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三单元第1课 采集环境温度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三单元第1课 采集环境温度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三单元第一课
采集环境温度
从感知到守护
01
情境启程:植物守护召唤
第三单元第一课
采集环境温度
争做“植物守护神”
湖南某中学植物实验室里,不同植物对环境温度有着严苛要求。我们如何拥有“感知温度”的超能力,来保护这些珍贵的生命?
谁是合格的“植物守护神”?
实验室里,对温度敏感的植物状态不佳,而人工巡检总有滞后与盲区。
核心问题:
我们如何拥有“感知温度”的超能力,来保护这些植物?
本课任务:亲手制作一个会显示的温度采集器,让技术持续守护生命!
02
目标与原理探秘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
信息意识
认识温度数据价值与传感器作用。
计算思维
理解传感器原理与数据采集流程。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动手制作一个会显示的温度采集器。
信息社会责任
树立合理使用技术、减少误差的责任感。
探索:机器的“感官”
温度采集器是一个用来采集环境温度数据的机器,是物联网的“眼睛”和“皮肤”。
感知层
(传感器)
网络层
(数据传输)
应用层
(数据处理)
物联网通过机器采集数据,实现万物互联。
能量加油站:认识DHT11
DHT11是一个集成化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就像一个功能完整的“感官”模块。
测温元件:核心部件,感知温度变化。
电阻式感湿元件:同步感知环境湿度。
单片机:处理数据并输出数字信号。
写一写:温度是如何被“感知”的?
温度变化
(环境)
电阻值变化
(NTC热敏电阻)
电压变化
(电信号)
示数变化
(液晶屏)
核心原理: NTC热敏电阻 的特性是 温度升高,电阻下降
03
动手实战:打造会说话的温度计
合作探究:打造会“说话”的温度计
小组合作,完成硬件连接、程序编写、数据测试,让你们的温度计“开口说话”!
硬件连接师
主程序员
测试员
记录员
第一步:硬件搭建
按照接线图,将DHT11传感器与主控板正确连接,搭建数据采集的物理通路。
思考题:
数据从传感器到屏幕,经过了哪些“关卡”?
第二步:设计大脑——编程逻辑
请根据描述,补全算法流程图,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计算思维。
开始
初始化
定义变量
显示变量
【循环开始】
延迟3000ms
读取传感器
更新变量
第二步:设计大脑——编程逻辑
请根据描述,补全算法流程图,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计算思维。
开始
初始化
定义变量
显示变量
【循环开始】
延迟3000ms
读取传感器
更新变量
第三步:编写程序
将流程图转化为代码,让温度计“活”起来。
# 1. 初始化传感器 dht11 = DHT11(pin=Pin(2))
# 2. 定义变量 temp = 0
# 3. 显示初始值 display(temp)
# 4. 循环读取与更新 while True:
# 延迟3秒 sleep(3000)
# 读取传感器数据 temp = dht11.temperature()
# 更新显示 display(temp)
第四步:运行调试与数据记录
运行程序,观察数据,并如实记录。
时间/s 10 20 30 40 50 60
自然环境温度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人为扇风温度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04
数据洞察与责任反思
议一议: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问题思考
哪种环境下温度波动更大?为什么?
如果结果与预期不同,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我们的实验中存在哪些误差?
能量加油站:误差
偶然误差:不可避免的微小波动。
系统误差:传感器精度导致。
人为误差:操作失误, 可以且应该避免 。
技术精度有限,但我们的责任心无限。
拓展:为何“舍近求远”?
问题:很多开发板自带温度传感器,为什么我们还要用外接的DHT11?
答案:开发板自带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 芯片自身温度 ,易受主板发热影响,测量 环境温度不准确 。DHT11专为 环境监测 设计, 精度更高 。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工具,是信息社会责任的体现。
本课总结
感知
DHT11
NTC
电阻变化
行动
连接
变量
循环
显示
思维
物联网
计算思维
误差分析教学教案设计
总第 09 课时
课 题 名 称 采集环境温度
学习目标 (包含学科核心素养) 认识到环境温度数据在智能栽培中的价值,理解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作用。 能够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数据采集与显示的编程逻辑。 动手搭建温湿度采集器,实现数据采集与显示功能,并进行调试与优化。 理解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合理使用技术、减少误差的责任意识。
问 题 类 型 学生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用传感器来采集温度,而不是直接用手感觉? 温度传感器是怎么把温度变化变成数字信号的? 为什么采集温度要每3秒一次,不能更快或更慢吗?
学科问题 NTC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导致误差?如何分类这些误差? 为什么在植物栽培实验中通常不使用开发板自带的温度传感器?
