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大余县部分学校高一年级选科第一次测试物理试卷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选择题:1-7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8-10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共46分。
1.下面的文字来自一篇报道:“G1次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驶出北京南站,瞬间提速。15分钟后,激动人心的数字出现在屏幕上:350千米/小时!历经4小时28分钟的飞驰,抵达上海虹桥站。350公里时速的正式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根据报道可知(  )
A.该列车在前15分钟内的平均速率是350千米小时
B.报道中的“4时28分”表示的是到达虹桥站的时刻
C.屏幕上的数字“350千米小时”表示列车当时的瞬时速率
D.研究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运行时间时不能将列车视作质点
2.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比值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理想化模型”在研究的问题中是实际存在的
B.定义加速度用了比值法,加速度与成正比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D.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v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3.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一组是(  )
A.时间、位移、速度 B.路程、力、速率
C.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 D.力、速率、加速度
4.做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可变的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述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速度和位移均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而位移一直在不断增大
C.速度逐渐减小,位移逐渐增大
D.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变化越来越慢
5.配备自动驾驶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在红绿灯启停、无保护左转、避让路口车辆、礼让行人、变道等方面都能无干预自动驾驶。某次试乘时,甲、乙两车同时出发,沿着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它们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到t2时间内,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
B.t2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C.t1到t2时间内,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D.t1到t2时间内,乙车的速度变化率越来越大
6.一人在河边某处钓鱼,他沿河岸前进一段路程后发现手机遗失,立即就地租船前往钓鱼处寻找。设租船处为甲处,钓鱼处为乙处。船以速度 从甲处沿河岸行驶到乙处未找到手机,之后掉头以 的速度边找手机边返回甲处,在甲乙两地中点的岸边找到了手机,之后以速度回到甲地,不计船掉头和捡起手机的时间。全程的平均速率为(  )
A. B. C. D.0
7.如图甲所示,一质点以初速度v0=12m/s从固定斜面底端A处冲上斜面,到达C处时速度恰好为零,滑块上滑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斜面AB段粗糙程度均匀,BC段光滑,滑块在AB段的加速度大小是BC段加速度大小的三倍。则AC段的长度为(  )
A.7.5m B.8m C.9m D.10m
8.关于生活中见到的四幅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高速公路指示牌上显示的“100”,“80”,“60”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B.乙图中,公路指示牌上显示的“70”是平均速率
C.丙图中,高速公路指示牌上显示的“3km”,“48km”,“87 km”是位移的大小
D.丁图中,动车车厢内显示屏上“16∶01”是时刻,“199 km/h”是瞬时速率
9.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
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
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10.如图所示,甲、乙、丙3人各乘不同的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可能是(  )
A.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C.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D.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10分)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请你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甲、乙是两种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甲为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乙为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
B.甲使用电源为220V直流,乙使用4~6V直流
C.甲的打点间隔为0.02s,乙的打点间隔也为0.02s
(2)①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②从纸带上测量得到的物理量、③通过计算能得到的物理量,以上①②③三个物理量分别是__________
A.时间间隔、位移、平均速度
B.时间间隔、瞬时速度、位移
C.位移、时间间隔、加速度
(3)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纸带的速度,基本步骤如下:
A.当纸带完全通过计时器后,及时关闭开关
B.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电火花计时器
C.用手拖动纸带运动
D.接通打点计时器开关
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按顺序填写编号)
(4)如下图所示的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的右端先通过电火花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加速”或“减速”)。
(5)用刻度尺测得AB间长度为11.00cm,则可以计算出纸带的平均速度是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8分)光电计时系统借助光源和光敏管工作,如图甲所示。如图乙,在滑块上安装宽度d为1.00cm的遮光条,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并通过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的遮光时间为4.0ms。
(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为减小用光电门和数字计时器测瞬时速度的误差,使平均速度更接近瞬时速度,下列举措正确的是(  )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增大滑块距光电门的位移
C.让滑块以更大的速度通过光电门
(3)考虑到光电门的光源射出的光有一定的粗细,当遮光条遮住光源发出的光时,才认为光被遮住,则第(1)问中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挡光片,换用该挡光片重复上述实验,滑块运动方向及遮光片的长度参量如图所示。若数字计时器显示两次开始遮光的时间间隔为,则滑块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用、、表示)
13.(9分)一篮球从高h1 =4.0m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经t1=1s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1=8m/s,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0.1s,然后以v2=6m/s的速度反弹。求:
(1)篮球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
(2)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14.(12分)如图甲所示,某同学从家出发步行到学校,先从A处(家)向南走200m到B处,然后再向东走400m到C处,在C处休息一下,最后再向北走600m才能到达D处(学校)。
(1)如图乙所示,选取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的正方向,向北为y轴的正方向,建立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请在图上标出B、C、D各点位置,并写出表示各点位置的坐标。
