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5年秋八年级上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凛冽(lǐng) 要塞(sài)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ǎng)
B.颁发(bān) 仲裁(zhòng) 履行(lǚ) 屏息敛声(liǎn)
C.悄然(qiāo) 翘首(qiáo) 湛蓝(zàn) 摧枯拉朽(xiǔ)
D.凌空(lín) 由衷(zhōnɡ) 督战(dū) 一丝不苟(gǒ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浩瀚 瞭望 从容不迫 振耳欲聋
B.慷慨 湛蓝 惊心动魄 疾如流星
C.凌空 横度 沉静自若 遗嘱
D.掠过 默契 白手起家 锐不可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
B.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C.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D.新型数字化装备,像钢铁长城,展示着中国陆战力量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雄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据专家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大约占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20%左右。
B.语文课堂是微缩的语言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可以学习语言交际的本领。
C.沿黄河各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D.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全民健康中发扬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下列有关新闻文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导语和主体通常是一则消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B.导语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C.主体部分承接导语,扣住中心,用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中已点明的新闻事实,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D.新闻语言平实概括,作者的感情不能流露在字里行间。
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共10分)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①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文章将吕伟的跳水动作依次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并逐一描写。
B.第②段一个“托”字生动地表现出吕伟身材的修长、美妙、轻盈的特点。
C.文章剪裁上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定格、聚焦吕伟夺取跳水桂冠的1.7秒,构思巧妙。
D.第④段“水花悄然不惊”写出观众没有反应,忘记了鼓掌和欢呼,与之后的沸腾形成鲜明对比。
E.“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全场的反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表格。(4分)
【链接材料】
北京时间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中,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全红婵夺金,另一位中国选手陈芋汐摘银!
在决赛中,全红婵的第二和第四跳发挥出色,所有裁判都给出了10分满分的好成绩,第五跳有效分也拿到了满分!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的第33枚金牌,也是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队第9次包揽冠亚军!
祝贺全红婵、陈芋汐!祝贺跳水“梦之队”!
篇目 体裁 新闻要素及事件呈现方式 写作意图
本文 (1) 选取吕伟精彩的跳水动作进行特写 (2)
链接材料 (3) (4) 让读者迅速了解全红婵夺冠这件事
(二)现代文阅读(9题6分,10-11题,每小题3分,12题4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至祁连山
朝颜
①9月上旬,我从西宁城起身,一头扎进了祁连山腹地。此时,盛大的秋天已经来临,我亲见了一场属于高原的天地大美。
②车子顺着祁连山南麓的公路匀速前行,窗外的祁连山始终逶迤左右,耐心地画着似乎永远也画不完的蜿蜒线条。我掏出手机,定格下一幅色彩斑斓、意境悠远的画面:山的高处,蓝天清澈旷远,天边的白云仿佛随时要飘落下来,轻轻覆住青绿的山脊;山坡上,几顶白色的帐篷散落其间,黑的牦牛、白的藏羊正在啃食青草;山坳里,几块高矮不一的牧草地不规则地卧伏着,密密丛丛的牧草正在由青转黄;山脚下,一条泛着粼粼银光的河流从白桦林间穿过,大片的青稞已经熟透,铺排开平整的金色地毯……
③行至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丰收的田野图景远非我想象中高原的样子。门源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旅游大县,素有“金色门源”之美称。在祁连山的重重包裹之下,县境内有一块块宽阔平坦的盆地,放眼望去,一马平川。每到秋天,4万多公顷的耕地麦浪翻滚、青稞饱满、油菜丰收,收割机在庄稼地里穿梭忙碌,目之所及无不是铺天盖地的金黄。
④这时节,祁连山南麓的秋果子也成熟了。沙果、梨、沙棘果、人参果……各具风味。在这里,我第一次品尝到了青海的香蕉梨。它形状似梨,色泽金黄、个头匀称,口感却似香蕉,软糯香甜、入口即化。我惊讶这么好吃的水果为何没有卖到外地去,原来香蕉梨一旦成熟,保鲜时间极短,无法长途运输。
⑤清晨从酒店出发的时候,秋风裹挟着阵阵凉意,透过未扣紧的衣领钻进身体里。一路上,我们经过牛羊和马匹成群的草场,也经过河汊纵横的湿地。那些小而曲折的水系,都是八宝河的支流。它们在草原上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并没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水路,似乎它们只是自由随意地为着滋养草地、喂哺生灵。
⑥的确,在祁连山南麓的湿地上,生活着大天鹅、黑颈鹤、绿头鸭、赤麻鸭、斑头雁等大量野生动物。其中黑颈鹤是唯一生存和繁衍于高原的鹤类。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观看纪录片时,我看到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一对黑颈鹤夫妇生下一儿一女两只小黑颈鹤,哥哥在刚刚学会飞翔时不幸遇难。当黑颈鹤夫妇带着妹妹飞离青海越冬时,它们一齐来到哥哥遇难的地方,反复低飞、盘旋、悲鸣,然后才不舍地振翅高飞。它们是如此长情,就像对这片高原湿地一样,不离不弃。
⑦来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时,雨已经停了下来。云开雾散之后的山地和草原显得更加清新明媚,一丛丛树形优美的青海云杉为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一只毫不惧人的岩羊踩着小碎步走向人群,左嗅嗅、右蹭蹭,仿佛在进行独特的迎客仪式。我走过去,摸摸它坚硬的羊角,摸摸它光滑的皮毛,它也不急不恼。听工作人员说,这是去年救护的野生岩羊,刚带回来时还不会走路。现在,它活得健康、安然,俨然已经把救护中心当成家。
⑧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朝着一个个繁育基地走去,我见到了此前从未见过的藏原羚、狍子、蓝马鸡、秃鹫等野生动物,也见到一只会伸出舌头舔人手指的梅花鹿。每一只野生动物救护回来后,工作人员都要对它们进行驱虫、救治,而后是繁育或者放归自然。但总有一些无法适应野外生存的野生动物,要在这里终老。
