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质量检测02【测试范围:1-4单元】(答案+试卷分析)-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质量检测02【测试范围:1-4单元】(答案+试卷分析)-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6张PPT)
北师大版2024 三年级上册
期中质量检测【测试范围:1-4单元】
试卷分析
知识点分布
一、填空题 1 0.8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 0.75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3 0.75 两、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4 0.6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5 0.65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6 0.64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7 0.64 两、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8 0.65 两、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9 0.6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两、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两、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10 0.60 物体三视图的认识
11 0.55 从不同位置观察单个物体
二、知识点分布
二、选择题 12 0.95 两、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
13 0.85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长度的估测
14 0.85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15 0.80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16 0.75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17 0.75 两、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两、三位数的连减运算
18 0.65 两、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两、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19 0.65 千米的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时、分的认识及换算
20 0.64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21 0.64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知识点分布
三、判断题 22 0.8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3 0.64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24 0.75 两、三位数的连加运算;两、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两、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5 0.65 千米的认识
26 0.5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四、计算题 27 0.65 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有关0的乘法;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8 0.64 两、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两、三位数的连减运算
29 0.60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知识点分布
五、作图题 30 0.85 用直尺画线段;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31 0.75 长度的测量方法;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六、解答题 32 0.8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3 0.7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4 0.65 两、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5 0.64 两、三位数的一次退位减法
36 0.64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37 0.5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归总问题期中质量检测02 【测试范围:1-4单元】-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整体难度:一般
考试范围: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
试卷题型
题型 数量
填空题 12
选择题 10
判断题 5
计算题 3
作图题 2
解答题 6
试卷难度
难度 题数
较易 15
适中 23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一、填空题
1 0.85 从不同位置观察单个物体
2 0.85 两、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两、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两、三位数的连加运算
3 0.85 两、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4 0.85 两、三位数的连减运算
5 0.85 两、三位数的连加运算
6 0.8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7 0.8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8 0.65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9 0.65 质量单位的选择;长度单位的选择
10 0.65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1 0.65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
12 0.65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二、选择题
13 0.85 从不同位置观察单个物体;判断照片的拍摄位置
14 0.85 两、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5 0.8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16 0.85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17 0.8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18 0.65 两、三位数的连加运算;两、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19 0.65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长度的估测;厘米的认识
20 0.65 千米的认识;长度单位的选择;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1 0.65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22 0.6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三、判断题
