄清了误会,还补充了“大眼睛”“绿衣裳”的关键特征,让小蝌蚪对妈妈的形象有了更完整的认识,为最终找到妈妈奠定了基础。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1)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尾巴变短了。
(2)小蝌蚪看见了谁?它是什么样子的?
一只大青蛙。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经历了长出后腿、前腿,再到尾巴变短,身体逐渐接近青蛙的模样。他们游到荷花旁,终于看到了那只“披着绿衣裳、鼓着大眼睛”的大青蛙——也就是他们的妈妈。作者通过细致的外形描写,让读者一眼就能认出这是真正的青蛙,也为小蝌蚪即将相认的感人场面做好了铺垫。
分角色读第5自然段。找到妈妈后,小蝌蚪是怎么做的?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
高兴
“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青蛙的外形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披着”“露着”“鼓着”三个动词连续使用,节奏鲜明,画面感强。颜色词“碧绿”“雪白”对比鲜明,让青蛙的形象更加清晰、鲜活,也突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此时小青蛙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找找第5自然段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 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从这段中的你能体会到小青蛙的什么心情?
“游过去、叫着”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愉快心情。“笑着说”突出了青蛙妈妈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
这段话是《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高潮和圆满结局。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并在妈妈的肯定下意识到自己已经“长成青蛙了”。通过“跳”上荷叶的动作,他们完成了从水生到半陆生的转变,象征着成长的完成。母子相认的温馨场面,不仅带给读者情感上的满足,也传递了成长、归属与亲情的深刻主题。
问题:为什么小蝌蚪要“跳”上荷叶?这个动作在故事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回答:因为青蛙是两栖动物,不仅能游泳,还能跳跃,生活在荷叶上。小蝌蚪“跳”上荷叶,标志着他们彻底告别了只能游泳的蝌蚪阶段,完成了向青蛙的转变。这个动作不仅是身体能力的体现,更象征着成长的完成和身份的认同。同时,跳上荷叶也意味着他们回到了妈妈的身边,实现了团聚,是故事情感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我们小蝌蚪的尾巴已经完全消失,彻底变成了真正的小青蛙。他们不再需要寻找妈妈,而是跟着妈妈一起承担起捉害虫的责任。这不仅标志着他们生理上的完全成熟,也象征着他们角色的转变——从被保护的孩子成长为保护庄稼的“小卫士”,体现了成长与责任的主题。
“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成长不仅意味着外形的变化,更意味着承担责任。小青蛙从寻找妈妈到跟随妈妈劳动,完成了从“被爱”到“付出”的转变。这不仅展现了生物成长的自然规律,也传递了“学会本领,服务他人”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树立责任感。
趣味小结
给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排序
(3)
(1)
(5)
(2)
(4)
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还变成了能跳能捉虫的小青蛙,是不是特别神奇?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知道了青蛙成长的秘密,还告诉我们:遇到困难别放弃,坚持就能找到答案。回家后,大家可以和爸爸妈妈分享这个故事,再去观察一下身边的小动物,看看它们成长中还有哪些有趣的变化哦!
课堂总结
1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变短
蝌蚪

青蛙
给下列红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脑袋(dài dai) 灰色(huī ɡuī)
欢迎(yínɡ yín) 请教(jiāo jiào)
乌龟(ɡūi ɡuī) 宽阔(kān kuān)






那( )
哪( )
那边
哪里
比一比,再组词。
孩( )
该( )
孩子
应该
皮( )
披( )
肚皮
披着
文章以找妈妈为线索,用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告诉了我们从小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小结
作业:
1.抄写生子词;
2.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