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春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内容综述】一、教学内容《小拜年》:以湖南花鼓调为基础,由木水作词编曲,采用2/4拍欢快的节奏。作品通过活泼的旋律和贴近生活的歌词,生动展现了春节拜年的热闹场景。教学中可通过律动感受节拍特点,引导学生模仿锣鼓节奏,体验湖南民间音乐的风格,同时传递春节文化中团聚、祝福的情感内涵。《过新年》:由文武词、凡兰曲,同为2/4拍欢快风格。歌曲以简练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描绘了贴春联、放鞭炮等新年习俗。其节奏鲜明、结构短小,适合低年级学生学唱。教学中可结合动作创编(如模拟贴窗花、舞灯笼),增强学生对节日氛围的感知,培养节奏感与表现力。《晚会》:贺绿汀创作的管弦乐曲《晚会》采用4/4拍,以恢弘热烈的旋律展现节日集会的欢腾场面。音乐通过丰富的乐器层次与力度变化,营造出由静谧至高潮的情绪起伏。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辨乐器音色(如铜管、弦乐),感知音乐描绘的画面,初步了解管弦乐的表现力,提升审美体验。《窗花舞》:片段由严金萱等作曲,以快速欢快的管弦乐描绘了剪窗花、贴窗花的灵动场景。音乐节奏紧凑、旋律跳跃,呼应窗花工艺的精巧与喜庆。通过聆听,学生可感受音乐速度与情绪的关系,联想民间劳动场景,进一步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打击乐交响》:本活动以打击乐合奏为核心,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与节奏组合。通过合作演奏,学生能实践节奏模仿、声部交替等基础音乐协作形式,巩固对2/4拍节奏的掌握,同时在游戏中培养倾听能力与团队配合意识。演奏《狮子舞》与情景表演《狮子戏球闹新春》:这一环节将演奏与表演相结合,模拟舞狮迎春的传统民俗。学生需运用打击乐器模仿锣鼓点,配合“狮子戏球”的肢体动作,综合锻炼节奏控制、情景想象与舞台表现能力。活动强调音乐与民俗文化的融合,深化对新春符号(如舞狮)的理解。能力进阶:打击乐分类。本部分通过分类学习(如皮质乐器、金属乐器),帮助学生建立对乐器音色、材质及演奏方式的系统认知。结合实践聆听与触摸,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打击乐器的特点,为后续合奏活动奠定理论基础,提升音乐素养的综合性。二、内容联系《新春乐》这一单元是一个极为经典和优秀的教学设计范例。它绝非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而是一个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美育为核心、将音乐知识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有机整体。其教材设计体现了鲜明的结构性、层次性和整合性。单元的设计遵循了一个清晰的螺旋式上升逻辑,可以概括为 “情感体验 → 技能建构 → 综合创造” 三个递进阶段。1.情感体验阶段(奠基与浸润):以演唱《小拜年》《过新年》 和聆听《晚会》《窗花舞》 为核心。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全方位地“浸泡”在新春的音乐氛围中。演唱活动是直接的、参与式的体验,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喜悦;而聆听活动则是间接的、启发式的体验,通过管弦乐丰富的表现力,拓宽学生对“新春欢愉”的听觉认知——从民歌小调的质朴欢快,到管弦交响的磅礴热烈与灵动精巧。这一阶段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和审美储备。2.技能建构阶段(转化与探究):以音乐游戏《打击乐交响》 和能力进阶:打击乐分类为核心。这是将抽象情感和音乐感受转化为具体音乐能力的关键一环。当学生心中充满了新春的节奏律动后,教材适时地引导他们去探究这种律动的来源——打击乐器。“分类学习”是从理论认知上梳理工具,而“打击乐交响”游戏则是在实践中运用工具。学生通过亲手演奏、合作配合,将之前感受到的2/4拍“欢快”节奏,内化为可操控的节奏技能。这是从“感受美”到“理解美”再到“表现美”的能力跨越。3.综合创造阶段(应用与升华):以演奏《狮子舞》 和情景表演《狮子戏球闹新春》 为终极呈现。这是整个单元学习成果的“阅兵式”。学生在此需要调动前两个阶段获得的所有素养:演唱环节积累的节日文化理解、聆听环节培养的音乐想象力、打击乐环节练就的节奏技能与协作精神。他们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道具、服饰)融为一体,进行一场有情节、有角色、有音乐伴奏的综合艺术表演。这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基于理解的创造性表达,是音乐核心素养最生动的体现。总结而言,《新春乐》单元以其精妙的内在结构和明确的能力导向,成功地将音乐知识、技能学习包裹在浓厚的文化情境与愉悦的审美体验之中。它不仅仅是在教音乐,更是通过音乐在育人,培养学生成为积极的音乐参与者、敏锐的审美者和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者。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音乐学习的关键启蒙期和兴趣培养期。他们具有该年龄段鲜明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这些特征既是本单元教学的优势基础,也是需要巧妙设计和引导的挑战。学生对“过年”有直接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熟悉拜年、拿红包、穿新衣、看舞狮等春节习俗。这种强烈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认同,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机和情感共鸣点,使得“新春乐”的主题极易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基本分辨音乐的强弱、长短、高低;对2/4拍等常见节拍的律动感有初步体验,能够随着明快的节奏做简单的身体律动。这为学习《小拜年》《过新年》等欢快的歌曲奠定了基础。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不怯于在众人面前进行歌唱和表演。这对于需要大量律动、表演的《狮子舞》和《打击乐交响》游戏是极为有利的条件。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仍然较短,容易分散。对于需要持续专注的聆听环节(如《晚会》《窗花舞》),如果只是静坐聆听,他们很难坚持,并可能失去兴趣。音准控制能力仍不稳定,气息支持较弱,歌唱时容易出现“喊唱”现象。虽然能感受稳定拍,但独立、准确地演奏复杂节奏型(如含有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仍有困难,在合奏中容易受到他人干扰。对“管弦乐”、“乐器分类”等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可视化的、可触摸的方式(如观看乐器图片、亲手触摸乐器)来学习。