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
…………○…………

…………○…………

…………○…………

…………○…………
线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线
…………○…………
)
甘肃省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
语文期末评价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设计师们的智慧和心血塑造了港珠澳大桥的绝妙外观。根据所跨越的区域,大桥上方的塔楼被设计为海豚、中国结、双塔三种形状。不仅如此,为了减少驾驶员穿越大桥时的疲倦无聊感,设计师还为桥面主甲板加上了曲线,使其看起来就像一条蜿yán ① (A.蜓 B.蜒)的蛇。
除了它的美学吸引力,这些设计还能使港珠澳大桥的使用寿命达到120年。不久前,台风“山竹”以250公里/小时的风速肆虐 ② (A.nüè B.lüè)了香港,让设计师们忧心忡忡,但大桥完好无损。设计师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港珠澳大桥不可以抵御比“山竹”更加极端的天气。
而面对三地不同的驾驶规则,设计师在进行细节处理时也 甲 (A.独具匠心B.巧夺天工)。设计师们经过无数轮论证,最终选择了最为 乙 (A.稳健 B.稳妥)的方法:内地车开到专门设置的合并点,停下,转换行驶侧面,然后继续开往香港,反之亦然。
(1)根据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处 ②处
(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3分)
原句:设计师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港珠澳大桥不可以抵御比“山竹”更加极端的天气。
修改句: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宴集序、赠序之别,如《送东阳马生序》就属“赠序”。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
C.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D.雨果和莫泊桑均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代表作分别有《羊脂球》和《悲惨世界》。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2)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
(7)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8)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 ”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二、阅 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4~5题。(5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刘禹锡作此诗是为答谢白居易。
B.首联写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表达无限的心酸和悲凉。
C.颔联借用典故,抒发了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悲痛怅惘之情。
D.“暂”即“暂时”,流露了诗人难以排解的消沉愤懑的情绪。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6~9题。(16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①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②,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③。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释】①肆:极,甚。②沔(miǎn):沔水。沅、湘、汉、沔,都是江水名称。③一舍:三十里。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2)拥毳衣炉火 拥:
(3)其势益张 益: (4)余兄子瞻名之曰 名:
7. 对文中画破浪线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B.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C.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D.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9.甲乙两篇文章同写远望之景,描写方法却各具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22分)
雪 事
孙光利
①进入冬天,几次预报中的雪却都只是吝啬地飘了点雪花。盼雪的心情就这样被吊了起来。
  ②印象中,城市里曾有几年是没有雪的,那种年份真让人扫兴。有的年份,雪下得也算挺有气势,但与记忆中老家的雪却仍是大相径庭。
  ③其实,我对雪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久远的乡下。那时,雪大得出奇,整整一个冬天,野外都是白茫茫一片。还没等上一场残雪消融殆尽,下一场又飘得漫天皆白了。