教师问题 1.如果我们把传感器的采集频率从3秒改成1秒,会对数据结果有什么影响? 2.你能解释一下NTC热敏电阻是如何通过电压变化来反映温度变化的吗?
问题系统 (星号标出核心问题) 1.NTC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2.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导致误差?如何分类这些误差? 为什么在植物栽培实验中通常不使用开发板自带的温度传感器?
问题探究流程 导(问题引导)、学(自主探究)、探(合作探究)、测(课堂检测)、拓(知识拓展)
导(问题引导): “聚焦”情境:(播放一段快节奏视频)展示湖南某中学植物实验室里各种对环境温度有不同要求的植物,以及管理员老师忙碌穿梭的场景。画面突然定格在一位对温度变化敏感、即将枯萎的植物上。 教师提问(核心问题):“同学们,如果我们就是实验室的管理员,我们如何像超级英雄一样,拥有‘感知温度’的超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保护这些植物?” 知识点:物联网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价值;温度采集的必要性。 引导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提出“用手摸”、“用温度计”等方法。 教师追问:“用手摸能每时每刻监控吗?能同时监控所有区域吗?当温度超出范围时,能自动报警吗?”——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工方法的局限性,从而引出需要一个智能的、自动的“环境温度采集器”。 衔接:今天,我们就来亲手打造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植物守护神”——环境温度采集器。 学(自主探究): 任务驱动:每位学生化身“硬件工程师”,研读“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的技术手册(即教材中的“能量加油站”和“写一写”部分)。 知识点:DHT11传感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NTC热敏电阻的特性;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 自主探究任务清单: 阅读与理解:阅读“能量加油站”,找出DHT11内部包含哪三个关键部分?(答案:测温元件、电阻式感湿元件、单片机) 完成“写一写”:根据文字描述,完成流程图填空。 答案: 温度变化(D. 环境) 电阻值变化(B. NTC热敏电阻) 两端电压变化(B. NTC热敏电阻) 示数变化(A. 液晶显示屏) 原理阐述:尝试用一句话向你的同桌解释,温度传感器是如何“感觉”到温度变化的?(参考答案:温度变化引起NTC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而导致其两端电压变化,这个电压信号被处理成数字信号,我们就读到了温度值。) 教师角色:巡视指导,对共性问题(如NTC阻值与温度的关系)进行简短澄清。 探(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小组(4-5人)合作,完成“环境温度采集器”从硬件连接到软件编程、再到数据测试的全过程。小组角色可分配为:硬件连接师、主程序员、测试员、记录员。 知识点:硬件连接;编程逻辑(初始化、定义变量、循环采集、显示更新);数据记录与分析。 合作探究步骤: 硬件搭建(对应教材“实践1-2”): 任务:根据教材图示,将DHT11传感器正确连接到主控板的指定引脚(如P21)。 探究问题:观察连接图,数据从传感器到屏幕,经过了哪些“关卡”?(答案:传感器 → 主控板引脚 → 主控板处理 → 液晶显示屏) 编程实现(对应教材“实践3”与“设计”): 任务:补全教材中的算法流程图,并合作编写Python程序。 流程图补全关键点(答案): 开始 → 初始化传感器/屏幕 → 定义变量:温度数据 = 0 → 屏幕显示温度数据 → 延迟3000毫秒(3秒) → 读取传感器温度值,更新“温度数据”变量 (箭头返回至“屏幕显示温度数据”步骤,形成循环) 编程挑战:主程序员带领组员逐行编写代码,重点理解“循环”和“变量更新”的意义。 数据采集与“议一议”(对应教材“运行调试”与“议一议”): 任务:运行程序,完成教材中的两组数据记录表(自然状态 vs 人为扇风)。 数据分析与讨论(“议一议”深化): 问题一: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范围),比较哪种环境下温度波动更大?为什么?(答案:人为扇风环境下,由于空气流动加剧热交换,温度波动更大,方差值通常更高。) 问题二:各组分享“人为影响”操作,如果某组扇风后温度反而升高了,可能是什么原因?(引导思考:手扇风带来的热源、传感器位置、扇风方向等。) 问题三(结合“能量加油站:误差”):在我们的实验中: 偶然误差:可能是一次读数时微小的气流扰动。 系统误差:可能是DHT11传感器本身的精度限制。 人为误差:可能是接线松动、记录数据时看错数字。 哪些可以避免?(人为误差可以通过仔细操作来避免。) 四(课堂检测): 1.选择题:NTC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会怎样?(B)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判断题:在编程中,变量“温度数据”只需要定义一次,就可以在循环中反复使用和更新。(√) 填空题:环境温度采集器每3秒采集一次数据,这是通过程序中的 循环 模块实现的。 五、拓(知识拓展): 情境:教师展示一块常见的开发板(如ESP32、Arduino Uno),指出:“同学们,其实很多开发板本身就自带温度传感器,我们为什么还要额外连接一个DHT11呢?” 知识点:传感器精度与应用场景的匹配。 探究任务: 学生查阅资料或根据已有知识猜测原因。 揭示答案:开发板自带的温度传感器通常用于监测芯片自身温度,以防止过热。它受到主板元件发热的严重影响,测量环境温度非常不准确。而DHT11是专门为测量环境温湿度设计的,精度和可靠性高得多。 引申思考:“所以,在选择技术方案时,我们不能‘贪图方便’,而要像一名真正的工程师一样,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工具。这就是‘信息社会责任’的体现——用最合适的技术解决问题。”
