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闪烁的小星星》(唱歌)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闪烁的小星星》(唱歌)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闪烁的小星星》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1:趣味唱游
a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独唱或齐唱,能在演唱中加入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
b能按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音乐游戏、角色扮演和舞蹈表演等,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
学习任务2:聆听音乐
a聆听或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简要描述音乐表现的形象与内容。
b在聆听音乐时能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参与音乐活动时能专注于音乐,不干扰他人。
学习任务3:情景表演,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创编或即兴表演,与同伴一起体验表现造型、扮演角色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2.教材分析
《闪烁的小星星》是一首流传甚广的法国传统民歌,结构规整,旋律优美。歌曲为 2/4拍,大调式,旋律中只使用了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节奏平稳。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完全相同,第三、四乐句变化重复,这种结构易于低年级学生记忆和掌握。歌词描绘了宁静夜空中星星闪烁的生动画面,充满童趣与幻想,与单元主题“美好的夜”完美契合。本课作为单元起始课,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歌曲学唱,初步建立学生的稳定拍感,并感知与实践2/4拍的强弱规律,为后续学习三拍子、四拍子等不同节拍打下坚实基础。
3.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以下特点:优势: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和表现欲,具备初步的跟唱能力和节奏模仿能力。不足: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音乐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节拍”和“强弱规律”的概念模糊,需要借助身体律动和游戏化情境来理解。突破点:本课将通过“星空探险”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玩”中听,在“动”中唱,将抽象的2/4拍强弱规律转化为看得见、做得出的身体动作,从而化难为易,实现深度学习。
二、学习目标
1.能感受《闪烁的小星星》所表现的宁静、美好的夜空意境,并能初步辨识歌曲的2/4拍特性,感知其强弱规律。
2.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在演唱中通过力度变化(强拍稍重,弱拍稍轻)来表现2/4拍的韵律感;能结合简单的柯达伊手势或律动进行表演。
3.能积极参与“星星律动”和“强弱读词”等活动,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创造性表现对节拍和音乐形象的理解。
4.通过学唱法国民歌,初步感知世界音乐的多样性,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并体验歌曲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初步建立稳定的拍感,并在读歌词、演唱中表现出2/4拍的强弱规律(强-弱)。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4.通过学唱法国民歌,初步感知世界音乐的多样性,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导入部分 1.观察星空图片,进入“夜空”情境。
2.专注聆听钢琴音高,并迅速用肢体动作(举手/下蹲)做出反应。
3.聆听旋律,猜测或说出熟悉的歌名《闪烁的小星星》。 1.创设情境:“同学们,欢迎来到‘美好的夜’音乐课堂!今晚,杨老师要带大家进行一场星空探险,看,夜空中有什么?”(播放星空图)。
2.听音游戏:“星星们正在和我们玩‘高高低低’的游戏呢!仔细听钢琴的声音,当你听到高音时,请举起小手,变成一颗高高的、闪亮的星星;当你听到低音时,请轻轻下蹲,变成一颗低低的、休息的星星。” (教师弹奏单音,如do-sol, la-mi等)。
3.引出课题:“大家的耳朵真灵!有一群小星星,它们不仅会发光,还会唱歌呢,我们来听听它们唱的是什么?”(教师弹奏《闪烁的小星星》主旋律)。 能通过肢体动作准确反应音的高低变化,对歌曲旋律有初步的听觉印象。
1.能感受《闪烁的小星星》所表现的宁静、美好的夜空意境,并能初步辨识歌曲的2/4拍特性,感知其强弱规律。 2.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在演唱中通过力度变化(强拍稍重,弱拍稍轻)来表现2/4拍的韵律感;能结合简单的柯达伊手势或律动进行表演。 3.能积极参与“星星律动”和“强弱读词”等活动,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创造性表现对节拍和音乐形象的理解。 新知新学 活动一:感知节拍 1.聆听范唱,模仿教师,随音乐节奏轻轻点头,初步感受律动。
2.学习并练习“拍手-拍腿”的恒拍动作,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 活动二:学唱歌曲 1.模仿教师,按2/4拍的强弱规律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2.用“lu”模唱旋律,并用手势表现音高变化。
3.跟随钢琴伴奏,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4.理解歌曲意境,尝试用轻柔、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 活动三:表现韵律 1.根据歌词意境和节拍特点,创编简单的肢体动作。
2.积极参与集体表演,能较为协调地将演唱、律动与节拍相结合。 活动一:感知节拍 1.初听范唱:“让我们完整地听听小星星的歌声,请你轻轻地跟着音乐点头,感受一下星星闪烁的规律。”(教师播放范唱,并在强拍时明显点头)。
2.揭示节拍:“你们感觉到了吗?星星的闪烁就像我们的心跳,是‘强-弱、强-弱’这样有规律地进行的。在音乐里,这叫做2/4拍。我们用动作来表示:强拍——拍手,弱拍——拍腿。”教师带领学生练习: 活动二:学唱歌曲 1.按节奏读词:“现在我们来学学星星的歌词。注意哦,读的时候也要读出‘强-弱’的感觉。”教师示范按2/4拍节奏读第一段歌词(强拍的字稍重,弱拍的字稍轻),例如:“一闪(弱)一闪(弱)亮晶(弱)晶(弱)”。
2.旋律模唱:“我们用‘lu’来模唱星星的旋律,同时用你的小手画出旋律的线条,感觉星星的高低变化。”
3.跟琴演唱:教师逐句教唱,关注学生音准与节奏。重点指导“一闪一闪”的节奏和结束句的音准。
4.情感处理:“夜晚的星星是安静的还是吵闹的?(安静的)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引导用轻柔、优美的声音)。 活动三:表现韵律 1.律动创编:“小星星要开舞会了!你能为‘一闪一闪’这个动作设计一个好看的动作吗?(学生尝试,如手掌开合)我们完整地来表演:强拍——向侧上方伸展,像星星放光;弱拍——轻轻收回。”教师带领学生边唱边做。
2.综合表演:播放伴奏,学生起立,一部分学生用“拍手-拍腿”担任节奏组,另一部分学生进行律动表演唱。然后交换。 能初步跟随音乐做恒拍动作,并能通过“拍手-拍腿”区分强弱拍。 能按节奏、有强弱感地朗读歌词; 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 能主动参与创编和表演,并在活动中表现出对2/4拍强弱规律的初步理解和应用。
感受不同速度力度表现的不同场景。 拓 展 部分 1.安静聆听不同版本的《小星星》,感受其变化。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表达聆听后的不同感受。 1.聆听变奏:“同学们唱得真美!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也特别喜欢这首旋律,他还为它创作了变奏曲呢。听听看,和刚才我们唱的有什么不同?”(播放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片段)。
2.简单交流: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简单谈谈感受(如: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强,有时弱,好像星星在玩游戏)。 能专注聆听,并对音乐的变化(如速度、力度)有初步的感知和反应。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闪烁的小星星》这首歌,不仅感受到了夜空的美好,还学会了用‘强-弱’的规律来表现音乐。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聆听音乐时,都能试着去找找它内在的节拍规律,那会让你发现一个更奇妙的音乐世界。
板书设计 《闪烁的小星星》 2/4拍 ●强(拍手)○弱(拍腿)
作业设计 把《闪烁的小星星》唱给家人听,并教他们用“拍手-拍腿”的方式为你伴奏。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