  ④清晨,屋里还黑着呢,我就得起来去上学。一推门,堆在木门上的雪就落在我的棉袄领子里,顿时,一种沁凉之感流进心底。嗬!下大雪了。
  ⑤院里已经是一片白了,只在各个屋门口或小小的窗户上才露出斑斑点点的黑。清晨,大地真安静,哪怕是最细微的声响,只要你仔细听,就能听到动静。比如雪,我就听到了它簌簌落着的声音。
  ⑥我踩着积雪小心地向前走着,每走一步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落脚,便陷进厚厚的雪里;一抬脚,一个深深的脚窝就拓印出来了。走不了多远,回头看看,那一个个脚窝已经被随后落下去的雪掩埋了。此时,我的棉衣上也是白白的了。落在脸上的雪即刻融化了,然后就顺着领子流进了棉袄里头。
  ⑦学校就在村中央,路并不长。出门不久,遇见了同去上学的小伙伴。他们也如我一般,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走在雪上。走的人多了,就不是脚窝了,而是一条雪之路。现在想起来,雪就是上苍献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⑧几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上呆过一段时光。那年,雪来得有些早。上午,正干着活,就有人说:“下雪了!”可不,雪花正随风在天空中飘着呢。慢慢地,越下越大。向外望去,就见那雪真如鹅毛般在风中翻卷着。惊喜慢慢淡了,寒冷多了。大伙终于撑不住了,几个人就把大门关上,还是冷,冷得直跺脚、打颤。那时的心境,哪还有什么诗意 只有彻骨的冷。雪,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
  ⑨我小时候,父亲在乡拖拉机站工作。有时趁下着雪,或者在雪后,我就悄悄出门独自一人走着去父亲那里。从家到乡拖拉机站约有六七里路,踩着雪一路走去,倒也不觉得寂寞。不一会儿,就走得满头大汗。等走到父亲那里,父亲并没责怪我自个儿偷跑出来,只顾帮我清理身上的雪和泥巴。等我歇一会儿,他便领我去饭堂里吃白面馍。那一刻,我心里乐着呢,跑了那么远的路,不就是为了吃两个白面馍吗
  ⑩那时候,玩的地方可多了。有时我会去村后的树林子里。宝柱哥自己做了个弹弓,冬日里闲来无事,他就在树林子里打鸟。特别是雪后,他必定在那里。远远地,就见他正倚在柴草垛上瞄准,听到动静,回头见是我,他就“嘘”一声,示意我动静小一点儿。每次他的弹弓一拉,石子飞出,就有一只小鸟惊叫着落地,而树上的积雪也簌簌地落着……
   痴想着那些久远的雪事,心中的雪依旧保持着往事的姿势落着,而窗外的雪已悄然褪去了诗意。这雪,空自一场雪罢了。如今的车太多、人太多、杂物太多,几个来回,白雪变成了一路烂泥。这雪,怎么就成了如此模样呢
此刻,我就坐在窗前,室内的暖气已超出了春日之暖。置身此种境地,就更感觉雪越来越遥不可及了。
1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偏爱老家的雪是因为城市的雪缺乏气势。
B. 文章围绕“雪”展开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C. 文章语言庄重典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D.作者写白雪变烂泥意在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11. 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6分)
童年“雪”事 “我”的情感
① 欣 喜
独自踩雪找父亲吃白面膜 ②
③ 赞 叹
12. 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3.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进入冬天,几次预报中的雪却都只是吝啬地飘了点雪花。”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2)“这雪,空自一场雪罢了。”请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4. 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感觉雪越来越遥不可及了”?请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力戒“取巧”,善于守拙
①时下,一些人梦想成功,却不愿与拙为伍,而偏爱与巧同行。他们不愿辛勤耕耘,总想着一蹴而就、一鸣惊人,企盼天上掉馅饼;不想凭自身努力证明自己,总想着投机取巧,拉关系找门路,寻求“贵人”提携相助。如此心态浮躁,就会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蒙蔽,丧失冷静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难题的智慧,就会事与愿违,聪明反被聪明误。“草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他们图省事、走捷径、耍滑头,不仅于事业无补、与成功无缘,最后还把做人的原则和本分也丢了,弄得个被人不齿的结果。
②有些人认为,“巧”比“拙”好,巧代表“灵敏”,拙却似乎只有“愚笨”之义。但在汉语里,巧还有“虚浮不实”之贬义。相反,拙看似愚笨,实为大巧,大巧若拙。拙是以静制动的坚持。善于守拙者,常能清心静心,凭着自己的心力做事,不浮不躁。有了这样的人生定カ,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遇事时泰然处之,得意时淡然面对,失意时坦然应对,活出自我,活出精彩。遵守规则、讲究章法,守拙方能守住做人的本分。
③古时候,一位帝王想选一位使者出使他国,但出使之路困难重重。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两位候选人,而帝王无法抉择,便去寺里找方丈帮忙。方丈让两位候选人每人选一对桶,从山底挑一担水上山,看谁先上来。第一个人选了两个很小的桶,第二个人则选了两个尖底的水桶,然后下山挑水去了。