23 0.85 两、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两、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4 0.85 两、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5 0.6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6 0.65 千米的认识;长度单位的选择
27 0.65 从不同位置观察单个物体;判断照片的拍摄位置
四、计算题
28 0.6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29 0.65 两、三位数的连减运算;两、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两、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加、减法验算
30 0.65 两、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两、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两、三位数的连加运算;两、三位数的连减运算
五、作图题
31 0.65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32 0.65 两、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两、三位数的连加运算
六、解答题
33 0.8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34 0.65 两、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5 0.65 两、三位数的连减运算
36 0.65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7 0.6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8 0.65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图形与几何 1,8,9,10,11,13,19,20,21,26,27,31,36
2 数与代数 2,3,4,5,6,7,9,10,12,14,15,16,17,18,22,23,24,25,28,29,30,32,33,34,35,36,37,38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02
(测试范围: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第1-4章)
(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每题1 分,共 29分)
1.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左面的冰箱,每次最多能看到( )个面。
2.淘气家6~9月份每个月的用电量如下表:(单位:千瓦时)
6月 7月 8月 9月
电量/千瓦时 136 112 167 143
淘气家第三季度(7月份至9月份)的用电量是 千瓦时,如果淘气家5月底电表的读数为372,那么6月底淘气家电表的读数为 千瓦时。
3.淘气家八月份节余406元,七月份节余的钱比八月份少58元,淘气家这两个月一共节余( )元。
4.人体骨骼由颅骨、躯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组成。一个成人的全身有206块骨骼,其中颅骨29块,躯干骨( )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5.果园有142棵梨树,337棵桃树,465棵苹果树,这三种树一共有( )棵。
6.在计算40-8×4时,应该先算( )法,再算( )法,计算结果是( )。
7.把3×4=12,24+12=36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要使6×8-4先算减法,算式应变为( )。
8.如图,从( )面看是。(选填“前”“后”“左”或“右”)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块橡皮厚1( ) 爸爸的体重75( )
一辆大卡车的载重量为5( ) 小华身高是13( )
漯河与北京相距约810( )
10.在括号里填上“>”“<”或“=”。
1千米( )100米 35-30÷5( )1 16+43-27( )16+(43-27)
2毫米( )2厘米 (8+1)×4( )32 32÷8-4( )32÷(8-4)
11.刻度尺中,1厘米中有( )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 );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适合用( )作单位。
12.计算37-24÷6时,先算( )法,得数是( ),再算( )法,最后结果是( )。
二、选择题(共10分)
13.一天下午,琪琪先参加了校运会200米比赛,然后又参加了400米比赛,摄影师在同一位置拍摄了她参加这两场比赛的照片(如图)。你认为琪琪参加400米比赛的照片是哪一张?( )
A.照片1 B.照片2 C.无法确定
14.下列算式中,与743-322-264相等的是( )。
A.743-322+264 B.743-(322-264) C.743-(322+264) D.743+264-322
15.计算4×(5+3)时,迎迎忽略了括号,计算结果和正确结果相比,( )。
A.相等 B.少9 C.多9
16.刘大叔养了35只羊,是牛的7倍,羊比牛多多少只?列式为( )。
A.35-35÷7 B.35÷5+35 C.35×7-35
17.三年级6个班的同学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买了一些书包,平均每个班买14个后,又多出6个,一共买了( )个书包。
A.90 B.85 C.95
18.一辆自行车868元,哥哥每月攒185元,至少需要攒( )个月才能买一辆自行车。
A.3 B.4 C.5
19.保护眼睛从小做起,看书时正确的做法是:眼睛和书本的距离约( )。
A.30毫米 B.30厘米 C.30分米
20.盼盼从家出发骑自行车去科技馆参观,她家到科技馆大约是2( )。
A.毫米 B.分米 C.千米
21.小刚身高13分米,爸爸比小刚高35( )。
A.米 B.厘米 C.分米
22.下面算式中,先算减法的是( )。
A.(26-12)÷2 B.55-8×3 C.15+19-12
三、判断题(共5分)
23.某灯泡厂研发了一种新型节能灯泡,第一批生产了387个,第二批生产的数量比第一批多153个,灯泡厂这两批一共生产了927个新型节能灯泡。( )
24.甲数比乙数多90,甲数是252,甲、乙两数的和是342。( )
25.92-26-54与92-(26+54)计算结果相同。( )
26.叔叔去28千米外的地方,坐飞机去比较合适。( )
27.同一个物体,离得远看到的就小,离得近看到的就大。( )
四、计算题(共24分)
28.直接写出得数。
15+46= 800-80= 420-90= 72÷9= 7×4-20=
58+19= 70-45= 18÷9+58= 8×4= 3×9+16=
29.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56+329= 634-399-125= ★1000-(532+368)=
30.脱式计算。
165+387-364 624-108+326
113+432+284 824-353-179
五、作图题(共12分)
31.图中,淘气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在括号内打“√”。
32.下图是李叔叔坐动车从上海到温州各大站的沿线情况,请根据以下信息完成题目。
(1)这辆动车从上海到温州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2)这辆动车已经行驶了400千米,用“▲”在图上标出它的大致位置。
六、解答题(共20分)
33.张阿姨用外卖软件帮同事订餐,订了1份38元的钵钵鸡和3份8元的鸡丝凉面,免配送费和包装费,一共花了多少元?
34.教师节快到了,三(1)班的孩子们准备折500只千纸鹤送给老师。第一天折了279只,第二天折了195只,还差多少只才能完成任务?
35.星期天,妈妈去超市购物,出门前妈妈的微信钱包里有690元。这一天购物账单如下,微信支付后,妈妈的微信钱包还剩多少钱?
人人乐超市 支出265元
果蔬超市 支出118元
36.工厂要用如下图所示的纸盒包装碗,纸盒的高度是2分米,将碗摞起来放进包装盒中,最多能放下多少个碗?
37.三(1)班有男生和女生各18人参加队列和团体操表演。
(1)队列表演时,平均每行站几人?
(2)团体操表演时,36人能组成多少个图案?
38.超市举行促销活动,原价8元一块的香皂,现在“买三送一”。
(1)王阿姨买这种香皂花了48元,一共得到几块?
(2)现在每块香皂比原价便宜几元?
