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75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Be 9 B 11 C 12 N 14 O 16 P 31 S 3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纳米金属燃料已应用到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已知四种单质燃料的热值(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其中摩尔燃烧焓ΔH最小的是
A.Li B.Be
C.B D.C
2.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CH3OH)作为主火炬塔燃料,实现循环内二氧化碳零排放。已知5 g液态甲醇(CH3OH)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113.5 kJ的热量,则液态甲醇的摩尔燃烧焓ΔH为
A.-726.4 kJ·mol-1 B.+726.4 kJ·mol-1
C.-363.2 kJ·mol-1 D.+363.2 kJ·mol-1
3.工业上常利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该可逆反应分两步进行:2NH3(g)+CO2(g)NH4COONH2(s) ΔH1=-159.5 kJ·mol-1;NH4COONH2(s)CO(NH2)2(s)+H2O(l) ΔH2=+116.5 kJ·mol-1。下列图像最符合上述反应历程的是
A. B.
C. D.
4.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A.实验甲、乙、丙中所涉及的反应均是放热反应
B.实验乙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的焓变增大
C.实验丙中使用铜质搅拌器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实验丙中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的温度,所测中和反应反应热比理论值大
5.NOCl常用于有机合成,其合成原理为2NO(g)+Cl2(g)2NOCl(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ΔH<0
B.ΔH=E1-E2
C.过程b与过程a放出的热量相同
D.反应Mg+H2SO4MgSO4+H2↑的能量变化可能与图中过程a相似
6.古诗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涉及了吸热反应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7.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000~20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工业上用氮气与氟气反应合成NF3,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化学键
键能/(kJ·mol-1) 946 159 272
A.过程F2(g)2F(g)需要吸收能量
B.上述反应中涉及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形成
C.N2(g)+3F2(g)2NF3(g) ΔH=-209 kJ·mol-1
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8.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已知31 g白磷的能量比31 g红磷的能量多b kJ,则P4(白磷,s)4P(红磷,s)
ΔH=-4b kJ·mol-1
B.相同条件下,CH4(g)+2O2(g)CO2(g)+2H2O(l) ΔH1,CH4(g)+2O2(g)CO2(g)+2H2O(g) ΔH2,则ΔH1>ΔH2
C.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表示氢气摩尔燃烧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1
D.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则H2SO4(aq)和Ba(OH)2(aq)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ΔH=-114.6 kJ·mol-1
9.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液态水制H2的过程如图所示。已知2H2O(l)2H2(g)+O2(g) ΔH=+571.6 kJ·mol-1,反应 Ⅰ 中每消耗1 mol Fe3O4(s)吸收302.4 kJ的能量。则反应 Ⅱ 中生成2 mol H2(g)的能量变化为
A.吸收134.3 kJ的能量
B.放出33.2 kJ的能量
C.吸收16.6 kJ的能量
D.放出16.6 kJ的能量
10.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我国学者发现T ℃时(各物质均为气态),CH3OH与水在铜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H3OH(g)和1 mol H2O(g)的总能量为(b-a) kJ
B.反应Ⅰ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C.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H2(g)+CO2(g) ΔH=-(d-e) kJ·mol-1
D.反应CH3OH(g)+H2O(g)CO2(g)+3H2(g)为吸热反应
11.法呢醇可用作具有花香韵香精的调和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m g法呢醇完全燃烧放出a kJ热量,将生成的气体通入200 mL 1 mol·L-1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酸式盐。则1 mol法呢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A.5a kJ
B.15a kJ
C.75a kJ
D.150a kJ
