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苏轼其人与写作背景;把握本词豪放的风格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词中周瑜形象特点,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味语言,感受诗词的壮阔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苏轼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知人论世
了解苏轼-----旷世奇才,全能ACE
苏轼(1037年-1101年),眉山眉州人
基础信息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到唐高宗时期,追加谥号“文忠”。
成就影响
地位
北宋中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打破了词为艳科的屏障,扩大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
了解宋词词派
豪放派:创作视野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语词宏博,用事为较多,不据守音律。
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
词风:纵横裨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柔婉之美。
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
词风: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盘点爱豆苏轼的CP组合
苏轼
三苏:“苏洵”“苏辙”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宋四家(书法)(苏黄米蔡)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门四学士(爱徒):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豪放派(苏辛):苏轼、辛弃疾
欧苏cp:欧阳修、苏轼
了解爱豆苏轼被冷藏(被贬放逐)的一生
苏轼22岁进士及第,26岁又入科举三等。
宋神宗时期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期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期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这里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感叹时光易逝。
题目解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牌名
题目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歌声婉转悠扬,后来“念奴娇”发展为曲调固定的词牌名。
赤壁:点明了地点
怀:感怀
古:历史
怀古词:题材
知识卡片-----怀古诗
主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多写古人古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观眼前之景
怀古人之事
抒一己之怀
知识卡片-----怀古诗
结构:临古地---思故人----忆古事---抒己怀
情感:a.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b.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c.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d.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初读感知
正读字音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 qiáng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思考:请具体说下,本文哪些写赤壁,哪些言怀古?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
下阕:抒发怀古之情
通文晓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赏析上阙
名词作状语,向东
冲洗、筛选
有功绩而又文采的
比喻浪花
思考:词中使用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请进行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特点:雄浑、开阔、气势奔放
思考:在上阙中,苏轼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将眼前之景与历史风流人物联系在了一起,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
思考: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有个字用的特别好,请分析一下。

冲刷、冲洗
长江向东流去,波浪冲刷尽千百年来杰出的英雄人物。
一个”淘“字,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景与人融合在一起,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的意境。
炼字题答题思路指导
①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②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 点出该字的表达效果,营造了……的意境,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思考:有人说苏轼之赤壁并非赤壁大战之地。苏轼写错了地方?
黄州 赤壁矶
“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朱日浚
思考:苏轼在此词中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请问是哪句,为什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乱:山崖的险怪
穿:山峰的高耸
惊:巨浪的汹涌
拍:怒涛的力度
卷:波涛的强劲有力
比喻
夸张
拟人
视觉
听觉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勾勒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江景图,把我们带回到惊心动魄的三国古战场。为下片写英雄人物渲染气氛,做好铺垫。
思考:面对如此壮阔的大江奇景,词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思考: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承上
“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非多情之人,眼中岂有如此之江山。
启下
“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
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上阙小结
上阙写赤壁雄奇壮丽之景,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从而为下阕英雄人物的出场作铺垫,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赏析下阙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同“樽”,酒杯
代指曹操的战船
思考: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这一细节?
一个“初”字突出周瑜年少得志,年轻有为。
以美人衬英雄,更显英雄本色。
思考:从哪些方面塑造了周瑜的什么形象?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年轻得志
英俊潇洒
才干出众
从容娴雅
儒将风度
作战指挥镇定
足智多谋
思考: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词人独独怀念周瑜
周瑜 苏轼
年龄
生活
外表
职位
人生际遇
34
47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东吴都督
黄州团练副使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对比当中,哀叹自我
思考:由周瑜想到自身,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是一个倒装句,应该是“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在这里“情”表示的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表示的是“自嘲”,自己年级这么大,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早生华发”感慨时光飞速,理想与现实反差太大,自我解嘲,透出一种无奈和苍凉。
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借周瑜的“雄姿英发”反衬自己的“早生华发”,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思考: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人间如梦”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豪放中略见苍凉,苍凉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在貌似自我安慰的言辞中,苏轼心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和一种超脱旷达的情怀。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下阙小结
拓展延伸
思考:本词的“豪放”体现在哪些方面?
景物描写的豪放
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纵横驰
聘、游刃有余的描写,呈现出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宏大的气魄。
周瑜形象的豪放
选取了婚姻美满、风度儒雅、智
慧才能卓越三个方面把周瑜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生动形象。这个少年得志、在赤壁之战中建立奇功的英雄身上,正寄托着词人的人生理想。
诗人情感的豪放
生不逢时,一腔抱负无法施展,
只能仰望古人。不过“风流人物”也是要被历史长河淘尽的,不如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吧,词人在失落中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精神情感的自由 洒脱旷达的情怀
咏赤壁
怀周瑜
感人生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写景
咏史
抒怀
江山如画
仰慕之情
豪放中略见苍凉
课堂总结
纵观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的一生。然而苏轼的一生,又是乐观的、积极进取的一生。身处逆境之中,仍能保持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达观态度,又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正是苏轼的人格魅力所在。
千百年来,苏轼正是以这种旷达、洒脱的精神气度影响着后人,吸引了无数中国士大夫文人的仰慕。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