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课型:唱歌设计者: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学习任务2:独唱与合作演唱A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的独唱或与同伴合作进行齐唱、轮唱、固定阴性伴奏唱,以及其他形式较为简单的合唱。B认识常用的拍号、表情记号和力度、速度记号,知道他们的名称和用途;演唱是能够根据音乐术语或记号,适切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反应。C能正确识读或排挤简单节奏谱,跟随音乐模唱或用唱名视唱简单旋律。学习任务4:编创与展示A能即兴编创与音乐情绪、特点一致的声势、律动或舞蹈动作,并参与表演。B能对自己活他人的编创与表扬进行简单评价。2.教材分析《西风的话》是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创作的一首短小精悍、意蕴深远的艺术歌曲。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由四个规整的乐句构成。其显著的创作特点是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旋律则在平稳、对称的级进中穿插跳进,流畅而富有变化,生动地描绘了西风(秋季)的形象。歌词采用拟人手法,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讲述了时光流逝、万物成长与季节更迭,语言诗意含蓄,情感真挚温暖。歌曲中细腻的力度变化标记(如渐强、渐弱)是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情感的关键,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力、学习控制声音力度的绝佳素材。3.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初步的音高、节奏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视唱和跟唱,对音乐情绪有基本的感知能力。然而,他们的气息支撑能力较弱,声音控制意识不足,在演唱中表现旋律的连贯性和力度的细腻变化存在困难。同时,他们对“渐强渐弱”等音乐记号的理解多停留在认知层面,将其转化为有意识的演唱行为需要教师引导和在实践中的反复体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感兴趣,乐于参与和表现。二、学习目标1.能感知并说出《西风的话》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辨识其节奏规整、旋律流畅的特点,初步了解歌曲通过力度变化塑造音乐形象的手法。2.能用自然、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在演唱中初步运用气息,表现出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力度变化,传递歌曲蕴含的深情与诗意。3.能根据对歌曲力度变化和意境的理解,设计简单的肢体动作(如手势高低)辅助演唱表现;能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片段进行简单的力度表现性伴奏。4.通过学唱歌曲,理解其珍惜时光、热爱自然与生活的情感内涵,初步感受黄自艺术歌曲典雅、抒情的风格特点,增进对中国优秀音乐文化的认同与喜爱。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用自然、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学习难点:在演唱中较好地表现旋律的连贯性以及力度的渐强、渐弱变化。教学设计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激趣导入 导导入部分 1. 安静欣赏画面与音乐。2. 根据画面内容回答教师提问(秋季)。3. 初步聆听音乐,进入学习情境。 1.情境创设:播放一组展现四季变迁(特别是秋季景色)的优美图片或短视频,背景音乐为《西风的话》伴奏。2.提问引导:“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画家,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色彩。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画面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秋季)当夏日的炎热渐渐散去,凉爽的西风就悄悄带来了秋天的讯息。你们听,西风正在对我们说话呢…”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由音乐家黄自先生创作的歌曲——《西风的话》。 能专注聆听,并能将画面与“秋季”联系起来,对歌曲产生初步兴趣。1.能感知并说出《西风的话》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辨识其节奏规整、旋律流畅的特点,初步了解歌曲通过力度变化塑造音乐形象的手法。 