12.汽车尾气中的CO、NO等气体可在催化剂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主要原理为2NO(g)+2CO(g)N2(g)+2CO2(g),该反应分为三个基元反应,每个基元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如图所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O(g)+CO(g)N2(g)+CO2(g) ΔH=-620.4 kJ·mol-1
B.N2(g)+CO2(g)N2O(g)+CO(g) ΔH=-306.6 kJ·mol-1
C.N2O2(g)+CO(g)CO2(g)+N2O(g) ΔH=-712.6 kJ·mol-1
D.N2O2(g)+N2(g)2N2O(g) ΔH=-206.6 kJ·mol-1
13.硫酸是基础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如下:
①4FeS2(s)+11O2(g)2Fe2O3(s)+8SO2(g) ΔH=-3412 kJ·mol-1
②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③SO3(g)+H2O(l)H2SO4(aq) ΔH=-130.3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1 mol FeS2(s)参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853 kJ
B.反应SO3(s)+H2O(l)H2SO4(aq)的反应热ΔH<-130.3 kJ·mol-1
C.64 g SO2(g)与1 mol O2(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释放出的热量为98.3 kJ
D.4FeS2(s)+15O2(g)+8H2O(l)2Fe2O3(s)+8H2SO4(aq) ΔH=-2620.4 kJ·mol-1
14.一定温度下,丙烷(CH3CH2CH3)的氯化、溴化反应能量图及一段时间后产物的选择性如图1、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                     图2
A.稳定性:CH3CH2CH2·(g)>(CH3)2CH·(g)
B.ΔH1+ΔH4=ΔH2+ΔH3
C.CH3CH2CH3的溴化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3(g)+2Br·(g)CH3CH2CH2Br(g)+HBr(g) ΔH3
D.CH3CH2CH3(g)的氯化反应中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CH3CH2CH2·(g)和(CH3)2CH·(g),前者吸收的热量更多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16分)奥运会火炬常用的燃料为丙烷(C3H8)、丁烷(C4H10)等。已知101 kPa、25 ℃时,四种烷烃的摩尔燃烧焓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甲烷(CH4) 乙烷(C2H6) 丙烷(C3H8) 丁烷(C4H10)
摩尔燃烧焓ΔH/ (kJ·mol-1) -890.3 -1560 -2220 -2878
(1)写出丙烷摩尔燃烧焓的热化学方程式:                。
(2)101 kPa时,1 g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作该物质的热值。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四种烷烃中热值最高的是    (填名称);15 g乙烷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25 ℃,放出的热量为    kJ。
(3)已知1 mol CH4(g)不完全燃烧生成CO(g)和H2O(l)时,放出519 kJ的热量。
①写出CH4(g)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若1 mol CH4(g)在m g O2(g)中燃烧生成CO(g)、CO2(g)和H2O(l),放出704.65 kJ 的热量。则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CH4(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m=    。
(4)丙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氢反应可以得到丙烯。已知:C3H8(g)CH4(g)+HC≡CH(g)+H2(g) ΔH1=+156.6 kJ·mol-1,CH4(g)+HC≡CH(g) ΔH2=+32.4 kJ·mol-1。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H2(g)的ΔH=    。
(5)现有1.5 mol由甲烷和丁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的热量是2329.3 kJ,则该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丁烷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16.(14分)某实验小组用0.55 mol·L-1NaOH溶液和0.50 mol·L-1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将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②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
③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匀速搅拌。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将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④重复上述步骤①~③两次。
回答下列问题:
(1)倒入NaOH溶液和盐酸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倒入
C.一次性迅速倒入 D.一边搅拌一边一次性滴入
(2)实验中使用搅拌器的操作方法是              。
