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窗花舞》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设计者: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学习任务2:聆听音乐a.聆听音乐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和不同。b.能对乐曲拍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c.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能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参与音乐活动时能专注于音乐,不打扰他人。学习任务3:情景表演a.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动作创编或即兴表演,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2.教材分析《窗花舞》选自芭蕾舞剧《白毛女》片段,是一首欢快、活泼的管弦乐曲。乐曲采用民族化的音乐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除夕夜,喜儿和朋友们剪窗花、贴窗花喜迎新年的热闹场景。音乐结构清晰,可分为A(轻快活泼)、B(热烈欢腾)两个主要部分,主要乐器包括双簧管、弦乐、长笛等。乐曲不仅具有强烈的节日气氛,更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情感与传统文化内涵,是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优秀素材。3.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对“过年”和“窗花”有直观的生活经验。他们能感知音乐的基本情绪,乐于通过律动、表演参与音乐活动。然而,他们对纯器乐曲的结构、乐器音色的听辨能力较弱,对音乐与舞蹈、民俗文化的内在联系理解不深。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图形辅助、游戏化学习等方式,引导他们从“听”音乐过渡到“理解”与“表现”音乐。二、学习目标1.能感受并辨别乐曲《窗花舞》欢快、活泼与热烈、喜庆的情绪对比,初步感知双簧管、弦乐等主要乐器的音色特点。2.能模仿剪窗花、贴窗花的动作,并随音乐律动;能根据图形谱提示,尝试用打击乐器为音乐片段伴奏。3.能参与“打击乐交响”游戏,根据不同的图形符号(圆点、折线、弧线)指挥小组进行即兴伴奏;能手持窗花道具,小组合作创编简单的表演动作。4.了解“剪窗花”是春节的传统习俗,知道《窗花舞》与芭蕾舞剧《白毛女》的联系,体会音乐中蕴含的劳动喜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三、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感受乐曲《窗花舞》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音乐所描绘的剪窗花、迎新春的热闹场景。学习难点:能将图形符号(圆点、折线、弧线)转化为具体的打击乐演奏,并进行简单合作。教学设计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4.了解“剪窗花”是春节的传统习俗,知道《窗花舞》与芭蕾舞剧《白毛女》的联系。 导入部分 1.观察窗花,积极回答:“窗花!过年的时候贴!”2.对乐曲背景产生兴趣,进入学习情境。 1.实物与谈话导入:(出示精美的红色窗花)“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知道窗花通常在什么节日贴吗?”2.揭示课题与背景:“过年贴窗花,代表着喜庆和祝福。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就叫《窗花舞》,它讲的是一个叫喜儿的姑娘,在除夕夜和朋友们一起快乐地剪窗花、准备过年的故事。” 能联系生活经验,对“窗花”和“过年”产生情感共鸣,注意力集中。1.能感受并辨别乐曲《窗花舞》欢快、活泼与热烈、喜庆的情绪对比,初步感知双簧管、弦乐等主要乐器的音色特点。 2.能模仿剪窗花、贴窗花的动作,并随音乐律动;能根据图形谱提示,尝试用打击乐器为音乐片段伴奏。 3.能参与“打击乐交响”游戏,根据不同的图形符号(圆点、折线、弧线)指挥小组进行即兴伴奏; 4.体会音乐中蕴含的劳动喜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新知新学 活动一:初听全曲 感受情绪与场景 1.安静、完整地聆听乐曲,感受整体情绪与意境。2.分享聆听感受,描述想象的场景。 活动二:分段细听 探究音乐要素 1.A部分: 感受音乐的轻快与灵巧。模仿教师,用精细的动作模仿剪窗花,体验音乐的节奏。2.B部分: 感受音乐变得更快、更热烈。模仿教师,用舒展、欢快的动作表现贴窗花和跳舞的场景。 活动三:打击乐交响1.理解并记忆三种图形符号与乐器音色、演奏法的关联。2.紧盯“指挥”,根据图形卡片的变换,迅速、准确地做出相应的演奏反应。 活动一:初听全曲 感受情绪与场景 1.播放音乐并提问:“请你闭上眼睛仔细听,这段音乐是开心的还是悲伤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2..互动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开心、热闹、剪窗花、跳舞”等关键词并板书。 活动二:分段细听 探究音乐要素 1.聆听A部分(轻快活泼): 师:“音乐的第一段,喜儿在做什么?听,这段音乐是轻柔灵巧的还是沉重有力的?”律动引导:“我们一起学喜儿剪窗花吧!”教师示范:随音乐节奏做“拿剪刀-剪一下-看一看”的循环动作。2.聆听B部分(热烈欢腾):师:“听,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感觉场面是更安静了还是更热闹了?”律动引导:“窗花剪好了,大家高兴地贴起来、跳起舞!”教师示范:随音乐做“高高贴窗花-欢喜拍手-转个圈”等幅度较大的动作。 活动三:打击乐交响 1.介绍图形符号(出示练习图):“音乐这么热闹,我们来为它伴奏吧!看,这些图形是我们的秘密乐谱:小圆点:代表木质乐器(如响板),声音短促,轻轻敲击。波浪线:代表金属乐器(如三角铁),声音悠长,随线滑动。小短线:代表皮质乐器(如手鼓),声音有弹性,按节奏拍击。” 2.指挥游戏: 教师充当指挥,随机出示不同的图形卡片,学生根据卡片提示,用声势(如拍腿、摩擦手掌、拍胸)或分发的小乐器进行即兴演奏。 能准确判断乐曲欢快的基本情绪,并能进行简单的音乐联想。 能通过对比,分辨出A、B两部分情绪的明显差异。 能积极地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对音乐做出反应,动作与音乐情绪基本吻合。 能理解图形符号的意义,并做出基本正确的反应,乐于参与集体游戏。能手持窗花道具,小组合作创编简单的表演动作。 拓 展 部分 1.小组讨论,分配角色,结合之前学习的律动,创编简单的表演。2.手持窗花道具,随音乐进行情景表演。 窗花舞动——情景表演 1.分发窗花道具:“现在,我们就是喜儿和她的伙伴们!请拿起你的窗花,小组合作,随着音乐,把你们剪窗花、贴窗花、最后开心跳舞的故事表演出来。”2.组织排练与展示。 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表演,动作能基本贴合音乐的情绪与发展,具有一定的表现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用耳朵聆听了《窗花舞》的欢乐,更用双手‘剪’出了美丽的窗花,用身体跳出了新年的喜悦,还用聪明的脑袋玩转了图形乐谱。音乐和剪纸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希望你们能永远记住这份快乐!板书设计 《窗 花 舞》 (芭蕾舞剧《白毛女》选段) 情绪与场景 图形谱密语 A段:轻快、活泼 → 剪窗花 (圆点) → 木制 → 短促 B段:热烈、欢腾 → 贴窗花、跳舞 (波浪) → 金属 → 悠长 (短线) → 皮质 → 弹性 关键词:喜儿、除夕、团圆、祝福作业设计 回家后,向家人表演今天学的《窗花舞》律动,并说说窗花的寓意。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