2.能用自然、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在演唱中初步运用气息,表现出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力度变化,传递歌曲蕴含的深情与诗意。 4.通过学唱歌曲,理解其珍惜时光、热爱自然与生活的情感内涵,初步感受黄自艺术歌曲典雅、抒情的风格特点,增进对中国优秀音乐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新知新学习 活动一:初步感受,熟悉歌曲 1.聆听范唱,感受情绪,尝试回答(优美、抒情;说我们长大了,珍惜时光等)。2.观察乐谱,发现节奏规律,并准确拍击节奏。活动二:旋律学唱与力度感知 (一)“Wu”音模唱与旋律线: 1.用“Wu”模唱旋律,注意气息和音准。 2.用手描绘旋律线的起伏。 (二)力度记号学习与实践: 1.认识并理解“渐强”“渐弱”记号。 2.通过教师引导,想象情景。 3.学习并练习用手势辅助表现力度变化。 4.聆听对比,加深对力度表现力的感受。(三)歌词学唱: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带词演唱,努力做到音准、节奏准确,乐句连贯。 3.尝试在演唱中运用力度变化和手势。 (四)巩固演唱: 1.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演唱练习。 活动一:初步感受,熟悉歌曲 1.范唱与提问:播放优质范唱音频。 师: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深情的)西风‘说’了些什么?给你怎样的感觉?2.节奏感知:引导学生发现四个乐句相同的节奏型,并带领学生拍击节奏:X X XX XX X- X- 活动二:旋律学唱与力度感知 (一)“Wu”音模唱与旋律线: 1.教师用“Wu”带唱旋律,要求学生口腔打开,气息平稳。2.引导学生随旋律的起伏用手画出旋律线(空中划或纸上划)。(二)力度记号学习与实践:1.聚焦难点:指出乐谱中的“渐强(<)”和“渐弱(>)”记号。2.师:“想象西风由远及近地吹来,声音会怎样?(渐强)当它诉说完,慢慢飘向远方,声音又会怎样?(渐弱)”3. 师:“让我们用手势来帮忙,渐强时,手心向上慢慢托起;渐弱时,手心向下缓缓落下。”教师示范并带领练习。4. 对比体验:教师演唱一句不带力度变化的,再演唱一句带正确力度变化的,让学生对比聆听,感受其表现力的差异。(三)歌词学唱:1.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理解词意。2. 带入歌词演唱,逐句纠正音准、节奏,特别关注换气点和乐句的连贯。3. 强调将力度变化融入演唱,结合手势辅助。(四)巩固演唱:1.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2.采用多种形式练习:集体唱、分组接龙唱(一组一句,注意乐句间的力度衔接)、个别片段展示。 能准确感知歌曲的基本情绪和内容。 能发现并拍击出歌曲的典型节奏型。 能用较连贯的声音模唱旋律。 能理解力度记号的含义,并能通过手势和声音初步表现力度的变化。能基本准确、完整地演唱歌曲,并在教师提醒下尝试运用力度变化。3.能根据对歌曲力度变化和意境的理解,设计简单的肢体动作(如手势高低)辅助演唱表现;能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片段进行简单的力度表现性伴奏。 拓 展 部拓展部分 1. 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利用打击乐器或身体声势,为指定乐句创编能体现力度变化的伴奏。2. 自信展示创编成果,并认真观看、倾听同伴的展示,能做出简单、积极的评价。3. 认真聆听,了解作曲家黄自及其贡献。 1.创编表现:“同学们唱得真好!现在我们不仅是歌唱者,还是小小演奏家。请大家选择身边的打击乐器(如沙锤、碰铃),或者用身体打击乐(如捻指、轻拍腿),为歌曲的一两个乐句设计伴奏,要能体现出力度的变化哦!”(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与评价:邀请个别小组或个人展示他们的创编成果,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他们哪里表现得好?力度变化表现出来了吗?”3.作曲家简介:简要介绍黄自:“写出如此优美歌曲的黄自爷爷,是我国非常了不起的音乐家和音乐老师,他培养了很多音乐人才,也创作了许多像《西风的话》一样好听的歌曲,比如《踏雪寻梅》。” 能积极参与创编活动,设计的伴奏能体现对力度变化的关注。 能大方展示,并能对他人的表现给予关注和简单评价。对作曲家黄自有初步印象。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用歌声与西风对话,感受了秋天的诗意和时光的珍贵,还学会了用渐强渐弱让我们的歌声更动听。希望同学们能像歌里唱的那样,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珍惜每一天!板书设计 课题:《西风的话》 (黄自 曲) 节奏型: X X XX XX | X - X - | 情绪: 优美、抒情 力度记号: 渐强 < (由弱渐强) 渐弱 > (由强渐弱)作业设计 将《西风的话》深情地演唱给家人听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