(3)近似认为0.55 mol·L-1NaOH溶液和0.50 mol·L-1盐酸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为4.18 J·g-1·℃-1,三次实验后,测得温度平均升高3.3 ℃。利用上述数据计算该反应放出的热量Q=    kJ(保留两位小数),写出表示生成1 mol 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
(4)测量过程中,将50 mL 0.5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错取成了50 mL 0.55 mol·L-1氨水,其他过
程无误,测得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绝对值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下同);量取盐酸时
仰视读数,测得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绝对值    ;内筒洗净后,未及时烘干,直接用该内筒进行实验,测得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绝对值    。
17.(12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1)工业上利用废气中的CO2合成CH3OH,主要发生以下反应: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
反应Ⅱ: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2
反应Ⅲ:CH3OCH3(g)+H2O(g)2CH3OH(g) ΔH3=+23.4 kJ·mol-1
①反应Ⅰ利用CO2和H2合成甲醇(CH3OH),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反应Ⅰ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Ⅱ的ΔH2=    kJ·mol-1,当反应Ⅱ中CO2的转化率为60%时,反应Ⅱ中的能量变化为    kJ。
②已知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
化学键
键能/(kJ·mol-1) 799 358 467
断裂1 mol H—H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1 mol C—H键吸收的能量    (填“多”或“少”)。
(2)已知S(g)+O2(g)SO2(g) ΔH=-297.2 kJ·mol-1,CO(g)的摩尔燃烧焓ΔH=-283.0 kJ·mol-1,CO还原脱除SO2的化学方程式为2CO(g)+SO2(g)2CO2(g)+S(g),每生成16 g S(g),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    kJ。
(3)反应CO2(g)+4H2(g)CH4(g)+2H2O(g)是回收利用CO2的关键步骤。已知H2(g)的摩尔
燃烧焓ΔH=-285.8 kJ·mol-1,CH4(g)的摩尔燃烧焓ΔH=-890.3 kJ·mol-1,1 mol H2O(l)转化为
H2O(g)需要吸收44 kJ的热量,则反应CO2(g)+4H2(g)CH4(g)+2H2O(g)的ΔH=    kJ·mol-1。
18.(16分)用CO2氧化C2H6制C2H4是化工工业的一个新课题,相关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Ⅰ.C2H6(g)+CO2(g)C2H4(g)+H2O(g)+CO(g) ΔH1
Ⅱ.C2H6(g)+2CO2(g)4CO(g)+3H2(g) ΔH2=+430 kJ·mol-1
反应Ⅰ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ΔH1=    kJ·mol-1。
(2)反应C2H6(g)C2H4(g)+H2(g)中每生成1 g H2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kJ。
(3)反应H2(g)+CO2(g)H2O(g)+CO(g)中每转移1 mol电子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kJ。
(4)C2H6(g)+2CO(g)+3H2(g)2C2H4(g)+2H2O(g) ΔH=    kJ·mol-1。
(5)乙烯与水加成制备乙醇的反应C2H4(g)+H2O(l)C2H5OH(l)的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在该反应中,硫酸的作用是            。反应C2H4(g)+H2O(l)C2H5OH(l)的ΔH=        。
图2
参考答案
1.B 解析:|ΔH|=热值×摩尔质量,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Li、Be、B、C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为32.2 kcal、49.5 kcal、46.2 kcal、25.2 kcal,B项正确。
2.A 解析:5 g液态甲醇(CH3OH)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113.5 kJ 的热量,则液态甲醇的摩尔燃烧焓ΔH=-=-726.4 kJ·mol-1,A项正确。
3.C 解析:第一步反应是放热反应,第二步反应是吸热反应,总反应是放热反应,C项符合题意。
4.D 解析:金属和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实验乙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充分进行,搅拌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B项错误;铜质搅拌器导热快,会造成热量损失,C项错误;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的温度,盐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所得中和反应反应热偏大,D项正确。
5.B 解析:由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项正确;由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图可知,ΔH=-E2 kJ·mol-1,B项错误;过程b与过程a放出的热量相同,C项正确;Mg+H2SO4MgSO4+H2↑为放热反应,反应的能量变化可能与图中过程a相似,D项正确。
