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 (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 (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最为广泛而深刻
的社会变革
火热改造中的茶馆
作为经济政策的一部分,新政府甫经成立,便采取了对小商业进行控制的政策。首先是要求进行商业登记,各商铺都必须签署营业保证书。
1949年后,茶馆或关闭或兼并,走上了“公私合营”道路,兼并后的茶馆归属于某个“合作社”来管理。
茶叶属于统购物资,买茶叶要凭每月号票,指定每人每月多少。
市政府颁布了关于茶馆的各种规章,控制茶馆的价格,处罚茶馆茶客的不法行为,控制茶馆民间艺人演出等活动,令改掉赌博及闲坐茶馆等“陋习”,实施卫生检查活动。
曾经大部分茶叶要靠商人来买货,许多小茶馆忍受着私商的剥削。针对不少小商业亏本的情况,地方政府在推行公私合营的同时,实行“盈亏合计”的政策,即各个商号要争取收支平衡。茶社组会员“自公私合营批准后,无不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各大茶社,都要求列入合计盈亏户,“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议学活动
为什么此时要对茶馆的经营进行改造?
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但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资本家和私有制,要继续进行革命的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
议学活动:
结合教材26页,思考“过渡时期”是什么时候?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了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即“一化三改” :
“一化”——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1949-1956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一化三改时期:1953-1956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国内因素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国际因素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意义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国情: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阶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后,随之而来新的问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让我们一同聚焦茶馆的曲折发展之路,去窥探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茶馆的曲折之路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后,国情(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的主要矛盾有所变化吗?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社会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在哪一次大会提出的?
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贡献
党的八大(1956) 最重要的贡献:
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
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
茶叶加工业迅速发展,当时的制茶机械化方针为“以中小型为主,大中小型结合,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利用当地资源”,制茶工艺逐渐走向成熟的机械化,茶馆所用茶叶成本大幅下降。
到了1966年,茶馆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那腥风血雨的年代,喝茶的人没有了,“革命”的人却多了。
那些曾经星罗棋布在街道和小巷里的茶馆被彻底关闭了,到达了它们的最低谷。
结合教材28-29,探究为何这一时期茶馆既有发展又面临低谷?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
建设探索的过程也伴随着曲折……
“大跃进”运动
建设探索的过程也伴随着曲折……
“人民公社”运动
建设探索的过程也伴随着曲折……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
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事业、科技发展
1.经济社会发展
2.一个证明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一个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4.理论成果
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正确评价探索中的曲折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存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任何社会生活都无法脱离时代背景。作为微观世界的茶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去观察社会、文化和政治转型。想要完全了解一个城市,需要深入它的最底层,
去考察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单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