(2)求该同学的总路程和总位移。(计算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15.(15分)如图所示为高速公路上常用的位移传感器测速度的原理图。小车D向右运动,仪器C是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装置,与计算机相连,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仪器C向小车D发射短暂的超声波脉冲,0.2s后仪器C接收到经小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脉冲;从仪器C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脉冲开始计时,经过 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此次发射后又经0.22s仪器C再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脉冲,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求:
(1)这两次小车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距仪器C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2)小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大小;
(3)若小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二次发射超声脉冲后0.09 s发射第三次,第三次超声波脉冲从发射到返回所用的时间。
第1页,共2页《大余县高一年级选科第一次测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B C A C BD BD AC
1.C
【详解】AC.屏幕上的数字“350千米小时”表示列车当时的瞬时速率,该列车在前15分钟内的平均速率小于350千米小时,A错误,C正确;
B.报道中的“4时28分”表示的是时间间隔,B错误;
D.研究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运行时间时,列车的大小形状可忽略不计,能将列车视作质点,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A.“理想化模型”是为了简化问题而建立的抽象概念,实际中并不存在,故A错误;
B.定义加速度用了比值法,但加速度与无关,故B错误;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理想模型法,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v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A.时间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位移和速度是矢量,故A错误。
B.路程和速率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力是矢量,故B错误。
C.速度是矢量(方向由运动方向决定);速度变化量(Δv)是矢量(方向由加速度决定);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三者均为矢量,故C正确。
D.力和加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速度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同向且逐渐减小时,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位移持续增大,A选项有可能出现,故A不符合题意;
B.若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先同向后反向。当速度反向时,位移会先增大到最大值后减小,因此位移不可能一直增大,故B符合题意;
C.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反向时,速度逐渐减小,但位移仍随速度方向持续增大(如减速至静止),C选项有可能出现,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加速度方向不变且大小减小,速度先减小(加速度与速度反向)后增大(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加速度减小导致速度变化率变慢,D选项有可能出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A.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故甲车和乙车都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
B.t2时刻,两车在同一位置,但是图像的斜率不同,故二者速度不同,故B错误;
C.t1到t2时间内,两车的初末位置相同,即位移相同,又时间相同,根据
可得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D.t1到t2时间内,乙车的图像斜率不变,故乙车做匀速运动,速度变化率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设甲乙两地距离为s。人从甲到乙的时间为
人从乙返回中点的时间为
人从中点返回甲的时间为
可得平均速率
故选A。
7.C
【详解】由题可得

根据v-t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则可得AC段的长度
故选C。
8.BD
【详解】A.高速公路指示牌上显示的“100”,“80”,“60” 是限速标志,指的是车辆行驶时允许的最大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度大小的上限,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故A错误;
B.乙图中,公路指示牌上显示的“70”是指测速区间内车辆行驶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指测速区间内车辆行驶的平均速率,故B正确;
C.位移的大小是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而高速公路指示牌上显示的“3km”, “48km”, “87 km”指的是从当前位置到相应地点的路径的长度,是路程,不是位移的大小,故C错误;
D.动车车厢内显示屏上“16∶01” 和“199 km/h”是指动车在“16∶01”这一时刻的瞬时速率为“199 km/h”,故D正确。
故选BD。
9.BD
【详解】A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汽车在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大,A错误B正确;
CD.加速度减小,汽车的速度增加由快变慢,但速度仍在增加,当加速度为零时,汽车做匀速运动,速度达到最大,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0.AC
【详解】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匀速下降,而且,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匀速上升,也可能匀速下降且,故AC正确。
11.(1)C
(2)A
(3)BDCA
(4)减速
(5)0.42
【详解】(1)AB.甲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甲使用电源为220V交流;乙为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乙使用交流,故AB错误;
C.电源频率为50Hz,根据
可知甲的打点间隔为0.02s,乙的打点间隔也为0.02s,故C正确。
故选C。
(2)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时间间隔,从纸带上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位移,通过计算能得到的物理量是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故选A。
(3)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纸带的速度,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电火花计时器,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开关,然后用手拖动纸带运动,当纸带完全通过计时器后,及时关闭开关。故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BDCA。
(4)纸带的右端先通过电火花计时器,由图中纸带点迹的分布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逐渐减小,则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减速。
(5)由图中纸带可知,AB间的时间为
则纸带的平均速度为
12.(1)2.5
(2)A
(3)偏大
(4)
【详解】(1)由得平均速度为
(2)由速度定义式可知,要使平均速度更接近瞬时速度,应使或趋近于,即应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以减小误差。故选A。
(3)题目要求遮光条遮住光源发出的光时,才认为光被遮住,即从题图可知从A开始遮光,到B遮光结束,即,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4)由图可知滑块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13.(1)4.0m/s,方向竖直向下
(2),方向竖直向上
【详解】(1)篮球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为m/s,方向竖直向下。
(2)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为
可知加速度大小为140 m/s ,方向竖直向上。
14.(1)见解析
(2)1200m;,方向东偏北。
【详解】(1)各点坐标如图所示:
各点位置坐标:。
(2)该同学的总路程
总位移
方向东偏北。
15.(1)34m,37.4m
(2)34m/s
(3)0.24s
【详解】(1)小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距仪器C的距离为
小车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距仪器C的距离为
(2)仪器C第一次接收超声波的时刻为
仪器C第二次发射时刻为
仪器C第二次接收超声波的时刻为
则仪器C两次接收超声波的时间间隔为
则小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大小
(3)从第一次发射开始计时,仪器C第二次发射后0.09s,可得第三次发射时刻为
则第三次发射时小车距仪器C的距离为
设第三次往返时间为,单程时间为,根据位移关系有
代入数据解得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