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复习课件(共40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复习课件(共40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
*
*
综合知识体系构建
章节核心知识讲解
重难知识针对探究
学科内容定向拓展
CONTENTS
目录
1
2
3
5
4
综合练习应用拔高
*
*
综合知识体系构建
01
*
*
章节核心知识讲解
02
(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进程
(1)起步阶段(1978—1992)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改革开放的进程
(1)起步阶段(1978—1992)
对内改革
①农村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②企业改革: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对外开放
①关键步伐:1980年,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②格局形成: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后。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改革开放的进程
(2)新阶段、新水平(1992—2012)
对内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②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③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进程
(3)纵深推进阶段(2012—至今)
对内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进程
(3)纵深推进阶段(2012—至今)
对外开放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
(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的意义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个面貌)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三个飞跃)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一个重要法宝)
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一个必由之路)
⑤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两个关键一招)
(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3.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②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提出时间: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1)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年以后)
(2)主要内容:①工作中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②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提出“三步走”战略。
(3)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历史贡献: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时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年以后)
主要内容:①“三个代表”②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框架④确立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⑤推进党的建设
主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历史贡献: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
时间:党的十六大以后(2002年以后)
主要内容:①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③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主体: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历史贡献: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时间: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以后)
主要内容: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途径、必由之路)
①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同步富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提供理论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
①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动力)
①形成: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内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③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提供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5)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6)要求: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
*
重难知识针对探究
03
(一)全面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
地位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原因 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条件
目的 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步骤 第一步: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第二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第三步: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建立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第四步: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
成效 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至此,我国的对外开放城市已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我国真正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
意义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
(1)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只有这一理论而不是其他任何理论,能够及时科学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实践之问、时代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
(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品格,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严格地基于文本解读和学理推演而生成,而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深刻回答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
(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围绕着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深刻的理论创新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立足于国际舞台、富含时代气息的科学理论体系。
(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正确的理论、行之有效的理论。
(三)准确理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家。
(三)准确理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两个十五年”目标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三)准确理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两个十五年”目标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正确把握“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区别 含义 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势的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
内容 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 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自信 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 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
学科内容定向拓展
04
改革开放
作为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实现了 “四个面貌” 的历史性改变:中国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迈向富起来,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迈向小康富裕,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迈向执政能力现代化的执政党。这一进程中形成的 “十个结合” 宝贵经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智慧。
改革开放的历史定位
改革开放
具象化成就的实证支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激活了发展动能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经济特区成为开放窗口,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超 1000 万辆,成为全球首个达成此目标的国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 10 万列,货值超 4200 亿美元,印证了 “以开放促改革” 的成功。
改革开放
全球维度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既希望发展又保持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 “中国方案”。进博会意向成交金额连续增长、沙特伊朗复交中的中国担当,彰显了中国作为 “世界发展重要机遇” 的角色,印证了 “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的深刻内涵。
*
*
综合练习应用拔高
05
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是因为( )
①改革开放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③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相同,要一以贯之
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C
2.1978年12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这场伟大革命(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深刻影响了世界,为人类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方案
③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C
3.2025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7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它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
③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改革开放实现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A
4.2025年9月,某校开展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拥有“四个自信”好孩子为重点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下列选项符合此次活动主题的是( )
①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
②举办“科技小发明”竞赛,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中华文明精神内核
④邀请企业家分享创业经验,引导学生树立个人职业理想与奋斗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