⑨返程的时候,我仍然一次次被祁连山饱满柔和的线条感动,被山沟里流淌的溪流感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当人类用心庇护着自然,自然也会全力佑护着人类。
(选自202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作者在开篇写到“我亲见了一场属于高原的天地大美”,文中围绕“大美”依次描绘了哪几幅图景?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第②段划线部分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第⑥段写了黑颈鹤一家对这片高原湿地“如此长情”“不离不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当人类用心庇护着自然,自然也会全力佑护着人类”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3-15题,每小题3分,16题6分,共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5~8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B.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
C.沿溯阻绝 沿溯:顺流而下 D.不以疾也 疾:快
1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闻之于宋君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何陋之有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壮秀丽,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B.“渔者歌”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正面刻画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C.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D.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几字。
16.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阅读(共6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C.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州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1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是“ , ”。
(4)王维《使至塞上》中“ , ”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意境雄浑,被誉为“独绝千古”。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两句诗是: , 。
名著阅读(共6分)
20.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体验,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任务一:把握采访行程】阅读纪实作品,要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下面是同学整理的1936 年6月至10月斯诺采访“红色中国”的主要行程,请补全横线处的内容。(2分)
(1)_________(填地名) (2)_________(填人名)
【任务二:感受红军精神】《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请你从下列困难中选择一项,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危机中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2分)
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 B.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 C.部分少数民族的不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补充完表格。
人物 家庭出身 踏上革命之路 批注
① 父亲是个教书先生,母亲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1919年遭逮捕,在天津关了一年监牢,获释后去了法国,在巴黎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 这些领袖本可以享受安逸生活,但为了救国救民,积极投身革命。
② 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后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成中农。 在北大做图书管理员,时常参加研讨,对政治的兴趣继续提高,后回到长沙投身革命。
彭德怀 出身于一个③ 家庭。 湖南发生大饥荒,因不满大地主剥削压迫,带领农民攻打其家且运走粮食,此后参加革命。
徐海东 世世代代都是做④ 的。 因病花光积蓄后参加了军队,后来和一个军官逃到广州,参加了国民党第四军,后加入共产党。
五、语言运用(共8分)
22. 阅读下面弘毅同学的劳动实践总结的结尾部分,完成后面的问题。
本次蔬菜种植劳动实践活动,不仅让我学会了翻土、播种、施肥等蔬菜种植的全套技能,【甲】也让我在生产实践中领略了书本知识;让我对劳动有了真切美好的体验,当我亲手播下的种子,破土成苗,在风中招摇的时候,它带给我的欣喜,带给我的成就感、幸福感,会融入我的血液,伴我一生:本次活动还让我对劳动和劳动者有了全新的认识,①当我再次看到在街上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时,②当我再次看到农民伯伯在田野里打理庄稼时,③当我再次看到在工地上攀爬脚手架的建筑工人时,印入我眼帘的是世间最美的姿态,流出我心田的是纯粹的崇敬之情,我会情不自禁地献给他们一副对联:劳动改变现状,( )。
【乙】在本次劳动实践活动中,带给我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期盼下一次活动的到来。
文中划波浪线的【甲】【乙】两句有语病,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划横线部分有一处需调整语序,请指出序号并修改,使句式更整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出对联的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含书写5分)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23. 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自己的外貌、成绩、处事能力等感到不满。其实,身材不够完美,可能很健康;成绩不够理想,可能韧性十足;处事能力有点弱,可能真诚善良 每个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与自己握手言欢,就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请以“与自己握手言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4. 不经意间,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日常生活,融入教育过程。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你所在的学校决定举办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讲比赛。
请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学习”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写作要求:①自拟题目,格式正确;②观点明确,有针对性,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