《期中质量检测02 【测试范围:1-4单元】-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参考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C B A A C B C B A
1.3
我们从冰箱的一个面观察,只能看到它的1个面,从它的边缘观察,能看到它的2个面,从它的一个顶点观察,能看到它的3个面,所以最多能看到3个面,据此解答。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左面的冰箱,每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
2.
422
508
将7月份、8月份、9月份用电量相加即可求出淘气家第三季度的用电量;用淘气家5月底电表的读数加上6月份的用电量即可求出6月底电表的读数。
112+167+143
=279+143
=422(千瓦时)
372+136=508(千瓦时)
淘气家第三季度(7月份至9月份)的用电量是422千瓦时,如果淘气家5月底电表的读数为372,那么6月底淘气家电表的读数为508千瓦时。
3.754
根据题意,八月份节余406元,七月份比八月份少58元。可求出七月份的节余金额,再将两个月节余的金额相加,即可得到总和。
406-58+406
=348+406
=754(元)
因此淘气家这两个月一共节余754元。
4.51
求躯干骨有多少块,用总的骨骼数量减去颅骨块数减去上下肢骨块数即可。
206-29-64-62
=177-64-62
=113-62
=51(块)
即躯干骨有51块。
5.944
根据加法的意义,把三种树的棵树加起来,即可求出三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142+337+465
=479+465
=944(棵)
则果园有142棵梨树,337棵桃树,465棵苹果树,这三种树一共有944棵。
6. 乘 减 8
四则运算法则,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混合运算,从左往右计算;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计算小括号内算式,据此填空。
在计算40-8×4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40-8×4
=40-32
=8
所以计算结果是8。
7. 24+3×4=36 6×(8-4)
观察发现算式24+12=36中的12是由算式3×4得来的,则将12替换为3×4;
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当有中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因此要使6×8-4先算减法,再算乘法,那么需要将8-4用小括号括起来,依此解答。
把3×4=12,24+12=36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24+3×4=36。要使6×8-4先算减法,算式应变为6×(8-4)。
8.右
观察题图可知,从前面观察,看到的一个正方形在左面,一个白色的圆在右面;从后面观察,看到的一个正方形在右面,一个白色的圆在左面;从左面观察,看到的一个正方形,看不到白色的圆;从右面观察,看到的一个白色的圆在正方形里;据此解答。
由分析可得:如图,从右面看是。(选填“前”“后”“左”或“右”)
9. 厘米/cm 千克/kg 吨/t 分米/dm 千米/km
直尺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由此可知,计量一块橡皮的厚度以“厘米”为单位。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一个西瓜约重3千克,根据实际数据可知,计量爸爸的体重以“千克”为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如汽车、轮船等,根据实际数据可知,计量一辆大卡车的载重量以“吨”为单位。
小学生一拃大约长1分米,因此根据实际数据可知,计量小华的身高以“分米”为单位。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因此计量漯河与北京的距离以“千米”为单位。
根据分析,填空如下:
一块橡皮厚1厘米;爸爸的体重75千克;
一辆大卡车的载重量为5吨;小华身高是13分米;
漯河与北京相距约810千米。
10. > > = < > <
(1)(4)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先化成统一的单位,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得解;
(2)(3)(5)(6)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据此根据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分别求出各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因为1千米=1000米,1000米>100米,所以1千米>100米;
因为35-30÷5=35-6=29,29>1,所以35-30÷5>1;
因为16+43-27=59-27=32,16+(43-27)=16+16=32,32=32,所以16+43-27=16+(43-27);
因为2厘米=20毫米,2毫米<20毫米,所以2毫米<2厘米;
因为(8+1)×4=9×4=36,36>32,所以(8+1)×4>32;
因为32÷8-4=4-4=0,32÷(8-4)=32÷4=8,0<8,所以32÷8-4<32÷(8-4)。
11. 10 毫米/mm 千米/km
在直尺上,每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平均分成了10个小格,每个小格是1毫米(mm)。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km”表示。操场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千米。据此解答。
根据分析,刻度尺中,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mm);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适合用千米(km)作单位。
