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轮复习课件(共41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轮复习课件(共41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
*
*
综合知识体系构建
章节核心知识讲解
重难知识针对探究
学科内容定向拓展
CONTENTS
目录
1
2
3
5
4
综合练习应用拔高
*
*
综合知识体系构建
01
*
*
章节核心知识讲解
02
考点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的国情
(1)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仍然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
(2)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考点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2.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3.近代中国复兴之路的悲怆历程
(1)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2)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考点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3.近代中国复兴之路的悲怆历程
(3)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①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③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考点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考点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含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新”在哪
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
革命前途 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所属世界革命范畴 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考点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
(3)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考点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考点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考点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的原因
①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考点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4.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探索时期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考点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 时间 1956年9月
地位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考点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工业建设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建设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建设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医疗与科技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考点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4)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意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考点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
重难知识针对探究
03
(一)正确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起始时间 1840年鸦片战争后
原因 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西方列强的侵入
主要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基本特点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仍占有显著优势。
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③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④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
⑤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⑥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二)清楚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1)近代中国人的各种尝试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2)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的具体原因
①中国的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②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③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三)全面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三个阶级社会,这三个阶级社会的主要异同点如下: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2)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全面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的正确革命道路,广大革命先烈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
(4)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四)准确掌握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1)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维新思想等 马克思主义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等 无产阶级
革命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革命结果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最终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取得胜利
(四)准确掌握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社会主义革命
(1949-1956年)
区别 社会背景 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 资产阶级
革命动力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革命性质 资本阶级性质的革命 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根本任务 要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统治,走上民主发展的道路 消灭资产阶级,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
联系 ①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②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
(五)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五)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六)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
阶段 时间 著作 解决问题
萌芽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及同盟军的问题
形成 土地革命前、中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成熟 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联合政府》 作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丰富和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
(六)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
(2)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
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
学科内容定向拓展
04
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
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为建立民主制度而进行的革命,根据领导阶级和革命目标的不同,主要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大阶段,核心是解决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的历史任务。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及部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改良派)。
核心目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主要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领导,反封建反侵略,但缺乏科学纲领);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试图通过君主立宪实现民主,最终失败);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未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 年 - 1919 年)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
核心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主要事件:
五四运动(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国民大革命(1924-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打击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 年,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1931-1945 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解放战争(1945-1949 年,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
胜利标志: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 年 - 1949 年)
*
*
综合练习应用拔高
05
1.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A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
A.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
B.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C.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D.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
3.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迫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像沉重的枷锁,束缚着这个古老国度的手脚……中国人民遭受着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可谓是苦不堪言。然而,中国人民从未停止抗争。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推翻封建专制,实现自由
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赶走帝国列强,实现独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4.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提前超额完成,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人民群众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升、职工工资增长以及农民收入增加,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民生改善的深远影响。这表明“一五”计划( )
①使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②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C
5.近代以来,每当中国人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目标努力时,帝国主义必然会予以干涉,直至这种努力完全失败为止。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辛亥革命就是典型的例子。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就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又利用当时领导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篡夺了总统职位,窃取了胜利果实。可见,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因为( )
①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缺乏革命目标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并具有妥协性
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④帝国主义想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维护其特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