6.A 解析: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涉及碳酸钙的分解,其为吸热反应,A项符合题意;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烽火涉及物质的燃烧,燃烧为放热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涉及化学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涉及物质的燃烧,燃烧为放热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7.D 解析:F2(g)2F(g)为化学键断裂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A项正确;反应中有N≡N、F—F非极性键的断裂,N—F极性键的形成,B项正确;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946 kJ·mol-1+3×159 kJ·mol-1-6×272 kJ·mol-1=-209 kJ·mol-1,则N2(g)+3F2(g)2NF3(g) ΔH=-209 kJ·mol-1,C项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项错误。
8.A 解析:已知31 g白磷的能量比31 g红磷的能量多b kJ,则P4(白磷,s)4P(红磷,s) ΔH=-4b kJ·mol-1,A项正确;水由液体变成气体需要吸热,由于甲烷燃烧放热,ΔH为负值,所以ΔH1<ΔH2,B项错误;2 g H2的物质的量为1 mol,摩尔燃烧焓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则表示氢气摩尔燃烧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C项错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会放出热量,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ΔH<-114.6 kJ·mol-1,D项错误。
9.B 解析:由已知信息可知,反应Ⅰ为2Fe3O4(s)6FeO(s)+O2(g) ΔH1=+604.8 kJ·mol-1,反应Ⅱ为H2O(l)+3FeO(s)Fe3O4(s)+H2(g) ΔH2,ΔH2=(ΔH-ΔH1)=-16.6 kJ·mol-1,故反应Ⅱ中生成2 mol H2(g)的能量变化为放出33.2 kJ的能量,B项正确。
10.D 解析:1 mol CH3OH(g)和1 mol H2O(g)的总能量为a kJ,A项错误;由图可知,反应Ⅰ为吸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B项错误;反应Ⅱ为放热反应,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H2(g)+CO2(g) ΔH=-(c-e) kJ·mol-1,C项错误;由图可知,反应CH3OH(g)+H2O(g)CO2(g)+3H2(g)为吸热反应,D项正确。
11.C 解析:由结构简式可知,法呢醇的分子式为C15H26O,燃烧生成的气体恰好与200 mL 1 mol·L-1NaOH溶液反应生成酸式盐碳酸氢钠,即反应生成0.2 mol二氧化碳放出a kJ热量,1 mol法呢醇完全燃烧生成15 mol二氧化碳,故放出的热量为15×(a kJ)÷0.2=75a kJ,C项正确。
12.D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Ⅰ为2NO(g)N2O2(g) ΔH1=+199.4 kJ·mol-1,反应Ⅱ为N2O2(g)+CO(g)N2O(g)+CO2(g) ΔH2=-513.2 kJ·mol-1,反应Ⅲ为N2O(g)+CO(g)N2(g)+CO2(g) ΔH3=-306.6 kJ·mol-1,B、C两项均错误;反应NO(g)+CO(g)N2(g)+CO2(g) ΔH=(ΔH1+ΔH2+ΔH3)=-310.2 kJ·mol-1,A项错误;反应N2O2(g)+N2(g)2N2O(g) ΔH=ΔH2-ΔH3=-206.6 kJ·mol-1,D项正确。
13.A 解析:反应①中1 mol FeS2(s)参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kJ=853 kJ,A项正确;因物质由气态转变成固态会释放热量,所以反应SO3(s)+H2O(l)H2SO4(aq)放出的热量小于130.3 kJ,故该反应的反应热ΔH>-130.3 kJ·mol-1,B项错误;反应②属于可逆反应,1 mol SO2不能完全转化为1 mol SO3,则释放出的热量小于98.3 kJ,C项错误;根据盖斯定律,由①+4×②+8×③可得4FeS2(s)+15O2(g)+8H2O(l)2Fe2O3(s)+8H2SO4(aq)
ΔH=-5240.8 kJ·mol-1,D项错误。
14.B 解析: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由图可知,(CH3)2CH·(g)更稳定,A项错误。由图像可知,①CH3CH2CH3(g)+Cl·(g)CH3CH2CH2·(g)+HCl(g) ΔH1,②CH3CH2CH3(g)+Cl·(g)(CH3)2CH·(g)+HCl(g) ΔH2,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可得(CH3)2CH·(g)CH3CH2CH2·(g) ΔH=ΔH1-ΔH2,③CH3CH2CH3(g)+Br·(g)CH3CH2CH2·(g)+HBr(g) ΔH3,④CH3CH2CH3(g)+Br·(g)(CH3)2CH·(g)+HBr(g) ΔH4,根据盖斯定律,由③-④可得(CH3)2CH·(g)CH3CH2CH2·(g) ΔH=ΔH3-ΔH4。所以ΔH1+ΔH4=ΔH2+ΔH3,B项正确,C项错误。由图1可知,生成CH3CH2CH2·(g)和(CH3)2CH·(g)的过程均会放出热量,D项错误。
15.(1)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20 kJ·mol-1(2分)
(2)甲烷(2分);780(2分)
(3)①CH4(g)+O2(g)CO(g)+2H2O(l) ΔH=-519 kJ·mol-1(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②1∶1(2分);56(2分)