12. 除 4 减 33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二级运算时,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7-24÷6先算除法,后算减法,据此计算出结果并填空即可。
37-24÷6
=37-4
=33
计算37-24÷6时,先算除法,得数是4,再算减法,最后结果是33。
13.B
在下午的时段,影子由短变长,琪琪先参加的200米,后参加的400米,所以400米在后,影子比200米时的影子要长。据此解题。
一天下午,琪琪先参加了校运会200米比赛,然后又参加了400米比赛,摄影师在同一位置拍摄了她参加这两场比赛的照片(如图)。你认为琪琪参加400米比赛的照片是照片2。
故答案为:B
14.C
连续减两个数相当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进行比较。
743-322-264
=421-264
=157
A.743-322+264
=421+264
=685
B.743-(322-264)
=743-58
=685
C.743-(322+264)
=743-586
=157
D.743+264-322
=1007-322
=685
故答案为:C
15.B
根据题意,4×(5+3)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的乘法。忽略括号变成4×5+3,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据此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如果是正确的结果大,就是少了。反之就是多了。再相减即可。
4×(5+3)
=4×8
=32
4×5+3
=20+3
=23
32>23,32-23=9,所以计算结果和正确结果相比,少9。
故答案为:B
16.A
已知刘大叔养了35只羊,是牛的7倍,要求牛的数量就用35除以7,要得知羊比牛多多少只,就用35减去牛的数量,据此列式为:35-35÷7。
根据分析可知:
刘大叔养了35只羊,是牛的7倍,羊比牛多多少只?列式为35-35÷7。
故答案为:A
17.A
根据题意,平均每个班买14个,三年级有6个班,而且还多出6个,所以先用乘法求出6个班买了多少个书包,再加6即可得到一共买了多少个书包,据此解答。
6×14+6
=84+6
=90(个)
所以,一共买了90个书包。
故答案为:A
18.C
根据题意,总金额为868元,每月攒185元,需计算需要几个月才能攒够。185连续加上185,看一共几个185相加够868,就是几个月。以此答题即可。
根据分析可知:
185+185=370(元)
370+185=555(元)
555+185=740(元)
740+185=925(元)
925>868
一辆自行车868元,哥哥每月攒185元,至少需要攒5个月才能买一辆自行车。
故答案为:C
19.B
生活中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食指宽大约1厘米;小学生张开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分米;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选择即可。
A.一本新华字典大约厚30毫米,距离太近;
B.二年级学生的一步大约长30厘米,距离合适;
C.教室的黑板大约长30分米,距离太远;
所以,看书时正确的做法是:眼睛和书本的距离约30厘米。
故答案为:B
20.C
根据题意,括号里应该填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我们知道,银行卡的厚度大约1毫米,食指宽大约1厘米,一支笔的长度约1分米,小学生展开双臂大约1米,连续步行10分钟所走的路程大概就是1千米。盼盼从家出发骑自行车去科技馆参观,说明盼盼家到科技馆的距离较长,选择千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由分析得,盼盼从家出发骑自行车去科技馆参观,她家到科技馆大约是2千米。
故答案为:C
21.B
根据题意,明确长度单位:1米大约米尺的长度,1分米大约手掌的宽度,1厘米大约指甲盖的宽度,1毫米大约1枚硬币厚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以此逐项分析各个选项即可。
根据分析可知:
A.35米,太高了,不符合题意。
B.35厘米=3分米5厘米,符合题意。
C.35分米=3米5分米,太高了,不符合题意。
小刚身高13分米,爸爸比小刚高35厘米。
故答案为:B
22.A
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A.在算式(26-12)÷2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满足题意。
B.在算式55-8×3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不满足题意。
C.在算式15+19-12中,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不满足题意。
故答案为:A
23.√
先计算第二批生产的数量:第一批生产的加上第二批比第一批多生产的,再将两批数量相加,判断是否等于927。
第二批生产的数量为:
387+153=540(个)
两批一共生产的数量为:
387+540=927(个)
计算结果与题干中的927一致,因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4.×
已知甲数是252,甲数比乙数多90,用252减去90,即可求出乙数,然后将甲数和乙数相加,求出结果,据此判断。
252+(252-90)
=252+162
=414
题中给出的和为342,与实际计算结果414不符,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5.√
根据题意,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从左往右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据此算出结果即可判断对错。
根据分析可知:
92-26-54
=66-54
=12