在《打击乐交响》和《狮子戏球》 这类需要紧密协作的活动中,学生可能更关注自己的部分,缺乏倾听同伴声部、相互配合的意识,容易出现“各玩各的”或争抢乐器的局面。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新春乐》单元时,是带着满腔的生活热情和表现欲望而来的。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他们这种天然的优势,通过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富有童趣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有效地转化为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增长,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情感。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和“玩伴”的角色,带领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会。四、教学价值本单元以“新春”这一极具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的主题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多元立体的教学空间。其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以乐育人,夯实美育根基单元通过演唱、聆听、演奏等多元活动,系统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旋律感与多声部听觉。从感受2/4拍的欢快到体验管弦乐的丰富层次,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核心音乐要素,并最终在创造性表演中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完成从审美感知到艺术表现的跨越。2.以乐促群,培育合作精神音乐活动成为社会性发展的载体。在《打击乐交响》的合奏与《狮子舞》的角色扮演中,学生必须学会倾听、配合与信任。这深刻地将个人融入集体,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协作”是创造和谐之美的基石,有效培养了团队意识。3.以文化人,浸润家国情怀单元将音乐作为文化传承的纽带。学生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通过“唱”花鼓调、“奏”锣鼓点、“舞”狮子,身体力行地浸润于春节民俗之中。这种“活态”传承使传统文化可感可亲,在愉悦的体验中深化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豪。4.学科融合,赋能全面发展本单元天然打破了学科壁垒。情景表演融合了体育的形体协调,窗花主题联动了美术的视觉想象,春节内涵承载了德育的传统美德,实现了美育、体育、德育的有机统一,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总结而言,本单元是一堂以音乐为本体,深度融合文化、社会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素养课,其价值远超越音乐技能本身,指向了全人教育的核心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主题:在浸润式的新春音乐活动中乐享创造性表达,培育基础音乐素养与朴素的民族情感与文化自信。1.学生能通过聆听《晚会》《窗花舞》和演唱《小拜年》《过新年》,感知音乐是如何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奏与乐器音色来塑造新春佳节喜庆、热闹场景的;并能初步将这种音乐感受与贴窗花、舞狮子、拜年等具体的春节民俗相关联,理解音乐是表达和传承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审美感知 文化理解)2.学生能运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欢快的情绪,自信地演唱本单元歌曲;并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打击乐器或身体律动,为歌曲或表演伴奏,甚至尝试进行简单的节奏创编或动作设计,创意性地实践与表现舞狮、戏球等新春情境,将音乐技能与生活观察相结合。(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3.学生能在《打击乐交响》及《狮子舞》表演等集体活动中,创意实践如何将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与节奏型进行组合,以共同“描绘”出一幅统一、和谐的节日音响画面。在此过程中,学会倾听同伴的声部,服从集体节奏,表现出良好的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创意实践)4.通过参与演唱湖南花鼓调、模拟舞狮表演等一系列音乐活动,学生能切身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间智慧与乐观向上的民族情感,从而萌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文化理解)【单元教学安排】【单元学习评价】要求:在评价等级处填写A、B、C。(A:优秀 B:良好 C:需努力)学业质量描述 核心素养 评价等级 (A B C)自评 互评 师评1 1.学生能通过聆听《晚会》《窗花舞》和演唱《小拜年》《过新年》,感知音乐是如何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奏与乐器音色来塑造新春佳节喜庆、热闹场景的;并能初步将这种音乐感受与贴窗花、舞狮子、拜年等具体的春节民俗相关联,理解音乐是表达和传承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 审美感知文化理解2 2.学生能运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欢快的情绪,自信地演唱本单元歌曲;并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打击乐器或身体律动,为歌曲或表演伴奏,甚至尝试进行简单的节奏创编或动作设计,创意性地实践与表现舞狮、戏球等新春情境,将音乐技能与生活观察相结合。 创意实践艺术表现3 3.学生能在《打击乐交响》及《狮子舞》表演等集体活动中,创意实践如何将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与节奏型进行组合,以共同“描绘”出一幅统一、和谐的节日音响画面。在此过程中,学会倾听同伴的声部,服从集体节奏,表现出良好的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创意实践4 4.通过参与演唱湖南花鼓调、模拟舞狮表演等一系列音乐活动,学生能切身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间智慧与乐观向上的民族情感,从而萌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 文化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