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培优)第三章物态变化(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项培优)第三章物态变化(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培优)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用t1表示太阳表面的温度,用t2表示白炽灯泡灯丝的温度,用t3表示火柴火焰的温度,温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  )
A.t1>t2>t3 B.t2>t3>t1 C.t1>t3>t2 D.t3>t1>t2
2.以下对生活中温度的认知最接近实际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0℃
C.冬天,人们感觉寒冷时,温度一定达到-20℃
D.洗澡热水时,水的温度大约为40℃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4.下面的实验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  )
A. B. C. D.
5.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A.露的形成 B.雾的形成
C.冰化成水 D.霜打指头
6.南极科考队员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  )
A.沸点低 B.凝固点低 C.沸点高 D.凝固点高
7.2016 年 1 月,申城遭遇“最冷一周“,遭遇寒潮期间的最低温度约为(  )
A.﹣15℃ B.﹣8℃ C.﹣2℃ D.2℃
8.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有关其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
9.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了大量的热
B.水在蒸发的过程中从人体带走了温度,使人感到寒冷
C.最主要是因为吹来的风是冷的,所以人感觉到特别冷
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10.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烈日下,沥青路面变软,这是沥青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是升高的,说明沥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2.如图甲,刻度尺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如图乙,体温计的读数是   ℃;如图丙,秒表的读数为    s.
13.寒冬,坐满乘客的客车车门窗紧闭,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   (选填“内”或“外”)侧;司机打开空调对着车前挡风玻璃吹暖风,小水珠   (选填“吸热”或“放热”)汽化,车窗又变清晰了。
14.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气体温度计结构简图,圆底烧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且弯玻璃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样使得烧瓶内密封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气温升高时,液柱将会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15.读出下列测量仪器的读数(数值及单位)并填入表中:
图甲停表 图乙温度计 图丙长方体的长度
   
   
   
16.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时,分子可以不受约束地自由运动,如图甲所示,当外界温度骤然降低或对分子加压时,分子间距变小,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如图乙所示。分子从图甲直接变到图乙的过程,在宏观上表现的物态变化为   。
17.二氧化碳用途非常广泛,通过降低温度和   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装到钢瓶里面,可制成二氧化碳灭火器;固态的二氧化碳常称为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并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又会   (填物态变化)成水,便形成了雨。
18.沙漠居民发明了一种不耗电的“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沙子,外罐用透气性好的陶土制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
(1)这种“沙漠冰箱”降温原理是:   。
(2)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好还是放在“潮湿避风”的地方好:   ;原因是:   。
三、计算题
1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不准。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5℃,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5℃。
(1)这根温度计每1℃所表示的实际温度是多少℃?(结果保留1位小数)
(2)如果实际温度为20℃,则这支温度计的读数为多少℃?
(3)当外界实际温度为多少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20.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它的示数为10℃,放入沸水中,它的示数为90℃,求:
(1)该温度计的示数为25℃时,实际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2)当实际温度为25℃时,此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摄氏度?
(3)若测某一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示数恰好与实际温度相同,此时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四、作图题
21.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
五、实验探究题
22.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小于0.1 2.9 4.3 11 15 23 23.8 25 26 36.3
凝固点/℃ 0 ﹣1.8 ﹣2.6 ﹣7.5 ﹣11 ﹣21 ﹣17 ﹣9.4 ﹣1.8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将    。
(2)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当盐水浓度为23%时,盐水的凝固点最低。你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    (填“可靠”或“不可靠”);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去冰雪,原因是撒盐后冰雪的熔点变    (填“高”或“低”)了。
六、综合题
23.如图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而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热管是棍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装有容易汽化的液体,上方二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摩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变成蒸气,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变成液体,然后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它途径)又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
(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   (选填高于或低于)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   (选填热量或温度)“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   (选填停止“制冷”或开始“制冷”).