④一个时辰后,挑尖底桶者先行到达。帝王不解,那位候选人说:“挑尖底桶,可以催促我上山啊!因为我一旦挑起它们便不能让它们着地,一旦着地,水便会泼掉,所以,我必须持之以恒地走下去,直到完成任务。”帝王听后,豁然开朗,心中便有了出使的人选。不一会儿,挑着两只小桶的人也到达了山顶。当他发现自己不是先到达山顶的人时,羞愧地说:“我原以为我的桶小,挑起来省力,肯定会比他先到,所以在路上没有太急。”
⑤当然,“守拙”绝不是不知变通的死板,也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对本心的坚守,对做事的执着。在《诗经》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言,只有“琢磨”之“拙”,オ有工艺之“精细”,“拙能生巧,拙极巧来”。春秋战国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魏朝马钧发明指南车、改造织绫机和水车,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国古代工匠正是因为“守拙”,才使发明不断涌现。
⑥守拙也不是故意装疯卖傻,不是故意装腔作势,不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虚,而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守拙是一种素质,只有“糊涂”才能不糊涂;能糊涂得恰到好处,那才是真聪明。
1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个候选人选择小桶,正是“取巧”的表现。
B.“巧”除了代表“灵敏”,还有“虚浮不实”之贬义。
C.只要有“琢磨”之“拙”,就能产生工艺之“精细”。
D.文章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观点,说服力强。
16.文章为什么主张力戒“取巧”?请简要分析。(3分)
17.“守拙”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6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2018年9月底,支付宝从200多万用户中抽取出一名幸运儿,命名为“中国锦鲤”,并通过官方微博发出了一条名为“祝你成为中国锦鲤”的微博。只要转发这条微博,就有机会成为“中国锦鲤”,获得众多诱人福利。一时之间,“中国锦鲤”在微信朋友圈疯传。“中国锦鲤”的结果宣布后,网民中有32.11%纷纷表示羡慕并转发相关微博,希望带来好运;2.6%声称由于宣传造势曝光率低,自己错失成为“中国锦鲤”的机会;也有21.46%质疑“中国锦鲤”是“内定”,但在支付宝辟谣之后恢复中立态度;15.48%点赞支付宝的营销形式;26.95% 担心模仿“锦鲤式”营销的背后所带来的电信诈骗现象。
【材料二】 “中国锦鲤”传播趋势图
【材料三】身披红金鱼鳞的锦鲤,一直深受中国人喜爱。在鱼文化的演变中,化龙的鱼逐渐转为特指鲤鱼。鲤鱼背高体阔,身形俊秀,柔中带刚,性格雄健沉稳,具有临危不乱、泰然自若的风度,其形象和性格符合儒家对于“君子”的要求,便被儒家赋予了诸多入世、励志的意蕴。鲤鱼又因多卵而被喻指“多子多孙”,古人在送鱼之时,会附上绢布书写的祝福语,鲤鱼因此具有了祝福的意味。古人用鱼形木板做信封,用于传递书信,因此在古诗文中,鲤鱼又是友情、爱情的象征。在千万种鱼中,成为鲤鱼已然幸运万分;在千万条鲤鱼中,成为锦鲤更是万分幸运。
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锦鲤”事件中,微博是信息主要发布源,微信是主要传播渠道。
B.对“中国锦鲤”的营销及其结果,大部分网民持肯定或者中立态度。
C.极少一部分网民认为自己错失成为“中国锦鲤”的机会,是由于主办方宣传不够。
D.“中国锦鲤”被疯狂转发反映了人们对锦鲤的喜爱和对幸福的追求。
19.根据【材料二】,“中国锦鲤”的传播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请简要概括。(3分)
20.阅读【材料三】,简述锦鲤的文化内涵。(4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1.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火云洞红孩儿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最后请来灵吉菩萨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西游记》)   ( )
(2)《骆驼祥子》通过描写祥子一生中三起三落最后沦落末路的经历,写出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      ( )
(3)在洛伍德学校,院长和简·爱的好朋友海伦都很关心她。后来海伦不幸患病去世,这给了简·爱很大的打击。 (《简·爱》) ( )
22.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2分)
李逵道:“叵耐这厮无礼,却在这里夺人的包裹行李,却坏我的名目,学我使两把板斧,且教他先吃我一斧!”劈手夺过一把斧来便砍。
“这厮”指的是谁?李逵为什么把他放了?

三、作 文:23. 写作。(60分)
成长路上,总有一些故事感动着你,启迪着你,而这些故事很多时候都隐藏在背后,背后有汗水,有泪水,有鼓励,有指责,有坚强,有关爱——
请以“成长背后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第3页 共6页 ◎ 第4页 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