板 书 设 计 采集环境温度
区域一:核心问题 区域二:原理探究(感知) 如何智能感知环境温度? 环境 → NTC热敏电阻 → 电阻↓(温升) → 电压变 → 数字信号 区域三:实现流程(行动) 开始 → 初始化(传感器、屏幕) → 定义变量温度数据 → 循环:【屏幕显示】 → 延迟3秒 → 【读取传感器并更新变量】 区域四:关键概念 物联网感知层:传感器的“感官” 变量:会变化的量 误差:偶然(不可免)、系统(不可免)、人为(可免)
教 学 反 思
通过植物枯萎的“危机”情境和角色扮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使知识学习不再是枯燥的步骤,而是有意义的创造。 从导入的核心问题,到自主探究的“写一写”,再到合作探究中关于数据、误差的深度“议一议”,问题层层递进,有效引导学生从识记、理解走向分析、应用与创造,培养了计算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 合作编程与调试环节是本节课的高潮,也可能成为时间的“瓶颈”。对于基础较弱的班级,需考虑提供更细致的代码片段脚手架,或适当延长课时,以确保所有小组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第三单元第一课《采集环境温度》课堂检测
一、 选择题(共5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
(简单) 1. 我们本节课使用的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内部不包括以下哪个元件?( )
A. 测温元件
B. 电阻式感湿元件
C. 液晶显示屏
D. 单片机
(中等) 2. 关于NTC热敏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其电阻值也随之升高
B. 温度变化引起其电阻值变化,进而导致电压变化
C. 它直接输出数字信号给显示屏
D. 它的主要功能是检测土壤湿度
(中等) 3. 在编写环境温度采集器的程序时,让温度数据每隔3秒更新一次,我们主要需要使用以下哪个编程概念?( )
A. 定义变量
B. 条件判断
C. 循环结构
D. 随机数
(较难) 4. 在实验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即使用扇风人为降温,记录的温度值也比预期偏高且稳定。这种误差最可能是?( )
A. 偶然误差
B. 系统误差
C. 人为误差
D. 计算误差
(较难) 5. 制作植物栽培实验室的温湿度采集器时,一般不直接使用开发板自带的温度传感模块,主要是因为?( )
A. 开发板自带的模块无法编程
B. 开发板自带的模块功耗太高
C. 开发板自带的模块主要用于监测芯片温度,测量环境温度不准确
D. 开发板自带的模块不能连接显示屏
二、 判断题(共8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物联网感知层就像人体的感官,负责采集数据。
(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变量的值是一成不变的。
( )DHT11传感器能将环境的模拟温湿度信号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
( )在“开始采集”之前,我们需要先初始化传感器和主控板的连接。
( )连接硬件时,可以随意将传感器连接到主控板的任何一个引脚。
( )NTC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实验中,因为看错数字而记录错误的温度值,这属于偶然误差。
( )液晶显示屏的作用是将主控板处理后的温度数据可视化,让人能够看到。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C (解析:液晶显示屏是外部输出设备,并非DHT11传感器内部的元件。)
B (解析:这是NTC热敏电阻工作的核心物理原理。)
C (解析:循环结构用于重复执行某段代码,从而实现定时采集的功能。)
B (解析:误差稳定且单向偏离真实值,是系统误差的典型特征,可能由传感器本身精度或校准问题导致。)
C (解析:开发板自带温度传感器受主板元件发热影响大,专为监测芯片健康状况设计,而非精确测量环境温度。)
二、 判断题
√ (准确描述了物联网感知层的角色。)
× (变量的值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是可以被改变和更新的,例如温度数据这个变量。)
√ (DHT11是数字传感器,内部集成了模数转换功能。)
√ (初始化是确保硬件和软件正确通信的必要步骤。)
× (连接引脚需在程序中指定,必须按规范连接,不可随意。)
√ (这是NTC热敏电阻的基本特性。)
× (看错数字是操作失误,属于可以避免的人为误差。)
√ (准确描述了液晶显示屏在本项目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