92-(26+54)
=92-80
=12
92-26-54与92-(26+54)计算结果相同。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6.×
通常飞机每小时可以飞行几百千米,通常用于长途旅行。相比之下,28千米属于短距离,选择汽车、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更合适。据此解答。
由分析得,28千米的距离较短,坐飞机去不太合适。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7.√
同一个物体,当观察者离物体较远时,由于视角变小,物体在视觉中呈现的尺寸会减小,因此看到的物体较小;当观察者离物体较近时,视角增大,物体在视觉中呈现的尺寸会增大,因此看到的物体较大。据此判断即可。
据分析可知:同一个物体,离得远看到的就小,离得近看到的就大,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8.61;720;330;8;8;
77;25;60;32;43

29.585;110;100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加法可以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进行验算。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减法可以利用“被减数=差+减数”进行验算。
256+329=585 634-399-125=110
★1000-(532+368)=100
验算:
30.188;842;
829;292
三位数加三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三位数减三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当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和这一位数合起来继续减。如果前一位上是0,则继续向前一位借。
165+387-364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624-108+326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113+432+284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824-353-179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165+387-364
=552-364
=188
624-108+326
=516+326
=842
113+432+284
=545+284
=829
824-353-179
=471-179
=292
31.见详解
根据图示,淘气看到的是茶壶在左,茶杯在右,并且茶壶在前,茶杯在后,据此解答即可。
如下图:
32.(1)595千米
(2)见详解
(1)根据题意,用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加上杭州到宁波的距离,再加上宁波到温州的距离,即可求出这辆动车从上海到温州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2)比较从上海出发到第一站的路程和到第二站的路程以及到第三站的路程,确定行400千米所在的位置,在图中画出即可。
(1)167+156+272
=323+272
=595(千米)
答:这辆动车从上海到温州一共行驶了595千米。
(2)上海到杭州:167千米<400千米,不在这个路段;
上海到宁波:167+156=323(千米),不在这个路段;
上海到温州:595千米>400千米,400千米在宁波到温州段且接近宁波。
如图:
33.62元
根据题意,用每份鸡丝凉面的钱乘买的份数,就是鸡丝凉面一共多少元。再加上一份钵钵鸡的价格,就是一共花了多少元。
8×3+38
=24+38
=62(元)
答:一共花了62元。
34.26只
先用第一天折的只数加上第二天折的只数,算出两天一共折了多少只,再用需要折的只数减去已经折了的只数,即可算出还差多少只才能完成任务。据此解答。
500-(279+195)
=500-474
=26(只)
答:还差26只才能完成任务。
35.307元
根据题意,用出门前妈妈微信钱包里的钱数减去两个超市支出的钱数,即可求出妈妈的微信钱包还剩多少钱。
690-265-118
=425-118
=307(元)
答:妈妈的微信钱包还剩307元。
36.7个
根据题意可知,80毫米=8厘米,120毫米=12厘米,2分米=20厘米,一个碗8厘米高,3个碗摞起来高12厘米,所以增加2个碗,高度增加12-8=4(厘米),增加1个碗高度增加4÷2=2(厘米),20减去8等于放一个碗后剩余的高度,再除以2即等于可以增加碗的个数,再加上1,即等于最多能放下碗的个数,据此即可解答。
120毫米=12厘米
80毫米=8厘米
2分米=20厘米
(12-8)÷2
=4÷2
=2(厘米)
(20-8)÷2
=12÷2
=6(个)
6+1=7(个)
答:最多能放下7个碗。
37.(1)9人
(2)6个
(1)由题意得,三(1)班有男生和女生各18人参加队列和团体操表演,可以先用加法算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队列表演时,同学们站成4行,直接用前面的得数除以4即可算出平均每行站几人。
(2)由题意得,团体操表演时,3名男生和3名女生组成一个图案。可以用3加上3先算出每个图案需要多少人,接着再用36人除以每个图案需要的人数,即可算出36人能组成多少个图案。
(1)(18+18)÷4
=36÷4
=9(人)
答:队列表演时,平均每行站9人。
(2)36÷(3+3)
=36÷6
=6(个)
答:团体操表演时,36人能组成6个图案。
38.(1)8块
(2)2元
(1)根据题意,用花的钱除以原价就是原来买了几块香皂。再看原来买的有几个3块,有几个3块,就需要送几块。再用原来买的块数加上送的块数就是得到几块。
(2)根据第(1)问,用花的48元除以实际买的块数,求出促销后香皂的价格,用促销前的价格减促销后的价格即可解答。
(1)48÷8=6(块)
6÷3=2(块)
6+2=8(块)
答:一共得到8块。
(2)8-48÷8
=8-6
=2(元)
答:现在每块香皂比原价便宜2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