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过新年》教学设计课型:唱歌设计者: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学习任务1:趣味唱游a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独唱或齐唱,能在演唱中加入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b能按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音乐游戏、角色扮演和舞蹈表演等,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习任务2:聆听音乐a聆听或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简要描述音乐表现的形象与内容。b在聆听音乐时能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参与音乐活动时能专注于音乐,不干扰他人。学习任务3:情景表演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创编或即兴表演,与同伴一起体验表现造型、扮演角色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2.教材分析《过新年》是一首流传于我国汉族地区的儿童歌曲,1=C,2/4拍,五声C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旋律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生动描绘了孩子们过新年时敲锣打鼓、唱歌跳舞的欢乐情景。歌曲中多次出现的模仿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锵”,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是引导学生参与节奏创作和打击乐伴奏的绝佳素材。3.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他们对“过新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浓厚的情感共鸣,这为学习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具备初步的节奏感和模唱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节奏模仿与合作。然而,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在稳定节拍下准确表现“咚咚锵”等复杂节奏型,以及进行有效的打击乐多声部配合仍是需要突破的难点,需通过趣味化、游戏化的活动进行引导。二、学习目标1.通过聆听与学唱,能感受并辨别歌曲《过新年》欢快、热烈的情绪,感知其浓郁的汉族民间音乐风格与秧歌舞的节奏韵律。2.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声势动作(如拍腿、拍手)来表现歌曲中的锣鼓节奏“咚咚锵”。3.能根据“能力进阶”中对打击乐器的分类认知,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乐器,并为歌曲中的锣鼓衬词部分设计简单的节奏谱进行创造性伴奏。4.在音乐活动中,了解歌曲所表现的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中国新年习俗,体会音乐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增强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用欢快、热烈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和表现过新年的喜庆气氛。学习难点:小组合作,有组织、有配合地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设计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激趣导入 导导入部分 1. 聆听并模仿教师拍击的节奏,猜测答案:“敲锣打鼓!”2. 在熟悉的节奏中,带着期待进入新课学习。 1.节奏谜语导入:“同学们,老师用节奏给大家出个谜语,猜猜这是在模仿什么声音?”(教师拍击)。XX XX I X X I XX XX I X 0 I I2.揭示与链接:“对!就是敲锣打鼓的声音!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这热闹的锣鼓声。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充满锣鼓声的歌——《过新年》!” 能集中注意力,并对节奏谜语产生兴趣,能基本模仿出核心节奏型。1.通过聆听与学唱,能感受并辨别歌曲《过新年》欢快、热烈的情绪,感知其浓郁的汉族民间音乐风格与秧歌舞的节奏韵律。 2.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声势动作(如拍腿、拍手)来表现歌曲中的锣鼓节奏“咚咚锵”。 。 4.在音乐活动中,了解歌曲所表现的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中国新年习俗,体会音乐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增强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新新知学习 活动一:整体聆听,感受情绪 1.安静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与内容。2.回答问题:“很开心、热闹!”“在放鞭炮、敲锣打鼓、唱歌跳舞。” 活动二:难点前置,节奏攻关 1.找到歌曲中的衬词“咚咚锵”。2.模仿教师,用身体声势准确练习“咚咚咚咚锵”的节奏,感受休止符。3.参与师生歌词接龙游戏,在趣味中熟练歌曲主幹部分与锣鼓节奏的配合。 活动三:学唱旋律,情感处理 1. 跟随琴声,用自然的声音进行分句模唱和完整演唱。2.模仿教师,尝试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表现过年的喜悦。3.完整地演唱歌曲,并在“锣鼓点”处熟练地加入声势动作。 活动一:整体聆听,感受情绪 1.播放范唱:“请你边听边思考,歌曲里的小朋友过年时心情怎么样?他们都做了哪些事情?” 2.互动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喜洋洋”、“放鞭炮”、“敲锣鼓”、“唱歌跳舞”等关键词并板书。 活动二:难点前置,节奏攻关 1.聚焦“锣鼓点”:“歌曲里把锣鼓声唱成了什么?(‘咚咚锵’)我们一起来学学!” ` (咚 咚 咚 咚 锵 0 2声势教学:出示节奏:`XX XX X 0 .带领练习:用“拍腿-拍腿-拍腿-拍腿-拍手-握拳”的声势动作来模仿,强调“锵”处的重音和休止符的干脆。3.融入歌词接龙:师唱:“过新年呀”,生接声势并念“咚咚咚咚锵”。 师唱:“喜洋洋呀”,生再接声势并念“咚咚咚咚锵”。 活动三:学唱旋律,情感处理 1.分句教唱:用钢琴带唱,重点关注“鞭炮声声锣鼓响”和“幸福的生活甜呀甜又香”等乐句的音准与连贯性。2.情感处理“过年这么开心,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引导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教师示范对比演唱。3.完整演唱:带领学生将歌曲与“锣鼓点”部分结合,进行完整演唱。 能听辨出歌曲欢快、热烈的基本情绪,并能说出歌中提到的春节活动。 能通过身体律动基本掌握“咚咚咚咚锵”的节奏型。能积极参与接龙游戏,做到反应迅速,节奏准确。 能基本准确地跟琴演唱歌曲旋律。演唱时声音状态积极,能初步表现出歌曲的情绪。能基本协调地边唱边做声势。3.能根据“能力进阶”中对打击乐器的分类认知,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乐器,并为歌曲中的锣鼓衬词部分设计简单的节奏谱进行创造性伴奏 拓 展 部拓展部分 1. 回顾打击乐器分类知识,说出乐器的类别与音色特点。2.小组讨论,在节奏卡片或练习图方框内填写节奏谱,并分工练习。3.尝试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多声部合奏。4.小组上台展示合作成果。 1. 回顾与分类 “刚才我们用身体当了乐器,现在看看真正的打击乐器。谁能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把这些乐器(锣、鼓、镲、双响筒等)分分类?”(引导按材质、音色分类)。 2. 出示创作任务(结合练习图): “请大家小组合作,在方框内为不同的乐器设计节奏,为歌曲的‘锣鼓点’部分伴奏。比如:鼓负责‘咚’,镲负责‘锵’。” 3. 巡视与指导: 引导学生设计的节奏要简单、易操作,并能形成配合。 4. 合作展示: 组织小组展示,一部分学生演唱,该小组用打击乐器伴奏 能运用已有知识对打击乐器进行正确分类。 能积极参与小组创作,设计的节奏谱基本合理。 能在小组中承担自己的声部,并尝试与他人配合。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用歌声庆祝了新年,还成了一支支了不起的‘小乐队’的指挥和演奏家!音乐让我们把过年的快乐加倍了。希望你们能把这首快乐的歌曲和这份创造的喜悦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板书设计 《过 新 年》 (欢快地) 热闹的场面 喜洋洋、放鞭炮、敲锣鼓、唱歌跳舞 打击乐工坊 皮革类(鼓): X X X - 金属类(镲、锣): 0 X 0 X 木质类(双响筒): X X X X作业设计 为家人表演《过新年》,并教家人一个简单的锣鼓节奏。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