(4)+124.2 kJ·mol-1(2分)
(5)2∶1(2分)
解析:(2)1 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90.3 kJ,1 g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55.6 kJ,所以甲烷的热值约为55.6 kJ。同理,乙烷的热值为52 kJ,丙烷的热值约为50.5 kJ,丁烷的热值约为49.6 kJ。故热值最高的是甲烷。
(3)②设完全燃烧的CH4(g)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不完全燃烧的CH4(g)的物质的量为(1-x) mol,则有x mol×890.3 kJ·mol-1+519 kJ·mol-1×(1-x) mol=704.65 kJ,解得x=0.5,故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CH4(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5 mol CH4(g)完全燃烧消耗1 mol O2,0.5 mol CH4(g)不完全燃烧消耗0.75 mol O2,共消耗1.75 mol O2,则m(O2)=1.75 mol×32 g·mol-1=56 g。
(4)反应Ⅰ:C3H8(g)CH4(g)+HC≡CH(g)+H2(g) ΔH1=+156.6 kJ·mol-1,反应Ⅱ:CH4(g)+HC≡CH(g) ΔH2=+32.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Ⅰ-反应Ⅱ可得:C3H8(g)+H2(g) ΔH=+156.6 kJ·mol-1-(+32.4 kJ·mol-1)=+124.2 kJ·mol-1。
(5)设甲烷和丁烷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由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及热化学方程式可得x+y=1.5,890.3x+2878y=2329.3,解得x=1,y=0.5,则该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丁烷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16.(1)C(2分)
(2)上下轻轻移动(2分)
(3)1.38(2分);HCl(aq)+NaOH(aq)H2O(l)+NaCl(aq) ΔH=-55.2 kJ·mol-1(2分)
(4)偏小(2分);偏大(2分);偏小(2分)
解析:(3)该反应放出的热量Q=c·m·Δt=4.18×10-3 kJ·g-1·℃-1×100 g×3.3 ℃≈1.38 kJ;50 mL 0.50 mol·L-1盐酸参与反应生成0.025 mol H2O(l),则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为=55.2 kJ·mol-1,生成1 mol 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NaOH(aq)H2O(l)+NaCl(aq) ΔH=-55.2 kJ·mol-1。
(4)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将50 mL 0.5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错取成了50 mL 0.55 mol·L-1氨水,放出的热量偏小,测得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绝对值偏小;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盐酸溶液体积偏大,测得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绝对值偏大;内筒洗净后,未及时烘干,则溶液最终温度偏低,测得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绝对值偏小。
17.(1)①CO2(g)+3H2(g)H2O(g)+CH3OH(g) ΔH1=-49 kJ·mol-1(1分);-121.4(2分);72.84(1分)
②多(2分)
(2)放出(2分);134.4(2分)
(3)-164.9(2分)
解析:(1)①由图可知,ΔH1=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49 kJ·mol-1,故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H2O(g)+CH3OH(g) ΔH1=-49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Ⅱ=反应Ⅰ×2-反应Ⅲ,故ΔH2=2ΔH1-ΔH3=-121.4 kJ·mol-1。
(3)依据题意写出三个热化学方程式:①H2(g)+O2(g)H2O(l) ΔH1=-285.8 kJ·mol-1,②H2O(l)H2O(g) ΔH2=+44.0 kJ·mol-1,③CH4(g)+2O2(g)CO2(g)+2H2O(l) ΔH3=-890.3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由①×4-③+②×2可得:CO2(g)+4H2(g)CH4(g)+2H2O(g) ΔH=4×ΔH1-ΔH3+2×ΔH2=4×(-285.8 kJ·mol-1)-(-890.3 kJ·mol-1)+2×44.0 kJ·mol-1=-164.9 kJ·mol-1。
18.(1)+177(2分)
(2)吸收(2分);68(2分)
(3)吸收(2分);20.5(2分)
(4)-76(2分)
(5)作催化剂(2分);(E1-E2+E3-E4) kJ·mol-1(2分)
解析:(4)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Ⅰ×2-反应Ⅱ可得目标反应。
(5)由图可知乙烯与水加成制备乙醇的过程为:
①C2H4(g)+H2SO4(l)C2H5OSO3H(l) ΔH=(E1-E2) kJ·mol-1;
②C2H5OSO3H(l)+H2O(l)C2H5OH(l)+H2SO4(l) ΔH=(E3-E4)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由①+②得C2H4(g)+H2O(l)C2H5OH(l) ΔH=(E1-E2+E3-E4) kJ·mol-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