24.教练员经常要求冰球运动员做击球训练和追球训练。如图,在离起跑线距离30m处设置一个挡板,做击球训练时,运动员从起跑线将冰球往挡板方向击出,冰球遇到挡板后立即垂直于挡板反弹回来,反弹后速度变为碰撞前的一半。某次击球,冰球从被击出到回到起跑线用时3s,则(注意:冰球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始终垂直于挡板,冰球大小可忽略):
(1)训练过程中,冰球并没有发生熔化,请你试着分析冰球不熔化的原因   。
(2)请计算冰球被击出时的速度大小   ;
(3)设冰球每次被击出时速度大小都同第(2)问中的一样。做追球训练时,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立即垂直于起跑线出发追击冰球,已知运动员的速度大小为刚击出的冰球速度的,且大小不变,则运动员在离挡板多远处能接到冰球   。
七、科普阅读题
2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计的演变
1592年,伽利略根据热胀冷缩的现象,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制成了温度计。其一端为空心圆球形玻璃泡,另一端敞口,在玻璃管上等距离地标上刻度。使用时,先在管内装进一些带颜色的水,并将敞口端倒插入盛有水的容器中。
严格说来,伽利略当年发明的装置只能算是一种测温器,而不是温度计,因为它并没有温度标度,最早为温度计设定标度的,是英国人罗伯特 弗拉德。
早期的温度计都属于空气温度计,比较容易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干扰,测量误差较大,测定结果并不精确。1654年,斐迪南经过对各种液体的试验之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支酒精温度计:往玻璃球里注入适量酒精,再加热玻璃球,然后迅速把玻璃管口封死。
第一种实用的温度计是华伦海特发明的,他制成了一支带刻度的酒精温度计。后来,华伦海特了解到法国物理学家阿蒙特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制造了温度计,在研制水银温度计的过程中,华伦海特发明了在填充水银时进行净化的方法,还提出了著名的华氏温标。
(1)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它的测温原理是根据   (选填“泡内气体”或“管内外的水”)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A和B两处的温度值   (选填“A”或“B”)处的要大;
(2)斐迪南往玻璃球里注入适量酒精,再加热玻璃球,酒精会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然后迅速把玻璃管口封死,这样做的目的是赶跑玻璃管中的空气;
(3)通常情况下,酒精的凝固点是-114℃,沸点是78℃,因此,酒精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2.【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3.【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4.【答案】A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5.【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6.【答案】B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7.【答案】B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8.【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9.【答案】D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0.【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11.【答案】熔化;非晶体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
12.【答案】2.85;37.8;99.8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13.【答案】液化;内;吸热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14.【答案】左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15.【答案】1min39.7s(99.7s);34℃;6.00cm(5.98~6.02cm)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16.【答案】凝华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17.【答案】压缩体积;升华;熔化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18.【答案】(1)蒸发吸热
(2)干燥通风;干燥,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减小了空气的湿度,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这些措施都能加快水分的蒸发。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9.【答案】(1)解:用题中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为5℃,测沸水时示数为95℃,则这只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为
答:分度值为1.1℃。
(2)解:当实际温度为20℃时,温度计的读数t与实际温度的关系为
解得t=23,即温度计的读数为23℃;
答:实际温度为20℃,则这支温度计的读数为23℃。
(3)解:设当温度计读数为t′时,真实值也为t′,则有
解得:t′=50,则外界温度为50C°时,该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答:当外界实际温度为50℃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20.【答案】解:(1)当温度计的示数为时,实际温度
(2)当实际温度时,该温度计的示数
(3)设液体的实际温度为t,则
答:(1)当温度计的示数为时,实际温度是;
(2)当实际温度时,该温度计的示数是;
(3)此时温度是。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21.【答案】如图: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22.【答案】(1)先降低后升高
(2)不可靠
(3)冰
(4)低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科学探索
23.【答案】(1)汽化;液化
(2)低于;热量;制冷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24.【答案】(1)环境温度低,达不到冰球的熔点
(2)30m/s
(3)12m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25.【答案】(1)泡内气体;A
(2)汽化
(3)不能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