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小的船》(唱歌)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小的船》(唱歌)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1:趣味唱游
a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独唱或齐唱,能在演唱中加入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
b能按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音乐游戏、角色扮演和舞蹈表演等,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
学习任务2:聆听音乐
a聆听或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简要描述音乐表现的形象与内容。
b在聆听音乐时能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参与音乐活动时能专注于音乐,不干扰他人。
学习任务3:情景表演,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创编或即兴表演,与同伴一起体验表现造型、扮演角色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2.教材分析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童真与幻想的儿童歌曲,由叶圣陶作词,胡汉娟作曲。歌曲为3/4拍,F大调,旋律优美、舒缓,描绘了孩子仰望夜空,将弯月想象成小船,在星河中漫游的奇妙景象。本课在单元中承上启下,继《闪烁的小星》学习了2/4拍后,首次集中感知3/4拍“强-弱-弱”的韵律感,丰富学生的节拍体验。歌曲旋律中多次出现一字多音的“连线”(如“船”、“尖”、“坐”),这是学生需要初步认识并学习演唱的新知识,也是感受旋律连贯、悠扬之美的关键。教学需通过情境、律动与歌唱实践,引导学生将音乐知识转化为审美体验。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稳定的拍感,并对2/4拍有初步体验。他们想象力丰富,但从二拍子切换到三拍子的韵律感是新的挑战,容易唱成二拍子的进行感。同时,对于旋律连线这一概念较为陌生,在演唱一字多音时容易出现音准不稳、一个字唱成多个断音的现象。教学需通过强化的身体律动和直观的图谱,帮助学生建立三拍子的肌肉记忆,并通过模仿、画旋律线等方式,引导学生流畅地演唱连线旋律。
二、学习目标
1.感受《小小的船》三拍子音乐带来的摇曳、荡漾感,体会歌曲宁静、梦幻的意境,能初步辨识旋律中的“连线”,感知其带来的连贯、悠扬效果。
2.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在演唱中通过力度的微妙变化表现3/4拍的强弱规律;能初步唱好一字多音的旋律,保持乐句的连贯性。
3.能根据三拍子的韵律,创编简单的身体律动来表现歌曲;能通过画旋律线的方式,理解和表现连线的进行。
4.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对夜空、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体会歌词中由比喻(月儿像船)所展现的丰富想象力与诗意。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并表现三拍子的韵律。
学习难点:准确演唱一字多音的旋律(连线),并保持乐句的连贯与音准。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导入部分 1.集中注意力,思考并回答谜语。
2.观察月牙图,展开想象,自由表达。初步建立“月儿-小船”的联想。 1.谜语激趣:“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停顿,学生回答)对,是月亮!”
2.观察与想象:(出示弯弯的月牙图片)“看,这弯弯的月儿,你觉得它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像香蕉、像小船……)“在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的眼里,它就像一只——‘小小的船’。” 能积极参与互动,并通过观察和想象,初步进入歌曲的意境。
1.感受《小小的船》三拍子音乐带来的摇曳、荡漾感,体会歌曲宁静、梦幻的意境,能初步辨识旋律中的“连线”,感知其带来的连贯、悠扬效果。 2.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在演唱中通过力度的微妙变化表现3/4拍的强弱规律;能初步唱好一字多音的旋律,保持乐句的连贯性。 3.能根据三拍子的韵律,创编简单的身体律动来表现歌曲;能通过画旋律线的方式,理解和表现连线的进行。 新知新学 活动一:感知节拍 1.聆听范唱,观察教师动作,初步用身体感受三拍子的荡漾感。
2.模仿教师,学习“划船”律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3/4拍的强弱规律。
3.模仿教师,有强弱感地按三拍子节奏朗读歌词。: 活动二:学唱旋律 1.用“lu”模唱旋律,并用手跟随教师画旋律线,感受音高走向。
2.通过“小兔过河”的游戏化理解,直观认识“连线”,并模仿教师,尝试用连贯的声音演唱难点乐句。
3.跟随钢琴,尝试用轻柔、连贯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三:完整表现 1.理解歌曲意境,调整自己的音色和情绪,力求用柔和、充满想象力的声音演唱。
2.能将律动与演唱相结合,较为协调、有表现力地完成表演。 活动一:感知节拍 1.初听感受:“让我们乘上这艘月亮船,出发!请你仔细听音乐,感受一下小船是怎么摇晃的?”(教师播放范唱,并做三拍子的划船动作:强拍向前,弱拍向后两次)。
2.揭示3/4拍:“你感觉到了吗?小船摇晃的规律是‘强-弱-弱’,在音乐里,这叫做3/4拍。我们用划船的动作来感受它:强拍——用力向前划,弱拍——轻轻往回划两次。”带领学生练习。
3.按节奏读词:“现在,我们按着小船摇晃的节奏来读歌词。强拍的字读得稍重一点,弱拍的字读得轻巧一点。”示范: 弯弯的(弱)月(弱)儿 活动二:学唱旋律 1.旋律模唱与画线:“我们用‘lu’来模唱小船优美的歌声。注意哦,有些字唱的音特别多,像坐滑梯一样。”(教师分句弹唱)
重点指导“两”、“我”、“船”字。
“看,这些一个字唱好几个音的地方,音乐上就用一条‘连线’把它们连起来,表示要唱得圆滑、连贯。”(出示旋律线图谱,教师边唱边画)。
2.解决难点(连线):“我们来玩‘帮小兔过河’的游戏(出示能力进阶图片)。这些漂浮的荷叶就是‘连线’,小兔从一个字跳到第一个音,然后要稳稳地滑过连线,落到最后一个音上,不能掉水里哦!”教师示范演唱并画线,强调气息支撑。
3.填词演唱:教师带学生逐句填词演唱,重点关注连线处的音准和连贯性。 活动三:完整表现 1.情感处理:“我们坐在安静的夜空中,周围是闪闪的星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歌唱?”(引导用轻柔、优美、有感情的声音)。
2.综合表演:播放伴奏,全体学生起立,一边做“划船”律动,一边进行演唱。教师提示:“让我们的歌声和动作都像小船一样,优美地荡漾起来。” 能通过律动初步感知三拍子的韵律;能尝试按强弱规律朗读歌词。 能通过画旋律线的方式,初步理解“连线”的概念;能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连贯地演唱一字多音的乐句。 能尝试用恰当的声音和肢体语言,综合表现歌曲的意境与韵律。
4.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对夜空、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体会歌词中由比喻(月儿像船)所展现的丰富想象力与诗意。 拓 展 部分 1.安静聆听不同版本的《小小的船》,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表达聆听后的感受。 1.聆听器乐版:“作曲家们也很喜欢这首优美的旋律,他们把它改编成了器乐曲。我们听听看,和你唱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播放一首舒缓的器乐版《小小的船》)。
2.简单交流:引导学生从音色、情绪、想象画面等方面谈谈感受(如:更安静了,好像真的在星空里飘荡)。 能专注聆听,并对同一旋律的不同表现形式有初步的审美感知。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乘着《小小的船》,不仅感受到了三拍子音乐像波浪一样‘强-弱-弱’的摇曳感,还认识了让旋律更连贯、更优美的‘连线’。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双发现音乐美的耳朵,去感受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物。
板书设计 《小小的船》 3/4拍 ● 强(划)○ 弱(回)○ 弱(回)
作业设计 为家人演唱《小小的船》,并用划船的动作表演出来,向家人解释什么是“3/4拍”。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