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演奏《狮子舞》情景表演《狮子戏球闹新春》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演奏《狮子舞》情景表演《狮子戏球闹新春》教案

资源简介

《狮子舞》教学设计
课型:综合课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3:情境表演
能根据要求观察舞蹈、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的特征,并运用自 己的表情、肢体动作进行模仿或表演。
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动作创编或即兴表演,与同伴一起体验表 现造型、扮演角色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能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根据一定的情境、主题或表演要求进 行创编和表演。能编创简单节奏或旋律,配合表演。
2.教材分析
本课聚焦于民族打击乐合奏《狮子舞》与情景表演《狮子戏球闹新春》。《狮子舞》的节奏是其灵魂,本曲为2/4拍,由小鼓和镲两件核心乐器构成。小鼓节奏复杂多变,包含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休止符的密集组合,模拟了狮子行走、张望、扑球、翻滚等动态;镲的节奏则铿锵有力、疏密有致,大量运用四分休止符,在音乐中起到 punctuate(加强)和稳定节拍的作用。两者结合,生动描绘出狮子舞的威武与灵动。学生将通过学习和合奏,最终将节奏融入“狮子戏球”的表演中,达成音乐与戏剧的完美融合。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稳定的恒拍感,能模仿简单的节奏型(如 X X 或 X X X X)。但对于含有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的复杂节奏组合,以及两个声部的协作,仍是巨大的挑战。他们充满表演热情,但需要将抽象的节奏转化为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动作,才能进行有效表达。教学需采用“化整为零、形象比喻、分声部磨合”的策略。
二、学习目标
1.能辨别《狮子舞》音乐中小鼓与镲的不同音色与节奏特点,感受其共同营造的热烈、威武又带俏皮的音乐形象。
2.能在教师指挥下,基本准确地分组演奏小鼓与镲的指定节奏型;能模仿并创编狮子“戏球”的典型动作。
3.能小组合作,将小鼓与镲的合奏节奏与“狮子戏球”的故事情节(寻球、扑球、嬉戏、亮相)相结合,创编一段简单的音乐情景剧。
4.知道舞狮是驱邪避害、吉祥如意的象征,在富有挑战性的合奏与表演中,培养团队精神,加深对传统民俗艺术的尊重与喜爱。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掌握各自声部(小鼓或镲)的核心节奏型,并积极参与合奏与表演。
学习难点:1.小鼓声部中,十六分音符 XXXX 的清晰演奏与前后节奏的衔接。
2.镲声部中,休止符的精准把握,做到“声断意连”。
3. 两个声部在合奏时的相互倾听与配合。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部分 1.聆听并猜测:“是敲鼓的声音!”“是舞狮的音乐!”
2. 明确课堂任务,对动手演奏和表演充满期待。 1.节奏谜语导入:教师用嘴模仿并用手拍击一段节奏:X X X X X X X(如:咚咚咚咚咚咚锵)。“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声音?它在模仿什么场景?”
2.揭示课题:“这就是舞狮时热闹的锣鼓点!今天,我们就要成立一个‘小狮子乐团’,用真正的小鼓和镲,来演奏这首《狮子舞》,最后还要演一出《狮子戏球闹新春》的大戏!” 能通过节奏谜语迅速联系到舞狮场景,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
目标1 新知新学 活动一:分声部精讲与练习
(一)小鼓声部教学:
1.小鼓组:
专注练习十六分音符,努力做到均匀、清晰。 2.专注练习休止符,八分休止符要干脆利索,四分休止符眼要瞪圆保持住。
- 跟随教师,分段学习口诀和节奏,由慢到快反复练习。
- 在鼓上尝试演奏,控制力度,避免杂乱。 3.跟随老师准确地读出节奏。
4.自由练习,集体演奏。 (二)镲声部教学:
1.对比发现节奏的不同。 2.跟老师朗读节奏 ,注意节奏的稳定和准确。 3.学习用准确的演奏动作进行演奏。 4.跟随老师一起准确地朗读节奏。 5.完整演奏镲的节奏。 活动三:合奏练习 1.和老师配合合奏,完成自己声部的同时也学会协作演奏。 2.生生合奏。 活动一:分声部精讲与练习 (一)小鼓声部教学: 1难点前置1:“小鼓的节奏是狮子的脚步和心跳,最难的是这段‘快跑’:XXXX X”教师慢速示范,带领学生用“跑得快呀-走”的口诀练习。 动作练习:“请同学们伸出两根食指代表两根小鼓槌,‘跑得快呀’双手迅速交替敲击。‘走’的时候双手同时敲击桌面。(带领大家反复练习) 2.难点前置2:“狮子在行走的过程中还会瞪眼呢,节奏中这样来表示:0X X(瞪跑走)、X 0(走 瞪)。跟老师来读一读。教师慢速示范,带领学生练习口诀。 动作练习:“在口诀“瞪”的时候我们双手上举,眼睛瞪圆。跟老师做一做,‘跑’的是后单手敲,‘走’的时候怎么敲?(双手) 3.节奏朗读:“最难的地方我们都会了,其他地方都是我们熟悉的节奏,我们一起连起来读一读吧,注意II: :II这个符号之间的节奏要读两遍。我们先慢点读,然后加速! 4.节奏演奏:“节奏我们读的非常棒了,下边我们就来完整演奏吧,最难的我们都会了,其他的都是简单得很,老师教个你们一个规律‘跑跑’两手交替敲,‘走’双手一起敲。”(引导学生自由练习,老师指导,然后集体演奏) (二)镲声部教学: 强调休止符:“镲的声音像狮子在亮相,一定要干脆,有停顿才神气!” 1.对比节奏解决难点。 师:“请同学们看这两个节奏有什么不同”(出示节奏条 0X OX 和 0 X ,引导学生说出0X这个节奏应为和跑在一起所以要快一些,0 X这个节奏因为和走在一起所以要慢一些) 2.练习口诀:“这两个节奏分别读作空锵空锵和空~锵~。 3.学习演奏动作:“跟老师一起来学学镲的演奏动作吧!”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边读口诀边演奏! 4.完整节奏朗读:“我们来把擦的节奏完整地读一遍吧,注意反复还有两种不同节奏的速度区分哦!” 5.完整演奏节奏:“我们能不能直接演奏呢?”引导学生大胆尝试。 活动三:合奏练习 1.师:请同学吗和老师一起合作演奏一下,你们演小镲,我来演小鼓,大家要注意我们的节拍是一致的要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音,同时还要意志坚定地演奏自己的节奏,你们能做到吗?(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尝试完成配合,然后师生交换配合) 2.生生配合合奏。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小组合奏。 小鼓组: 能基本准确地念出口诀并转换为演奏,十六分音符组基本均匀。
镲组: 能准确把握休止符,演奏时节奏稳定,声音干脆。 能完成自己声部的同时也学会协作演奏。
目标2 拓 展 部分 1.理解节奏与表演的对应关系,并根据视频学习舞狮动作。
2.小鼓、镲组: 紧盯指挥,努力在合奏中保持自己声部的稳定,并尝试倾听对方。
舞狮队: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创编并表演相应的动作。
3. 全体投入,共同完成一次热闹、精彩的综合表演。 活动:鼓镲和鸣,戏球闹春 1.节奏与情节对应讲解:
“我们的音乐就是一个故事:小鼓的是狮子在小心走路张望;镲的节奏就是狮子每个漂亮的定格亮相!这样好听的节奏,怎么能缺少了主角狮子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看看狮子是怎么表演的吧”(播放舞狮表演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学动作吧,看谁学得最形象!
2.分组协作排练: 将学生分为“小鼓乐队”、“镲乐队”和“舞狮队”。
任务鼓镲乐队在教师指挥下合奏全曲;舞狮队根据合奏的音乐,即兴表演狮子“寻球-扑球-戏球-亮相”的情节。
3.联合彩排与展示:
教师担任总指挥,带领“小狮子乐团”进行1-2次完整彩排。 邀请1-2个小组进行完整的《狮子戏球闹新春》情景表演。 演奏组:在合奏中能基本完成自己的声部,并初步具备声部协作意识。
表演组:表演动作能与音乐节奏的变化大致吻合。
整体:能共同营造出欢腾、喜庆的表演氛围。
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今天,你们不是简单的学生,而是精准的鼓手、神气的镲手和充满灵气的舞狮演员!这复杂的节奏被你们征服,这精彩的表演由你们创造。这就是我们中国娃的节奏,这就是我们中国年的味道!
板书设计 狮子戏球闹新春 (鼓镲合奏) 小鼓节奏秘籍 镲的节奏秘诀 XXXX X 快跑快跑走 0X OX 空锵空锵 0X X 瞪跑走 0 X 空~锵~ X 0 走 瞪 表演提示:文化关键词 鼓点:狮子的脚步与眼神 镲声:狮子的亮相 合作:乐与舞的对话 吉祥、威武、团圆、喜庆
作业设计 回家后,将小鼓或镲的节奏口诀教给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拍腿练习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